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左右范文5篇
推薦文章
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
《三字經(jīng)》是一本很接近生活的書,里面的正文只有1128個字,但內容卻非常豐富,我從中也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歡迎借鑒參考。
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1
教養(yǎng)”,中國古時《三字經(jīng)》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的一種規(guī)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tài)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yǎng),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教養(yǎng)”,在西方文化中寫作“MANNER”指的是禮貌、規(guī)矩、態(tài)度、風度、生活方式、習慣等等。英國王太后曾說:“MANNER”實際上是英國皇室存在的一個象征。“教養(yǎng)”在我們當今的文化中,更多被歸類到“禮儀”“素質”“道德”一類。
我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看過這樣一段話: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還不錯”,后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yōu)秀”,優(yōu)秀的人對誰都尊重,因為尊重別人是一種教養(yǎng)和能力。無論生活、工作、學習中無一不體現(xiàn)一個人的教養(yǎng),如工作中尊重同事、患者,禮貌待人,晨交班對患者的一聲問候,翻身時及時為患者蓋一下被角,夜間巡視輕柔的開門,操作失敗的一聲歉意等等,既是對患者的一種尊重,又體現(xiàn)著我們的素質和教養(yǎng)。
心中有愛才有度,愛人先愛己,責任先問心,心中有愛,人生何處不花開?內心有陽光,有愛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畏懼黑暗。
路,不在他人的行動里,而在自我修為里。(孟華)
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2
《三字經(jīng)》里都是在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一出生心地是善良的,通過讀書、學習,就能出人頭地?!度纸?jīng)》里也教導我們一些大自然的現(xiàn)象,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jīng)》里也教導我們一些為人處世的事情等,通過不斷學習,獲得、探索知識來提高自身修養(yǎng)。
每當我讀著《三字經(jīng)》時,總會聯(lián)想到,那是的兒女十分孝順,并不是像現(xiàn)在的子女一樣,長大后出國留學,在國外定居,對家鄉(xiāng)的親人不理不睬。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不好好讀書,成天泡在網(wǎng)吧里,還有些人因為不想去上學,而逃課去玩。讓我們來比一比現(xiàn)在的人和古代的人有什么區(qū)別,現(xiàn)在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占些便宜,而古代的人——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的詩賦,并懂得禮節(jié),父母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孔融的父親買了一些梨,讓孔融選一個,孔融選了一個最小的一個梨,父親問他為什么要小梨子?他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就讓給哥哥吧!連孔融都可以把梨讓給哥哥,而現(xiàn)在的人不管是誰都要占些便宜,可見現(xiàn)在的人和古人真是一個對比。
《三字經(jīng)》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本文學瑰寶?!度纸?jīng)》影響著我們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fā)揚它吧!
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3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jīng)》,我可開心了。
書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為不好,不愛學習的朋友,否則你學了他會走上歧途的。在我們周圍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原本學習很好,品質也不錯??墒撬徊恍⌒慕涣艘粋€愛打游戲的朋友,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泡在網(wǎng)吧里,沒錢用還到家里偷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應該啊!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通過學習,就無法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不經(jīng)歷磨練,長大了只會一事無成。我曾經(jīng)讀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時候是那么聰明,被稱為神童。但后來稍大一點后就不再發(fā)奮努力,他的父親只是帶著他四處參加宴會,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yè),最后成了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讓人心痛啊!
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4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8課—— 《三字經(jīng)》(節(jié)選)。當我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的時候,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還沒有開始上學,媽媽買回來一個大西瓜。切開它時,里面紅壤黑籽,水靈靈的,顏色鮮艷,看著就食欲大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沒等爸爸媽媽,也沒給他們留,就直接的拿起勺子挖著吃。當我吃得所剩無幾時,有人從背后輕輕拍了我一下,嚇了我一跳,我一轉頭,原來是爸爸下班回來了。爸爸指著西瓜對我說:“兒子,你就這樣一個人吃了?怎么不想想媽媽和我呢?媽媽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了,還在為咱們做飯,你不心疼嗎?你這樣做對嗎?”我聽了之后,面紅耳赤,愧疚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后來,爸爸又給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兹趶男√貏e懂事,尊老愛幼,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自己吃小的梨。也是從那時起,爸爸決定讓我背《三字經(jīng)》,而且給我講述其中的很多典故。今天回憶起來,9歲的我竟然還沒有四歲的孔融懂事呢,真是不應該啊!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我永遠記住這些名言佳句,讓它們隨時隨地鞭策我,讓那些不光彩的事情不再發(fā)生。
三字經(jīng)的讀后感400字5
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jīng)》, 讓我在課外的時候看,背。書中每三個字都會講一個道理或是一個歷史、寓言故事。我讀了之后,里面的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著我,打動著我,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jīng)不過一千多個字,其中讓我深受啟發(fā)的一句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兹谶@么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謙讓兄弟,家庭和睦,我比他大了不少,更應該向他學習。這個故事使得我逐漸養(yǎng)成了互相謙讓、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是說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打好基礎,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有一個哥哥,上小學的時候就不好好學習,很貪玩。父母怎么說他也不聽?,F(xiàn)在,他非常后悔上小學時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打好基礎?,F(xiàn)在后悔已經(jīng)晚了,又有什么用呢?
《三字經(jīng)》中還有許多像這些包含著大道理的小故事,它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師,能伴我成長,促我進步;它也可以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相關文章:
2.神奇小木屋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