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5篇
推薦文章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5篇
影片《中國合伙人》是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zhí)導的以青春勵志為主旋律的電影,內地三大小生黃曉明、鄧超、佟大為等強強聯(lián)手首次合作。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
共同體的運作不可能一帆風順,危機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xiàn),不可避免,所以讓共同體存續(xù)最重要的不是預防危機,而是讓共同體有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共同體的修復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傳統(tǒng)的中國人講城府,愛面子,不喜歡輕易講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在合作前不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全披露出來,那么共同體就會產(chǎn)生異化現(xiàn)象,從而使共同體的走向偏離成員的人生夢想。成東青、孟曉駿、王陽在合作新夢想時就是如此,他們相互之間根本不知道參與新夢想的真實動機和目標,三人直到?jīng)Q定分道揚鑣時才說出實情,尤其是孟曉駿在美國的遭遇。設想如果他們在新夢想成立之初,就將這些真心話全部說出來,并作為制訂政策的依據(jù),我想要么沒有新夢想,要么不會有危機。
王陽在其婚禮中告誡大家“不要和朋友開公司”,其實很有道理。中國是個熟人社會,朋友更是熟人中的熟人。所以朋友間的合作總是偏重描述愿景,而忽視規(guī)則。其實規(guī)則像藍圖一樣,是促使共同體成員都朝著推動共同體目標實現(xiàn)的方向進行選擇的機制。所以,規(guī)則必須事前制訂,而不是在危機發(fā)生時。如果危機來臨再去制訂規(guī)則,那么規(guī)則不管如何制訂都將使至少一方的預期受挫,從而破壞了共同體存續(xù)的根基。
當然即便合作之初有了規(guī)則,也未必總是相安無事,如果規(guī)則缺乏預見性和沒有規(guī)則后果同樣。所以,應當由精英成員作為規(guī)則的設計者,因為只有他們才有這樣的能力。另外,有了好的規(guī)則,還要設法提高改變規(guī)則的成本,朝令夕改同樣等同于沒有規(guī)則。
不過,沒有契約精神,再好的規(guī)則都形同虛設。
《中國合伙人》有點像當年的《非誠勿擾》(電影),故事雖然平凡,但涉及的問題深刻,因此能夠引發(fā)大多數(shù)人思考,盡管一部電影不能給我們有效的方法,畢竟發(fā)現(xiàn)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2
電影《中國合伙人》講述結識于80年代的三位大學好友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一起打架,泡妞,夢想去美國
后來卻只有孟曉駿拿到簽證,然而他的美國夢除了黯然與迷失,絲毫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而赴美不成的成東青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挫折之后,與王陽下海做起培訓學校,干起了培訓學生赴美的教育事業(yè)。最后,是這項事業(yè)把他們叁個人又綁到了一起。
在時代激流中,有的美國夢圓,有的美國夢碎,有的美國夢圓了又碎——惟齊力創(chuàng)辦英語培訓學校的新夢想,將三子緊緊綁在了一起。
影片講述了三個小人物上世紀80年代到今日,講的是大時代下三個小人物白手起家的故事,時光穿越20多年,「土鼈」、「海龜」和「憤青」三個好朋友,齊力創(chuàng)辦英語培訓學校的故事,是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發(fā)展歷史為背景。近日劇組曝光了主角造型照,三位偶像立馬成了“史上最土”合伙人。電影《中國合伙人》是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
勵志故事,故事講述教育機構“新夢想”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以及他們的苦盡甘來。
從1980年代到21世紀,30年間大變革背景下,為改變自身命運,最終實現(xiàn)“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這是個激蕩三十年,關于一個土鱉,一個知識分子,還有一個浪漫騎士的“中國式成功”故事。
成東青(黃曉明飾演),農(nóng)村出身的土鱉,兩次高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于當農(nóng)民的命運,他最后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第三次試考,考上燕京大學;孟曉駿(鄧超飾演),精英知識分子,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己永遠是最優(yōu)秀的那個。王陽(佟大為飾演),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子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居然就在燕大碰上,戲劇性的建立友誼。
三子跟八十年代莘莘學子一樣,懷抱著一個美國夢。申請簽證的結果是:兩個成功,一個被拒。土鱉成東青延續(xù)失敗的命運,眼看兩個好友出國完夢,他失望透頂,他只有留在燕大任教,卻又因在外私自授課,被校方發(fā)現(xiàn),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無余地的成為一個真正“失敗者”。
