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的讀書心得書評范文
推薦文章
《浮生六記》的讀書心得書評范文五篇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散文。讀了之后,你知道讀書心得該如何寫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陡∩洝返淖x書心得書評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浮生六記》的讀書心得書評范文1
《浮生六記》一書大約稱得上是瑪麗蘇小說了,一幕幕都美好細致到像是虛構出來的歲月靜好,然而,它都是真的……
我小時候曾花過很長的時間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沒有網(wǎng)絡,沒有電,世界不大,勞動力少,要干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干活便是寒窗苦讀,我那么想便得出了結論——古人過得很無聊。而《浮生六記》讀下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大錯誤,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過成詩。只要有心。(也許只顧享受人生算是一種自私,因為現(xiàn)在人們約定俗成,作為收到恩惠的人,我們要報養(yǎng)父母,善待子女,這點沒錯,但是何必為了積累大量財富而將自己變成一個賺錢機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轟轟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絲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于怎樣算是平淡,因人而異,有人日花斗金才算是一種平淡哩,而那時他們?yōu)樽约簥^斗時也會獲得快樂)
沈復和陳蕓可以說是古時夫妻里的奇葩了,正是這點與眾不同給了記錄他們生活的《浮生六記》閃光點。復和蕓的愛情,堅貞濃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為開放的現(xiàn)代,他們都是獨特的,這是他們的超前點。我想他們的愛情獨特大約得益于沈復的不羈灑脫和蕓的保守聰穎知進退,兩人缺一不可,否則這樣的戀愛便談不成,否則他們就沒有這般的情義深重。
另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他們的腦洞。巧妙利用身邊的平凡事物做出詩意的生活——就和他們的性子一樣。沈復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躍躍欲試,不禁感慨,怎么會有這般精致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儀式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于是乎通讀下來,書邊的空白區(qū)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這樣的批注:“妙哉”“天啊”“nice”。復和蕓兩人真真是活得開朗有趣了,那許多的前衛(wèi)思想,難怪有人評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jīng)典行列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笔橇耍颐棵繒l(fā)出“知音啊”的贊嘆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復的文筆并不如大師般有許多講究,就像兩個朋友間互相交流,平淡敘述,講些生活的小細節(jié),講歷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細節(jié),這是幸福。
《浮生六記》合該六記現(xiàn)僅余四記,讀來覺其似一畫卷,一幅市井畫卷,沒什么國仇家恨,就是日記一般的流水賬,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無窮,打動人的是日常里的柴米油鹽。現(xiàn)在有很多小說早就失了味,為了吸引讀者盡取些超脫現(xiàn)實的材料,這與神話有何異呢。
就是可惜,復和蕓的舒服日子沒過多久,后來他們便是在苦中作樂了。壞人很多,但心地真誠善良的亦不少。綜上看來,生活其實古往今來差不多,過成怎樣由自己說了算,無關錢財,只關于心。
命理萬化,虛誕與否僅由己。
《浮生六記》的讀書心得書評范文2
讀罷此書,感覺像是無意間獲得了一枚質(zhì)量上乘的溫涼好玉,放在手里細細摩挲、端詳,熨帖踏實的觸感便從掌心一直傳達到心底。起初,將作者感情慢慢咀嚼,只覺得口齒纏綿生香,到后來竟也有了微苦的味道。方知,這部顛沛流離了兩百年,而仍舊散發(fā)芬芳書香的珍貴記錄,貴在沉重,貴在悲愴,貴在深情。
謫仙人詩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本書作者沈復,出于此詩及自身經(jīng)歷的感慨,即落筆作文,取書名為“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與“養(yǎng)生記道”。其中的閨房記樂,道盡了沈復與妻陳蕓間動人的愛情,以及難能可貴的知己一般的默契,讓讀者歡喜贊嘆,暗自欽羨;而坎坷記愁,則訴說了作者生活的艱辛與苦澀,字里行間透出的無奈,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伊始,沈復用清麗溫柔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個嬌憨清秀的女子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tài),令人之意也消。”這女子如此平凡,美得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間盡是知書達理的落落大方;她又如此非凡,你的身影落在她水靈的雙眸之中,頓覺清爽,仿佛感受到了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是了,她叫陳蕓,是長他十月、會照顧人的好姊姊,他兒童伶俐,每每都親親熱熱喚她一聲“淑姊”。時光不緊不慢地滑行,天公將她對他的好、他對她的情,悉數(shù)看在眼里,于是成全一樁美事,讓她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妻。從此,二人飲茶論詩,游山玩水,夫妻間的生活趣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是青衫磊落的書生,他邀她暢談古今。她淺笑,抬首答:“杜(甫)詩錘煉精絕,李(白)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活潑?!比徊皇瞧綍r小女兒的忸怩姿態(tài),而是自信地、堅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他歡喜不已。
他是疏朗好玩的夫君,他請她遠出郊游。她巧扮男裝,見外人便解釋說是他的表弟,卻哪里藏得住眉間的秀麗風姿?他暗嘆,眼前一亮。
他與友人于外觀花,發(fā)愁飯菜冷熱。她“靈機一動,從城中雇來餛飩擔子,推來烹茶暖酒熱飯。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彼呐笥延纱藢λ澆唤^口:“非夫人之禮不及此!”他含笑,毫不謙虛地接納,心道:“好一個秀外慧中的蕓娘!”
