故都的秋讀書心得
故都的秋讀書心得最新
那天讀過《故都的秋》無比慚愧,文章對北方秋天細(xì)致的描寫居然勝過我這個純正的北方人,想來真是有負(fù)秋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故都的秋》閱讀心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都的秋讀書心得1
“只教天上有暗淡的愁云蒙著,階前屋外有幾滴雨滴的聲音,那么圍繞在我周圍的空氣和自然的景物,總要比現(xiàn)在更帶有些陰慘的色彩,總要比現(xiàn)在和我的心境更加相符?!庇暨_(dá)夫先生在陰郁低沉的格調(diào)里抒寫了自己以及這個正面臨危機的國土在某種意義上的悲涼與落寞。他說,北方的槐樹有一種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槐花落蕊鋪滿地的柔軟觸覺,看起來既覺得細(xì)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里還有點兒落寞。我覺得從他對于花的凋零中看到的更多的本質(zhì)是生命的流逝,祖國、人類在歲月、歷史潮流中的悲涼感,人不是一成不變的,郁達(dá)夫三歲喪父,家道衰貧,曾有兩段婚姻失敗,經(jīng)歷兩次喪子之痛,再加上祖國外交上受外國侵略,必然面臨著對未來的擔(dān)憂。但那種落寞仿佛是可有可無的,落寞是一種心境,然而相對當(dāng)下悲慘的境地,有時什么都不想的忘卻何嘗不是可以受人支配的嗎?生命之秋也許就像槐樹的落蕊隨處漂泊,可是誰又知道衰亡的盡頭將歸向哪里?可假若誰都不知道,誰也不關(guān)心,那生命到最后也許會愈來愈荒謬,人性便丟失了?!豆识贾铩访枥L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很像是作者人生半路上坎坷艱辛的寫照,但本文的意義好像還不止出于此,它更多地暗示了作者當(dāng)時對祖國的憂愁,對北平的懷念和憂思,那是一個民族歲月之秋的清靜與悲涼。我想,一個人在自身困境中依舊能冷靜下來并關(guān)注生活,將故都之境地寫下來并給予深刻思考的也許就是一個真正有堅強內(nèi)心的人,秋是落寞的,人心更是,面對物是人非,面對歷史的滄桑,郁達(dá)夫沒有痛斥生命與命運的無情,而是淡然的用輕輕的筆調(diào)在書寫歷史、人與命運的衰敗的感覺。我尤愛文中作者通感的描述,槐樹花蕊的柔軟、細(xì)膩和落寞,三者是合一的。
故都的秋讀書心得2
秋,是一個悲涼的季節(jié),通常都被作家用來描寫傷感的時侯。郁達(dá)夫先生也是這樣覺得,他寫的《故都的秋》,這篇文章圍繞著故都“來得清,來得靜,來的悲涼的秋”來寫。
郁達(dá)夫先寫出了南方的秋,用來襯托北方的秋。用看不飽,嘗不透只能感受到一點點清涼的,南方的秋,來突出北方的秋那樣濃厚的滋味。
郁達(dá)夫先生寫槐樹、寫秋蟬衰弱的殘聲、寫奇特的秋雨,等等秋的景象。寫北方的棗子樹,果樹的奇景。寫出了故都秋濃厚的意境,姿態(tài)。故都的秋,處處都體現(xiàn)出了濃厚的秋的味道。
后面,還談到了關(guān)于秋的文字?!白阋娪懈杏X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yuǎn)、嚴(yán)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guān)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你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鼻?,常常會讓人感覺到悲涼。這是人人都可以感覺到的。給人帶來的感觸,總是深沉,幽遠(yuǎn)的。
從文中也可以看出,郁達(dá)夫?qū)@北國之秋的眷戀,喜愛之情。讀完了這篇文章后,令人回味無窮,雖然文中的景物描寫很少,更多的是郁達(dá)夫的體會??墒牵覀兎路鹉芸吹奖眹铮菨夂竦那镆?。
