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
小說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五篇
人人都稱贊《皮囊》的好,一句句意味深長的話點評了皮囊,也概括了皮囊,名人對名人作品的評價也吸引了不少讀者,為此打開《皮囊》這一書。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硇≌f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小說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1
《皮囊》,在我看來,是一本很樸實的書。本書作者蔡崇達,通過冷靜、細膩的描寫,將自己所經(jīng)歷過的一件件刻骨銘心的故事描述得撼人心靈。每一篇故事都給人以心靈的啟發(fā)……
《皮囊》是一本很有分量的書,它的兩個序者,一位是少年輟學獨辟蹊徑走出一條成才之路的文壇新秀韓寒,一位是影視歌三棲明星勞模劉德華。
一開始看《皮囊》,其實有些茫然,我?guī)缀蹩床欢@本書在寫什么,不就是說家常、寫日記嘛。但是仔細看下來,發(fā)現(xiàn)整本書其實極具哲理。
本書一直是以"皮囊"兩個字為中心展開的。首先,什么是皮囊呢?按照阿太的說法,皮囊,就是包裹人們靈魂的東西,也就是指人們的肉體。阿太,從來都不珍惜自己的。或別人的肉體,總是隨意、大膽地使用——反正這只是包裹自己靈魂的皮囊,也可以說是自己生命的累贅罷了??傊?,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說要虐待自己的肉體,是不是應該多加磨煉自己的肉體呢?本來,肉體對自己的生命來說就夠累贅了,那是不是應該讓自己的肉體更靈敏、更具有存在的價值呢?應該讓自己的肉體成為自己生命的強大依靠,而不是累贅。讓自己的肉體吃點苦,體會世間種種磨難、困難,逐漸讓自己活的價值體現(xiàn)出來。
皮囊,也是分臭皮囊和香皮囊的。臭皮囊,是活得空虛的人,他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香皮囊,是活得有價值的人,他們或多或少都為他人、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司馬遷有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想必大部分人還是更傾向于香皮囊的。
讀完《皮囊》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努力做個香皮囊的。
小說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2
讀完了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皮囊》,心靈有點刺痛,讀書感悟如下:這是一部非常有質感的散文集,崇達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情感,用客觀、細致、冷靜的方式,講述了14個溫情又殘酷的故事!真實經(jīng)歷,情感動人,透露著作者對人生的思考。《皮囊》成為感動千萬讀者的"國民讀本",被稱為"非虛構"寫作叢林中獨具樣貌的林木。
崇達在寫這14個故事中,每一筆都有痛楚,每一行都直接、完整地傳達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寫作的目的是讓自己和讀者"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匆?quot;阿太",看見"母親的房子",看見父親的"殘疾",看見"我的神明朋友",看見"厚樸",看見"海是藏不住的",看見自己想"回家",作者"看見"了想珍惜的人,也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藏在人生里的,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故事里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最終看見自己,看見彼此;溫暖自己,映照出彼此。
李敬澤在序里有這樣一段文字,"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斗爭、意志、欲望和夢想。"
有道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小說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3
終于讀完了《皮囊》,久久不能平靜,深有感觸,真的是一本好書好書好書,作者以最真實的情感,最平實的語言,寫了自己生活經(jīng)歷,骨肉間的故事,像解剖人生一樣,剝開生活外殼,展露給你看生活的真實血性肉身一樣劇烈。祈求上天開一點門夾縫,祈求他媽媽放下那包老鼠藥,那些帶點血腥味的生活片段,讓人無法輕易放下和忘記,字里行間的心靈深處的猛烈碰撞。
聽說作者寫這本書寫了很久很久,有人說書名《皮囊》不太符合內(nèi)容,我卻覺得很適合,沒有動詞,沒有狀語,只是個名詞,只是個各人見解和個人感受的詞,正如賈寶玉形容自己“只是副臭皮囊”,又正如《金剛經(jīng)》里面的“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皮囊,只是相,只是外在,正如書里面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這讓我記起溫情而又殘酷的家鄉(xiāng)故事與現(xiàn)實糾纏的影子,誰又能徹底能理解生活的本質意義呢?當你覺得你正在受生活的折磨和困境時,抱怨著這一切,你不如看看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生活困境和苦難沒想像中那么大,至少你活得比別人幸福。
豐滿的皮囊,過完人生才會知道厚薄。吃苦是讓你知道你還在經(jīng)歷這個世界的真實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經(jīng)歷,我記得問過令令姐,令令姐說,這一切只是“業(yè)”顯現(xiàn)罷了,一切只是你腦海里的大象。無論如何,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青春價值。也愿你活在當下,珍惜你所能擁有的人或物。扎西德勒!
