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讀書筆記感900字
《皮囊》是蔡崇達先生以自傳體的形式,講述他一家的經(jīng)歷。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倔強的裹腳阿太。在特有的閩南風(fēng)情的小鎮(zhèn)里,那個滿嘴無牙,說話漏風(fēng),堅持自己用小腳丈量小鎮(zhèn)街道的高齡老太太,卻在不經(jīng)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蹦莻€即使切斷了手指,也異常冷靜的近百歲老人,看盡了世間的苦難與變遷,她說的這句話也是《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可能阿太的話對我們這代年輕人來說有點過于成熟,也過于沉重。我們都是披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jīng)歷各種風(fēng)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蔡崇達筆下紀(jì)念了若干他熟知的人,直到與父親生離死別后,才開始真正地審視自己。他終于明白有些努力是徒勞的,也真正明白,人活著的意義。因而他選擇逃離筑夢地——北京,回到了小漁村,守著愛的人。這也許是許多正在為夢想、為生計、為責(zé)任努力拼搏向上的有為青年所不能理解的。但我卻被他的這份勇敢和決絕而打動。人生匆匆?guī)资?,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活著為什么,在父母日漸老去,兒女繞膝漸遠(yuǎn),朋友奔波陸離時,能與愛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作者活著的真正意義。這也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活著是為了什么?生活是為了什么?未來該怎樣規(guī)劃?
多少人庸人自擾,憂心人生苦短和命途多舛無法給愛人力透紙背的幸福,曾經(jīng)的幸福是真實的,曾經(jīng)的擔(dān)心也是真實的,只不過絕大多數(shù)的伴侶扛得過兵荒馬亂,跨得過千山萬嶺,長夜苦短,耳鬢廝磨,如花美眷,終不過似水流年。
但即便如此,我也無法輕言舍得二字。哪怕世事多變,分開在所難免,也要好好的活著。我這個年紀(jì),老大不小,任性妄為,比起讓我接受永別,不如一開始就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間,做一只知更鳥,晝云端鳴鶴,夜有枝可依。我也不愿與你相識、相知,一想到這個雖不算友好的世界,少了一個至少曾經(jīng)美好的慰藉,對于自私的我,哪怕再短的余生,也覺得難以承受。
透過《皮囊》讓我明白了,人這一生其實過什么樣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劉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