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書筆記600字5篇
推薦文章
《我們仨》讀書筆記600字5篇
《我們仨》是錢鐘書的妻子楊絳所著,該書以簡潔而又沉重的語言,回憶了一家三口充滿愛與痛的日子。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們仨》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仨》讀書筆記篇1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像一場夢,真真假假,悲歡離合。
楊絳的書像個夢,在夢中離別,在夢中失散,獨剩下她一人,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嘆一聲“人生如夢”,道一聲“如夢幻泡影”,拉著你的手,像一個常家老人敘敘叨叨的講著大半輩子的事,聊聊平凡樸素的家常。
楊絳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和平常的家庭一樣,一同承擔困難,一同享受快樂,平平淡淡的過著日子。她繼而說道:“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人生如此,平凡中蘊含著一點火花,潛藏著一點不尋常的巧合。
《我們仨》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時間的殘酷并不防礙楊絳把他們仨一同生活的歲月,編織于夢中,記錄于那條悠長的古驛道上。
1997年—1998年的歲月,對于楊絳是怎樣一種"凄凄慘慘切切”是旁人無法讀懂的,女兒和老伴相繼去世,獨留一人于世,不厭其煩的回憶著他們共同的時光,與其說,“我們仨”是楊絳、錢鐘書和錢瑗三個人,不如說是他們的情感?!拔覀冐怼笔且欢位貞洠且粋€整體,是家的集合。
文人的痛苦往往比幸福更為浪漫,他們把痛苦化為詩歌,化為文字,朦朦朧朧,如文中的描寫手法,人生就好比那條看不分明,迷迷茫茫的前途,被稱為“古驛道”的前途,老伴錢鐘書的生命則似驛道旁水中的船,流向不知的地方,她可做的只有在古驛道上行走,去追隨,一年又一年,相伴著的柳樹從綠葉成蔭到枝寒蕭瑟。如此往復(fù),直到有一天船在不經(jīng)意間漂走,隨著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沖進茫茫云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這是楊絳寫錢鐘書去世前兩年的手法。而女兒錢瑗的回憶就更是迷幻,她把錢瑗從患病到去世的所有過程編成了夢,通過夢的視角、播放、記敘。
在古驛道上失散,離別,如文中描寫:“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而文中一段對愛國的理解:“我們從來不唱愛國調(diào),非但不唱,還不愛聽。但我們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開自家人。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愿意。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學(xué),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愿做外國人。我們并不敢為自己樂觀,可是我們安靜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币恢睕]有弄明白什么是真正愛國的我,被文字中所迸發(fā)的力量震撼,那種出自靈魂的震撼,這就是真正的愛國。
人間沒有永遠,錢氏夫婦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了盡頭了。只是他們讓很多人羨慕,一生相伴,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相濡以沫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可遙想?
《我們仨》讀書筆記篇2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是書中涵義較深的一句話,也是給我感觸頗多的一句話。思念是什么滋味呢?
思念是一抹清風,拂過心間,溫柔的,涼涼的。思念是一杯咖啡,入口苦澀,卻甘之如飴。思念是一折紙船,帶著你我的期寄,飄向遠方。
思念這樣甜,卻又這樣苦,所以我們應(yīng)該珍惜當下美好時光,陪伴好我們的家人。如此,方能不負時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步踏入此書,似入迷霧幻境,仿佛迷路的孩子般,不知方向,又似是隔岸觀花,愈想看個真切,卻愈加朦朧,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一切開始步入正軌……
隨楊絳女士沿著時光走到了她和錢先生初遇時,那時,他們風華正茂,一見傾心。就這樣,倆人攜手走上了共同生活的道路。后來,又喜得一女,錢瑗,開始了三人的生活。錢先生童心未泯,經(jīng)常逗錢瑗,樂此不疲,一直到暮年仍是如此。人這一生不可能永遠安逸,楊絳女士一家也是如此,他們經(jīng)歷了坎坷波折,但他們還是相扶相持的走過來了。后來的后來,錢瑗和錢先生都先她而去,獨留楊女士一人靜靜地思念他們仨的共同時光。
每次讀起此書,心中總有一股暖流劃過,這書,就像那綠茶,平平淡淡,溫溫潤潤,卻又給人強烈的震撼,那是家的溫馨啊!所謂大師手筆,就是給人以靈魂的感召吧。
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無論喜悅的,還是帶有淡淡哀愁的,都將成為我們今后最珍貴的回憶。畢竟,最美的長情是陪伴。
愿楊絳女士帶著心中的思念,一路走下去。
《我們仨》讀書筆記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楊絳寫的《我們仨》。
《我們仨》這本書是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里面的內(nèi)容卻意義深刻。
這本書有3部,第一部是《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是《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边@是對這本書對美妙的評價。那么,我們仨是哪三個人呢?原來,爸爸是錢鐘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楊絳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絳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我相信同學(xué)們總會有失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那一天,可能有些同學(xué)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些不想經(jīng)歷的事情了。楊絳就是這樣,女兒沒有了,女兒的爸爸也沒有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當真的失去了親人,回憶起來,心是非常痛的,想起曾經(jīng)在一起的日子,想起那些快樂時光,想起小時候那些幼稚的事情,真的,淚水會流個不停!不管失去了親人,還是和最好的朋友離別,都是值得懷念的事。我們一生中要經(jīng)歷很多這樣的事,幼兒園的畢業(yè)典禮可能會不太留念,因為那時我們還小,不懂事,但還是拿著同學(xué)錄,忙著記錄好朋友的電話:“喂,你家的電話是多少啊?你幫我寫吧!”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慢慢說的,不能像現(xiàn)在一樣把話說的那么流利。到了小學(xué),大家都明事理了,畢業(yè)典禮也就有很多同學(xué)留下了第一次離別的淚水。至于中學(xué)和大學(xué),我們還沒有經(jīng)歷,所以不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真的,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失去了!
