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讀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5篇
荊棘鳥讀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5篇
《荊棘鳥》是一部傳奇式的家世小說,描寫了三代人的生活經(jīng)歷,反映出當時澳大利亞社會的發(fā)展。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砬G棘鳥讀后感1500字,供你參考!
荊棘鳥讀后感1500字
如果不是結(jié)尾,這部小說就是部通俗的愛情小說,而且沒有跌宕的情節(jié),只是以散文的筆觸靜描小說中人物的生活。突出于別的通俗小說的兩點是,一、從1910年開始,在跨度長達42年的敘述中,把小說中的人物置于流變中的國際、國內(nèi)、農(nóng)場的大事件中去寫。這些事件宛如舞臺,讓小說中的人物在上面演出。比如一戰(zhàn)、牧場火災(zāi)、三十年代的經(jīng)濟危機、牧場旱災(zāi)、甘蔗的收割、二戰(zhàn)、冷戰(zhàn)、希臘內(nèi)戰(zhàn)等等,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到這不是小說,而是一部傳記。二是對仇怨從新的角度去看。小說里面沒有惡人,只是每個人生活的習性、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事情的看法以及性情相抵牾,而互相結(jié)怨生恨。比如菲的私生子和繼父的沖突,繼父是出于嫉恨——他媽的,這是足捷先登者的兒子!私生子是出于對母親的愛護——你怎么能讓母親左一個又一個生個沒完呢?這都是人之常情,事實是這兩個人都是好人。還有主人公的丈夫,也是個好人,只是愛錢,出于這個目得,才娶了主人公,這也無可厚非。但他天生就喜歡干活兒,不喜歡安逸;喜歡和自己一樣優(yōu)秀的男性工人在一起而不顧家。就是說,這個美男子不大喜歡女人,可又不是個同性戀者,雖然他對主人公很有騎士風度,但也無可挽回主人公離開他的悲劇。扯了這么遠,我再回到結(jié)尾上。就是說,結(jié)尾暴露了作者是一位宗教作家,他揭示了一個老生常談,但提出來后還是發(fā)人深思的話題:不要觸犯上帝,它會懲罰你的。
主人公和不準結(jié)婚的天主教教士偷情生了兒子。用主人公的話說,是從上帝那里偷來了兒子——這下好了,讓他去獻身于上帝去吧,我有他的兒子就夠了!是的,她很得意,不但要做母親,還要做祖母、祖祖母。但是,兒子到了十八歲,一定要當天主教教士,起因是在他幼年見了一次他的父親,父親的教士風采讓他著迷。這時她才意識到上帝在懲罰她。但沒想到懲罰才剛剛開始。為了讓兒子得到庇護,她把兒子托付給已經(jīng)是紅衣主教的情人。八年后,兒子從神學院畢業(yè),要當教士了,卻在假期淹死在希臘。她才明白,上帝的懲罰遠比她想象的嚴厲!最要命的是,她的女兒從小就和她不怎么樣,但特愛她的弟弟,經(jīng)受不住弟弟的突然離世,垮了下來——這意味她又要失去女兒,這是她絕對接受不了的,所以,她竭盡全力要讓女兒振作起來,就是說,她要鼓起剩余的氣力,給女兒樹立起堅強的榜樣,要去完成一項不可想像的事。
當時希臘內(nèi)戰(zhàn),路途又遙遠,希臘當局草草地埋葬了她的兒子,連誰埋的兒子、埋在哪里她都不知道。但她執(zhí)意要把兒子埋在牧場,埋在她的身邊。能辦到這件事的只有紅衣主教。而兒子在領(lǐng)受神職時,她因為不知道情人二十多年沒見變成了什么樣而拒絕出席,現(xiàn)在,卻不得不去見情人。這時,主教71歲,她也53歲了。在兩人的交鋒中揭示了一個真理——世間最入骨髓的情是骨肉情。當她告訴主教,她的兒子死在了希臘,要他幫忙找到,并且運回澳大利亞。主教很夠意思,要動用教廷的力量去幫她,因為他正在和教皇開一重要會議。就是說,你再是我最愛的女人,也沒有上帝重要。雖然這樣做只是遲幾天而已,但主人公就想當天完成這件事,告訴他,那也是他的兒子!主教一下子就垮了,怎么也沒想到和他朝夕相處了八年的情人.的兒子竟然是他的兒子!于是,他用一天的時間就找到了兒子的尸體,并且運回澳大利亞。就是說,為了兒子,他把上帝暫時放在了一邊。在這里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母親為了兒子真是殘忍!因為她知道這個噩耗會要了主教的命!他畢竟是71歲高齡的老人了!果然,埋了兒子的第二天,紅衣主教也死了!死時對主人公說,上帝在懲罰你和我!
