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夢的解析讀后感30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佛洛依德夢的解析讀后感3000字
雖然《夢的解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瑕不掩瑜,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從一個其他人從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tǒng),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佛洛依德夢的解析讀后感3000字
一、意識到三重維度
1)意識與潛意識
潛意識如破碎的浮冰,彼此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大部分浮冰都經過變形,只有自己知道變形的緣由。
正常的意識是有組織,有聯(lián)想,有聯(lián)系的,而潛意識沒有。
正常的意識會不會是受過教化的潛意識,為各意象之間賦予聯(lián)系,從而服務于知識的傳播、人與人的溝通。
人的語言為意識賦予邏輯組織關系,最終還是服務于知識的傳播、人與人的溝通。
意識無所謂潛意識與明意識,它是虛幻的存在,是人體內的一些小電波、小脈沖。
意識之所以稱為人們口中的意識,還是人為地用語言的組織方式為其賦予意義。
審查作業(yè),是人為的控制,其結果要么是留下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東西,或者是產生變形,使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東西幻化成無組織的聯(lián)系,逃避審查作用。
審查作用是后天訓練而成的小電波、小脈沖,對無意識的電波、脈沖進行交替對抗。
2)人的思想是訓練的結果
人的思想是訓練的結果。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所受訓練方式不同所致。
人體產生小波動(或小電波),人體會記住這種電波產生的方法。
睡眠狀態(tài)下,人體后天訓練而成的小電波產生的頻率變弱,而隨機小電波產生的頻率變強,從而使意識呈現(xiàn)出無組織的狀態(tài)。
人說的一句話(語言)應當可以分解成一組小電波(或小脈沖)的配合方式,沒有排列先后?;蛘哒f,使其呈現(xiàn)出有組織的狀態(tài)的神秘力量是人為訓練出的脈沖。
人在做一些動作與人在思考一些問題,人體作出的反應都是一致的。正如有些動作可以訓練而成,人的思想也是如此。
比如說你認為人應當尊老愛幼、女人要保持獨立之類的想法,一開始是沒有定型的,因為受大家普遍推崇而得。
3)意識的三重維度
人在剛開始的時候,任何想法都沒有對錯之別,也沒有說哪個應當保留下來,哪個應當抑制住。
它們就像一個個小片段,海上的一塊塊浮冰,無目的地漂浮著。但隨著人社會秩序的建立,人與人之間因為語言的出現(xiàn)而不再是孤島。一些意識片段,以一種人們都認同的方式,被有序地組織起來,這是意識的第一重組織,也就是從離散的意識到連續(xù)的意識。接著連續(xù)的意識被貼上高低對錯的標簽,這是意識片段的二度組織,也是以一種人們都認同的方式。意識的第一重組織是為了基本需求的交流,比如“我要喝水”、“我身高一米八”等等,而意識到第二重組織也是為了交流,它是一種基于意識到更高層次交流,比如“我很渴”、“我挺高的”等等。
但人們顯然不滿足于此,意識之上再生意識,對意識再進一步組織,這時候為的是什么呢?這時候的表達方式已經變成了一種隱性的方式,同樣的“我很渴”,人們?yōu)槠溲苌鰟e的意識和別的表達方式。他們想要在表達上進行區(qū)分,將個人價值判斷融入到表達方式中。接受了訊息的人接收到的其實是一種被加密的表達方式。每個人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解密,其結果又是千變萬化的。假如說解密出來的結果相似,那兩人便覺得有共同語言,這是在表達上的判斷。而之前提到的意識的二度組織是在內容上進行判斷。
這種表達上的判斷,也將擁有/受過不同訓練的思想/的人分割開來,比如網友會用網絡用語表達一些觀點,同鄉(xiāng)的人會用方言進行交流,喜歡哲學的人會思考交流一些哲學上的問題(哲學的一些固定用語,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形成了專屬于他們的語言)、學美術的人會用圖畫上的點線面、顏色組合來表達某種情緒或觀點(也許解析出的內容非常明顯,比如憤怒,比如愛情,但貴在個人意識的組織方式,以及不同人對其解析方式的多樣性)。其他的一些藝術,比如音樂、雕塑、攝影也是如此。