我們卻感受不到那深沉,悲涼的秋。我們就不能感受到秋蟬,那衰弱的殘聲。而我們覺得,那是吵鬧的,嘈雜的,令人心煩的聲音。也不會感受到“一層秋雨一層涼”,而會覺得:這雨害得我不能出門了。秋季時,每當(dāng)我們走在路邊,總會說:“桂花好香啊?!薄翱?,桂花開了?!笨墒?,我們卻不能真正的感受到濃厚的秋意。我們感受不到秋意,是因為——時代變了。秋的寧靜,韻味,都被人們淡忘掉了……
故都的秋讀書心得3
《故都的秋》這本書是由我們富陽籍作家郁達(dá)夫?qū)懙?,郁達(dá)夫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常常把自身經(jīng)歷作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題材,在作品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個性,通過坦白直白的心理剖析,制造憂郁傷感的情緒,表達(dá)對黑暗社會的反抗,發(fā)出期望祖國強大的熱切呼喚。在當(dāng)時的局勢下是進步文學(xué)青年的杰出代表。
《故都的秋》這本書是以書信的形式來表達(dá)的,所以在這一篇篇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故都的秋》,在這篇短文中,郁達(dá)夫緊緊的圍繞故都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的特點下筆,因為他飽嘗了北國的秋。郁達(dá)夫先生首先拿出南方的秋,襯托北方的秋。點出北方的秋,濃烈,醇厚的滋味。之后,郁達(dá)夫先生,選取歐洲最為尋常的景物作為對比。然后,再寫北國的秋在普通人的日子中“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訓(xùn)鴿的飛聲”來細(xì)細(xì)品味故都的秋。我想許多人讀這篇文章,讀著讀著,應(yīng)該會想到歐陽子所作的《秋聲賦》。我覺得他們兩位大師所寫的秋天場景,都是差不多的,在灰沉沉的天底下,涼風(fēng)嗖嗖,樹葉也在輕輕地顫動。秋的景色被寫得十分悲涼、傷感!使人無端生出憂愁。
如果是我來寫家鄉(xiāng)秋天的場景,我不會像郁達(dá)夫先生那樣寫得那么悲涼。我想我更多的會寫家鄉(xiāng)的美景,我的家鄉(xiāng)在江南,江南的秋天也特別美,雖然沒有北國的秋天那么天高云淡的沁人心脾,但是江南的秋天細(xì)膩委婉,韻味悠長,也是很值得回味的。我并不想寫在這里發(fā)生過的某一個故事,而僅僅想把江南的秋天寫一寫。江南的秋天是那樣的美好!
總而言之,郁達(dá)夫先生所作的《故都的秋》這本書,是非常好的書,非常適合我們閱讀,里面許多優(yōu)美的語句,還有引用的典故以及寫作方式都是很巧妙的,非常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
故都的秋讀書心得4
我讀了郁達(dá)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那濃濃的秋意,深深吸引著我,那里的秋雨,秋蟬,秋果,那里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迷人。
郁達(dá)夫口中的“故都”是北國,也就是我們北方的秋。在文中,作者寫法十分細(xì)膩,因為文中寫到“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留下來了一條條掃帚的細(xì)紋……”掃帚的細(xì)紋給人感覺很清閑,再加上秋天的清爽,這樣一來,秋天的韻味就更加明顯了。
