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三國演義的讀后感400字
推薦文章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它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統(tǒng)一全國這段歷史時期的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寫三國演義的讀后感400字,僅供參考。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
三國是我國古代東漢末年開始的一段戰(zhàn)爭連綿不斷,社會動蕩不安的歷史時期。《三國演義》就是由羅貫中所著,描寫這段歷史的著名歷史小說。小說在描述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和政治斗爭的同時也刻畫了一批性格鮮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中有狡猾的曹操,講究仁義的劉備,勇猛的張飛,忠義的關羽,本領高超但愚蠢的呂布,聰明的諸葛亮,以及和諸葛亮難分高下的周瑜等一大批人物。
我最喜歡看的是火燒赤壁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吳蜀聯(lián)合抗曹。因魏軍不會水戰(zhàn),諸葛亮、周瑜決定火攻。龐統(tǒng)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只用鐵索連在一起抵御風浪;周瑜假打黃蓋,后者假裝降魏;諸葛亮推測出東風將至。黃蓋帶數(shù)十條船投降魏,船里裝滿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shù)。魏軍大敗,連曹操也差點在華容道被關羽活捉,最后關羽念在舊情放了曹操。
赤壁之戰(zhàn)吳蜀聯(lián)軍充分利用了敵人的弱點不會水戰(zhàn),曹操的多疑,以及吳蜀雙方諸葛亮,龐統(tǒng),周瑜等人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合作,連續(xù)用連環(huán)計,反間計,詐降計,并利用了氣象學,成功的達到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效果。
這也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中遇到困難,首先要想辦法如何解決困難,而不是懼怕困難。要做到知難而上,利用現(xiàn)有的各種條件嘗試解決困難,并虛心向人請教,總能克服困難。
赤壁之戰(zhàn)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2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暑假里,我看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那里面描寫的'一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這些場景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溫酒斬華雄”了。
以袁紹作為盟主的十八路諸候云集說是討伐董卓,其實暗中比拼的的是兵強將廣,身世顯赫,誰不是心懷鬼胎,想亂世稱雄?只有劉、關、張三人三騎,竟也趕來會盟,他們憑的是一腔忠肝義膽。在一幫庸碌之徒眼里,當然是看不上這勢單力薄的區(qū)區(qū)無名之輩的,只有曹操對他們另眼相看。
英雄不問出處,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蹓蹓。果然,在眾諸候被董卓的先鋒華雄的氣勢所嚇倒,一個個驚恐慌亂、手足無措之際,關羽這個籍籍無名的馬弓手提刀請戰(zhàn),眾人不禁瞠目結舌,不以為然;袁紹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zhàn),豈不讓華雄笑話?!标P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嘆服,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意在為其壯膽,關羽輕輕一笑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果然,藝高膽大的關羽,稍后即提著華雄的腦袋走進中軍帳來將那頭擲在各路諸候的腳下,而那杯酒依然還是熱的。
“只見曹操拿起一杯酒遞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放下,某去便來。說完便離開軍營,才過一刻,便聞鼓聲大震,只見關公提了華雄的頭來到營中。其酒尚溫。”我們的古典文言文文字簡潔,但是一樣描繪的形象入微,讓人仿佛身臨其中,我們文字真是魅力無窮。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3
這個暑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深深地被書中的人物所打動。在眾多人物中,有“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義絕”關羽等。我最喜歡“美髯公”關羽。他的忠,氣,深深的打動了我。關羽是一個氣宇軒昂,威風凜凜,文武雙全的武將。不但武功蓋世,而且精通《春秋》。在這一點上,他與只有匹夫之勇的張飛截然不同。
我喜歡關羽的忠。他的忠驚天地,泣鬼神?!吧碓诓軤I心在漢”的關公深深的感動著,雖然他身在曹營,但是他一心想著劉備,他與曹操“約法三章”,曹操的金銀和美女都沒有打動他,但一匹赤兔馬讓他欣喜若狂。
我喜歡關羽的氣。那是一種英雄氣概,在刮骨療傷的時候,華佗用刀刮骨,發(fā)出悉悉的聲音,但他仍與馬良下棋。
總之,關羽集忠君,正義,勇武,智慧,大志于一身。關羽是一個英雄人物,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憶猶新。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4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赤壁敗曹操,我大有感悟。
首先是曹操率兵八十三萬浩浩蕩蕩來到長江北岸,諸葛亮和周瑜率兵十萬來到長江南岸。曹操不想和吳軍開戰(zhàn),就派周瑜的同窗好友——蔣干,去南岸說和。