總的來說,可以將意識組織分為三重維度:第一重維度是基礎交流,將現(xiàn)實中的東西與語言上的東西對映起來;第二重維度是內容上的價值判斷,將語言上的東西與人們形成的價值觀念(普遍認同的判斷)對映起來;第三重維度是形式上的價值判斷,將價值觀念打碎,然后以個人意識組織方式進行重新組織,等待他人用他人意識組織方式進行還原。
對于憤怒這個詞,不同人理解的憤怒肯定有所區(qū)別,但從脈沖的角度來說,都是一些類似的電波,無非是大小、胖瘦隨個人有細微的差別。
4)創(chuàng)作
人保留了各種意識片段隨機出現(xiàn)的天賦,但缺乏將其進行有序組織的能力。何為有序組織?用訓練而成的思想對其進行翻譯,使其成為人們能理解的東西。從脈沖上來說,將隨機出現(xiàn)的脈沖與人因為后天訓練形成的脈沖進行混合壓制。而傳播就是將壓制而成的脈沖進行解調。首先對解調出的脈沖進行判斷,若與自身脈沖氣場較為一致,就將其作為訓練的來源,吸收進自己的脈沖集中;反之則雁過無痕。
人通常擁有兩類脈沖,一類是通過訓練而產生的可控脈沖,一類是隨機出現(xiàn)的不可控脈沖。
靈感便來自于不可控脈沖,要將靈感轉化為實踐則需要將可控脈沖與不可控脈沖融合起來,成為人們普遍能懂的東西,即之前提到的意識的第二重維度。
從這種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天生的靈感,差別在于如何將靈感轉化為實踐,而這個過程恰恰需要的是受訓練的思想。
什么是受訓練的思想?即人體在對外部脈沖進行解調之后學習到的可控脈沖。
靈感(無序意識)->(經過翻譯)人們能懂的(意識的第二重維度)->(經過壓制)融合個人意識(意識的第三重維度)
可控脈沖是使意識成為有組織狀態(tài)的神秘力量(不是具體的,而是一種排列)。
元素是有限度,排列是無窮的,可衍生的。排列之上再生排列。
5)人與人相識
思考一個問題,人與人的相識是什么?為什么會記住一個人?
如果記憶的過程是聯(lián)想,是相似脈沖的再度產生,那么記住一個人是否可看作是你學習了那個人傳出的脈沖,并成功產生相似的脈沖?
他說一句話,是把他的脈沖調制在里面。你想要解調的話,必然要接受他調制在其中的脈沖。有四種情況,你沒正確解調,但你的脈沖與之相合,你會學習吸收他的脈沖(其實是自己解調過程中產生的脈沖),那么你記住的這個人與真實的他無關;或者你的脈沖與之相斥,你不會學習吸收這種脈沖,也就記不住。當你正確解調時,如果你的脈沖與之相合,你會學習吸收他的脈沖(這次產生的脈沖與他的脈沖接近甚至是相同),那么你記住的這個人與真實的他一致;或者你的脈沖與之相斥,你不會學習吸收這種脈沖,也是會忘記。
所以記住一個人最終還是跟個人脈沖有關,跟別人傳出的脈沖關系不大。
記不住一個人的話,記不住就記不住了,他的脈沖對你的影響很小。
對于不正確解調出的相合的脈沖,你會吸收學習這種脈沖,形成一個虛擬化的人,但這個人與真實的他無關。這也是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情況。這種假象會破裂,假的始終成不了真的,因為隨著真實的人釋放出越來越多的脈沖,總有一天你會幡然醒悟,原來我根本不喜歡他,之前相合的脈沖都是自己的想象。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隨著吸收的脈沖越來越多,自己逐漸被同化。雖說脈沖不是真的,但會逐漸接近真的脈沖。
6)關于心想事成
你一直在想一件事,并相信它會真實發(fā)生,這件事就會真實發(fā)生。
整個過程大致是:想一件事->(解析)脈沖->(與事實比對)選符合的脈沖->(重新解析)->(與變化的事實比對)->選符合的脈沖->(重新解析)->······不斷循環(huán)直到解析出的脈沖與事實全部符合,即這件事發(fā)生。
注意到這里有個重要的因素:發(fā)生變化的事實。
也就是說,你要讓事實往接近自己所想的方向發(fā)展,讓事實與夢想解析出的脈沖符合度越來越高。簡單來說就是,把夢想解析,與現(xiàn)實分析比對,各個擊破。隨事實發(fā)展不斷調整計劃。
比如說我要成為億萬富翁。
首先在解析目標之前要了解,億萬富翁是怎樣的一個狀態(tài)。這個的話可以看看新聞上網搜集資料,看看億萬富翁的產業(yè)有多大,他們的資產大概集中在哪些領域,現(xiàn)在哪些領域前景比較大,等等(我也不太懂,隨便舉舉例);或者也可以讀讀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看看訪談,研究一下他們早期資產是如何積累的,哪些因素幫助他們一步步實現(xiàn)資產的積累(機遇?個人意志品質?行業(yè)領域?······)等等(同理也不太懂,隨便舉舉例)。
在了解目標差不多之后,對搜集到的訊息進行歸納整理,分成幾個維度解析目標,比如自己有哪些與億萬富翁相似的意志品質,繼續(xù)保留或者加強,比如當前哪個領域是有較大的發(fā)展前景的,并且是適合自己進入的,比如有哪些幫助自己實現(xiàn)的資源可以利用,第一桶金是否已經有了,等等(同理也不太懂,隨便舉舉例)。
