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轉山電影觀后感范文
有人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無論終點在哪里,我們都要一直走下去!”而《轉山》這部電影給了這句話一個最完美的詮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轉山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轉山電影觀后感1
電影《轉山》根據(jù)謝旺霖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故事中主人公所騎行的高原路線,從麗江到拉薩,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長度近2000公里,其間的山是永遠眺望不盡的玉龍、哈巴、白馬、梅里……水是永遠俯瞰不及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當騎至芒康一段后則轉入“318國道”。而“318國道”正是中國騎行愛好者心目中的“經(jīng)典”,猶如美國人心中的66號公路。原作小說在被陳國富關注到之后,里面?zhèn)鬟_的“夢想和不屈的力量”也讓他決心把小說改編成電影。影片在確定由太合環(huán)球影業(yè)出品之后,攝制組在去年正式奔赴西藏拍攝,70余人的劇組也在零下30度的極端環(huán)境之下完成了90天的極限拍攝,身體和心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戰(zhàn)。
一個24歲的臺灣年輕人,在寒意漸生的10月,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愿,從麗江出發(fā),獨自騎行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經(jīng)歷了穿越無人區(qū)、夜間騎行幾乎掉下懸崖、八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兩天上吐下瀉……艱險的旅程過后,他從懦弱寡言到可以和藏民同食一塊糌粑。這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這不僅是一本關于旅行的電影,更是一次關于自由、成長的電影。每個人都可以從電影中找到出發(fā)和改變的理由,青春、酷勁兒十足、以及自由和釋放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剛出麗江,書豪遇到了一位騎行者曉川與他同路,曉川是位比書豪年長很多的騎行愛好者,經(jīng)驗多,在騎行和生活方面都能給予書豪很中肯的幫助。但他就是愛講自己做糕點那點事兒,書豪老覺得他人怪怪的但又很可愛。兩人投宿過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鹽田的藏女小男孩家過過夜,品嘗著曉川大哥做的酥油餅干,書豪覺得自己這一路上并不孤單。一次夜翻山路,曉川意外墜崖,身受重傷。書豪的信念已在崩潰的邊緣,他開始懷疑自己此次征程的意義。書豪回想起這段路上曉川大哥對他不斷地鼓勵,相信他自己一定能走完這段路。飛來寺的歌聲經(jīng)文又讓他堅持自己走下去……東達下雨,投靠無門的書豪心理上再次承受考驗。怒江被藏獒追逐、然烏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書豪依然在路上。通麥路遇朝圣母女,書豪尋找到不同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一路上有歡歌笑語,一路上有悲喜離合,一路上還有人間冷暖。書豪騎在路上,尋找價值,完成自我。在海拔5000米的色季拉山埡口,書豪拿出朝圣母女贈予的五彩風馬旗,灑向天空。他雙手合十,念誦著六字真言,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在布達拉宮門前,書豪與大家一起載歌載舞。書豪把陪伴自己一路的自行車送給了需要的人?;氐脚_灣的書豪展開了研究生生涯。書豪來到靈骨塔,把自己這一路寫成的“騎行者日志”放進了哥哥書偉的靈柩里。完成了哥哥的愿望,他似乎比完成懂得的更多。書豪回到臺灣接到了曉川哥的信,他又出發(fā)了啊!
