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小學(xué)生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作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上江渚,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白話版)時,才五歲。從那時到現(xiàn)在的八年中,《三國演義》被我翻了不下二十遍。
記得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我只是走馬觀花般地瀏覽一遍。隨著瀏覽,我漸漸明白了故事情節(jié),各種感情油然而生:我贊嘆關(guān)羽的義、張飛的勇;我喜愛孔明的智、趙云的忠;我痛恨曹操的奸、董卓的暴……一切感情抒發(fā)完畢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認為那一次我讀懂了《三國演義》——那只是本故事書。
隨著我漸漸長大,我逐漸形成了個認識,戰(zhàn)爭是智力的較量。懷著充實我的大腦的目標,我又開始讀《三國演義》。那一次,我讀得格外認真,它的字字句句都震撼著我,我的感情有了巨大的更新:關(guān)羽的水淹七軍讓我贊嘆不已,呂蒙的白衣過江使我贊不絕口,孔明的火燒上方谷的小漏洞令我扼腕嘆息。
初中,我買了線訂版《三國演義》。我一讀這本“正版貨”便陷入深思:關(guān)羽兵敗蜀漢為什么沒一兵一卒搭救?魏延為什么被殺了?……猛然我發(fā)現(xiàn),其中問題這么多,其高度也跨越到政治上。慢慢地,答案清晰了。我反感諸葛亮對人的偏見,借東吳之刀殺關(guān)羽。我痛恨他用人的失敗,排擠魏延……我又認為,那一次,我讀懂了《三國演義》——這是一個驚雷,深深震撼了。這是一聲警鐘,告誡我們?yōu)槿颂幨乱驼{(diào)……
突然,我又發(fā)現(xiàn):一本書,永遠無法徹底讀懂。你讀多少遍,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見解。讀一本書,一個人讀不到最懂的境界,但能讀得更懂。
這次寒假,我又讀了《三國演義》。我又想自豪地說:那一次,我讀懂了《三國演義》??晌揖烤瓜肫鹆耸裁?,便默默地埋頭進入書海中……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五歲的時候,我隨同媽媽到書店,買回了彩圖版的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其它三本在看過之后,都靜靜地躺在了書柜上,唯有《三國演義》一直讓我愛不釋手,書的封面都被我翻爛了。
后來,我又買了拼音版的《三國演義》,而我現(xiàn)在常讀的是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正如它的開篇詞所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蔽覑圩x《三國演義》就是愛書里驚心動魄的故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猛將關(guān)去長、張翼德、趙子龍,詭計多端的曹孟德和善良的劉玄德。
男孩都喜歡打仗的故事,我也不例外,什么《發(fā)矯詔諸鎮(zhèn)應(yīng)曹公破關(guān)兵三英戰(zhàn)呂布》《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guān)斬六將》《徐公明大戰(zhàn)沔水關(guān)云長敗走麥城》……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讓人回腸蕩氣的英雄人物,都讓我激動不已,同時我也在想,打仗做事,不能只靠武力,還要有勇有謀。論武力呂布絕對是無人能敵,只可惜他有勇無謀,最后以悲劇收場。諸葛亮揮著羽毛扇卻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決勝于千里之外,有勇有謀才能成大事。
我愛看《三國演義》,還愛畫三國雄人物。讀三國的時候,我先在彩圖版的《三國演義》上找一幅自己最喜愛的三國英勇人物,一有時間我就用鉛筆描繪,然后再用鋼筆勾勒:呂布、張飛、黃忠勝等都是我筆下的驍將。
我崇拜三國的英雄人物,卻沒有他們的英雄氣魄,有時連打針都還要猶豫很久才肯伸出手臂,大家都笑我是“草包”英雄,可能讀三國,讀三國的英雄人物我才剛剛開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學(xué)藝術(shù)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四年級,我有了這一書,使我對書中人物典故有了更深的了解。像“桃園三結(jié)義”、“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三氣周瑜”、“官渡之戰(zhàn)”我都能耳熟能詳,我還非常佩服書上的人物。
我佩服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足智多謀?!安荽杓本褪且粋€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劉備,因為他特別善于用人,又有仁慈之心。劉表病危時,諸葛亮建議攻打劉表,奪取荊州,好有一個安身之處,但劉備一再推辭,死也不肯……
我佩服關(guān)云長,因為他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殺死袁紹二位猛將顏良以及文丑,又過無關(guān),斬六將,還水淹七軍,真是智勇雙全。
張飛武功也非常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我更佩服趙云,因為他在幾十萬大軍中寧愿戰(zhàn)死,也不投降于曹操,他這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我欣賞關(guān)羽、張飛、趙云的武藝,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太原人羅貫中所著。全書一百二十回,為吾國首部長篇章回小說也。
書中故事,始自漢末黃巾起義,終于西晉初年。政治、軍事、社會矛盾滲透其中。叱咤風(fēng)云之亂世梟雄不斷掘起,初以曹操、孫權(quán)、劉表、袁紹最為得意。后劉備之才展露,日漸強大。
此書至問世來,版本甚多,玄德劉備、云長關(guān)羽、翼德張飛桃園結(jié)義之故事,民間流傳甚廣。細讀之,曹操善招賢納士,故謀士成行,猛將如云,三英大戰(zhàn)呂布;劉玄德大敗于新野,仍攜民而渡江;關(guān)羽過五將斬六將,使人欽佩不已;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讓人情動;周瑜英年早逝,崔人淚下。;關(guān)羽敗走麥城,令人扼腕嘆息。后爭斗激化,各國后主亦因無能而日漸衰落,終致亡國。蜀后主劉禪被鐘、鄧合軍擒于成都;吳后主孫皓未戰(zhàn)而自降,魏后主曹奐被迫讓位于司馬炎,改國號為晉。自此,天下盡歸司馬一族。