然而,這命中注定的好姻緣,卻被早早地收回。蕓娘素懷頑疾,加之沈復家境并不十分寬裕,夫妻二人生活得艱辛,卻又因心思單純而幾次三番地被人欺侮。沈復的父親鐵石心腸不肯施援手,而蕓娘向來不討婆婆的喜歡,二人跌跌撞撞,終于無法改變這窘迫的境地。最終,陳蕓因病逝世,將沈復留在這反復無常的冷漠人世,從此,悲歡都只能獨自下咽。酒,只能自酌,身邊沒了那個臉色酡紅的美好女子,周圍的一切人事都成了難以忍受的寂寞。
不禁愴然。
這時候,便想起簡嫃的話?!吧钋榧词且粯侗瘎。刈x已死來句讀。”似乎每一場催斷人腸的生離,都只能以死別作為結束。生命脆弱如此,哪堪更別離?在歷經(jīng)滄桑之后,沈復渾濁的眼里,也生出了浮生若夢的辛酸悲苦,憶起當年與陳蕓相知相伴的點點滴滴,悲傷一如一場暴烈的雨,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重重地、直直地砸進心里。自此,陰陽兩隔,知交零落,黃昏里燃一封永遠寄不出的家書,清明時節(jié)擁抱冰冷的墓碑聊以慰藉,仿佛靈魂已隨她遠去。而在夢里,她緩緩歸來的倩影,對著他泣不成聲。
他驚覺:用情不勝深。
原約定要踏遍祖國河山,而如今,人世間哪一條路,他都不能與她同行。
《浮生六記》的讀書心得書評范文3
讀本科時,在朋友推薦下讀過一本叫做《浮生六記》的書,是一個自傳性質(zhì)的散文作品,時隔幾年仍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人,名叫沈復,字三白,是個不紅不紫的畫師。本書真實記錄了沈復平凡而又艱難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難忘的片段。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jù)說是后人仿寫?!陡∩洝分杏绕涞谝黄隆堕|房記樂》用深情的筆墨,描寫了聰明絕頂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蕓娘。因為這個可愛而又可憐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記》讓世人記住,才得以讓它永遠散發(fā)出了人生智慧的無窮芬芳!
