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800字左右范文
推薦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800字左右范文
1870年托爾斯泰便打算寫一部出身高等社會的有夫之婦失足的小說,并打算把這個女人寫得可憐而無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假設(shè),安娜內(nèi)心能淡定、平和,不艷羨俊男靚女的純真愛情;假設(shè),安娜能夠理智洞悉愛情的真相,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她的人生走向會是另一番景象,只可惜,人生沒有假設(shè),沒有重來,只能是現(xiàn)場直播。
她出身貴族,有高貴的身世;她容貌美麗,閉月羞花;她的丈夫卡列寧身居官場高層,位高權(quán)重,愛她如心肝。她若能正視自己的種種優(yōu)勢資源,珍惜別的女人打拼一輩子也得不到的東西,她會享盡人間最美的生活。
她身為貴族夫人,在家相夫教子,在外交往的是社會名流。一日三餐有廚師御做,家務(wù)有仆人打掃,兒子有家庭教師管教,出門有四駕馬車伺候。這樣優(yōu)越的生活,并沒有讓安娜幸福滿足,而是讓她的心靈日漸寂寞空虛。
誠然,安娜與卡列寧之間年齡相差過于懸殊,心靈溝通會有障礙,安娜在卡列寧身上沒有嘗到愛情的滋味,這是她婚后的的遺憾。沒什么就想什么,缺什么就想得到什么。這是人類的天性。安娜的生活里缺少愛情,那么愛情就會像天上的月亮一樣神秘而美好。安娜體內(nèi)的荷爾蒙讓她內(nèi)心躁動不安,她的人生中,即使不出現(xiàn)沃倫斯基,也會出現(xiàn)別的什么斯基。這是青春的宿命。愛情的故事注定要在安娜身上發(fā)生。如果安娜能適可而止,品嘗到愛情的滋味之后,看穿愛情的真相,及時收手,保全卡列寧一個完好的面子,她還是有機會獲得卡列寧的原諒的。只可惜她被愛情燒昏了頭腦,置自己的家庭兒子于不顧,毅然與情夫遠走國外,以為愛情可以滿足她一切的需要。當激情退卻,燒昏的頭腦漸漸恢復理智,她才發(fā)現(xiàn)她賴以寄托的愛情也漸漸遠去。開始時的美好變成了彼此的怨恨和指責。
同樣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愛瑪雖說不像安娜那樣出身名門貴族,但她的家境殷實,父親是個農(nóng)莊主,家有仆人和雇工。從小和安娜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都對愛情充滿美好的幻想。用現(xiàn)在的話說,她們都屬于有文化的文藝女青年,內(nèi)心的欲望永遠深不可測。愛瑪嫁給了包法利這個鄉(xiāng)村醫(yī)生,婚后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里也有女傭和仆人,愛瑪也和安娜一樣過著悠閑地相夫教子的生活??伤⒉恢?,她向往上流社會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浪漫生活,嫌棄包法利的平庸和無能。與包法利夫人相比,安娜所擁有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正是愛瑪所艷羨的生活,但是安娜知足了嗎?如果愛瑪?shù)弥材鹊脑庥觯龝趺聪?
安娜和愛瑪,這兩個女人內(nèi)心共同缺乏的是愛情的滋潤。她們都對愛情充滿渴望和向往。當她們認為真正的愛情來臨,她們選擇的都是奮不顧身,飛蛾撲火般的投入到情人的懷抱。只不過安娜比愛瑪幸運,沃倫斯基是真心愛她,而羅多爾夫則是情場高手玩玩而已,根本不是真心愛愛瑪。
不管怎樣,既然人生只有一次,愛也就愛了。如果能夠及時反省自己,不再繼續(xù)玩火,可能命運會重新改寫。
安娜和愛瑪被內(nèi)心的欲望所控,無法自拔。最后,安娜眾叛親離,愛瑪債臺高筑,已無力回天。
作家蕭伯納曾說:“人生有兩大痛苦:第一是得不到;第二是已經(jīng)失去。”
安娜的痛苦在于失去的痛苦,原本她隨娘胎而來的榮華富貴,別人一生都無法得到的東西,她生來就有,財富美貌,地位名譽。為了得到愛情,她失去了兒子、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名譽、失去了財富,失去了她原來所擁有的一切,同時愛情也變淡消失。
愛瑪?shù)耐纯嘣从诘貌坏降耐纯啵蛲鶒矍?,為情人不惜投擲大量金錢,租豪華賓館,恣意享樂,以為得到了她向往的愛情。但是她卻遇到了愛情的騙子。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那自稱愛她的男人確離她遠遠。
她們的結(jié)局都一樣,都選擇了自殺。一個臥軌,一個服毒。是無度的欲望之火燒盡了她們的心靈,逼迫他們走向毀滅,走向死亡。
人活著不能沒有欲望,因為欲望能使人不斷進取,社會才會不斷進步。人又不能完全被欲望所控,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這應(yīng)該是每一個人用智慧去思考的問題。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我想安娜和愛瑪絕不會再為愛情赴湯蹈火,去用生命換取海市蜃樓般的愛情。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安娜一定會審慎處理與沃倫斯基的感情,尊重卡列寧的地位和榮譽,相夫教子,與卡列寧白頭到老。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愛瑪也不會為了幾句甜言蜜語就相信一個男人,她一定會珍愛包法利給他提供的衣食無憂的生活,平平淡淡過好每一天。
從托翁到福樓拜,從安娜到愛瑪,二百年的世事滄桑,我們從來就沒有失去過安娜和愛瑪,她們就活在我們中間,每每捧起名著品讀,總能看到安娜和愛瑪在現(xiàn)實生活中活躍的身影。愿普天下的安娜和愛瑪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清醒,珍愛自己所擁有的,圓滿地走好的自己人生之路。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耐著性子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書,簡直可以說是磨練人耐性的一本書。一種蒼涼不覺涌上心頭??赐赀@本書仿佛隨著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吃飯時候還在思索,卻感到頭腦混亂,只是清晰記得安娜死了,而且是臥軌自殺的,很殘忍的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方法。無異于埃及艷后克里奧帕特拉以蛇自殺,這些可憐的人啊!都說紅顏薄命,一些不假的,這些紅顏幾乎都是蘭心惠質(zhì),沉魚落雁。哎,可嘆,可惜,可憐……
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筆十分之細膩,以至于讓我覺得有些情節(jié)和話語很繁瑣,描寫上流社會晚宴和沙龍情景,濃彩重墨,鋪展開來,一點不遜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應(yīng)。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龍斯基是在火車站,并且看到了一個臥軌自殺的女人,安娜表現(xiàn)出莫名的憂傷,因此弗龍斯基給那個自殺的女人家屬給了些安葬費,從此兩人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則是安娜自己臥軌自殺,弗龍斯基奔去火車站見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訣別都在火車站,此種筆觸相當獨到,不過未免使故事更具悲傷性。
