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的讀書心得700字
《罪與罰》情節(jié)布置的平易近人讓我們感切親切,帶給我們思想上的精進又讓我們仰首。我們發(fā)現這是一部“可以仰望”的世界名著。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碜锱c罰的讀書心得7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罪與罰的讀書心得700字1
我還是非常推薦罪與罰這本書的。
開始,它看上去非??菰铮悬c像論文,而不是小說。不過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節(jié)就陸續(xù)出來了,開始顯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看完一半的話,不要因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殺了一個放高利息借貸的老太婆,行兇以后,被她的妹妹發(fā)現了,所以他連著她妹妹也殺了。之后,兇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斷地為自己辯護,認為他殺了那個老太婆是為了行俠仗義,是合理的,也是公義的。
他想辦法逃脫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卻無法得到平安。他寫了論文說明他是屬于那類改變世界的,不服從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個身世可憐的女子索尼雅懺悔過。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告訴了她一切。
隨著案情的發(fā)展,他逐漸逃離了警方的調查。證據都顯得對他的逃脫有利。但是,他最后決定自首,去服苦役。因為他坦白承認,又因為他犯罪以前表現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過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間,他開始并沒有悔改,還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他所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他不應該自首。索尼雅在這段時間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發(fā)現他愛上索尼雅了。從此以后,他開始了正確的反思,比起之后永遠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沒什么了。在監(jiān)獄里,他開始閱讀索尼雅給他的那本福音書。
整本小說里面還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愛他的母親和純潔善良的妹妹,也有陰險的彼得比特羅維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這本小說給了我一個信息,那就是,當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為自己辯護,你的良心并不會輕易放過你。所以,與其爭辯,不如謙卑下來,決心悔改。當人決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會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罪。
罪與罰的讀書心得700字2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冷峻峭厲的筆鋒,在《罪與罰》中無情地展示出人性的虛偽、冷酷、殘忍和狡詐。拉斯科爾尼科夫是個因窮困而輟學的法律系大學生,他租住在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內,靠母親和妹妹從拮據的生活費中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 拉斯科爾尼科夫已經很久沒交房租,房東太太也停止了伙食供應。在這樣一種窘迫窮困潦倒的狀態(tài)下,他對生活的一切厭倦不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放高利貸的老寡婦阿廖娜,老寡婦的刻薄和富有深深刺傷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自尊心。他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在他眼中,老寡婦無情,冷酷,對社會毫無用處,是吸人血的虱子。殺機,在他第一次見到老寡婦時就有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大量篇幅描寫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犯罪的動機和準備。其實一開始拉斯科爾尼科夫就在掙扎。他并不是一個習慣性的罪犯,甚至一想起這個犯罪的念頭,他都覺得骯臟,卑劣,可惡??墒巧鐣幪幙梢姷牟还接植粩嗤苿又姆缸飫訖C。最終,他向老寡婦舉起了斧頭,順便也殺掉了老寡婦的妹妹麗莎維塔。這個妹妹的出現是個意外,他并沒有想過要殺她,只是她出現在了一個不恰當的時間。 麗莎維塔是個善良的人,她熱愛上帝,與人為善,她的死不斷拷問著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良心。殺死老寡婦是為民除害,仿佛有一個正義的目的,而殺死麗莎維塔卻僅僅是因為害怕罪行暴露。 拉斯科爾尼科夫不管為自己找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的內心始終都無法回避善良的麗莎維塔。盡管他很聰明,狡猾詭詐的與波爾費利斗智斗勇。但對罪行敗露的恐懼,對人生的絕望,時而亢奮,時而頹廢的復雜心里卻讓他幾乎精神崩潰。殺人,并沒有改變他糟糕的現狀,并沒有實現人生理想,反而更糟糕,更絕望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作風格非常銳利,特別對人物復雜的心里從來不吝筆墨,對人性赤裸裸的揭露是入骨三分。拉斯柯尼科夫的內心如同一個不可揣測的深淵,包含著人類所有的善良與殘忍、誠實與虛偽,痛苦與微笑、平靜與瘋狂、忠誠與背叛、聰明與詭詐。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內心,只是很多時候,生活的美好粉飾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看自己過于美好了。
整本《罪與罰》,充滿了絕望和掙扎,但如果只是這樣,這部作品就算不得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偉大的作家
罪與罰的讀書心得700字3
在學外國文學半年以來,我最喜歡的作品便是《罪與罰》,這是一部俄國小說,作者是費奧多.陀斯妥耶夫斯基。
該小說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是一個讀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但由于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他的妹妹杜涅奇卡為了讓他從新走進大學校園,不得不試圖嫁給一個比自己大10多歲的在彼得堡開辦律師事務所的名叫盧仁的男人。
主人公由于受到西方傳統(tǒng)思想和拿破侖的影響,用斧頭砍死了一個放高利貸的窮兇極惡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善良的利扎薇塔看見,被迫之下,他又用斧頭將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殺人之后,拉斯科爾尼科夫意識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認為那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作惡多端死有余辜,他在善與惡·罪與罰,兩極之間苦苦掙扎,良心備受譴責......最后,經過強烈的思想斗爭,他終于選擇自首。
主人公在殺人之后,精神恍惚,恐懼如同一個黑洞將他吞噬。更諷刺的是他所做的夢:他夢見自己又回到了那個殺死老太婆的房子里,屋里一切依舊。但是地板上的一灘血跡,引起他的注意,突然那個被他殺死了的老太婆又復活了,她猙獰猙獰著面孔,大笑著,拉斯科爾尼科夫舉起斧頭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頭砍在老太婆頭上,頭都會復原,老太婆依舊獰笑著,拉斯科爾尼科夫手拿斧頭瘋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總會復原......最終,他在夢中驚醒。
從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當時極度緊張的情緒,以及在良心譴責下他痛苦地掙扎。
拉斯科爾尼科夫無時無刻不處在罪與罰的深淵中苦苦掙扎,這種源自內心的懲罰,使他的精神幾近崩潰,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救贖。
那我們又能從他的經歷中得到什么啟發(fā)呢?我們所獲得的啟示就是:永遠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和因受到生活沉重的壓力,而去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觸犯法律的事,因為那將會讓你走向罪與罰的無盡煉獄之中,你會因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而幾近崩潰,墮入深淵!