可能是年齡漸長的緣故,同一本書,同樣的我,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年齡,不同經(jīng)歷過后不一樣的心境又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五年前讀此書,似懂非懂,然后又找了其白話本看了一遍才透徹明了,對其中描寫童趣的部分那時記憶深刻,寫得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童心幼稚可愛的舉動,讀后覺得相當有趣,有些場景仿佛自己也曾經(jīng)如作者一樣玩過一樣,身臨其境,對其后的游山玩水一略而過,如今也忘光了;五年后的現(xiàn)在又重溫此書,居然最最喜歡的是第一篇章《閨房記趣》,以《詩經(jīng)》為模,第一篇章也列閨房趣事為首寫開篇,本篇講與他自己的表姐結為夫妻,可是古代傳統(tǒng)封建的父母卻對這對恩愛夫妻的行為看不慣,對這兒媳也頗有微詞,夫妻倆雖伉儷情深,最后終被趕出家門。兩人生活舉步維艱,甚至經(jīng)常要到朋友家借宿,但能夠苦中作樂,生活過的很有情趣??上Ш髞砥拮由≡缢溃驈秃鼙瘋?,十分懷念妻子,覺得要把這段感情和記憶流傳后世,便寫了這本書。它是中國古代散文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然而它卻被埋沒百年之久。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它的光彩才第一次展現(xiàn)于世人眼前。林語堂、俞平伯等新文學家都極為贊譽這部作品。林語堂曾經(jīng)說過“蕓,是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可愛的女人。”他當初把《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也曾說“應該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傳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為我在這兩小無猜的夫婦簡樸生活中,看她們追求美麗,看她們窮困潦倒,遭到不如意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負,同時一意追求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清福……” 我深深的被文中聰慧,嫻淑,勤勞而又不失情趣,熱愛生活的蕓娘所打動,也為很多沈復與蕓娘間的夫妻生活小片段流露出來的伉儷情深所感動,因此現(xiàn)在的芳鄰二八的我最喜愛的還是第一篇章《閨房記趣》。文中插花擺設的花藝技巧可看出蕓娘不落俗套的生活品味,很有自己的眼光和見地;文中蕓娘用六個小碟,五圍一碟合為一梅花狀供陳用不同顏色的小菜待客,可見她蕙質(zhì)蘭心的靈巧創(chuàng)意;文中與其夫君關于“腐乳與鹵瓜”和“茉莉與佛手”小品對話故事,也讓人見識了蕓娘的聰明機智過人的頭腦;文中她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詞句,以及對唐詩宋詞李白杜甫詩型的精辟分析和見解,可見她又不失才氣;她對婆家尊老敬愛幼,謙和有禮的美好品德也無一不在書中時有體現(xiàn),這也是我們現(xiàn)代諸多女子身上缺少的隱忍品格;喜愛《閨房記樂》愛的精華所在就是蕓娘一身的智慧,蕓娘的一身是短暫的,但回憶絕對是綿長的,這也是我讀此書能深受感染的部分,鄉(xiāng)間的做菜種花,男耕女織,怡情小釣,逢時休閑,踏青郊游等等這些情調(diào)和記事,都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女子不能抵抗的所向往美好浪漫生活;蕓娘是可憐的,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幼年喪父,辛苦勞作養(yǎng)母供弟維持一個家,青年喪弟失母;出嫁從夫,公婆的苛刻保守固執(zhí),導致其夫妻淪落離家,顛沛流離,家徒四壁,甚至有過身無文銀的地步;但蕓娘也是幸福的,能夠在最適當?shù)臅r機遇到自己情透意合的人,并嫁給了這個志趣相投,情深義重的不離不棄的癡情男人,即使死也是合目于自己深愛人懷中,他們攜手走過的幾十載歲月終其一生讓沈復無法忘懷,這也是令人所羨慕的.在這個復復雜雜,紛紛擾擾的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社會要想遇到這么一個人,有過這樣一段情是何其之難,“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對蕓娘,對《閑情記樂》的欣賞和喜愛,才學淺薄,詞枯言寡的我,已到了無以復加,語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作為結語,才不至于毀其形象,沈復與妻子蕓娘并沒有榮華富貴的生活,并沒有揮霍無度的享受,并沒有沉湎歡娛的閑情,并沒有風流浪漫的傳奇。但是,我最欣賞、最欽佩、最注目的是他們的: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德。
這也是我這類感性女子所向往和需學習的精髓所在,無論是夫妻相處之道,還是為人處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在何種環(huán)境下總能過好簡單,質(zhì)樸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無論在人生情感上遭遇愛情、親情、友情的何種誤解和失意,我還是一樣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對人生,笑看愛情,還是那句話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寫在這個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給自己,給你們。
