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yè)》電影觀后感1000字
推薦文章
《建黨偉業(yè)》是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獻禮影片,那么你們看完這部電影后知道怎么寫觀后感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建黨偉業(yè)》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1
勿忘先輩,振興祖國。
——題記
一個國家,總會有那么一段歷史,讓一個民族永遠忘卻不了,觀看了《建黨偉業(yè)》這部影片,那段歷史,更讓我忘不了祖國。
一個英雄,往往把國家放在第一位,影片中,由大咖劉德華飾演的將軍蔡鍔,就是一位有著赤誠之心的英雄,還記得他再火車站與小鳳仙告別的那個場景,他們之間誰會舍得讓對方離自己而去,兩人的眼神又哪里掩藏得住對對方的依戀,但是他必定是要走的,就算小鳳仙再怎么挽留他,他也早已下定了決心,就算他再愛小鳳仙,他的心里還有祖國,還有祖國的萬里疆土,縱使他的胸懷再寬廣,也總有一樣是不得已要被舍棄的。
我深深地記得,他們的最后一個擁抱,小鳳仙叮囑他一定要活著回來,蔡鍔卻說:“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奔词顾麑⒚弊涌鄣镁o緊的,但是,仍能清晰地看見,那顆晶瑩的淚珠,掛在了一個一生都不可能哭過幾次的男人臉上,但是只有刺痛在他最柔軟的地方,才能使他更加堅強。想起曾經(jīng)看到過的一段話:“我不怕死,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為何而死,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nèi)绱藷o情,只因民族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于萬一?!币粋€英雄,就應當敢愛敢恨,拿得起,更放的下。
每個時代都需要批判者,而在那個兵荒馬亂,大學生起義的的時代,有那么一個“狂妄”的批判者——辜鴻銘。在他被聘請為大學講師的聘請會上,他留著小辮就一臉坦然地走上了領(lǐng)獎臺,引得臺下一片哄笑,當時政府早已要求人民把長發(fā)減掉,而他卻墨守陳規(guī),依舊留著一頭辮子,面對他人的嘲笑,他的表情卻毫無變化——
“我的辮子長在腦后,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請諸公盡興地欣賞。”這番話逗得臺下的人都哈哈大笑,但是我覺得雖然看似搞笑,實際上是在諷刺那些剪了辮子的人,只是為了自己是新時代的人,剪辮子只是形式上的,然而心里的枷鎖卻仍是緊緊鎖著的。盡管辜鴻銘的辮子沒有剪,但是他所支持的是新文化新思想,所以說,那些嘲笑他的人才是最可笑的。怎樣才能步入一個新的時代?形式主義誰都會做,但是如果真正要去改變一個民族,應該是抓住民心,從思想根本去改變,我認為清王朝之所以會滅亡的原因就是人民的思想仍停留在過去,并未隨著時代而進步,一個國家只有思想進步了,人民進步了,才可能進步。人民自強,國家才能自強。
為了國家的自強,像陳獨秀,李大釗一樣的多少人勇敢地站了出來,又有多少人死在了槍口下,有人問,革命就一定要人命嗎?回答是,不,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吾輩當自強,是為了活著地人更好地活下去!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2
《建黨偉業(yè)》采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再現(xiàn)了那段風雨飄揚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盡千難萬險,經(jīng)過不懈斗爭,終于創(chuàng)建了共產(chǎn)黨的歷程,感人肺腑。
故事是從1920年時辛亥革命講起的,一直到1920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頁。片中著重講述了近代史上孫中山、毛澤東、蔡鍔、李大釗等風云人物的故事。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全國人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導致軍閥混戰(zhàn),加劇了人民的苦難。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 世界大戰(zhàn)勝利國的中國卻不能理所當然地拿回自己的領(lǐng)土。當時在巴黎會談的中國代表憤怒地說:“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
當跪在總統(tǒng)府前的女學生舉著那個血寫的“冤”字時,當她含著淚痛呼: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啊!”時,這一聲有如千鈞之重的巨石狠狠的砸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上,讓人心碎!
