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一個士兵的一生》讀后感范文
推薦文章
《艾森豪威爾:一個士兵的一生》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艾森豪威爾》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艾森豪威爾:一個士兵的一生》讀后感
作為餐飲從業(yè)者,我特別感謝還在前線為客人服務的伙伴們,是大家的相互支持,讓我能安心陪伴家人度過一個團圓新春。這是我理想的假期,在一個愜意村落,擁有屬于自己休閑,放空時間,讓我讀完一直想讀的書籍。
這個假期我也沒有閑著,乘這個機會一口氣讀完卡羅·艾斯德的《艾森豪威爾———個士兵的一生》。厚厚一本傳記如果不是這個假期恐怕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來消磨。
這是一本關(guān)于二戰(zhàn)盟軍最高統(tǒng)帥,美國第三十四屆總統(tǒng),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傳記。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對歷史,人物傳記抱有某種不可知論的態(tài)度。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那樣:詩比歷史更真實。在我看來,歷史里有很多屬于不可考證,不可證偽(不客觀)的東西。特別是人物傳記,只有某個天才或者大人物,才能被“傳”。那么受到名人效應的影響,一些他們不想被外界所知的真相往往會被掩蓋或者修飾。比如,在我之前看過的《斯蒂夫·喬布斯傳》里面談到喬布斯有“現(xiàn)實扭曲力場”,一種在僵局或者困境下改變他人想法和行動的能力。我換一種角度看,可以理解為“忽悠”的能力...
所以,我用看虛構(gòu)類小說的態(tài)度和精神去閱讀人物傳記。此時,我發(fā)現(xiàn),生活往往比小說更夢幻,引人入勝。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和大部分名人故事不一樣的是,除了出身過于普通,他還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可以說他的成就完全是時代的機遇,家庭和個人奮斗的綜合體現(xiàn),在閱讀過程,我甚至認為前者更為關(guān)鍵。
艾森豪威爾出身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老爸生意破產(chǎn)),基本上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但物質(zhì)上的匱乏沒有讓艾森豪威爾碌碌無為,怨天尤人。
在物質(zhì)財富上所缺乏的,他們會在開玩笑和惡作劇中更多地補償回來。
兩人制定了一項協(xié)議:作為哥哥,埃德加先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德懷特工作一年賺錢來資助他;然后輪到德懷特去上一年學,埃德加賺錢資助他。就這樣兩個人輪流工作和上學,直到8年后兩個人都畢業(yè)。
艾森豪威爾的教育在我看來特別超前。有一次艾森豪威爾的哥哥埃德加不想做繁重的家務而威脅要離家出家。結(jié)果,父親戴維給他建議了幾條出走路線,而母親艾達則主動為他準備隨身帶的午餐...
威脅從來不會奏效。
戴維和艾達從來不把自己的想法或觀念強加給6個兒子。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司自己為自己想辦法,自己選擇生活道路。
在一次玩耍中,艾森豪威爾的弟弟厄爾被自己用完的刀不小心割到了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視力完全喪失。但母親艾爾從來沒有去責備任何人,而且家里從此決口不提此事。
艾達努力使兒子們認為,生活就是冒險,事情發(fā)生以后總是怨恨不已是一種自我毀滅。
家庭的影響深深刻在艾森豪威爾身上,有人問他為什么對異性無感,過于內(nèi)向。
他認為自己“瘦得難看,又笨絀,沒有社交風度”。沒有錢,他的衣著和頭發(fā)的確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
不跟女人在一起的時候,艾森豪威爾是自信的,但并不自負。
關(guān)于艾森豪威爾的學習方式,我認為是最讓人受啟發(fā)和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艾森豪威爾保持終身的一個習慣是,寫下自己對上級的評價。
在古人當中,艾森豪威爾最崇拜的英雄是漢尼拔,這不僅是因其軍事膽略,也因為漢尼拔精通當時的邏輯學。
像巴頓和艾森豪威爾一樣,在二戰(zhàn)爆發(fā)前,蒙哥馬利一直學習,寫作,他確信世界大戰(zhàn)總有一天會到來,并為之作著準備。