《我們仨》讀書筆記篇4
昨晚看完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第一次看著“先生”這詞是在冰心上。后來查字典才知道原來有學(xué)識得人尊敬的女性方才讓人喊做“先生”。去年年尾看的是周國平的《妞妞》很感人,也落淚。看《我們仨》時,并沒有多大的起落,只是心里是滿著一種很溫馨的感覺。很細膩也很滋潤,慢慢的彌漫在全身。
我記得是在小學(xué)的時候?qū)W冰心的課本,里面說她喜歡讀書,不愛風花雪月的辭藻。我便也是落了根,心愛著樸實之物。
《我們仨》就好像翻開的一片紙張,樸素稚嫩,無聲息的融入整個人心里,仿佛是要在血管里流暢過的都是發(fā)了柔韌之力的波浪。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在初中。我每天下午回家就在床邊的電腦桌上練字,看著窗戶下的馬路邊的人來人往,背誦著論語百家。我總是認為自己已經(jīng)很老了,現(xiàn)在所過的一切生活不過是年老后嚼在嘴邊泛起泡的幼年生活老調(diào)罷了。
當把時間放在某個點上,每一日都是很平常的,又像著在做著無味的重復(fù),當這個點過去,轉(zhuǎn)換到另一個點上,就會生出無限的感慨,總認為這個點真真是一眨眼就忽兒過去了。若是在這個點上什么也沒做成讓自己滿意的,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
人生里總是要這樣一個長長短短,滿滿缺缺的點集合在一起,堆成一塊,成為一片。
然后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呢。
《我們仨》讀書筆記篇5
楊絳在人生遲暮時寫的書--《我們仨》,沒有半點的文飾和賣弄,只是在聽一位老人娓娓道來她的故事他們的故事,讀來讓人有溫馨的感動………
她看著女兒錢瑗和錢鐘書相續(xù)的離開人世,只能一個人思念他們仨。
楊絳和錢鐘書的愛情一直是讓我艷羨的,他們兩可謂是典型的“書呆子”“書癡”,所以也許月老早就為他們牽了線才讓他們在清華相遇,后來兩人出國留學(xué),國內(nèi)發(fā)生戰(zhàn)亂后回國,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三年自然災(zāi)害,改革開放……他們就這樣相孺以沫的,當然后來還有他們的女兒一道走完了一生……
他們從來都是與世無爭,與人無求,不事權(quán)貴的,他們只求能有一份自在的閑適和從容,他們也許物質(zhì)貧困,卻是知識的富有者,精神上的貴族,在他們,知識全不是為了賣弄?!拔覀円嘟o的房子?”,錢鐘書這老頭用如此輕蔑的語氣如是說。而在如今這樣一個被金錢灼燒的社會,在車水馬龍,夜夜笙歌下,這種愛情,這種做學(xué)問的態(tài)度,這種處事的姿態(tài)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可悲呢?我時常在想我們所心心念念追逐的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還是我們只是愛上了理想的贗品而已?這個世界上獨立的人多,自由的人少,而自由亦不靠索取得來,像他們那樣活出真性情實屬罕見了。我們往往只是做著這肉身的奴隸,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終是失了自己。梭羅在讀完哈佛后放棄了平常人走的路,他獨自去了瓦爾登湖畔生活,他感受到一個人若心境知足,他便宛若置身天堂。確實,世俗人眼中的成功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我們無需奉為定律,如若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而去做一件事,像他們仨,即使世人笑我癡,而又何樂而不為呢?
“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他們的女兒錢瑗與世長辭后,楊絳的這種擔憂就愈加強烈了,然而老病相催,歲月總是不饒人的,錢鐘書第二年也走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們從此失散了,她清醒的認識到以前他們寄居的寓所只是古驛道上的客棧而已,而家在哪里?她還在繼續(xù)尋覓
也許我們都在尋覓………
《我們仨》讀書筆記600字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