寫到這里我再多說兩句母親對兒子的愛?!讹h》中那位老邁的母親,執(zhí)意要把在美國內(nèi)戰(zhàn)中戰(zhàn)死的四個兒子找回來,埋在自己身邊。經(jīng)過多年在美國遼闊的大地上的尋找,弄得傾家蕩產(chǎn),還真把四個兒子埋在了身邊。四個兒子小時候調(diào)皮搗蛋,她用馬鞭才能管住他們,現(xiàn)在,她每天蹣跚在四個兒子的墓地。就是說,我看完《飄》記憶最深的就是這個情節(jié),與《荊棘鳥》上的這個情節(jié)如出一轍。
話再扯回來。我認為,一部不能觸發(fā)人深思的小說一定是平庸的小說。但這部小說在結(jié)尾一下子升華了,這種情況在《基督山恩仇記》上也發(fā)生過,因為是簡評,我就不多說了。
《荊棘鳥》的結(jié)尾告訴我們——人,你要有敬畏之心!
荊棘鳥讀后感1500字
細細口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凄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后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于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么講的。” 每每回味這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說是一個經(jīng)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jīng)典,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注定了的悲劇。 在我看來, 《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鮮活的人物描寫.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nèi)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xiàn)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fā)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gòu)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
荊棘鳥讀后感1500字
也許看過這部小說的人會說我小題大作,煽情得有點過。但我在看這本書的大部分時間,眼睛的確是濕潤的----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相信和理解。我總是驚訝于作者那種行云流水般的文筆和對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這是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天可憐見,看得途中我總是想起這句話。雖然它的大抵意思我并不很了解,但我知道,倘若天可憐見,會喜歡小說里面的每一個人,如果我們也同樣以寬容的眼光來看待,不會去恨里面的任何一個人---當然,我還沒有看完全部的小說,只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我總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起想象。盡管他們沒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場也太少,只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于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jié),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里尋求安慰。只有在弗蘭克懷里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于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吧。
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xiàn)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zhì)上的差距-----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蘭克總是固執(zhí)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光火---他怎么能忍受一個老大粗騎在自己那高貴的母親的身上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鎮(zhèn)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yōu)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于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荊棘鳥讀后感1500字
上帝創(chuàng)造人類,人類衍生出善與惡,上帝同時放出潘多拉魔盒使人受到多元的挑戰(zhàn),正如他雖清楚告訴亞當和夏娃別偷吃禁果,但仍很仁慈的留給人以選擇權(quán)一樣,人在無法選擇或面臨多種選擇時必然會犯許多錯誤,進而修正,因此上帝拯救的應(yīng)該是行動中的人,以達到一種相對完美的境界。
人在完善自我之時,也即上帝對人格,生命底蘊的內(nèi)在轉(zhuǎn)化。古人云:“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是謂之知。”這樣說來,應(yīng)盡天道無余常與善人,然而當一種追求與神冥冥相對時,人的生命不過是自然界的一根蘆葦,任何來自自然界的渺小力量都能使其歸于毀滅。麥吉,拉爾夫就是如此,拉爾夫很象《巴黎圣母院》中的那個牧師,不同的只是形式,其情之專感人肺腑,美麗的東西不過是瞬間的燦爛,抓住一個足以樂終身。相比而言,拉爾夫是幸運的,神的力量還沒有完全扼住其情感的咽喉,痛苦的理性最終讓位于純真的本能,從而也就抓住了永恒的瞬間,他死了--在愛人的懷中,留下了凄楚的麥吉。幸福總是伴隨著多倍的痛苦,美總是短暫到讓人來不及為之駐足,痛并快樂著,亦或樂并痛苦著。福兮,禍兮?
