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讀后感
孟子的故事讀后感范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孟子的故事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的故事讀后感1
前幾天,我們學(xué)完了《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時,好天氣不如地形,好地形不如人民團結(jié)。所以攻心為上,招攬民心。
孟子是儒家學(xué)派大師,名軻,字子輿,人稱“亞圣”,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張施仁政,講王道。三國時期的劉備就做到了這一點,打仗時,所到之處毫發(fā)無傷,民心所向,最后也是入主西川稱帝,就連臨死時還念念不忘“惟賢惟德,能服于人”,說明劉備是個仁政的好主公。
現(xiàn)在,我們也要學(xué)會寬容用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這應(yīng)該也算是攻心吧!你可以不與人做朋友,但你不可以與人為敵,擴充人緣,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孟子的故事讀后感2
讀過孟子的《當(dāng)今之世棄我其誰》后我被其中的名句所吸引,字里行間中又透露了孟子復(fù)雜的思想感情。有些像告老還鄉(xiāng)歌,又有些像解甲歸田賦。
孟子的學(xué)生是很優(yōu)秀的,在這時深知老師的心情,于是引用了平時孔子所說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來加以勸慰。孟子也很不錯,坦率的承認“彼一時,此一時也”。人非圣賢,怎么可能沒有自己的情緒呢?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事事處處都不怨天尤人該多好呀!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努力,離成功更進一步。如果大家都不在抱怨,我們的社會能不和諧么?反過來想一想,怨天尤人其實也無濟于事,抱怨過后還得自己努力彌補,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遇事經(jīng)常抱怨,會讓人意志消弭,于事無補。
“當(dāng)今之世,棄我其誰也?”仔細想想,其中蘊含著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zé)任感和使命感。我們也應(yīng)該從小培養(yǎng)這種責(zé)任感和使命感,正如_爺爺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應(yīng)該從小樹立遠大的目標,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努力學(xué)習(xí)!
孟子的故事讀后感3
雅言傳承文明,典范浸濕人生。今天我打開了《孟子》這本書。
《孟子》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在家,家之本在深?!笨梢娞煜碌幕A(chǔ)在于國家,國家的基礎(chǔ)是每一個家庭,而家庭的基礎(chǔ)是每一個組成家庭的成員本身,可見只需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做好本人份內(nèi)的事情,這個家庭就會變得幸福美滿,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的話,這個國家必定繁榮昌盛,(若是每個國家都繁榮昌盛的話,天下就承平了。所以,只需每個人都做好份內(nèi)的事,世界就變得美好了。
讀《孟子》,讀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薄傲x”字貫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觀,如果“仁”是愛人的話,那么“義”就是助人;如果“仁”是博愛的話,那么“義”就是廣利;如果“仁”是尚慈的話,那么“義”就是豪舉,在孟子的“義”里,凝結(jié)著心中裝有集體的高尚道德情操。
我們勤奮于物質(zhì)遺存的碎片中,尋找和發(fā)覺人類精神和聰慧的交集。崇奉使我們能在變化無窮的時代,以淡然自如的瀟灑決勝于千里之外;以游刃不足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以泰然自如的倜儻抒寫生命的美好;在時代的合作中,成為安然面對的真正豪杰。《孟子》所教給我的正是一種崇奉,一種生生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
孟子的故事讀后感4
僅讀《孟子》幾章,可將其為政理想概括為:為政一處,造福一方;為政一時,澤被千秋;為政以仁,民眾拱之如日月;為政以利,民眾視之如草芥。
而對比今之為政者,有些領(lǐng)導(dǎo),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對己,恨不能盡天下之財物為我所有;對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財物為他所用;視己為至貴至尊,視他則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當(dāng)?shù)疵詮姴幌?,實則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領(lǐng)導(dǎo)就是公仆,心系員工生存,實則為只讓牛兒奔跑,不讓牛兒吃草;口里曰府首甘為孺子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實則為員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擠的確是鮮奶,而領(lǐng)導(dǎo)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擠的是邪惡與虛偽。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風(fēng)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茍欲民德歸厚,則必得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則春風(fēng)可化細雨,潤物亦可無聲。
自己貪得無厭,而呼員工要大公無私;
自己奢侈浪費,而呼員工要簡以養(yǎng)德。
如此為政者,與禽獸何異?是披著羊皮的狼,還是披著人皮的獸,不得而知。唯愿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為人為獸,自可定論。
孟子的故事讀后感5
論語和孟子都偏向于關(guān)心社會政治,孔子的論語一致強調(diào)德,君子不器。出發(fā)點是修己,終點是治國。尊卑有序與禮,這個思想可以促進社會穩(wěn)定,保持社會現(xiàn)有秩序,所有從古至今王權(quán)都在利用這個。
孟子的文章讀完很有酣暢淋漓之感,行文以喻譬理,大量運用排比,氣勢恢宏,說理性強。孟子文章主要還是以仁政思想為主,但孟子本人人格平等意識很強,他喜歡以五百年應(yīng)期的圣人自居,也喜歡為先時代的圣人先賢辯護,為舜辯護的篇章最多。
中國人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追根溯源就是先秦時期的諸子思想。華夏子孫吃思想老本,一吃就是兩千年,鮮有能跳出此框架者。
孟子的思想不是無根之水,也是有來源的,主要來自上古和孔子之說?!叭收邿o敵”“民心所向”“不虞之譽,求全之毀”這些日常俗語皆出自孟子,感覺孟子比孔子更灑脫,更性情一點,他不僅喜愛辯論,還擅長辯論?!靶陨普摗笔敲献拥摹叭收睂W(xué)說的基石,他一生和孔子一樣,奔波游說君王施行仁政,未得償所愿,晚年著書。
他的學(xué)說認為人心本善,是環(huán)境的影響使人逐漸喪失本性,所以十分強調(diào)心性的涵養(yǎng)。
孟子的故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孟母三遷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