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特別》讀后感400字左右范文
《你很特別》在暢銷書作家陸可鐸筆下這個精彩的兒童故事中,木匠伊萊幫助胖哥使他了解自己有多么特別。這對孩子們是一個生命的信息:無論世人怎么評估他們,上天總是會珍愛每一個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你很特別》讀后感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不用太在意別人怎么說,但是也不能完全不聽取別人的建議。有時候,別人說的是對的;有時候,別人說的是錯的,自己得有分辨能力。你得相信自己,像露西亞一樣,露西亞是個非常有自信的人,而胖哥卻是一個非常沒自信的人,他總是在意別人的評價,每當他得到一個黑點點,他就更沒有自信了。但是,他去見了伊萊以后,他懂得了愛,也懂得了自己是多么的特別。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兩本書,一本叫《獨一無二的你》,另一本叫《勇敢做自己》。媽媽常常跟我說:“生命是一個漫長的旅途,你要勇敢做自己,在這個大千世界里,你是獨一無二的。”以前,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長大后,我知道了,我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我在學羽毛球,以前打得最不好,每次考顛球的時候,我都不合格。還有,每次練發(fā)球的時候,我都打不到球。每當我完成一個達標的時候,我就會很開心。我不會輕易放棄。我很努力,想把事情樣樣都做好。慢慢的,我發(fā)現我的優(yōu)點了,我的優(yōu)點是爆發(fā)力很強,只要我打到球,我就能把球打得又高又遠。
這就是獨一無二的我。
《你很特別》讀后感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繪本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你很特別》。這本書主要講了木匠伊萊制造了很多木頭人——微美克人。這些木頭人都有一盒星星貼紙和一盒灰點點貼紙,他們每天都互相貼貼紙。星星代表表揚和贊美,灰點點代表批評。
胖哥就是一個身上被貼滿灰點點的微美克人,胖哥非常自卑。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身上既沒有星星也沒有灰點點的人,她叫露西亞。胖哥很羨慕她。露西亞讓胖哥去找伊萊。胖哥來到伊萊的工作室。伊萊告訴他:“我非常愛你,你不要在乎別人怎么看你,你要相信自己,你是很特別的。”胖哥聽了,他認為伊萊說得對,他這樣想的時候,身上的一個灰點點就掉了下來。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知道大家想到了什么,我是深深地被感動了。我想,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受到很多的批評和贊美。得到贊美,大家一定不要驕傲,忘乎所以。得到批評也不要灰心喪氣,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做得不好的努力去改正,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特別的。
希望大家都能看看這本書。記住,它的名字叫《你很特別》。
《你很特別》讀后感
看了《你很特別》,我忽然發(fā)現我們班上同學有點像書中的微美克人。他們無論是暑假,無論是上學,每天都一樣,整天都在為了分數而生活,參加技藝班的可以加分,于是有的學鋼琴,有的學電子琴,有的吹笛子…參加學習班可以提高分數,于是有的學英語,有的加入語文數學培訓班…我也一樣,一個星期每天都有學習班。我班的還有一個同學創(chuàng)造了參加13個學習班的記錄。
爸媽擔心,孩子可不能輸在了起跑線上。多參加學習班,考試得高分,一切為了分數,就如微美克人在玩貼紙的游戲。考試得了個100分就像微美克人貼了一張金星貼紙,考試90分以下的就像貼了一張灰點貼紙。多參加一個學習班就如多貼一張金星貼紙,少參加一個學習班就如多貼了一張灰色的貼紙。
那些考滿分的,那些能認2千個字的,那些會技藝的,就如貼滿了金星貼紙的微美克人一樣,很光采,同學們羨慕他,老師關心他,父母以他為光榮,其他家長把他當作學習的榜樣。
可是像我這樣成績技藝一般的人,就只能默默無聞地過一天算一天了,還有我班里那個差生,就好像塘河里的小魚,灰溜溜地來,灰溜溜地去了。正如書中的胖哥一樣,變得那樣自卑。
看到書中出現了那個可愛的露西亞,她的身體上貼不住什么灰色的或金色的貼紙,活得多自在。想想我為了分數,學的多吃力!
看到創(chuàng)造微美克人的木匠對胖哥說的話:‘不管微美克人怎樣想,重要的是我怎樣想,我覺得你很特別,因為你是我的,所以我在乎你。’
偉大的天父啊!你關愛著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我們如何,我們都是你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您賜給的天分,就如一些偉大的科學家那樣在學校里不能得高分,卻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
《你很特別》告訴我們不要為得到高分,少一個學習班而自卑,做一個活潑可愛,健康快樂特別的你!
