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xué)莊子讀后感1000字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亂世紛爭不斷,無數(shù)王侯將相粉墨登場,掌風(fēng)云變幻,而莊子依舊在濮水靜靜垂釣。我原也以為莊子是避世的,畢竟他說寧愿在泥巴地里打滾兒,也不愿替楚王賣命。可直到讀到這篇中學(xué)莊子讀后感1000字,我想我錯了,我對莊子的了解太片面。一起來看看中學(xué)莊子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莊子讀后感1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而可喜,面對死亡來臨而可怕。那情形,該像路邊的野花,莊子對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學(xué)者說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導(dǎo)人出世,曾經(jīng),至親的人離世,讓我感到生命無奈,生活疲憊,很多時連“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顧此失彼,隨波逐流,以為明了的事多了,卻是越發(fā)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開書,參照已心。
有時,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經(jīng)歷了幾場葬禮。生死是莊子一個永恒的命題,也是的,生死糾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質(zhì)、精神、愛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學(xué)佛,說人世是苦難的集合體,要歷無數(shù)生離死別,得失禍患,來日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下世不要為人?!吧瓴粷M百,常懷千歲憂”,莊子也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乎?!彼郧f子說,我們要懂得“順應(yīng)”,去面對,當(dāng)你已無能力握著的本文來自站的領(lǐng)頭羊時候,去放開。世上沒什么是理所當(dāng)然,或是橫加于人的。多經(jīng)歷了葬禮,我懂得無論對人對物,如果只去憂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經(jīng)相遇相守的幸運,那去到哪個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樂。有人問佛祖,什么是佛?佛說,無憂是佛。原來,現(xiàn)在腳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與眾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龐雜,回歸自然便直觀,生命是八個數(shù)目字和一條小橋,像德蘭修女1910—1997,周1898—1976,在看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個數(shù)字。我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橋賞過風(fēng)光,“活好當(dāng)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書里娓娓而出。外面實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質(zhì)、欲望膨脹的今天,滋長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樣的人際網(wǎng),已天天疲于奔命,卻發(fā)覺滿足更難,快樂變小?!靶臑樾我邸痹瓉硇谋煌馕锱壑漠?dāng)然是高興不起來。是時候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見過有種培訓(xùn)課程,學(xué)員要每日停下來和自己的手手腳腳,耳朵肚子身體各部說說話,關(guān)心它們過得怎么樣。這近本文來自站的領(lǐng)頭羊公于莊子的觀心入門?!拔崴^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鼻f子說的耳聰目明,不在于聽得、看得有多高遠(yuǎn),而是能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心要見,必先靜?!八o尤明,況精神乎,圣人之心靜乎?!彼苡潮疚膩碓矗赫仗斓厝f物,是水清靜的時候,風(fēng)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東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萬物也照不進(jìn)人的心。
“莊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人叫善養(yǎng)生者?!币孕臑殓R,才可看清現(xiàn)狀,聯(lián)系過去,看到未來?!扒鞍肷灰拢蟀肷灰??!遍]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曾經(jīng)有過什么樣的夢,怎樣努力過?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一幅畫卷?“達(dá)生之情者,不務(wù)生之所無以為;達(dá)命之情者,不務(wù)生之所無奈何。”懂得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花時間在不該當(dāng)?shù)氖虑樯希粫驗閳?zhí)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于丹老師說,為了娶絕色女子,為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愛情,于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結(jié)果猴子給逮著了?!皢始河谖?,失性本文來自站的領(lǐng)頭羊于俗,謂倒置之民?!睂⒀矍暗睦婧妥约旱男姆珠_,以心為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耙粋€人的心態(tài),決定他的生活狀態(tài)。”且好的心態(tài),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運動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可以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靜心達(dá)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guī)律迎合規(guī)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書禪明了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以真求真,以真發(fā)現(xiàn)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按蟮篮虾踝匀弧?,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為、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后獲到大自然里“和緩的凝聚力”。天地運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fù)碛泻途彽哪哿?。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里就是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tuán)結(jié)共濟(jì)和諧發(fā)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里不息不滅?!昂途彽哪哿Α?,讓我們的心恒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靜而觀己心,洞明規(guī)律,勉力,順應(yīng)。
