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讀后感2000字
推薦文章
歷經(jīng)六個月,終于讀完了《大秦帝國》這部長卷歷史小說,它描述了秦帝國興亡生滅的過程。在那個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zhàn)國時代,面臨之危的秦國于山東六國的環(huán)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斷指立碑,變法圖強,徹底變革,努力建設,統(tǒng)一政令,經(jīng)過秦六代君臣一百六十余年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終于掃六合而一統(tǒng)天下,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讀后感2000字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讀后感2000字
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百家爭鳴。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yī)家等等,百家爭鳴,達到了中國文化顛峰,奠定了當今的文化基礎。
周而復始,到了今天我們可以從國家的法制、稅賦、田地、官制、文化等,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統(tǒng)一度量衡這些因素中看到秦國的影子。這也是一種推翻與重塑?使之不斷完善,以適應現(xiàn)在的社會結構。
從逢澤會盟六國謀秦,到秦國經(jīng)歷變法而變得強大。
一.依勢而生,大勢所趨。當時秦國必須要變,一邊是戎狄,一邊是強大的魏國,楚國是虎視眈眈,只有謀求變,才可以站得一席之地,不知是否可以稱知為地利,因為凡事都有兩面。而這個變,就是變法圖強,如衛(wèi)鞅所說各國變法不徹底,不管是李悝還是吳起,一是不敢碰觸舊貴族的利益,沒有全面變法,不夠深徹;二是法令不穩(wěn),變法的成功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堅守方能成功。正如是一篇文章中所說的在坍塌的地方踢上一腳,就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以我的淺薄之見,衛(wèi)鞅也是如此之人,而他的變法之所以可以順利進行,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秦孝公的鼎力之持,為他排除所有的障礙,即使贏虔和贏駟受到處罰時也是教公力排眾議,堅持將變法進行到底,此乃人和。而當時的秦國,因為連年爭戰(zhàn),民不聊生,唯有變一條路,去摧毀原來的結構,來重構一種新的社會結構。衛(wèi)鞅適時出現(xiàn),擔任起了這個角色。在這里本想闡述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共同推進了秦國變法的產(chǎn)生,不知道是否有些牽強。此時也意識到文字是具有穿透力的,那些可以把自己思想與感知表達出來的的,令人佩服。
二.“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是一種文化精神,也是一種團隊合作的意識。秦國人之所以生存下來,就是因為這種精神,堅韌,勇望無前精神的存在。不管是在國仇家難時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這樣的文化結構,更有利于構建于一種有利于社會前行的新秩序。
三.變法具有穩(wěn)定的基石,可以持續(xù)。贏駟即使想除去衛(wèi)鞅,但他對變法的擁護沒有變。而對于政治權術來說,雖然我不懂,但也看得出來,他需要有所見樹,利用貴族搬倒衛(wèi)鞅,又利用民憤與衛(wèi)鞅之死來搬倒世族,以達到堅持變法之路。
不懂歷史,不敢加以妄論。但作者歷經(jīng)將近20年的著作讓人不能釋手,讓歷史也變得有趣起來。
在引言中,著重強調(diào)了秦國當時的政治文明-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對接下各朝代的封建統(tǒng)制奠定了基礎;超越禮治與人治,實現(xiàn)了全面的法治社會;經(jīng)濟文明方面實現(xiàn)了全面的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而今的我們似乎還沒有實現(xiàn);建立了沒有奴隸制而以平民為主的新興的生產(chǎn)方式,這樣看來比集體主義大鍋飯更勝一籌了。與當時西方國家相比,秦國也是走在前端的。
自五商時代到夏商周三代上古王朝,中國前三千年的腳步就是不斷從分治走向融合統(tǒng)一的過程。而秦國的統(tǒng)一文明,是順應中華民話的歷史趨勢。秦文明,是建立在春秋戰(zhàn)國五百余年大變革與思想大爆炸上,“大爭之世”的社會思想,璀璨的思想光芒照亮了“天下向一”的歷史道路。歷史的每一步?jīng)]有白走,值得今日的我們?nèi)シ此?覺醒-覺悟-學習。
正如作者所說,我們的歷史精神的根基,在春秋、戰(zhàn)國、秦帝國這三大時代。
那個時代是一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劇烈變化時代。用歷史主義的話說,那是一個大毀滅、大創(chuàng)造、大沉淪、大興亡,從而在總體上大轉型的時代。其實這些確實是書中的話,但是這些話,讓我有了新的感悟,所以就是再COPY一遍也不為過。
原生文明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匯成澎湃江河的歷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華、成熟的樞紐期。(這也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吧)這個時代所形成的文化文明,如同一個人的生命基因,將永遠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或決定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這便是原生文明。各個民族對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從來都是各個民族在各個時代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精神資源寶庫。