《你很特別》讀后感
這本書其實是買給女兒的繪本,但共讀后,女兒似懂非懂,我卻感觸頗多。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微美克人整天只做一件事:互相貼貼紙。他們每人都有一盒金星貼紙和一盒灰點貼紙。木質好、漆色好、漂亮的或有才能的被貼金星,反之則被貼灰點點。從中不得不感嘆作者故事設計得精巧。這折射了現實中不論大人或小孩經常被貼標簽,我們或多或少都生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書中的小胖哥是一個被人貼滿灰點點的小木頭人。因為灰點太多,他不敢出門。因為聽多了別人的否定,他也認為自己不是個好木頭人。從中可以反映現實生活中外界的評價對我們日常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也許我們會碰到類似的情況。當被冠以美名常常會沾沾自喜,自大得意。而飽受負面評價則會垂頭喪氣,甚至自卑自棄。尤其以父母給孩子貼標簽為甚。想想我們做父母的經常拿孩子做對比,孩子優(yōu)點往往被忽視,缺點卻被放大??赡苡行┘议L怕孩子驕傲,對孩子吝于稱贊。而對他們的不足不是給予鼓舞而是斥責,以此施加壓力,希望孩子進步。還有更甚的是用激將法,以強烈的對抗方式來刺激孩子上進。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這往往造成孩子自我認知不足,孩子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夠好,即使大了,還可能一直停留在父母的負面評價中。有些父母可能過分稱贊孩子,這樣的孩子雖然自信但可能變成自大自負。因為過度美化孩子也同樣讓孩子認知不足,容易自恃過高,目中無人。
我的小時候父母從沒說過我特別,連得到的表揚都很少,可能上一輩的老人大都奉行謙虛的美德,很少夸孩子,可能唯恐孩子得了表揚尾巴翹上天。父母常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孩子。學習好自然會得寵些,不好的話,在家自然得低眉順眼。隨著成績下降,父親總說我學習浮躁,反應慢。這相當于緊箍咒,時不時提醒自己不夠好,以致自己都會迷失,甚至懷疑自己笨,有些許自卑。哪怕自己考上大學甚至讀研,自己還是嫌自己不夠優(yōu)秀,沒有那種發(fā)自內心的自信??赡芡暝馐苓^多負面評價,以致自己為人母了,還沒那么釋然。正因為年少缺乏父母的肯定導致自我認知不夠健康,現在我會有意的糾正自己。對孩子不貼標簽,不拿她與別人比較,積極肯定她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讓她自信地做自己。
最近孩子幼兒園老師和我反映孩子有點內向,不和不熟悉的孩子說話。我回來后跟老公說,認為孩子可能有問題,老公很納悶,這怎么能是問題呢。孩子性格不同,有差異才是好事,難道外向就一定好嗎,沒必要都要求孩子外向。是啊,我覺得自己對于老師的反應過于緊張了。這根本不是問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雖然她可能內向,但這不影響她身心發(fā)展。她在家是個活潑可愛又貼心,可能在學校那個氛圍她沒那么釋放自己,只和熟悉的小朋友玩。這是可以理解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全都一樣,像刻磨具那樣,而是允許多樣化,鼓勵發(fā)揮他們的個性,遵循他們各自的內在規(guī)律。
故事的最后小胖哥聽了他的創(chuàng)造者伊萊的話,了解了自己的尊貴與獨特。他想著伊萊的話是真的,身上的灰點掉了一個。正像伊萊說的“當你在乎貼紙的時候,貼紙才會貼得住。你越相信我的愛,就越不會在乎他們的貼紙。”這其實在向父母們說明:無條件得愛孩子,讓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認知,這樣他就不會在乎外界的評價,因為他有足夠的愛作支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強大的自愈力來對付外界的毀譽。
《你很特別》讀后感
今天看了《你很特別》這篇文章,我在想,什么才叫特別呢?特別的定義是怎么樣的呢?我特別嗎?班上的孩子,他們誰是特別的呢?聰明漂亮的叫特別,還是聰明有才的叫特別?走在下班的路上我不斷的在尋找這個所謂的“特別”。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小天使,我能對誰有“特別”嗎?當我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面對班中的三十幾位孩子時,她(他)們在我面前都是那么特別的、獨一無二的、是我要用愛心呵護的。如果我對這個“特別”太過于注重,后果會是怎么樣的,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會在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就受到打擊,這是多么的殘忍。而這個“特別”意味著,老師對漂亮的幼兒、聰明的幼兒、讓人看的順眼的幼兒貼金星星,而對剩下的那些幼兒貼灰星星。沒有了公平,沒有了平等,對偶爾做錯事,偶爾調皮的孩子給了一個否定,沒有了翻身的機會,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同樣很多家長,為了在老師地方給自己的孩子搞一個“特別”千方百計的去討好老師、取悅老師,希望老師給自家的寶貝多點的“特別”,這樣的行為有意義嗎?老師是教育者,處的就是教育,平等公平嚴格的對孩子,是對孩子負責,家長還要什么特別呢?我們也希望家長們更不要用“特別”看每一位老師,因為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自己的個性,那是獨一無二的,相信我們能給寶寶最好的最美的。我只想說:寶貝們,無論你是美是丑,聰明還是笨笨,你都是特別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條件。這個特別無意的讓我感到社會上存在的太多的有色眼鏡,也就是書里說的“特別”。
就因為有這個特別,讓很多和睦離我們遠去,讓許多人開始逃避,失去信心。不管是對待孩子還是成人都要保持一視同仁態(tài)度,保護好孩子的幼小的心靈,保護好成人的自尊。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拋去別人會怎么看的顧慮、拋去世俗的標準,那些來自別人給出的記號有什么意義嗎?你就是你,做你自己就好。即使你再普通,你也永遠是父母眼中的寶貝,如果你夠自信,如果你夠堅強,那么別人給你貼灰點也好,星星也罷,都不能左右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