美國那邊,孟曉峻正要一展抱負,卻未料堂堂燕京大學高材生,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王陽簽證成功,卻因一個一見鐘情的美國女孩放棄出國,貫徹其浪漫派個性;成東青一無所有,只有偷偷在肯德基辦補習班,其獨特的自嘲教學法,卻漸漸吸引不少學生。這是命運的安排,他從沒想過,被拒簽這個人生最失敗的挫折,亦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機…
成東青請王陽加入一起辦補習班,成東青毋忘孟曉駿,讓他回國強勢加盟,正式開辦“新夢想”學校。三人憑借個人魅力,包括成東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學法,孟曉駿的美國經(jīng)驗和簽證技巧,以及王陽的創(chuàng)新電影教學,讓新夢想空前成功。
新夢想再擴規(guī)模,成東青被媒體和青年塑造成為留學教父,不由自控的散發(fā)著一股從土鱉蛻變成領導者的光芒,讓孟曉駿看不過去,二人漸貌合神離,王陽左右做人難。
孟曉駿遠走沈陽,三人的友情面臨重重考驗。然大時代一幕又一幕的挑戰(zhàn),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軍機轟炸、還有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侵犯版權,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新夢想的困境。
這三個非一般的中國人,是大時代下最具代表性,最激勵人心的“中國合伙人”。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3
電影《中國合伙人》故事的藍本不言而喻,從劇作上來說,它通過抽絲剝繭的細節(jié)設置,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xiàn)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tài)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終于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xiāng)的成功,簡而言之:雞血加雞賊,無限約等于雞犬升天。過程的確很有意思,細想想有點兒沒意思,但再琢磨,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夢好不好?中國夢對不對?這兩個問題就沒有辦法,獲得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
我覺得世界人生最大的無趣在于,我們不認同別人認可的標準,卻又渴望別人的認可,愛情如是、事業(yè)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們渴望脫俗,后者是我們又未能免俗。當我們在對方的標準里做不到最好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牢靠。所以,一輩子,我們都在征服對方和勸服自己之間不停徘徊糾結,大部分人,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度過了一生。
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個艱難的歷史選擇,說到底我們還是背負了歷史的包袱。我們那么渴望堅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認,而后者本身就是對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用繼承某種屈辱、不用承擔某種壓力,不用奮力站起來證明我們能站起來,能想躺著就躺著,只因為我們真的喜歡躺著??傊粭l,不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最后想說,成冬青詮釋的中國式成功,充滿了某種實用主義的得意。而王陽詮釋的中國式幸福,則有自欺欺人的妥協(xié)。這種的態(tài)度,充滿了某種無奈,也或者,才是我們每個人尋找答案的開始。
胡亂寫了這些,再胡亂寫個結尾。
風往哪里吹,樹就往哪里倒正青春,我們以為我們是風,青春后,我們才知道我們是草。
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4
調成泛黃色調,溫火熱煮青蔥歲月,《中國合伙人》里有舊時代熱血青春;三個青年從一無所有到身家萬貫,這是一部勵志大片;橫跨幾個年代,里面有時代的斷截面;還有始亂終棄的愛情,有始至終的友情……陳可辛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什么都沒講徹底。或許,其實是這樣,他并不想說這么多,他只是覺得要堆砌這么多,因為這些對票房可能有益。經(jīng)過《武俠》和《血滴子》(監(jiān)制)或小或大的失敗教訓,他對失敗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恐懼,迫不及待想找個機會消除挫敗感。
陳可辛擅長刻畫情感,以及更大一點的群體情懷,他所有的電影都在圍著情感打轉,即便在嘗試拍攝中國式大片時,類型電影的框架也壓制不住他對情感的突出關注。這是陳可辛最大的優(yōu)點,他懂得人性的復雜,情感的美好與哀愁??上г凇吨袊匣锶恕防铮]發(fā)揮出上好狀態(tài),成冬青、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性格和關系變化,包括他們各自的愛情,除了偶現(xiàn)的動人妙筆,幾乎全靠旁白幫忙。在講述方式上,我沒見過這么笨、這么匆忙的陳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厭煩,簡直退化到早期作品《雙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濫。設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僅借助于畫面和情節(jié),他們三人的性格和情誼差不多會坍塌。過于依賴旁白,就像強行灌輸?shù)脑u述,生硬地為觀者構建對主角們的印象。
