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400字左右范文5篇
推薦文章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400字左右范文5篇
看完《許三觀賣血記》后,我的心里像五味瓶一樣,各種各樣的感覺全都涌了出來,尤其是當看到許三觀想為自己賣一次血的時候,結果血管頭卻說,他的血現(xiàn)在只能當成油漆了,可憐這個許三觀竟然在自己想為自己賣血的時候,卻已經(jīng)沒有了這個機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400字
聽說余華的《活著》讓許多人大呼喚起了自己心中無限的抑郁,仿佛把心肝脾肺都要嘔吐出來,仿佛對于這個世界只有消極可言??戳诉@本《許三觀賣血記》好似是余華那沾了血的手描繪出的黑暗中的一絲希望,幸而許三觀還是幸運的。
故事中我清晰記得的是許三觀賣了11次血,而后5次是因為兒子一樂病了急需用錢,一個月之內(nèi)連續(xù)賣了5次,聽之令人害怕,但是這是這個淳樸的賣血人,通過賣血使家庭一次又一次地走出了艱難。
當許三觀變老想再次賣血,去嘗嘗勝利飯店的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而醫(yī)院卻不要自己血時候痛聲大哭,不禁憐憫這個老人。一生以賣血來救別人,卻不曾想過自己,即使兩鬢斑白,賣血仍是他心底救人命,救家庭的唯一方式。是的,他還硬朗,他的身體,對他的家庭來說,永遠硬朗著。
且不說當時的醫(yī)療條件,許三觀連續(xù)賣血,最終膝下有兒孫,三代同堂,歷經(jīng),生活也算小康,他仍是幸運的。這個不悲觀的結局確實是在那個透不過氣的時代,走偏了一點就會深陷沼澤的道路上的一絲光亮透進的縫隙,能讓人看到那么一點生存的希望。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400字
昨天讀了一天《許三觀賣血記》,沒有讀完,今天早上剛讀完。本想昨晚熬夜就把它讀完了,還是熬不過眼睛的酸澀。
讀余華寫的書總是有種忐忑的心情,總是害怕在下一個情景他會讓某個人死去。當讀到這本書的最后,我糾結的心才一下子松了下來,是為這種結局而高興,卻又高興不起來,因為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那些苦難也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在這個許三觀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責任,他從來不推卸,他要用賣血換來的錢來肩負起這種責任。他為和他上過床的鄰居賣過血,他為老婆賣過血,他為全家的糊口賣過血,他為不是自己的親兒子賣過血,他為這個非親生的兒子隔三天又賣一次血,隔了五天又賣一次血,以至休克差點死去。他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捍衛(wèi)對兒子的父愛!當他最后想為自己賣一次血的時候,醫(yī)院嫌他太老,已不再喜歡要他的血。
他只想吃一盤炒豬肝,喝二兩黃酒,酒要溫一溫的。這是他吃到的最奢侈也最幸福最快樂的一頓飯。隨著時間的走過,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磨難,完成了自己承受的責任,他是幸福的,這幸福里有太多的苦,可他還是幸福的,因為這幸福里有太多太多的苦。
任何苦難都不會把幸福打到,幸福會因苦難的存在而更加光彩照人!做個堅強的人,做個有責任的人,于人,于己,于社會!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400字
初識余華是因為那部“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活著》,作者借“福貴”這一充滿美好祝愿的名字,以悖論的方式描述了他充滿坎坷的一生。讀它的時候,你在笑,笑過之后,淚水又不禁滑落下來。