一切束縛人的本能的宗教或法則總會在人的持久的沉默后的爆發(fā)中被突破,牧師和和尚相似。無獨有偶,《巴黎圣母院》中也著力刻畫牧師受著相思煎熬后的種種痛苦乃至扭曲的心靈,難道僅僅是巧合嗎?生理的欲望只能順勢引導(dǎo),因地制宜,才能使肉體的凡俗升華到精神的神圣。
由此種種,經(jīng)典的愛情總是以悲劇而告終的?!秮y世佳人》,《呼嘯山莊》,《簡.愛》,《紅樓夢》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劇的意義在于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悲劇作家的靈性在于他以大悲的眼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由一而衍生出二乃至無數(shù),將個體的悲升華到整個人類的一種發(fā)自脊髓深處的寒氣來,正因為如此,他本人倒是往往樂觀的,因為他悲在質(zhì)量而非數(shù)量,在本質(zhì)而非現(xiàn)象本身。當這種悲超越了人的承受力的時候,喜劇作為一種替代品便出臺了。
荊棘鳥讀后感1500字
作者的開卷語是這么寫:在南半球有一種鳥,它的歌聲比世界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美好動聽,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種荊棘樹,落在長滿荊棘的樹枝上,讓荊棘刺進自己的肉體,才能夠歌唱。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荊棘樹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償,找到那種長滿如針一樣鋒利荊棘的荊棘樹。這個時候,它就落下來,而且要選擇最尖、最鋒利、扎進肉體最長的荊棘。它的身體被鋒利的荊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難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開始了讓所有會歌唱的鳥自慚形穢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鶯,在它的歌聲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荊棘鳥的血流盡了,一曲最美妙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著。所有聽到歌聲的人和鳥兒都在向荊棘鳥致最后的敬意,因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東西,只有用深痛巨創(chuàng)才能換取。
也許這段話說的并不僅僅是梅吉,但無疑她所有的歌聲都是帶著傷痛的。因為家庭的貧苦她不得不過早的承受更多的艱辛,她只有一個娃娃(而且被兄長弄壞過),她沒有什么漂亮衣服,因為窮,她在學校里受到了修女更多的呵斥甚至鞭打,從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荊棘扎進了她的生命里。
但她最大的痛苦卻還是她的情。她的人是優(yōu)秀的,無論是品質(zhì)還是容貌都是無可挑剔的出眾,那人,也同樣的愛著她,他們之間沒有任何阻攔,只除了一條--他是個教士。
如果是有婦之夫也許還可以離婚,如果是貧窮也許還可以克服,如果他不愛她,也許還可以努力,但他是一個教士,她如何從上帝那里將他奪過來?我不知道“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愛上一個不能愛的人”這句話到底對不對,但對梅吉來說愛上拉爾夫的確是不幸的。但能說她是愛錯了嗎?在她隨家人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后是他迎接的他們,是他給了她父親般的慈愛,兄長似的關(guān)懷,他帶她參加集市,他教她騎馬,他關(guān)心在意著她的任何一個不快和煩惱。她第一次見到他時才十歲,是他陪著她從一個女孩變成了少女,她根本就沒機會再去愛別人,而其他人在他面前又是那樣黯然失色。
但他還是教士,他們永遠不能結(jié)婚。他離開了,她嫁給了一個她以為像他的男人,一個剪羊毛的工人。她跟著這個剪羊毛的工人到了另一個完全不能適應(yīng)的國家,在那里,她即不能經(jīng)常的見到自己的丈夫更不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她身上甚至連一分錢也沒有。但無論怎樣艱難她都忍受了下來,她沒有想過離開,雖然她的丈夫?qū)λ沁@樣的苛刻,但她還是以特有的堅韌堅持了下來。
可是拉爾夫來了,那瘋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變了一切。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帶著她終于從拉爾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回到了德羅海達。那段時光對梅吉來說是幸福的,在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渴望做一個母親,她的第一個孩子是在不受歡迎的狀態(tài)下出生的,那是她丈夫的孩子,而這一個,卻是拉爾夫的孩子,一個幾乎和拉爾夫一樣的孩子。那樣的高大、健美、優(yōu)雅、善良,她是怎樣的愛著這個孩子,甚至比愛拉爾夫更愛,但就是這樣的孩子卻走上了同自己父親一樣的路--他要去做一個教士。
她千方百計從上帝那里偷來的東西就這樣回到了上帝手中,但不幸并不在此處結(jié)束,她的兒子死了,在他終于結(jié)束了長達八年的學院生活而利用假期在希臘度假時為了救兩個女郎被海水吞沒了。這時的梅吉已經(jīng)五十三歲了,但她再一次忍受了這種痛苦,冷靜而理智的處理著事情,只是在為了找回兒子的尸體時她不得不對拉爾夫說出曾經(jīng)要發(fā)誓要保密的事情--那個兒子,也同時是你的。
荊棘鳥最后的歌聲是美麗的,但那歌聲是在最痛苦的時候唱出的,一邊忍受著疼痛一邊唱著使上帝微笑的歌,歌聲真的那樣引人嗎?還是生活本身就是這樣: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么你就無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時生活也繼續(xù)了下來。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