解析完之后,對比一下自身,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就朝著這個路徑前進。
佛洛依德夢的解析讀后感3000字
初讀夢的解析,整個過程似是一種鍛煉耐力的長跑。四十萬字,佛洛伊德建立起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解夢體系,龐大而略顯枯燥。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莫過于弗洛伊德的主旨:夢的內容是在于愿望的達成,其動機在于某種愿望。
1900年以前,有關夢的經典理論都認為,夢是以象征的方式,表明已經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的事物。而弗洛伊德不同意這種看法,他
指出,夢不是什么預卜未來的神諭,而只是做夢的人在不清醒狀態(tài)時的精神活動的延續(xù)。他明白地提出,夢的內容多數(shù)是最近的以及孩提時代的資料,并根據(jù)對自己的夢的分析,相信幾乎每一個夢的來源,都是做夢前一天的經驗。也正是因為其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誕生了這部被看作他對心理學最大貢獻的《夢的解析》。
通觀全書,書中的內容主要分為:夢的解析方法,夢是愿望的達成,夢的偽裝,夢的材料與來源,夢的運作及夢程序的心理。根據(jù)弗洛伊德的觀點,夢都是“愿望的滿足”—嘗試用潛意識來解決各部分的沖突。不過,由于這些愿望不被人的理性所接受,潛意識中的“稽察者”不允許它未經改變就進入意識。所以要經過一系列的偽裝,轉化成不易被察覺的形式通過夢境表達出來。
因此,夢的偽裝造成了解讀的困難。而進行夢的解析時,首先就要破除偽裝,以探究那些藏在偽裝之后的愿望。
如果說快樂的、愉悅的夢境是愿望的達成,那么我們不禁質疑:讓我們感到焦慮甚至恐懼的所謂噩夢又怎么解釋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無論怎么不愉快的夢,都不外乎是愿望滿足的一種“變相的改裝”。他認為:一個愿望的未能滿足,其實象征著另一愿望的滿足。因為做夢的人對此愿望有所顧忌,從而使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種改裝的形式來表達。這種新鮮的解釋方法雖然未必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贊同,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這樣一來他就有了一個“公式”來解釋所有的夢,進而奠定了他在這一領域的領軍地位。
為了破除夢的偽裝,弗洛伊德從夢的檢查入手,先是談到幾個較為普遍的象征形象,進而談到夢的運作,說明夢進行偽裝的四種方法,即凝縮作用、轉移作用、將思想轉化為視覺和二度潤飾。完全破除偽裝后,夢的真實意義便浮出水面,即可達到解夢的意圖。在精神分析治療時,通過解夢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
整本書中,有一個夢的案例讓我印象最深,也正是因為這個案例,讓我對這本書所闡述的原理的真實性更加信任。弗洛伊德說,人們在做關于考試的夢的時候,夢到的往往是自己在為已經通過了的考試感到焦慮和煎熬,而不是夢到未通過的或者將要考的。在高考之后,甚至是進入大學一個學期之后,我仍然會夢到高考之前的情景,并為它感到不安。而讀過《夢的解析》之后,發(fā)現(xiàn)人們都是如此,才不再為它感到困惑。
也許有些人并不清楚,弗洛伊德是一個精神病專家,因此當他將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廣到普通人身上時,他的做法讓人很難接受和理解。而這也就引起了大家對他的理論真實性的一種懷疑。而事實上,《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總結,沒有經過任何科學的論證,雖然其中的解釋不乏合理可信之處,但對于講求有科學依據(jù)地研究心理學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情況不符。他在釋夢中的主觀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以及他把人的一切夢的隱義都與夢者潛意識中的本能欲望聯(lián)系起來,也略顯牽強。因此,縱然是受人尊崇的大師,也有其不夠完善的一面。
雖然《夢的解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瑕不掩瑜,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不可動搖。它從一個其他人從沒探索過的領域對人們的心理、夢境進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tǒng),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因此,雖然枯燥晦澀,但它仍值得我們沉下心來,靜靜閱讀。