這是一段夢之旅,夢的經(jīng)營與實現(xiàn),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踏上西藏這一片圣土的愿望,因為那里的一切是如此這般純凈,是這樣的完美,也許最真摯的地方,總要經(jīng)過最曲折的路途,但只要挺過去了,一切都會成為值得。
滇藏線,一段完美的夢之旅,人生有許多不如意,有許多以為的絕路,整裝再戰(zhàn),夢必成真。
轉山電影觀后感2
今天我觀看了《轉山》這部真實紀錄片。片中的主人公張書豪為了完成哥哥的夢想,僅憑著一張哥哥畫的路線圖和幫哥哥完成愿望的心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去拉薩的漫漫長路。
張書豪的行動讓我驚嘆。他為何有如此大的勇氣只身一人踏上去拉薩危險而又漫長的路?他在路上遇到那些離奇的事件讓我產(chǎn)生無比的好奇。
他憑著自己的勇氣,憑著哥哥到去世還沒完成他夢想的信念,憑著親情的力量,冒著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危險,為了哥哥為了自己一定要到拉薩。一路上,最讓他難忘的是西藏人民那淳樸的笑容和川哥無私的幫助。老奶奶雖然沒有了潔白的牙齒,但笑的卻是那么美麗,慈祥。孩子雖然有些羞澀,但笑的卻是那么陽光,單純。正在修行的女人雖然不能說話,但她們的笑容里卻透著真實,淳樸。川哥對他的幫助銘記在心。他被困在一個大坡上,川哥放下自己的東西,二話沒說拿起他的行李翻過了山坡。折回去又攙扶快堅持不住的張書豪,一次一次的給他鼓勵。腿磨破了,川哥提醒他由于走這種路的姿勢不對,導致身體受到傷害。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使我感受到友情的珍貴。由于這種精神在以后的路上張書豪把困難和坎坷一把拿下,欣賞著一路的美景到達那白雪皚皚的山峰。他放飛了一疊彩紙,同時也放飛了所有的激動和夢想。
一種力量支撐著他,讓他勇往直前,不畏困難到達最高峰。這應該是我們學習的精神和榜樣,我將沿著這種精神之路一往直前走下去。
轉山電影觀后感3
帶著一份期待把轉山看完了,也許是有日子沒有好好看過什么好的電影了吧,這部片子讓我啟示頗多。
書豪是一個大學剛畢業(yè)的臺灣青年,無所事事,整天窩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他的哥哥書偉是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處處是書豪的榜樣。哥哥報名了一個“流浪者計劃”——騎自行車去拉薩。書豪對哥哥的“瘋狂”行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顧,安逸生活下去。書偉的意外去世撼動了書豪的心,書豪決定完成哥哥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覺得他不行,勸他不要這么偏執(zhí)。書豪為了證明自己,踏上征程,從麗江出發(fā)騎自行車到拉薩。
剛出麗江,書豪遇到了一位騎行者曉川與他同路,曉川是位比書豪年長的騎行愛好者,經(jīng)驗多,兩人投宿過香格里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鹽田的藏女小男孩家過過夜,品嘗著大哥做的酥油餅干,有了小川的陪伴書豪覺得自己這一路上并不孤單。
夜翻山路,曉川意外墜崖,身受重傷。怒江被藏獒追逐、然烏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經(jīng)歷重重險境讓他的信念幾度頻臨崩潰的邊緣,可書豪依然在路上。通麥路遇朝圣母女,書豪尋找到不同的生命價值和意義。
一路上有歡歌笑語,一路上有悲喜離合,一路上還有人間冷暖。書豪開始想家,此時他才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固然新鮮,但家才是人的根!
看到這里突然明白開頭的那句臺詞的意思,孩子,走出去就要走回來,記得家里有人在等你!
轉山電影觀后感4
前兩天和朋友說8月份想騎自行車去西藏。朋友推薦了一部電影《轉山》。電影講述了一些騎行者的故事。
這部電影看了3遍,每次都是懷著一顆敬佩及感恩的心態(tài)看完的。電影主角臺灣張書豪為了圓哥哥騎車去西藏的夢想上路了。騎車去西藏是哥哥的夢想,可是不幸在騎行旅途中意外離開了。他帶著哥哥生前的騎行者日記本、一個帳篷、一輛自行車、少量裝備上路了。一路上身上的錢被騙光了,有幸遇到了另外一位騎行者曉川大哥。在曉川大哥的幫助引導下,自己一路上有了伴,也一步步靠近著自己,也是哥哥心目中向往的拉薩。