罪與罰的讀書心得700字4
在合上書之后,任何一個人在提筆時都會有一種物無力之感吧。畢竟這部500多頁的巨作遠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其探討涉及的范圍之廣之深,總會讓人有跌入汪洋大海之感,而且是波浪滔天的混沌海洋。
從翻開書沒幾頁的時候就開始覺得,作家真的不是正常人。一件件事、一個個人,在讀者眼中的千絲萬縷,可以默不作聲地在他們的筆下變成和諧的樂章。最值得驚嘆的還是作者擅長的心里描寫,主人公無數次的思想斗爭,不停地反復,不停地否定,卻又不停地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深淵,種種的這些讓人不禁覺得細膩得有些太過真實。也從而可以得知,為何每每有人將文學作品搬上熒幕之后,負面的聲音總是比較多,因為聽覺視覺等直觀映像帶來的感受是遠比不上文字加上想象的力量的。
回到書的內容上。主人公是個極度矛盾的人,可以說是人格分裂了已經。一方面他認為自己是善的,同時他的確也有善的行為,他有文化,有愛心,但可以說按比例來講大概只占他性格的30%(本心以及良心決定了他最終迷途知返的覺悟);另一方面他迷信著一些莫名其妙的觀念,持著所謂的類別論,世上有兩種人,一種僅僅算得上是生物,是這塵世的浮游,而另一種,當然包括他自己,則是這世界的主宰者,享有俯視其它的權力。我認為,這個觀念就是他罪的根本。他已經變質了的善良的初心在這種觀念以及對惡劣生活現狀的控訴與不滿,導致他的路越走越歪,殺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非凡”,自己的與眾不同,而不是和周圍人一樣是個“虱子”。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完一本心理書《我們內心的沖突》之后的感受:我們做很多事情,其實不是因為我們需要,而是用之來逃離其他我們無法面對的沖突。對于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對于我們自己,最大的沖突莫過于我們構造的理想化意象與真實自我的沖突。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樣子,他想變成叱咤風云的拿破侖,想要體面的工作,想要不勞而獲??墒鞘澜缭趺磿邢氲哪敲春唵文?所以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失望了,傷心了,痛苦了,絕望了,最后歇斯底里了。每每掙扎到無力,依然不肯作罷,頑固的抓住虛無的稻草自我安慰,等待恢復之后新一輪的自我折磨。我相信即使他后來終于鋃鐺入獄,這種煎熬也不會停止,從他自首前跟妹妹的對話就可以看出,他并沒有真正的悔過,他只是在尋求一種能夠讓自己好過一點的方法。真正的罰不是法院判決的八年牢獄,而是從斧頭砍下血液噴灑落地的瞬間,就已發(fā)生。
罪與罰的讀書心得700字5
《罪與罰》是一部卓越的社會心理小說,它的發(fā)表標志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風格的成熟。
小說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廣泛地描寫了俄國城市貧民走投無路的悲慘境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作者筆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無天日的景象:草市場上聚集著眼睛被打得發(fā)青的女人,污濁的河水中掙扎著投河自盡的女工,窮困潦倒的小公務員被馬車撞倒在街頭,發(fā)瘋的女人帶著孩子沿街乞討……與此同時,老太婆瞪大著兇狠的眼睛,要榨干窮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滿身銅臭的市儈不惜用誘騙、誣陷的手段殘害“小人物”,以達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無度的貴族地主為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斷干出令人發(fā)指的勾當……作者懷著真切的同情和滿腔的激憤,將19世紀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污濁一起無情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僅僅是從倫理道德觀念和宗教思想出發(fā)的。作者認為一切以暴力抗惡的作法都不足取,因為人無法逃避內心的懲罰,在毀滅他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身。作者還力圖把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犯罪行為歸結為拋棄了對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婭的話來說,是因為“您離開了上帝,上帝懲罰了您,把您交給了魔鬼!”作者為拉斯柯爾尼科夫安排的一條“新生”之路,實際上就是一條與黑暗現實妥協的道路,也就是所謂“索尼婭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婭看作人類苦難的象征,并在她身上體現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過痛苦凈化靈魂的思想,作為一個黑暗社會的犧牲品,一個受壓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婭的形象有著不可低估的典型意義,但是作為一個理想人物,這一形象卻顯得十分蒼白。顯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中宣揚的這些宗教思想,與整部作品所顯示的強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協調的:這里充分表現出作者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罪與罰》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小說比較全面地顯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關于“刻畫人的心靈深處的奧秘”的特點。作者始終讓人物處在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通過人物悲劇性的內心沖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時作者對幻覺、夢魘和變態(tài)心理的刻畫也極為出色的.。小說中,由于作者著力拓寬人物的心理結構,情節(jié)結構相對地處于從屬地位。盡管作品中馬爾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兇殺事件扣人心弦,但它們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報告”的組成部分。正因為這樣,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現在讀者面前。此外,這部小說場面轉換快,場景推移迅速,主要情節(jié)過程只用了幾天時間,在濃縮的時空中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小說的時代色彩和政論色彩十分鮮明。
罪與罰的讀書心得700字相關文章:
★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讀后感|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簡介】
★ 經典名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