“得人心者得天下”,斯言是矣?!皻⒁蝗硕煜氯酥摹保黄淙灰?。人謙則進,傲則退,天下之事莫不如此。
吾讀罷掩卷,喟然長嘆,正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它讓我了解了古代英雄的雄才偉略,更讓我在從中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xué)名著,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之間互相斗爭的一系列故事。《三國演義》里約有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孔明、陰險狡詐的曹操、義氣深重的關(guān)羽,仁義愛民的劉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要數(shù)關(guān)羽了。
關(guān)羽身長九尺,鬢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fēng)凜凜。關(guān)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汗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guān)斬六將等等……關(guān)羽他對敵人也很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等等……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關(guān)羽是十分講義氣。但關(guān)羽狂妄自大,十分大意,有一句諺語就是:關(guān)羽失荊州——驕兵必敗。當(dāng)時關(guān)羽既是劉備的二弟,五虎大將之一,坐據(jù)荊州,手握重兵,所以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自以為可以牢守荊州,可他卻不知道群英聚會,人才輩出,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最終是以失敗而告終。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各有所長,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正確看待和認識最為重要?,F(xiàn)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更要古為今用,從中學(xué)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祖國的棟梁之才。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假期里,我把《三國演義》讀完了?!度龂萘x》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百年戰(zhàn)爭,塑造了無數(shù)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人物。
在所有英雄人物里,我最喜歡關(guān)羽?!吧裢軍^武,儒雅知更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博云?!弊允贾两K,關(guān)羽都不失一個絕世英雄的本色。
從溫酒斬華雄到千里走單騎,在從單刀赴會到刮胡療傷,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將關(guān)羽的忠義和智勇展現(xiàn)德淋漓盡致。可惜,蓋世無雙的他也有悲劇的一面。鎮(zhèn)守荊州之后,關(guān)羽漸漸居功自傲起來,結(jié)果敗走麥城。
余秋雨先生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标P(guān)羽的悲劇,恰恰是他崇高的證據(jù)。在我看來,別人都是“勝者為王”。只有關(guān)羽是“失敗的英雄”。他的失敗就像維納斯的斷臂一樣,雖然令人遺憾,但遺憾也是種美,一種悲壯之美!
讀完《三國演義》,我不禁想到,關(guān)羽的精神正是我們當(dāng)今社會所欠缺的。讓關(guān)羽那種智勇雙全、重信守義的精神,作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怕失敗。連“武圣”關(guān)羽都曾經(jīng)失敗過,我們生活中那點小小的失敗又算什么呢?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當(dāng)中的《三國演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八回“三顧茅廬”,我想和大家一起談一談劉備。
蜀帝劉備是仁義,仁愛,禮賢下士的人。他三次去請諸葛亮,可是第一次去,只有小牧童在家里,小牧童對劉備說:“諸葛先生今天不在家里,估計要等三四天,十來天才能回來。”第二次劉備又去諸葛亮家,結(jié)果劉備把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當(dāng)成了諸葛亮,劉備趕緊行禮。諸葛均連忙說:“我不是諸葛亮,我是諸葛均?!眲湓俅问鴼w。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小牧童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昨天夜里回來了,但是還在睡覺,請三位先生再等一會兒吧!”劉備、關(guān)羽、張飛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依然在睡覺。后來,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恒心所打動了,劉備見到諸葛亮后向他請教安邦定國之道,諸葛亮給出三分天下的策略,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托孤時,讓諸葛亮擔(dān)起復(fù)漢的重任。正是由于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讀了這一回,我被劉備的毅力深深感動,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對人要有誠意。今后我也要真誠待人,向別人學(xué)習(xí),只要有毅力,有目標就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