民族危亡,國將不存。于是,五四運動時。一聲聲“保衛(wèi)主權(quán),還我青島”喊得氣壯山河,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于是,出現(xiàn)了為反袁而舍己為人,帶病出征的蔡鍔將軍;于是,出現(xiàn)了年輕的朱德將軍在槍林彈雨中舍生忘死拼殺的身影;于是出現(xiàn)了熱情澎湃地跟廣大勞苦工人講革命道理的革命青年毛澤東;于是,出現(xiàn)了高舉共產(chǎn)主義大旗的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我們看到共產(chǎn)主義精神在閃耀著光輝,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勞苦大眾中迅速發(fā)展起來,最終成熟的共產(chǎn)黨組織光榮誕生了!
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chǎn)黨應運而生。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新的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的道路。
光陰似箭,中國共產(chǎn)黨已經(jīng)成立九十周年了。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著新中國不斷創(chuàng)造著屬于中國的輝煌,書寫著屬于中國的傳奇。而《建黨偉業(yè)》帶著我們重溫了當年血雨腥風中建黨的艱辛,感受當年革命先烈為我們今天的美好 生活 浴血奮戰(zhàn)的驚心動魄,讓我們從內(nèi)心深處生出對歷史的敬畏,對黨的崇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時代。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3
6月15日,我們在開原市維多利亞影劇場,觀賞了影片《建黨偉業(yè)》。看了《建黨偉業(yè)》大型影片等于重溫學習一遍《中國近代史》,使之受到一次《黨史》、愛國主義教育,受益匪淺。
影片《建黨偉業(yè)》從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護國戰(zhàn)爭、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直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勝利召開,高度集中地反映了這段歷史的主要事件過程。影片《建黨偉業(yè)》主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武昌起義辛亥革命開始。1911 年(農(nóng)歷辛亥年)由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的一次資產(chǎn)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推翻了中國封建清王朝,建立民國,孫中山先生當選臨時大總統(tǒng)。但是,辛亥革命后沒有根本解決中國的問題,1916年袁世凱稱帝,當了83天皇帝在憂憤中被民眾轟下臺死去。在這同時,發(fā)生的護國戰(zhàn)爭。護國戰(zhàn)爭是1915年12月至次年6月,在云南等省組織的護國軍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中華民國而進行的一場進步的、革命的戰(zhàn)爭,最后取得勝利。接著是張勛復辟。張勛復辟是 1917年6月,張勛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進北京。入京后,張勛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yè)。同月30日,他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并于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年號為‘宣統(tǒng)九年’,并通電全國改掛龍旗,結(jié)果復辟僅12天破滅。而后中國內(nèi)戰(zhàn)不斷爆發(fā),出現(xiàn)了大批割據(jù)地方軍閥,使得人民的痛苦和民族危機極度加劇。
第二階段:在俄國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勝利影響下,馬克思、列寧主義傳播到中國,產(chǎn)生了初級馬克思列寧思想。接著是巴黎和會。在巴黎和會上,英國、美國、法國等把山東半島割讓給日本,而賣國求榮的中國的北洋軍閥政府簽字承認這個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這是巴黎和會成為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fā)。五四運動主要愛國青年學生同英、美、法國把山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清政府賣國求榮、喪權(quán)辱國的斗爭。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jié)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影片主要反應五四運動,愛國青年學生走向街頭熱血激昂,“火燒趙家樓”同腐敗的國民政府抗議斗爭。這是影片的高潮中的高潮。五四運動是以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胡適為代表的一大批知識分子精英,為中國向何處去進行探索。特別是一場,文言文與白話文孰高孰低的辯論在北大舉行,新思想與舊思想的激烈交鋒……
第三階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初期是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張國濤、周恩來等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指導下,結(jié)合中國的實際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過程。這是影片的主要重要部分。