莊子讀后感2
近日來,看了《莊子》的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和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深有感觸。下面根據(jù)這兩點,談?wù)勎覍π腋5睦斫猓?/p>
一、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
莊子第一題為《逍遙游》,《逍遙游》里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只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棵樹??墒侵灰鼈兌甲龅搅怂鼈兡茏龅?,愛做的,它們都同樣地幸福。
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墒怯幸稽c是共同的,就是在它們充分而自由地發(fā)揮其自然能力的時候,它們都是同等地幸福。
幸福生命是美麗的,活著便是幸福的。
病痛中,健康是幸福;黑暗中,光明是幸福;寒冷中,溫暖是幸福;分離時,團(tuán)聚是幸福;傷心時,有一個可靠的讓你流淚的肩膀是幸福;失意時,有一雙緊緊的拉你的手是幸福。這是人生的精華。
我覺得,簡簡單單就是幸福,不求轟轟烈烈,只愿真真切切。和愛人分居四年了,每當(dāng)一家三口在一起時,我就會覺得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別人眼里的風(fēng)景。
我看過許多關(guān)于重病房里躺著很多靠藥物、導(dǎo)管和呼吸機(jī)在維持生命的病人,他們時刻都在與死神博斗著。他們困難的每一次心跳、每一聲呼吸都凝聚了對生活無限的向往,他們渴望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實現(xiàn)這個愿望,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我們有健康的四肢,靈活的頭腦,可以在寬敞的圖書館閱讀可以在陽光下自由的奔跑,可是幸福是什么滋味,我們總抱怨感受不到。 什么才是幸福呢? 餓了,一頓美食就是幸福;渴了,一杯白開水就是幸福; 累了,一張沙發(fā)就是幸?!?/p>
其實,觸手可及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時時抱著“知足者常樂”的心態(tài)吧,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用心體會,夢里的幸福,一點也不遙遠(yuǎn)。
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
這是三位前輩對人生的感悟,他們生活的年代參雜了太多的環(huán)境因素,也造就了迥異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追求的卻是平凡的幸福,讓我們對生活的事事非非“寵辱不驚,看窗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云卷云舒”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驚喜與意外了,抱有一顆平常心,生命的疆域會拓展的更寬。
親愛的讀者,你對幸福的感悟與我一樣嗎?
二、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
莊子在《逍遙游》中還說到:有個人名叫列子,能夠乘風(fēng)而行。他是個已經(jīng)得到絕對幸福的人,是個至人,圣人,神人。它絕對幸福,因為他超越了事物的普通區(qū)別,他也超越了自己與世界的區(qū)別,“我”與“非我”的區(qū)別。所以他無己。他與道合一。道無為而無不為。道無為,所以無功,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功。他也許治天下,但是他的治就是只讓人們聽其自然,不加干涉,讓每個人充分地、
昨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要幸福,也許其實就兩個條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決于這兩個條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質(zhì)量。條件一:自己要很強(有多強大,就可能會多幸福);條件二:要有好的態(tài)度(態(tài)度有多好,就可能會多幸福)。二者要相輔相成,互為條件。我為什么這么認(rèn)為呢?
也許很多人認(rèn)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種感受,心里覺得高興,覺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墒?,如果沒有能夠覺得幸福的機(jī)會,幸福又能從哪里來呢?我考慮的是,怎么樣能讓自己心里覺得幸福呢?什么情況下,會覺得幸福呢?得先給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覺得,一個人越強大,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就會很開心,不容易覺得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當(dāng)然,光自己強大,如果沒有好的心態(tài),那幸福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處理得不好,結(jié)果就會自己也煩別人也埋怨,通俗點講就叫出力不討好,這樣的情況,肯定沒辦法覺得幸福。或者,如果認(rèn)為自己很強,而對于別人就不屑一顧地話,很顯然,別人也不會輕易給自己好臉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對別人付出主動關(guān)心,而從不計較的人。心胸寬闊,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享受。當(dāng)然,對于那些覺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無所謂的人,我這些理論,沒有任何價值。那么我認(rèn)為,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平和、熱情、心胸開闊、不計前嫌、樂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兩個條件,其實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只有第一個條件,那就容易出現(xiàn)“高處不勝寒”的狀況了。而如果只有第二個條件,而自己啥都不會,啥都做不好,那對別人來說,真是可有可無。當(dāng)然,第一個條件,不是要說明自己是否強大,而重點是在于有多強大。越強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歡迎,越容易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啦。
自由地發(fā)揮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無名,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名。
昨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要幸福,也許其實就兩個條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決于這兩個條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質(zhì)量。條件一:自己要很強(有多強大,就可能會多幸福);條件二:要有好的態(tài)度(態(tài)度有多好,就可能會多幸福)。二者要相輔相成,互為條件。我為什么這么認(rèn)為呢?