讀罷《許三觀賣血記》,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活得簡單而直接,事情有時會因為荒唐的思路進行下去。全書以許三觀賣血的經(jīng)歷為主線,年輕時,許三觀出于好奇、同時證明自己有把好筋骨而第一次賣血,第一次拿到了三十五元錢(后用來娶媳婦),在勝利飯店吃了第一盤爆炒豬肝,喝了第一次溫過的黃酒。接下來,許三觀因為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沒錢支付醫(yī)療費而賣血;又因為與林芬芳發(fā)生了關系,出于內(nèi)疚而賣血,以便買些東西補償林芬芳;自然災害到來,許三觀為了全家人能去勝利飯店吃碗面條而賣血;一樂、二樂下鄉(xiāng)插隊,許三觀賣血給一樂補身體、增開銷,不多時,又再次賣血為給二樂的生產(chǎn)隊隊長置辦酒菜;最后一次,也是最漫長最艱辛的一次,一樂病重,為了湊錢治病,許三觀一路賣血賣到上海……在許三觀的意識里,賣血就可以解決災難,當他六十歲的時候,得知自己已經(jīng)老到不能賣血的時候,他失望地哭了“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災難怎么辦……”
書中有的情節(jié),令人在捧腹之余又延伸出了些許思考。許三觀能娶到有名的“油條西施”許玉蘭,就是因為他對許父說,他和玉蘭都姓許,嫁給他,許家就有后了,跟倒插門一樣,許父聽后欣然答應婚事;方鐵匠帶著人來抄許家的時候,臨出門,許玉蘭要求他們喝了茶水再走,一行人先是回絕,后因許玉蘭的一句:“你們喝了再走,專門為你們燒的水。”一行人又特地回來到廚房去喝水;許三觀與林芬芳發(fā)生關系之后,送去了黃豆、肉、綠豆和菊花,被林芬芳的丈夫發(fā)現(xiàn),他背著東西來到許家,然后張口大罵許三觀強奸了自己的妻子,嚷嚷過后,又把東西背了回去;自然災害時,全家沒有吃的,許三觀就以畫餅充饑的方法,用語言為家里每個人炒了一盤菜,還強調(diào)專門為誰炒的菜,別人不能咽口水……
許三觀生活在城市里,他有著自己的道德準則,許多事他表面上罵罵咧咧,實際上內(nèi)心善良,最后還是會去做。樸實的人生里,他并沒有抱怨,賣血對他而言,并不是痛苦和磨難,相反,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人生的每一步,都沁進了鮮血,那樣的日子,該是多么充實而可貴啊。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400字
炎炎的暑假天,百無聊賴,讀書,成了我的消遣。在炎熱的天氣里,讀上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心,如清泉洗滌過一樣,清澈涼快,融入書中的你,會忘卻天氣帶給你的煩躁。
《許三觀賣血記》是我這個暑假里讀的第一部好書,正如人們評價它一樣: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外表樸實簡潔和內(nèi)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賣血,這在我們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血,是我們?nèi)松闹е?,在我們?nèi)梭w內(nèi)流著,支持著我們的生命活動,好端端的,為什么要賣呢?難道不怕送命嗎?但是,在許三觀看來,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通過賣血,他可以娶妻生子;通過賣血,他可以讓全家在鬧饑荒時吃上一頓好飯;通過賣血,他可以為兒子謀得好工作;通過賣血,他可以救活兒子的命賣血,似乎是他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救星”,在他面臨所有困難的時候,他只要到醫(yī)院里賣上自己的血,便可以順利地度過難關,他感謝賣血帶給他的“幸?!?。你會認為,一個過著幸福生活的人,會去賣血,來殘害自己的身體嗎?不會。所以許三觀賣血,也是迫不得已的,他要撐起一家五口,要讓家人過上至少溫飽的日子,他必須這樣做。而親情,就是他的動力。正是這一次次的付出,一份份的親情,使許三觀的困難都迎刃而解,而且迎來了幸福之光。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400字
《許三觀賣血記》是著名作家余華199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余華的作品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修改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对S三觀賣血記》被翻譯成韓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英文等在國外出版。