佛洛依德夢的解析讀后感3000字
在我的認知里夢是人心里狀態(tài)的一種反映,而這種心里狀態(tài)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潛意識的,恐怕這就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
想必那些都是人人都明白的,但從來沒有人把它與心理學進行掛勾,都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一個夢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但對于科學領域而言《夢的解析》乃是一個具有重要性意義的發(fā)現(xiàn)!而我也對書中有關于1900年以前有關夢的研究也頗為感興趣,不只是由于對于未知領域我充滿了好奇,還是費洛伊以他那獨特的手法向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神秘的世界,簡言之費洛伊特就是那么的神秘。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從心理學角度對夢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研究,這些研究使夢與疾病的關系漸漸清晰與明確起來。他的思想極為深刻,在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歷代文學、歷史、醫(y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回遞進、構思步步趨入,不斷的揭示出人們心靈的底層,這就使精神分析的內容極其豐富的根源。
在弗洛伊德看來,夢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有關釋夢的技巧,他在治療“歇斯底里癥”的過程中有了明晰的運用,所以,他說“夢的內容是在于愿望的達成,其動機在于某種愿望”。
按費洛伊德的意思來說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既滿足了自我,緩和了沖動;又不至于喚起檢查機制的警覺,從而保護了睡眠。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夢就是愿望的達成。因此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隱晦的手法來求得自我的表現(xiàn),簡單的來說這也屬于自我潛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
說到對于此我也是相當贊同的,那夢里的一幕幕似乎都還是前一秒才發(fā)生過。我是一個比較愛懷舊,同時也比較感性,在小學剛畢業(yè)的那段時間里不知是太過于懷念過去小學與死黨在一起的時光,還是對一初中生活的一種乏味,每晚夢到的總是過去與同學在一起上課的場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夢滿足了我那些日子對于思念的滿足。
喜歡李宇春的我與由于不可能看到她的真人,所以我有一段日子的夢想就是看到李宇春的真人,可能是真的想得太多的緣故,結果還真夢到了,那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心情一直是相當?shù)暮?,所以狀態(tài)一直都還是不錯的。
這就是出國留學網的一些愿望,滿足了費洛伊德所說的“夢的內容是在于愿望的達成,其動機在于某種愿望”。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每天醒來都會記得很多夢,也會忘記更多的夢,但無論什么樣的夢,在醒來以后都會發(fā)現(xiàn)在夢里的經歷和場景其實都很假,或者是很荒誕,比如夢里大多沒有顏色,有時死去的人也會在夢里出現(xiàn)等等。但做夢的時候我們幾乎不太可能意識到這些不合理,更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偶爾可能我們自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夢中。醒來回憶夢境,會發(fā)現(xiàn)夢里依然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只有清醒才會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