對這段深為贊同,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原生文明,原生家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深刻的反思,看清利弊,學會總結,這也是現(xiàn)在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目的之一。這也算是拿著孫先生這么深刻的主題把我自己的小主題加進去,莫見笑。
在黑色裂變中,不管是圍魏救趙,還是馬陵之戰(zhàn),孫臏的神經(jīng)妙算,對龐涓的性格與心理洞察如明鏡般,其實這也是龐涓把人性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那個冷兵器時代,步兵與騎兵混合作戰(zhàn),箭弩滾石齊上陣的時代,地形地勢顯得尤為重要,但謀略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借用今天那位兄臺的話,圍魏救趙這場戰(zhàn)爭,是將戰(zhàn)爭的空間拓展到動態(tài)之中,智慧與謀略占據(jù)主導地位,似在空中俯瞰戰(zhàn)場,每一個角落細節(jié)都不曾遺漏,就是在今日也仍有深遠的意義。
在馬陵戰(zhàn)役中,孫臏可以把戰(zhàn)場的地形地勢的每一個細節(jié)考慮進去,以各種假象誘使龐涓中計,而所兵不厭詐在此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終生去學習,而歷史值得我們終生去借鑒。
上有孫臏龐涓,下有蘇秦張儀,為什么鬼谷子的弟子總是處于對立面?因為他的徒弟來自不同階層。
不管是孔子的儒家,還是墨子的墨家,而以商靹為代表的法家,老子的道家,百家齊放,各有千秋,在歷史的長河中滄海一粟,但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寶藏。
扯的有些遠,言歸正傳,繼續(xù)開始讀國命縱橫,且看秦惠文王如何啟用新人堅持變法,當然也希望自我反思覺悟中體會歷史與古人的智慧。
《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讀后感2000字
《大秦帝國1—黑色裂變》讀后感撰稿人:袁鈺婷利用暑假的時間,讀完了在學校沒讀完的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1》,這部小說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便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那是一個國家齊心協(xié)力對抗外敵的決心。一個國家,有這樣多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何愁不會強大。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歷史上有名的刻薄寡恩的酷吏---法家名士商鞅,至少在讀這本小說之前,我這個對歷史了解甚少的純正理科生是這么認為的,讀完了小說才知道,他的刻薄寡恩,是為了強大當時的秦國,是為實現(xiàn)他的抱負,建立一個真正的法律凌駕于任何東西之上的法家世界。他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落后教條,他“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他清楚的了解到當時的秦國只有靠法家的力量才可以強大,才可以在各國諸侯中爭奪一席之地,所以他變法,為知己,為理想,為國家,殫精竭慮,耗盡心血,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維護變法,這也是他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就像是現(xiàn)在日本熱血動漫中的主人公一樣,為知己死,為理想亡,他毫無遺憾。在小說中,商君和孝公,是明君強臣,商君一心變法,強大秦國,坦坦蕩蕩,對于世族權貴從暗處放出的暗箭警覺性地下,幸而,有孝公這樣睿智的主上,他善于心計,完全相信商君,負責與世族權貴斡旋,幫他抵擋下一切對變法可能有的障礙,使得變法可以順利推廣實行。事實證明商君是正確的,在變法20余年后,秦國不再弱小,秦國開始強大,以前的老弱殘兵轉變?yōu)樾落J戰(zhàn)士,雖然最后變法未取得成功,但不可否認它讓秦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在當時的時局下存活的下來,同時也為之后的強秦爭霸做了墊腳石。在小說的最后,商君赴死,走上邢臺時,一面是恨他入骨的黑衣世族權貴,一面是前來送行一身縞素的秦國國民。商君至始至終都是坦坦蕩蕩,從容不迫,早在贏駟去牢獄中看他時,他便知道結果,但是他早已把死亡置之度外,他只希望變法能繼續(xù)執(zhí)行下去,他可以為了嬴渠梁這個知己死,同樣,他也可以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死??赐赀@本小說,會哭,哭在孝公斷指刻在石碑上刻下“勿忘國恥”時;哭在韓國申不害變法失敗自刎而死時,哭在商鞅為變法慷慨赴死時,哭在百姓為商鞅和白雪落下衣冠冢時??赐赀@本小說,會恨,恨在商君的不知變通,就這樣直直落入世族圈套時;恨在公子虔的睚眥必報,由支持商鞅變成攻擊商鞅時,恨在甘龍的老謀深算,恨在世族權貴的腐朽糜爛??赐赀@本書會有這樣多的感情,不得不承認作者的強大,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光彩奪目,嬴渠梁的睿智明禮,商鞅的執(zhí)著嚴謹,白雪的癡情大義,熒玉的明理善良,甘龍的陰險狡猾,贏虔的固執(zhí)忍辱都躍然于紙上。雖然因為是小說的關系,書中的人物難免有虛構,但是這本書帶給我的除了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更多的是一場心靈上的震撼,震撼于孝公和商君似君臣,似知己的情誼,震撼與商君和白雪純潔無染的愛情,震撼于熒玉的無私,震撼于商君寧死也要實現(xiàn)理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