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觀后感
看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說的是一個12歲的少年要起訴他的父母,當法官問他起訴的目的是什么,他說,希望他的媽媽再也不要生孩子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太貧窮了,他的父母生了一堆孩子,可是卻養(yǎng)不起,家里的女孩不到12歲就賣去給有錢人當性奴,被折磨致死;家里的男孩到了上學的年齡不能和別人一樣去讀書,只能到處乞討,這個少年振聾發(fā)聵的質(zhì)問:為什么要生下我?
是啊,既然養(yǎng)不起,為什么要生那么多?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特別是放開二胎之后,很多家庭選擇生兩個,或者三個,其實我不是反對生小孩,只要自己有能力,又愿意生,那么,生八個我也不反對,我只是反對只生不養(yǎng),按照現(xiàn)在的養(yǎng)育成本,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再到結(jié)婚,所花費的錢對很多家庭來說是天文數(shù)字,如果夫妻兩人看看自己的工資單,沒有辦法支付這筆昂貴的費用,那么,生小孩這件事情就要慎重。
或許有人認為,上一輩可以提供幫助,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當然可以,可前提是上一輩得是富豪,而且愿意出這個錢。否則,做兒女的難道忍心看著自己的父母,把辛辛苦苦一生的積蓄都用在幫你們養(yǎng)育孩子,自己連出去旅游一次都不舍得?忍心看著已經(jīng)年邁的父母,腰酸腿疼幫你們帶大所有孩子嗎?無論上一輩如何愿意鞠躬盡瘁,作為孩子,都不應(yīng)該心安理得地接受。
關(guān)于生養(yǎng)小孩這件事情,我覺得還是要明確一下責、權(quán)、利的,比如:如果是爸爸想要孩子,媽媽不太想要,但為了對方妥協(xié),那么,撫養(yǎng)費主要由爸爸出,生下來爸爸負責帶孩子,媽媽輔助;如果是爸爸不想生,媽媽想生,那么,撫養(yǎng)費主要由媽媽出,生下來媽媽負責帶孩子,爸爸輔助;如果夫妻兩個人都不想生,爺爺奶奶要求生,夫妻二人妥協(xié),那么生下來由爺爺奶奶出錢養(yǎng),爺爺奶奶負責帶孩子;如果是外公外婆想要孩子,那么,撫養(yǎng)費由外公外婆出,孩子由外公外婆負責帶。。我覺得這樣的責、權(quán)、利設(shè)置非常合理。
生養(yǎng)小孩這件事,不是看著別人生,自己就可以生,即使當媽媽的不怕孕育、分娩之苦,養(yǎng)小孩也是需要能力的。當然,關(guān)于生小孩這件事情上,主要應(yīng)該由媽媽說了算,因為是媽媽懷胎十月孕育小孩,我一直主張,女人不要做生育機器,這句話任何時候都有效。
剛才我靈感閃過,似乎想通了一件事,就是我作為父母的第二個孩子,出生的時候,父母一定沒有那么期待,因為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生第二個的時候一定希望是男孩,結(jié)果卻是我,失望肯定是有的。而老大就不同了,爸媽期待,爺爺奶奶期待,外公外婆期待,幾乎所有的人都期待,所以,會當寶貝養(yǎng),而排行第二的孩子,就只能當小草了,怪不得三歲前都沒人管我。。。當然,這也是很多家庭第二個孩子比較有出息的原因,哈哈哈,我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有人說,婚姻不是女孩人生的必選項,經(jīng)濟獨立才是,生育更不是女人人生的必選項,活出自我才是,我非常同意這句話。小孩子確實很可愛,但是成長的過程需要用很多愛去呵護,要把孩子當寶貝養(yǎng)大,給TA好的教育,TA才能成為優(yōu)秀的人,而不是像放羊、養(yǎng)豬一樣,趕著一群,吃飽飯就行。
一個十二歲的少年都能明白的道理,我想每個成年人都應(yīng)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