《浮生六記》的讀書心得書評范文4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赐炅?浮生六記 也該寫點什么很少看這種言情類的貨色,但,我感動于沈復與陳蕓的愛情。我贊慕著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于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我仰望著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于塵俗。
《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崎嶇記愁》,《浪游記快》,后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攝生記逍》,這個我是百度來的。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lián),所記所敘固然都是日?,嵤拢戒佒睌?,然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tài),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打開《閨房記趣》,沈三白刻畫了一個清麗靈妙的女兒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tài),令人之意也消?!?這是他年少時初見陳蕓的情景。 那夜,蕓給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時,蕓堂兄擠身而入,戲謔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給,本來是專門給你夫婿籌備的!” 呵呵,當時沈陳二人就酡顏了。讀此處我亦莞爾微笑,圓滿姻緣一粥引之。
爾后便是兩人成親,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時間。我一遍遍地被他們的真愛打動著。他們的戀情并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為他們最平凡最輕微的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而深深激動。
夫妻飲茶談詩論詞,蕓曰:“杜(甫)詩鍛煉精絕,李(白)詩灑脫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生動?!?/p>
春景,三白欲攜蕓遠出遠足,蕓巧扮男裝,見人問則以表弟對之。呵呵,竟無人識辨。
夏日,蕓頭戴茉莉花,三白戲謔說佛手為香之君子,茉莉為香之小人,何以親小人而遠君子,蕓亦笑說:“我笑正人愛小人?!?夫戲妻謔,笑俗為雅。
《浮生六記》的讀書心得書評范文5
細讀全書,方自明了。蕓雖思維高超,卻在處置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享譽中外,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節(jié)很嚴正的,父母,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蕓娘處處膽大妄為,后來慢慢放松了,在公然場所也和三白并起并坐,當然就有人看不悅目,緩緩起了閑話。
有一年,三白隨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說蕓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后來家中有了些閑言,沈母以為蕓寫信不明白,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蕓怕沈母不愉快,便不說明。
三白在真州任職寄住時,弟弟啟堂向街坊借錢,叫嫂子蕓娘做擔保。鄰居索要,蕓寫信告知三白此事,啟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誤以為是蕓自己借錢卻詆毀小叔子,又拆信見信中稱姑(沈母)為令堂(你媽),翁(沈父)為白叟(老頭),更是怒發(fā)沖冠,叱責蕓大逆不道。蕓怕傷啟堂感情,竟不作解釋。 讀到此處,我既是同情她,又不免要責備她,或者暗里稱說“令堂”、“老人”便罷,于文字信中卻切實不該。而對借錢之事不作解釋,怕兄弟失和,想忍辱負重,我也不贊成,該解釋的就要解釋,何必左右顧盼。超然大度的蕓娘,獨在家事上氣宇軒昂!可見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三白是個識情重義的人,也正因如斯,反令本人陷入窘迫。他幫友人做保借錢,朋友卻卷款而逃,不知所向。債戶找上門來,擾攘終日。沈父大發(fā)雷霆:“我本衣冠之家,如何欠得君子之債!”此事難以釋然,確實無可奈何。如此三五事,終于將三白跟蕓娘一起遣出家門,借居于友人家蕭爽樓。
移居蕭爽樓兩年后,沈父又接他們回家。然而,家道逐步衰敗,又加上納妾憨園之事,蕓禁受打擊身材虛弱,家人膩煩,她不得不靜靜隨友人去鄉(xiāng)下調(diào)養(yǎng)。而這一去,她竟病愁難融,終客死他鄉(xiāng)! 讀到《坎坷記愁》中,蕓乘夜舟去鄉(xiāng)下,與兒子逢森離別,逢森忽大哭叫:“吾母不歸矣!”,后竟真成永別!那一幕,直叫人扼腕悲嘆,慘然淚下!
而憨園之事,是我最不可懂得的――蕓娘居然要自動給三白納妾!
我真的不知道蕓娘是怎么想的。豈非是太愛三白,于是盡其所愛以愛之? 當她向三白提起納妾事時,三白先是一臉茫然,而后極力反對。而蕓居然興沖沖地拉著三白跑去探視一個她看好的歌伎,名字叫憨園。重復推卻不成,三白只好預備納憨園妾??墒呛髞砹硪挥绣X勢人將憨園納走。蕓痛悔不已,而姑翁盡責:“勾搭娼家,敗壞門風!”
唉,蕓為三白納妾實是杞人憂天,無聊之舉,后人未必以為她這是慷慨寬容。何況,她與三白的情感深摯,志趣相投,而三白又不是富豪,個別的伎女懂什么才情風雅呢?