當時在西點軍校教授歷史的方式是讓學生記住戰(zhàn)爭地點,人物和時間。很長一段時間,我也以為學習歷史的方式就是如此,死記硬背,歷史只是了解古人的八卦,于是我放棄了。但艾森豪威爾遇到他人生最重要導師,陸軍參謀??怂?amp;middot;康納。我甚至還認為如果沒有康納,艾森豪威爾不會有后面的故事。因為康納的輔導方式啟迪了當時還是少校的艾森豪威爾。
每讀完一本書,康納就會不停地提問。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蘇格拉底式的。他會問艾森豪威爾:“為什么李兩次進攻北方?為什么米德會成功?為什么李選擇在葛底斯堡?李還有別的選擇嗎?”年輕的少校努力消化每一課的主要內(nèi)容,因為他知道或早或晚,康納總會問起這些問題。
很多時候,基于事實,艾森豪威爾敢公然反抗上司,而且還是鼎鼎大名的陸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很大原因在于,艾森豪威爾對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日益自信,他相信麥克阿瑟需要他,多過他需要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的火爆坡起和很強的自我意識,使他成為專橫的麥克阿瑟的好對手。
《艾森豪威爾》傳記里,喬治·馬歇爾是我的意外收獲,中學的歷史課上有學習到讓戰(zhàn)后西歐重新繁榮的“馬歇爾計劃”,但是對他領(lǐng)導力體現(xiàn)以及貢獻,我是在本書中收獲到的。
我不喜歡把一個人留在某個崗位上過長,那樣他的想法和遠見都不會超過我。當我發(fā)現(xiàn)一個軍官不再生機勃勃時,他就無法增加我的知識財富,最糟的是,他不能在提出贏得這場戰(zhàn)爭必須的想法和進取心。
馬歇爾提醒艾森豪威爾:“如果你的部下不能代替你,那就是你沒有把他們組織好?!?/p>
書中最讓我認知升級的是盟軍為了欺騙敵人采取的“堅毅行動”,目的是讓敵人誤以為進攻地在另一個地方。
設計者們是要利用德國人固有的對于加萊的偏見,誤導其相信盟軍進攻加萊是為了摧毀那里的火箭發(fā)射場...德軍打算在6月份用火箭對英國發(fā)動一場恐怖戰(zhàn)役。為了達到目的,盟軍運用了所有成功的欺騙行動所必需的手段,足夠的事實強化德國人現(xiàn)存的想法。
這讓我不禁大吃一驚,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不管是在以前還是現(xiàn)在,我們?nèi)菀籽矍八芸吹降?,聽到的,能觸動起情緒的信息,把事實給掩蓋掉??吹筋愃啤兑粋€寒門狀元之死》,大部分真以為寒門真是無望,階級早已固化。在生活中,思維上的懶惰,逃避事實的行為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對此,我報有某種悲觀的想法,因為,智慧之路是如此艱難和漫長。
傳記后部分講艾森豪威爾通過粘合多國軍隊把納粹德國,--干翻的過程反而沒那么吸引我。畢竟對比清楚知道的歷史,艾森豪威爾的成長和生活更讓人覺得精彩。
《艾森豪威爾:一個士兵的一生》讀后感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艾森豪威爾》的書。
這部書主要講了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偉大的一生。故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是少年、二戰(zhàn)、總統(tǒng)時代。在這兒,我主要為大家講后面的2個時代。在二戰(zhàn)時代,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任盟軍最高統(tǒng)帥,親手策劃了,“市場花園”、“火炬”、“霸王”計劃,為盟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深得人民的喜愛;他關(guān)愛士兵,與他們同甘共苦;他為大局著想,讓人不得不敬佩。
有一次艾森豪威爾生病,正巧艾森豪威爾的.執(zhí)勤兵結(jié)婚了,邀請艾森豪威爾去參加婚禮,艾森豪威爾忍著痛,準時來到了婚禮上。艾森豪威爾人緣也十分好,他與巴頓、蒙哥馬利、丘吉爾都是朋友,還經(jīng)常帶著妻子瑪咪與原來的上司麥克阿瑟打棒球、參加舞會。
二戰(zhàn)結(jié)束和,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tǒng)成功,并連任8屆 。1960年,約翰肯尼迪選為第34屆,開始了美國的新時代。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爾因心臟病發(fā)作而死,享年79年。
看著這本書,瀏覽這位偉人的一生,我不由的贊嘆艾森豪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