作者筆下北方的秋天給人感到十分清爽,凄涼。可是如今我的家就在北方,春、夏、秋、冬的輪回十分鮮明,可是我為什么就感受不到那清爽、凄涼的秋呢?每當(dāng)秋天,一些公園會在園中小路的兩旁擺上幾盆菊花便算是示意著人們秋天到了,但是秋天的韻味卻怎么也找不到。我秋天時漫步在街上,想尋找屬于秋的那份寧靜,可是在我耳畔卻是一聲聲吵雜的車笛聲。再看看人們,人們的臉上沒有掛著清閑的表情,好像是誰也不知道秋天的到來。秋天中,最美的節(jié)日是中秋節(ji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月餅,看著天空中那輪美玉似的月亮,老人給孩子們講那百聽不厭嫦娥的故事。但是,這秋天最美的節(jié)日有些人早已淡忘,一些人沒有和家人團聚在一起,也不再想聽那嫦娥的故事。
秋天的寧靜哪里去了?秋天的清閑哪里去了?秋天的韻味哪里去了?為什么我找不到了?哦,因為時代變了?,F(xiàn)在已不是郁達(dá)夫的那個時代了,在這個時代里,秋天的寧靜、清閑、韻味都被人們淡忘掉了。郁達(dá)夫那篇《故都的秋》也許會當(dāng)成秋天的見證吧。也許,許多年以后,當(dāng)人們看到《故都的秋》時,會想起:哦,還有個季節(jié),叫“秋”……
果兒成熟的喜悅,落葉滿地的蕭索,秋蟬哀鳴的凄涼,秋雨中閑人感嘆的幽遠(yuǎn),將秋描寫的出色有味?!豆枢l(xiāng)的秋》是一篇不朽的散文!
故都的秋讀書心得5
文章在開始時寫到了作者不遠(yuǎn)千里從杭州趕來北平,原因就是想品嘗一下秋味,也表達(dá)了作者對北京秋天有一種濃厚的情結(jié)。同時抓住讀者的眼球,迫切想要了解北方的秋如何特別。
接著話題一轉(zhuǎn)寫到南方秋天不管是在味道、色彩、意境上都比北方稍有遜色,無法透徹的領(lǐng)略秋意。
本文側(cè)重寫景狀物,對秋天的描寫極為細(xì)致周到。先后在秋花、秋樹、秋蟬、秋雨、秋果等方面來進行描寫,其中使用了一系列富有詩情畫意的詞語:蘆花、柳影、蟲唱、夜月、鐘聲從而在色調(diào)、聲音、味道和意境中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副舊時代北京的秋景圖。
其后用議論的手法,重墨例舉了外國中國,古人今人都有很多詠秋的作品,雖然或歌頌或悲啼,卻與所謂的頹廢無關(guān)?!白阋娪懈杏X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yuǎn),嚴(yán)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秋于南北方來說,各有千秋,各有韻味。比較之下,作者更喜歡北國之秋。特別是最后那句“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一方面寫出了作者對北國之秋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更是對那句“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的遙相呼應(yīng)。
文章中作者運用描寫,敘述,議論,抒情等寫作方法,淋漓盡致,神韻活現(xiàn)地描繪出故都的秋,讓人回味無窮,滿屏的畫面感。真是寫秋的妙文啊!
北方的秋是短暫的,從初秋到深秋也就三個月時間,從未細(xì)細(xì)的品味秋天的味道,白白讓它在我們的指縫中匆匆溜走了。印象里秋的色彩永遠(yuǎn)是以黃色為主,青黃、金黃、紅里透著黃,耀得人睜不開眼,卻愛極了這色彩。它帶給我們的還有豐收的喜悅,看著鄉(xiāng)親們忙碌地“收秋”,一張張笑臉在秋日下似盛開的向日葵,叫你無法挪開眼。我們就這樣在秋儲冬藏中匆忙過活,不覺間竟忘記了秋的韻味了。
看過郁先生的這篇文章,秋已然不是我所熟悉的,在郁先生筆下竟別有一番風(fēng)味了。頓覺身在秋中不識秋,心中暗暗羨慕起秋日,引得文人墨客如此贊美,而我面對美景卻無動于衷,當(dāng)真是蹉跎了歲月,如此在秋日中就該有秋天的樣子——如歌同行。
今年的秋天注定是個不平凡的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