安娜,弗龍斯基,亞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卡季奇,多莉,基季,萊溫。這七個人之間有著極為復雜的關(guān)系,安娜嫁給了亞歷山德羅維奇,并且生下一子,后來在調(diào)節(jié)表哥阿爾卡季奇與其妻子多莉之間婚姻矛盾時候遇到了阿爾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龍斯基,兩人相見恨晚,彼此一見傾心,墜入愛河。后來經(jīng)過安娜的調(diào)節(jié),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卻因此陷入了尷尬境地。阿爾卡季奇的好友萊溫喜歡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歡弗龍斯基,安娜的出現(xiàn)使得整個故事進入了另一種狀態(tài),基季因安娜“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萊溫則因為弗龍斯基的出現(xiàn)被基季拒絕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龍斯基也沒有放棄他們之間真摯而熱烈的愛戀。但是從道德觀念出發(fā),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于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征,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弗龍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后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后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龍斯基一再勸導下,安娜給丈夫?qū)懶乓箅x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弗龍斯基對她的愛,于是她毀掉了自己……
基季最后與萊溫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龍斯基則傷心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他自費帶著一個連隊去前線參加了塞爾維亞戰(zhàn)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后多莉變賣自己的家產(chǎn)還幫他還了高利貸,于是和好如初……
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見見列夫托爾斯泰,很想問問他,為什么選擇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么描寫安娜的時候又著重描述了萊溫的生活、思想。而這兩個主人公在整個故事中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糾葛,只在最后,見了一面。以后有機會去莫斯科尋找一下答案吧。
或許我該看看列夫托爾斯泰的傳記,了解一下他那個時代的整體狀況。
安娜和弗龍斯基的愛情,讓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tài),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毀滅……
愛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安娜臥倒在了布滿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顆曾經(jīng)那么動人的、真摯的、生氣勃勃的生命之星劃過天際,終極隕落在她愛恨開始的鐵軌上?!栋材瓤心崮取返碾娪鞍姹竞茉缫郧氨憧催^了,但總是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終渴看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可認真的捧上書本來品讀時,內(nèi)心卻始終不得安寧。當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臺第一次相見時,“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當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留意地盯著他的臉、似乎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一見鐘情固然以悲劇結(jié)尾,可浪漫的邂逅卻讓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靜的境界中。賽馬場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們的戀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寧的宗教寬容讓安娜感謝又憤怒,安娜與渥倫斯基出國了,又回來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拋棄,而渥倫斯基卻重新踏進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懸而未決的離婚協(xié)議、肝腸寸斷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愛情獨占心理,這一切既讓安娜體會到了八年的無愛婚姻里喪失已久,又讓她平靜的心靈經(jīng)歷了一場喜怒哀怨的風暴。而我也隨著安娜的故事沉浮時而興奮,時而憂傷,時而掙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獨與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沒有人傾述、沒有人理解時,我終于能稍微明白為什么安娜選擇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擺脫一切。
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chǎn)褥熱即將死往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似乎從來沒有愛過她,現(xiàn)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眼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由于“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老實…”我也愛安娜,從書中瞥見她的第一眼,我便愛上了這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xiàn)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戀上了她,這種迷戀不在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喜歡她、欣賞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為她,讓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質(zhì)。