耳邊聽著李健的音樂,旁邊是熱氣騰騰的米飯,看完的書,在這寒冷的夜,一切來得如此溫暖。
小說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4
《皮囊》是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這本書一個章節(jié)就是一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取名叫做《皮囊》,書名也是來源于這篇文章。
皮囊講的是他的阿太(奶奶的媽媽)的故事。阿太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她認為肉體就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所以面對奶奶的去世,面對自己切菜時切下來的手指,面對舅公被她丟到水里幾乎溺斃的事情,甚至對于自己的離世,她都表現(xiàn)的非常坦然。她甚至在死前跟作者說:“不要哭,現(xiàn)在沒有這個皮囊的束縛,我來去都更方便。”
也是因為這份特殊的氣質,作者特別喜歡與阿太待在一起。后來去外地工作,與阿太見面機會也少了,但是只要是工作中碰到不順心的事情,作者都回選擇回到阿太的身邊,陪她坐一個下午。雖然阿太不大聽的懂,后來甚至不再聽得到,但是這樣的陪伴卻能夠安撫作者,讓他鼓起勇氣重新開始。
后來阿太走了,作者也慢慢地明白了阿太在奶奶去世時說的一番話的意思。當時全家人都挺傷心的,阿太不以為然,仿佛走了不是她的女兒一樣。作者問阿太為什么這樣,阿太說因為她舍得。阿太的舍得來自于她對待生命和身體的態(tài)度,身體的消逝在她看來是皮囊對生命束縛的結束,是更加值得高興的事情。而阿太帶給作者的安全感,是這份看法帶來的超然淡定態(tài)度的感染。確實在這份態(tài)度面前,一切的困難不過是身體的折騰,生命有更多精彩的事情去做。
小說皮囊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5
看完了蔡崇達老師的《皮囊》一書,不禁為其中的細膩感情而震驚,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shù)《母親的房子》一篇了。
在《母親的房子》這一篇中,他的父親在迎娶他的母親時許諾給她買下一棟房子,并以兩人的名字命名。他買下一塊地,并以兩人的名字寫了對聯(lián),掛在上面。后來父親因為工作不順,頹廢了,在家里也不出去掙錢,只剩母親一人養(yǎng)家,可她也沒說什么。后來父親又因不慎跌落,生了一場大病,最后落下了個左半身癱瘓的下場,使本就貧窮的家更加不堪一擊。
可母親從未放棄過父親,一直暗暗支持、寬慰他,即使父親不太理解也不想去理解這種幫助。父親去世以后,她把對父親的愛轉到了房子上,即便知道房子馬上就要被拆掉了,這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可她仍然不顧別人的反對,一有閑錢就去改建房子,最后以她和父親的名字命名了這座房子。蔡老師雖然知道在他人眼中這是件怪異的事,可他也支持著母親建完房子,因為他知道,這是母親對已逝的父親的一份濃濃的愛。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家之間的那份濃濃的親情,是在父親身患重病時仍不離不棄,打氣加油;那份濃濃的親情,又是母親堅持替父親修建好房子;那份濃濃的親情,還在于母親四處奔波,只為讓父親的靈魂在天堂過的更好;那份濃濃的親情,是蔡老師愿意用自己用來買房的錢去替父親修好那棟房子;那份濃濃的親情,是蔡老師在閑暇之余會去翻動地圖,只為找到母親的那棟房子,讓自己有家的味道;那份濃濃的親情,是家人對父親老小孩的任性的寵溺;那份濃濃的親情……
我同情他們的不幸,不能有一個健全的家,要承擔比同齡人更多的東西,甚至苦苦付出,到頭來卻被人誤解的無奈,卻又羨慕他們雖然過得清苦,但是有著許多人沒有的親情。如果讓蔡老師再重新選擇一次,他會選這個家嗎,我覺得他會,因為我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對他的家和他的家人那份濃濃的、無法割舍的、無比看重,值得他為之付出所有力量的愛。
十分感謝蔡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親情可貴,更是體會到了他們家中那份可貴的濃濃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