也許很多人認(rèn)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種感受,心里覺得高興,覺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墒?,如果沒有能夠覺得幸福的機(jī)會,幸福又能從哪里來呢?我考慮的是,怎么樣能讓自己心里覺得幸福呢?什么情況下,會覺得幸福呢?得先給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覺得,一個人越強大,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就會很開心,不容易覺得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當(dāng)然,光自己強大,如果沒有好的心態(tài),那幸福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處理得不好,結(jié)果就會自己也煩別人也埋怨,通俗點講就叫出力不討好,這樣的情況,肯定沒辦法覺得幸福?;蛘?,如果認(rèn)為自己很強,而對于別人就不屑一顧地話,很顯然,別人也不會輕易給自己好臉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對別人付出主動關(guān)心,而從不計較的人。心胸寬闊,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享受。當(dāng)然,對于那些覺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無所謂的人,我這些理論,沒有任何價值。那么我認(rèn)為,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平和、熱情、心胸開闊、不計前嫌、樂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兩個條件,其實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只有第一個條件,那就容易出現(xiàn)“高處不勝寒”的狀況了。而如果只有第二個條件,而自己啥都不會,啥都做不好,那對別人來說,真是可有可無。當(dāng)然,第一個條件,不是要說明自己是否強大,而重點是在于有多強大。越強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歡迎,越容易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啦。
自由地發(fā)揮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無名,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名。
莊子讀后感3
且站在人生之上看人生,脫于紅塵之外看紅塵。書卷之間盛滿他的反彈與覺醒,黑暗中,無為亦無言。
人類生而平凡,何不從俗,去嘗那平淡中的欣喜呢。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的鵬,仿佛掌握了天地間最強大的力量。但是莫忘了,鵬徙于南冥,須借海運之機(jī),季風(fēng)之猛,方得扶搖而上。
故而,何不成為風(fēng),自隨朝來自隨暮去,于婆娑煙波中,四海游走,無為,無言。
世間有許多事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不如無為,順其自然。春去秋來,冬暖夏涼,因而春種秋收,辛勤耕耘。若是逆流而上,逆風(fēng)而飛,這等連鯤鵬如此巨物也做不到的事,大概會陷入萬劫不復(fù)的境地。閩南一帶臺風(fēng)襲擊時,竹柏順風(fēng)折下腰,“俯首稱臣”,雖彎不傷根;而堅硬筆直的松與芒果樹,卻因不愿彎腰而被連根拔起。臨危不懼,迎難而上固然可貴,但于龐大的力量面前,這實在是一種愚蠢。
人生你要抓住的東西太多了,兩只小小的手掌如何捉得住呢?且丟了機(jī)心、成心與分別心,有所舍棄,能放得下,才能游刃人生。是言“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無為即是理智權(quán)衡,有失才能有得。恰如指尖沙。抓得愈緊,溜得愈快,不如張開手掌,任它們緩緩溜去,留下少許堆積手心中。道家守一思想言,只有有所不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為。為何梅不于暖春開花?春是一個舒適安逸的舞臺,但春之后是酷熱的夏與干燥的秋。梅放棄了春之舞的機(jī)會,選擇了靜靜修養(yǎng),于深冬飽含生息之時,綻顏一笑,傲然而立,曠世皆香。成與敗,得與失,一念之間無絕對,該棄的、該留的皆為身外之物,且順?biāo)校赝静蓴X。
無為而治是樂觀而快樂的本質(zhì),因為順勢而為才能無憂無己?!盁o”字的甲骨文形似一個人手持鼓,一邊敲擊一邊起舞,古義便是“學(xué)而知其樂”。因而莊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便是追隨自然的腳步,“以天為徒”,從平淡與尋常中探求道。為何孩童總是歡聲笑顏,快樂無憂?不是因為那年紀(jì)沒有悲傷的事,而是因為他們能及時把痛苦放開。孩童的眼永遠(yuǎn)是明澈的,他們沒有控制世界的非分之想,沒有駕馭別人的野心,亦沒有對聲名權(quán)勢的熱衷。而成人卻因想得太多,常常患得患失,沉浮于塵世囂囂中,找不到片刻清閑快樂。這便是泰戈爾《飛鳥集》中的孩童之道吧,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方能知其樂,品其樂。
莊子夢靨中所幻想的巨魚與巨鳥,盡管擁有強大,卻沒有無上的力量。卻是無形無言的風(fēng),默默掌握了控制世界的把柄。
莊子一輩子沒有說過話。
他在看,在聽,在思考,云游在天地之間,以無言的姿態(tài),抒寫有言而不言的神韻。