一、對《許三觀賣血記》的整體感覺當我第一眼看到《許三觀賣血記》這個題目時,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書就應只是寫一個普通的賣血故事。但我看完以后,小說又給了我很多驚喜,因為小說本身就揭露了很多人的善良、丑惡等感情因素,也寫了很多人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體現(xiàn)了真實的人性,從中我們能夠很好的看到那個時代的社會的縮影,從而進行深入的思考。小說圍繞著賣血的經(jīng)歷,展開許三觀生活中的瑣瑣事事,體現(xiàn)出一個男人所應當承擔的某些職責,或許這也正是一種人生的無奈。小說飽含辛酸的經(jīng)歷,但也不乏幽默之處,比如每次賣血前喝足八碗水,這樣身上的血就會多起來了,諸如此類的奇怪想法十分多。正是這些特點使小說總是令人愛不釋手,越往下看,我們就越能夠感受到生活的艱難。沒有什么比親情更珍貴,人生總要找一個寄托,人要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二、由賣血所引起的思考在賣血之前,許三觀和根龍、阿方都會去拼命地喝水,一向喝到肚子又脹又疼。他們認為這種方法能夠?qū)⑸砩系难獩_淡,這樣身上的血就多了。還有許三觀勸來順、來喜賣血時的一句:“這身上的血就是井里的水,不會有用完的時候……”這兩處都寫出了當時人們的愚昧,使小說增加了一些幽默成分,也使我們更了解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另外,許玉蘭喜歡一腳跨坐到門檻去把自己的家丑全部抖出來,以為這樣她心里就舒服了、就平衡了,她不明白別人都是在看她的笑話,這也是她的愚昧之處。賣血,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國時期離此刻也只但是40年時間。小說向我們披露了40年前的人們在遇到困難時,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賣血。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為了娶老婆,第二次賣血是為了償還一樂砸破方鐵匠兒子的腦袋的醫(yī)藥費。自然災害的那一年,為了讓三個兒子和許玉蘭不用再喝玉米粥,許三觀再次賣血,讓全家人吃上面條;二樂在鄉(xiāng)下插隊,為了討好二樂的隊長,好讓他能早日調(diào)回城市,許三觀又賣了兩次血,請二樂的隊長吃,給二樂的隊長送禮;一樂不是許三觀的親生兒子,但許三觀最愛的還是許一樂,對他也是最好的。一樂得了肝炎,在上海治病。家里沒有錢,許三觀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賣血,一路賣到去上海,為了救一樂的命,他能夠連命都不要,隔三五天就去賣一次血,在松林還差一點把自己賣死了。這些賣血的經(jīng)歷,都說明許三觀身為一個男人,身為一家之主,身上職責的巨大,他為了這個家一次又一次的賣血,為了兒子一次又一次的犧牲,也體現(xiàn)了他的父愛。他是用生命去愛著這個家。作者將許三觀設計成一位集職責與善良于一身的人,作者設計得很成功,許三觀確實是一個讓人感動的人物。
三、最感動之處《許三觀賣血記》看得最令人痛心的不是后半部主人公不斷賣血救子的悲情,而是前半部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折騰。也能夠說,這種夫妻親子之間的無謂折磨多少是來自貧窮與愚昧,但故事又告訴我們,許三觀在更磨人的,一家人反而能在支離破碎的生活中重新整合起來,把家庭會變成了團結大會,自此許家五口的愛固若金湯。頗有患難見真情的意味。許三觀發(fā)現(xiàn)許一樂不是自已的親生骨肉,由疼愛變極恨,由極恨變最愛,當中有一個醒悟的過程。很難得才再把許一樂當成親生子的許三觀,愿意讓許一樂在何小勇病危時再認一次何小勇做爹,叫許一樂為他的生父喊魂,是因為愛,也是小說最觸動我的地方。恨,是痛苦的根源;無恨,才是終極幸福。許三觀最終還是摒棄所謂的人言,愛一樂如自己所出。從最愛到極恨,再從理解包容回到最愛,實在是了不得。盡管一開始不舍得用自己的賣血錢給一樂買一碗面,但結果找到一樂以后,罵罵咧咧一通,最后還是把流浪了大半天的一樂帶到勝利飯店,并“溫和的說”要帶他去吃面。而之后,為了治好一樂的肝炎,許三觀邊賣血邊去上海,差點連命都丟了。還有,二樂去找一樂時,發(fā)現(xiàn)一樂病得很嚴重。當時他的緊張還有作者對他行動的細節(jié)描述,都讓我覺得很感動。這是手足情深啊,也許很多人都認為父母對子女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是兄弟之間的感情那么深就格外讓人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