到了周瑜大營,周瑜親自到帳外迎接,然后把蔣干拉到帳篷里說:“這是我的同窗好友,雖然從北方來,但不是為曹操說和?!蓖砩?,在周瑜的的大帳里,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群英會”周瑜喝的醉醺醺的,拉著蔣干到了自己的帳篷和他同船而睡。半夜,周瑜出去了,蔣干也跟著周瑜后面,于是連夜趕路,到曹營。告訴曹操這聽到張允和蔡瑁將軍是奸細件事。曹操氣得直冒火,馬上命人把張允和蔡瑁殺了。這說明了諸葛亮和周瑜十分聰明,知道利用人的那種戒備心理使曹操的兩名大將白白損失。還說明了曹操對自己的部下不信任,作為一個統(tǒng)帥,要有寬闊的胸襟。
孔明借完東風以后,東南風呼呼的刮著,曹操站在船前,以為黃蓋真會降,曹操的謀士勸他不要相信黃蓋,而且刮著東南風。黃蓋已經(jīng)帶著燒了火的船向曹軍水寨駛?cè)ァoL助火威,把曹軍水寨燒的火光一片,猶如白晝。再加上船被一根根鐵鏈拴在一起,一只船燒了,另一只船也燒了,真像多米洛骨牌。這一段給我的啟示最大,告訴我要多聽取他人的意見,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
這個赤壁敗曹操主要目的是要告訴我們要學會用人,要多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要堅持錯誤的意見,不要固執(zhí)到底,要集思廣益,要全策全力。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5
寒假中,我讀了很多書籍有《人類的故事》、《昆蟲記》、《三國演義》等等。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各路英雄紛紛起義將其滅掉。此后,曹操在北方成立了魏國;劉備在今四川一帶成立蜀國;孫權在南方成立了吳國?!叭龂αⅰ睉?zhàn)爭在所難免。于是許多莫名之戰(zhàn)在這期間發(fā)生了,譬如:“火燒赤壁”、“過五關斬六將”等等。
在這本書里不光是戰(zhàn)爭,書里還講了很多讓我們?nèi)W習和領會的,比如:“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等等。其中最讓我覺得我應該學習的是三顧茅廬這一則典故,劉、關、張三人為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到其家中,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我們當代人應該學習并堅持的。
我們不能遇到一點小困難小阻礙就半途而廢;我們既然選擇了一件事,就要有義務的把這件事做好,做的盡善盡美,所以我們要永記這一精神,做一個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的人。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6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為里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其中最著名的戰(zhàn)役要數(shù)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這三大戰(zhàn)役。
官渡之戰(zhàn)主要是由于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zhàn)役中,袁紹的兵力多,占優(yōu)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于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說過:“如果袁紹善于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p>
赤壁之戰(zhàn)和夷陵之戰(zhàn)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占優(yōu)勢的,可是最后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后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钡脑?,但是他善于用人,曾經(jīng)頒發(fā)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shù)豪杰來投靠他,曹操那里才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似?!钡木置妗K奈辶紝⒅讖堖|,曾經(jīng)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7
我國有《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四大名著。這個假期我就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中國古代,中國由十八路諸候各占一片土地。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戰(zhàn)爭后,十八路諸候漸漸的只剩下劉備、孫權、曹操獨自稱王、稱帝,三國就形成了分別是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和曹操的魏國,三分天下。最后狡猾的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兵權,抓住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劉備死后的蜀國天子)因劉禪無能,直接投奔了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而司馬炎又把吳王孫皓吞并了,三國就這樣結束了。
讀完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曹操,他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還用兵如神,精通孫子兵法。在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入許昌,取得“挾天子己令諸候”的政治優(yōu)勢。先后解決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候,使天下三分有其二。
我還覺得《三國演義》這本書勝過《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的兵法書。因為從這本書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及讓我百看不厭的故事情節(jié)。
寫三國演義的讀后感4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