莊子讀后感4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岳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yīng)該保持謙虛謹(jǐn)慎、戒驕戒躁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yuǎn)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rèn)識,使河伯過于自負(fù),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yuǎn)看不到大海,永遠(yuǎn)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xué)好專業(yè)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rèn)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xué)習(xí)和工作。人生,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yīng)當(dāng)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xué)習(xí)態(tài)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jìn)步。“舟車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處一焉?!毕鄬τ谟钪嫒f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xué)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xué)人生,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fā)現(xiàn)?!边@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chǔ)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xué)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年代,認(rèn)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xué)習(xí),尤為重要。進(jìn)入了大學(xué),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jìn)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yǎng)。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莊子讀后感5
每每讀到莊子的言論,總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對“和”這一方面。
記得曾聽花簇幽聲,與友手談兩奩烏鷺,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讓,但隨一來一往間,局勢漸步蒼黃。怪我太貪勝。新局,欲緩速攻彼,而大計未成便造反逼,下場與前局無異,皆是我的子顆顆被動,只要對方愿意,分分鐘都能結(jié)束了此番坐隱。即使敲盤忖度,也無可奈何,依舊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來閑暇閱了幾卷《莊子》,再拈棋時,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長水安水,莫不是安時處順?順于水與齊俱入與汩偕出是謂命成,這又是否講究一個無為之和?以和為量,融入環(huán)境,才能于環(huán)境中縱橫;順從所處之境,與時俱化,無肯專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輸?shù)萌绱藦氐?。一昧的窮追猛打,只是讓自己的格局更為支離破碎,棋心散亂。小體怎敵大體,殘局那堪圓鏡?唯有將自身所有連成一體,貫通一氣,融和其中,才最是無懈可擊。這終是,要講究一個“和”字。步步緊逼,不正如那難成大事的獨善其身者?貪勝謀彼,還不如顧我爭先,逢危保其小棋,還不如棄之轉(zhuǎn)戰(zhàn)大局。而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該走則走,該停則停,天地兩寬。
棋道如此,想來世道也應(yīng)如此。天地萬物相生于世,人與自然便好若紋枰間的黑白二子,人若對自然步步緊逼,則終將會被反噬,倘若人不與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則終將會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動前行。而若人與自然作和融于一體,相互包合,兩相無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輸贏,“和”一字才是最為重要。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輸贏常在,而知音難求;日月交替,晝夜相生,二者互存,并無虧損。況與天為一,形全精復(fù),豈不美哉;萬物協(xié)調(diào),物我相安,豈不妙哉?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和”一字,向來不帶強行。
翠葉點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楓雁過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時宜,順?biāo)匀?山風(fēng)浩蕩,云水清淺,美猶勝畫,也不正是因為有意境悠遠(yuǎn)的和諧?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處得融洽,不強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給人的是無端的好看。
莊子一生淡泊,卻從不清湯寡水,《莊子》一書深邃,卻并非華而不實,一讀開闊,二讀頓悟,三讀坦然。書中思想,一如莊周的風(fēng)魂,不摻浮華,逍遙自在,其智無端崖而有根基?!胺簮廴f物,天地一體也”,道我合一的莊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愛萬物,以與萬物和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zé)o窮。
或許有人對此以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無征戰(zhàn),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與人以和為本,與社會以和為本,哪還再有不公不義、廝吵爭奪;若人與自然以和為本,與世界以和為本,哪還再有生態(tài)失衡、步入淪亡?萬物無競,流水不爭。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但也更應(yīng)是一種常態(tài),無和,無寧。
人生如棋,勝敗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與之俱化,暫擱輸贏,取個不斷進(jìn)步的相安逍遙?
和諧世風(fēng),誰皆愛之。行和,兩安。
莊子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