可愛的安娜還是自殺了,當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時,我甚至??此琰c結(jié)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終是一個悲劇,吉蒂獲得了幸福,多麗依舊安穩(wěn)度日,卡列寧照樣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選擇了自由,選擇了真誠,選擇了勇敢,最后卻不得不死亡,她違反了貴族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個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會傷害任何人,我有權(quán)利這樣”。這是她的咎由自取嗎?這是她成為一個所謂的墮落的貴族婦女而理應(yīng)遭到的報應(yīng)嗎?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年長的、迂腐的、虛偽的卡列寧,八年時間里,他壓抑了她一切的熱情和生氣,當我們知道排除了愛情以權(quán)力地位為基礎(chǔ)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當我們肯定了個人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價值,又有何權(quán)利指責她的選擇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并非由于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quán)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假如她是多麗,忠信老實地守著家庭,在懷孕生子,再懷孕生子中耗費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風騷丈夫到處拈花惹草帶來的痛苦,她就會繼續(xù)如困獸般維系無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蕩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會在賽馬場上失聲而起,而且隨著渥倫斯基離開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她就能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愛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運注定她無法生存。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nóng)村面臨的危機而進行的革命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鄉(xiāng)下鄉(xiāng)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在已經(jīng)有五個孩子的情況下卻仍與家庭教師相愛,與他的妻子杜麗鬧翻。而趕去莫斯科為哥嫂調(diào)節(jié)的安娜,卻在車站認識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渥倫斯基。于是,這個糾結(jié)的故事就這樣華麗麗的開始了。
話說當時,杜杜麗的妹妹吉提正暗戀渥倫斯基,可渥倫同學卻無心娶她。十分不巧,愛著吉提的列文從鄉(xiāng)下趕來,在舞會上向吉提求婚,卻被當場拒絕。在同一場舞會上,渥倫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顧一切地追到人家家里才想起來安娜已經(jīng)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也覺得渥倫同學有點一根經(jīng),所以也露了面,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別把我當空氣。本來吧,這事到這也差不多要結(jié)束了,可是當時艱辛誰人知?沒想到安娜和渥倫斯基,一個里應(yīng),一個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兒來……天理難容,也注定了他們的悲劇。
最后,安娜臥軌自殺了卡列寧參加了她的葬禮,并帶走了他們的女兒。渥倫斯基受到良心的譴責,志愿參軍去塞爾維亞與土耳其作戰(zhàn),但求一死。哎,要我說,他早干嘛去了?
哎,回想當時看書時,我可沒少罵渥倫斯基和安娜,愛情是一回事,家庭又是一回事,他們所謂的愛情是虛無飄渺的,無論如何總不應(yīng)該沖開家庭的底線。雖然說當時卡列寧與安娜歲數(shù)相差甚大,但他寬容可是少見的,他總在為安娜著想,對安娜的私生子也很好,更只因安娜之后有了悔改之心而求他原諒,他便原諒了她,這樣的胸襟一百個人里面也沒有一個啊!從安娜的種種來看,安娜是一個連自己都不會為自己考慮更別說顧全大局的人,不理解道德為何物的可憐人,也正是因為她自己,才一手造就了這場悲劇……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種蒼涼不覺涌上心頭,自己也仿佛隨著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來也算是個幸福的女子。上帝給她太多: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潑的兒子、能為她帶來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墒切腋?,每個人又是怎么定義的呢?上帝卻沒有給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愛情。與比她大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結(jié)婚十余年,丈夫地位顯赫、醉心功名,也會對安娜好,但是這些的“好”,只不過是她丈夫關(guān)注的社會性的輿論,遵守并履行結(jié)婚的宗教意義,以及為人丈夫?qū)ζ拮拥呢熑味选C客磉M行循例式的對話,更令安娜生厭。生活上的富裕,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干渴。
火車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上了結(jié)的孽緣。她擁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熱流像海嘯般向她涌來。冷水如熱流的相涌,最終沖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倫斯基的愛如海嘯般一瀉萬里。如果沒有婚姻制度、如果沒有生下愛兒、如果沒有社會輿論,安娜與渥倫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愛,來得太遲且來得讓人感到欣慰。但是現(xiàn)實便是現(xiàn)實,他們的結(jié)合,雖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擁有情人是常事。看來違反婚姻制度,失去母親職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毅然破壞了上流社會體面的游戲規(guī)則。但是,安娜,卻頭一回為自己做了主——她想擁有完整的愛情。
可是,最后安娜卻臥軌而死。一個真摯、動人、生機勃勃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仡櫚材鹊娜松壽E,從有一個快樂單純的家庭,快樂的生活,到渥倫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愛情”。而這個“愛情”的到來,卻帶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愛情本如此,蕩氣回腸的也有,生死相許的也有,細水長流的也有……愛情面前,沒有對錯,只有有沒有真心愛過。難道不是嗎?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