影片主要介紹,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過程。中共黨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正式舉行,會議7天。會址設(shè)在李書城、李漢俊兄弟住宅,大家圍坐在客廳長餐桌四周,室內(nèi)沒有特別布置,陳設(shè)簡單,氣氛莊重。出席中共一大代表13人,代表著全國57名黨員,他們是:上海的李漢俊、李達;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陳獨秀和李大釗因公務(wù)在身未出席會議,而在代表們心目中他們?nèi)允屈h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領(lǐng)袖。
會議在最后一天(因特務(wù)告密)轉(zhuǎn)移到浙江嘉興湖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綱領(lǐng)。選舉中央領(lǐng)導機構(gòu),代表們認為目前黨員人數(shù)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并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guān)由此產(chǎn)生。會議閉幕式,12人起立莊嚴齊呼“第三國際萬歲”!“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會議在齊聲高唱《國際歌》聲中勝利閉幕。影片這個場面,十分精彩、激動人心,觀后使人難以忘卻。
《建黨偉業(yè)》觀后感4
我?guī)е优炫鹊男那橄肴チ私膺@段歷史。走進新世紀影城觀看電影《建黨偉業(yè)》,使我有機會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有時間就會有歷史,再次感受革命先驅(qū)在那段崢嶸歲月里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追求和艱苦斗爭的情景。
電影展現(xiàn)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這十年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武昌起義,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巴黎和會,五四愛國運動,中共一大的召開等等。
如果說歷史即思想史的話,那么《建黨偉業(yè)》這部歷史電影就是一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思想史。電影展現(xiàn)了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的混亂狀態(tài),民主共和與封建帝制,新文化運動與封建舊文化,社會主義思想與資本主義思想等等。無論是正派人物還 是反派人物,他們都有一種對民族團結(jié)獨立,國家繁榮富強的愿望。尤其是各類歷史人物的紛紛登場亮相,極大豐富了影片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內(nèi)涵。激進熱忱的宋教仁;臨危受命的蔡鍔;指點江山的毛澤東;追求民主的陳獨秀;傳播真理的李大釗。鮮明的個性背后是他們一個個將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視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激情,即使是一些戲份很少的配角也因為他們對民族與國家的滿腔熱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孫中山先生看到民主共和被踐踏時的義憤填膺,朱德在棉花坡大戰(zhàn)吳佩孚的勇猛機智,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憤慨陳詞,鄧中夏在游行請愿時的凌云壯志……
中國知識分子在學校、街頭、工廠的高處向?qū)W生、市民、工人宣傳無產(chǎn)階級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他們的大聲吶喊、激情演說,他們那純真的信仰和激切的情懷感動著在場的所有觀眾,他們身上那種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感染著我們。
影片最打動觀眾的部分莫過于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影片藝術(shù)地將當時中國社會各方面的社會力量集中地再現(xiàn)在熒幕上:軟弱無能的北洋政府茍且偷安;群情激憤的工人階級摩拳擦掌;熱情滿懷的愛國青年游行示威……
一幅幅事關(guān)民族榮辱和國家興衰的歷史圖景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震撼力。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深深地感動著觀眾。讓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理想,充滿力量,充滿激情的革命年代。
電影還 特寫了幾個鏡頭表現(xiàn)五四運動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悲憤填膺的謝紹敏以手寫血書請愿,熱血沸騰的匡互生在街頭慷慨陳詞,革命先驅(qū)李大釗親自上街游行示威,喊冤的女學生以血染的白練鳴冤請愿,愛國學生教育軍警放棄對學生們的鎮(zhèn)壓,激動的學生們火燒賣國賊的住宅等等,這些鏡頭極大豐富了影片的思想內(nèi)涵,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使整部作品充滿愛國主義激情。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痹诿褡逦C空前嚴重,國家命運內(nèi)外交困的重要時刻,大量有志之士和熱血青年挺身而出,為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自由奔走呼告,甚至流血犧牲,尋求真理,救國救民。他們對國家對民族的大義,他們?yōu)榱藝翌I(lǐng)土的完整,為了人民當家做主,為了實現(xiàn)社會大同,那種舍我其誰的態(tài)度和精神讓人感動。
整部影片籠罩在強烈的民族情結(jié)和愛國熱情之中,是一部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的優(yōu)秀電影。
《建黨偉業(yè)》電影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