經(jīng)常聽說西藏人民淳樸,熱情好客的性格。電影中把西藏人民的這種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素不相識,他們愿意用自己最淳樸的習俗善待著每一位到訪的來客。一路上,看著一個白面小生的面龐有稚嫩蛻變成滄桑,大腿和屁股都在長時間的騎行過程中磨掉了一層皮,看著他忍著疼痛往自己傷口上涂抹藥膏的表情,我的心也疼了。
一天晚上騎夜車,那是一條長達29公里的下坡路,曉川大哥出事了,書豪險象環(huán)生。第二天曉川大哥被救護車拉走了,又留下了他一個人。他面臨的不只是身體上的疲憊,更重要的是心靈上寂寞的忍耐。一路上他遇到了野狼野狗的追擊,還有很多不明生物的威脅。騎到怒江大峽谷的時候,隨他奔波一路的自行車再也撐不住散架了。
寒冷的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西藏的冬天。一天夜里他終于倒下了,高原反應引發(fā)的嘔吐不止,外界環(huán)境的冰冷難耐,他垮了。第二天,又是一位淳樸的西藏老農(nóng)民撿到了奄奄一息的他,不惜數(shù)公里把他背到當?shù)乩芍屑依?,在郎中的悉心護理下,昏迷了兩天的他又活過來了。拒絕了郎中的挽留與勸阻,帶著傷他又上路了。朝著拉薩的方向去了。最后,歷經(jīng)25天的時間,他到達了川藏線最高點,海拔5020米,第28天到達了布達拉宮。
歷經(jīng)一個月的騎行者經(jīng)歷結束后,他回到了臺北。一年之后的某一天,他收到了一份信,是曉川大哥寫來的,內(nèi)容寫到:書豪吾弟,我又活過來了,身上還留著七個鋼釘。走路一拐一拐的,但我還是上路了。大夫警告我,必須再休息六個月。但我滿腦子都是路上的味道。那味道一日比一日強烈,我實在等不了了。他笑我找死,我說不對,我不想死,我熱愛生命,所以必須走,必須走出去。這你懂吧?騎到珠峰腳下,看到特大雪山冰激凌。為你留照一張。曉川上。
電影最后曉川大哥的那份信徹底感動了我。對,我滿腦子都是路上的味道。上路,不是因為想找死,而是我熱愛生命,我必須走,必須走出去。
上路?還是在路上?在哪兒上路?在哪條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條不同的足跡,只要你愿意“上路”。
轉山電影觀后感5
看百度介紹是說一位只想在溫室中生活的臺灣年輕人因為哥哥的去世,想要完成他的遺愿,所以去西藏的故事。電影開頭到?jīng)]有說這位年輕人怎么樣,或許電影本身重點就在于過程,在于這一路上所有遇到的事,而非人。看完后覺得整個過程很感動,夢想的傳遞與實現(xiàn),可能是告慰死者在天之靈的最好方式吧。
之所以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我也有一個西藏騎行之夢,只是到目前為止也還沒實現(xiàn),主要是硬件和軟件尚未備齊。也因此電影一開頭,我很羨慕主人公突發(fā)奇想就馬上去實踐了(而我卻想要什么都準備好了再去)。但是也非常為他擔心,毫無準備的.上路這樣會很危險吧。剛出發(fā)時就找到了騎友,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兩個人路上可以相互照應而且也不會那么孤單了。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他們在一家居民房子中過夜的情景了,因為主人公邂逅了一位美女,并引發(fā)了各自的相思。我覺得這絕對是路途中最美好的事了,就那么一瞬間,就那么一點感覺,明知道不可能,但還是讓人感覺很美好,你想留著這種情愫但又不可能,就像開在懸崖上的花,你可以看卻永遠也得不到。不夠如果可以拋開是否要占有這個問題,只要能夠欣賞,只要有這美好的一瞬,那便足矣。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愫,比如師生戀、比如旅途中美女的一個眼神,這些也許只能放在心里,但擁有過、心跳過,讓這種情愫隨著時間在心中慢慢沉淀,或許有一天當我們回味時,雖然只有那么短暫的一瞬間,卻能帶來慢慢的溫暖與感動。
電影后半部分基本上都是在說漫漫拉薩路上的艱難與困苦??戳诉@些,讓我突然對以后的西藏之行開始了種種擔憂,害怕自己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但沒有他那么幸運,害怕自己會如此孤單寂寞??磥砦乙院笠サ脑掃€是得選夏天,堅決不在冬天去,否則白茫茫的一片就算變成雪人都沒人發(fā)現(xiàn)。電影其實很簡單,簡單的就只有一個旅行者路途中最平凡的遭遇?;蛟S只有真正去過西藏之后才能引起共鳴,不僅僅是騎行路上艱辛的共鳴,更多的是關于激情和夢想的認同吧!
轉山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