憨園之事,讓我聯(lián)想到清朝《水云樓詞集》作者蔣鹿潭與其妾黃婉君的愛情悲劇。黃婉君也是個歌伎,蔣年近五十時納為妾,雖然家景貧苦,倒還算協(xié)調(diào)。惋惜后來蔣借錢未果,愁病交加,投水自殘了,一幫詩人朋友也沒放過婉君,以“清苦紅杏出墻”為理由,逼她自殺徇夫。唉,看來,愛情須要物資基本,窮佳人難以企望完善的愛情。
中國文壇里,有很多饑寒交迫的文人,如杜甫、柳永等等,則是這群寒士的頭人。沈三白終生,坎坷太多。有段時光他甚至已到日暮途窮的狀況,腰間掛著干餅,鞋濕泥濘,露宿野廟,到處借錢。而他在貧窮逆境中仍豁達樂觀,忍無可忍,卑躬屈膝地看待生活,實是寒士中的佼佼者!
不論是游幕經(jīng)商,還是奔走忙碌時,他仍然興沖沖地,在困頓中保持著樂天,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山水風光。過紹興,游西湖,上寒山,閱徽州,登騰王閣,入廣東,出函谷關,后一記甚至還記錄去了臺灣。浪游之愉,不一樂乎!他意興飛逸地繪畫《噗山風木圖十二冊》,石湖看月彈琴吹笛,與友人指導山水,評議景色,激揚襟懷,于世人驚嘆之風光盛處,蘇醒地獨出已見。
我滿懷驚喜地讀著《浪紀行快》,心中一遍遍感慨著,看吧,只管生活崎嶇多磨,這照舊是多怡然自得的浪游!古代人的生活是如許地寂寞枯燥,身在困頓中已是疲乏不堪,何可能如三白那般超脫,笑看苦難,不亦快哉!
《浮生六記》文字如珠玉般干凈雅致,無論是在安靜的順境,仍是身置坎坷逆境,我讀出他們的艱難,也讀出他們金石般的意志,更讀出了他們高貴超拔的精神品德。
蕓娘對珠寶不在乎,往往大方送人,倒是對破書殘畫極愛護。收集殘書卷為“斷簡殘編”;收集書畫破損為“棄余集賞”。讀此處,深深嘆服蕓娘,不愛紅妝,只一心愛護文藝,尋求著更高的精神境界。
拮據(jù)陋室,仍舊有著淡泊幽閑,在最平常的柴米油鹽中,營造“夜半濤聲聽烹茶”的小情趣。連一塊臭豆腐,竟然也吃出至情至性,便是一種深沉的文明了。經(jīng)由這種文化的熏陶,連苦難和滄桑都會顯出溫和的漂亮。只是這種文化,咱們簡直已難企及。
于清貧生涯中,始終堅持陶然其樂之心;于喧囂塵世中,始終不失開朗安靜之心。
“鄉(xiāng)下七月,與蕓于柳蔭下垂釣。購菊花植遍,玄月花開,陶然其樂。蕓喜曰:‘他年當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認為詩酒之需。平民菜飯可樂畢生,不用作遠游計也?!?看他的文字,曉得他是真正脫卻了名韁利鎖的人,記樂記趣真能見到樂從何來,趣由何出。夫婦二人把心力精力悉數(shù)放在天然萬物、山籟林泉與及對對方蘭心慧性、解頤妙語的挖掘上,反而不在意現(xiàn)什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
“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碧泼骰逝c楊貴妃的富麗愛情離我們一般人太遙遠,我們只有遙望羨嘆。而三白與蕓娘的愛情卻如此活躍逼真地讓我眼眶潮濕。他們對生活的酷愛,對幸福的解悟,于何時何地,都那么污濁晶瑩。俞平伯先生說:“《浮生六記》像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的色彩,只見精微,不見制造的痕跡?!?沈三白沖淡靈動的文字,娓娓道來人生之趣、樂、愁、快,于最平常的生活中,解悟了平凡幸福的真昧。
寧靜以至遠,恬淡以明志。千年來,有多少人可如此? 而三白與蕓娘,真正到達了如此境界!
我想,在這塵煙囂張的俗世之中,依窗點燈,跟著沈三白明澈的書香字跡,去發(fā)明點點滴滴的平常幸福,于熱烈場中忽開冷眼,于崎嶇愁境中恍然大悟,也是一種禪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