作為北上拍片的港區(qū)導演,對于影片營造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代質感,當給予一些表揚,這也是陳可辛從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別的香港導演到了內地,港味與陸味倉促雜交,如蹩腳的國語配音一樣令人難受,陳可辛的《如果·愛》、《武俠》,包括這部《中國合伙人》,并沒出現(xiàn)不自然的怪異問題。當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內核精神。王陽是個文青,留著長發(fā),有觀眾向陳可辛提問,王陽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詩人海子是誰。這個無關緊要的事實,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釋三個人物沒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陳可辛終究對人物的外在和內在設定有距離感,他做了功課,但視野和經(jīng)驗不夠。王陽的文青范,孟曉駿的世家子弟樣貌,成冬青艱難求學的漫畫式描述,均流于類型片的套路化,盡管他們的形象借鑒了現(xiàn)實人物。
校園、創(chuàng)業(yè)、泡妞、決裂,自從預告片曝光,就可推斷《中國合伙人》可能和大衛(wèi)·芬奇講述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故事的《社交網(wǎng)絡》有關聯(lián)。出來的成品,果然證實了這個猜測,《中國合伙人》偷了《社交網(wǎng)絡》不少東西,這真令人尷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師對峙的戲及對整個電影的牽引作用,和《社交網(wǎng)絡》如出一轍。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斷,《中國合伙人》的誕生,就是《社交網(wǎng)絡》催生的產(chǎn)品。主創(chuàng)照著《社交網(wǎng)絡》的樣子,找適合的故事,左轉右拐到了新東方俞敏洪他們的頭上。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
周末下午,獨自一人慕名冒雨去看了這部,因為網(wǎng)上說他是新東方和俞洪敏的故事。記憶中這是不多的關于中國創(chuàng)業(yè)史的電影,可能就是第一部吧,整整說了30年的故事,正是國內翻天覆地的30年,這是我的年紀。
開始的字幕上寫著聯(lián)合制片人:田樸君,這位因為王石被熱議的女人,無論大家的評價如何,我始終覺得,王石不是等閑,他這么器重的女人一定不普通,影片中她和馮侖客串了一個鏡頭,也算是在影視圈上個臺階的第一步吧。
這是今年以來除了《悲慘世界》第二部我評價的最佳,淚點那么有一兩個,就著我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
從哪兒說起呢,性格吧。
三個好兄弟,孟曉駿一定是最優(yōu)秀的,至少在最開始,名門出身,自信、有見識,領導學校各類社團活動,漂亮的女朋友,有明確目標,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簽證官問成東青,你的偶像是誰,成毫不猶豫的說是孟;王陽,從小放蕩不羈,有自信,學生時代就能泡到洋妞,性格樂觀,心胸豁達;成東青,自卑,唯一擁有的是不放棄,情商低,相貌土,而且這種土氣即便他成功后依然揮之不去,但是---他確是最成功的一個。
前段時日,看到一篇分析李嘉誠成功路上的貴人,也就是轉變他命運的關鍵人物。其實,每個人的成功,分析下來,也就可圈可點幾個關鍵,總結了一下成東青在成功路上的幾個關鍵:
1. 認識了孟、王。很顯然,他們兩個都比他優(yōu)秀,只有和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才會變得更優(yōu)秀。和他們成為鐵桿,首先,有了追趕目標,所以,成東青才發(fā)誓4年大學讀滿800本書。然后,他們幫著他追到了蘇梅。
2. 蘇梅,這個成東青的初戀,卻是成就他的最大因素,為什么,因為從追到她開始,他有了自信。
自信這個玩意兒很有意思,有和沒有很多時候無法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譬如孟曉駿,那么滿滿自信的翩翩公子,在美國留學4年,生活的挫折和困境把他的自信磨得干干凈凈,沒有了之后,再找回來很難,即便未來真的回來了,也不是原來的那個自信了。
3. 被迫被學校開除。其實大多數(shù)的成功者在最初的時候都是被迫的,被命運驅趕著向前走,就像成東青說的,你跳下了水,游可能不死,不游一定死,逼著自己向前游。所以,天命不可違。
就這樣,三個人的種種際遇,加上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配合著中國近代最轟轟烈烈的30年,天時、地利、人和,全了。
故事看到后面,最土最笨的那個確是最聰明的,很顯然,他的成功并非孟曉駿說的僅僅靠別人,他有著別人沒有的東西,他的弱點卻也成為了最大的優(yōu)點。他知道孟的價值,對他的提議言聽計從,他知人善用,總是愿意去思考對方要什么,而不是堅持自己要什么,這一點上孟正好相反,所以,孟不如他。他也不是沒有底線,有進有退,他認為關鍵的東西及時堅持,上市這件事情上,他不惜動用一票否決權來面對所有人的反對。他也很有智慧,最后一段,當美國EES告他們,并要求巨額賠償時,他巧妙的利用了這次危機,并且成功轉換成了擴大國際知名度的機會。
但是,回過來說,人都是環(huán)境的人,也都是命運的人。再往細了分析,最初的成東青、孟曉駿和后來他們的轉變,都與這些年來的際遇有關。如果成沒有失業(yè)、沒有遇到孟、王,沒有。。。就不會有今天的他;如果孟沒有去美國,沒有遭受到各種困難、凌辱,也不會后來的性格。所以,年輕時有了成就往往會歸功于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而年紀大了的人,卻總是會說:是運氣好。天命不可違啊。
這句話出現(xiàn)了2次,以前我總是說順命者是弱者的表現(xiàn),因為沒有勇氣面對失敗,也不想再努力,所以從命。但是,我這里所指并不是相同層級的天命論。不是一種逃避,而是正視,順命不代表不努力,相反是更積極,積極順應自己獨有的天賦的天命,正視自己,了解自己。
電影有個情節(jié),讀書時成東青得了肺炎住院,孟曉駿送了一本書,書里夾了一句話:有一天你會讓我妒忌。成深受鼓舞,作為自己不放棄前進的寄語。若干年后,孟告訴他,這句話其實是他寫給自己的。但是,確就是這句話,沒有在孟這里作用卻在成那里發(fā)揚光大。所以,信者自救。人心往往很脆弱,總是需要別人告訴點什么,而最不相信自己。但是,反過來說,這件陰差陽錯的事情難道不是命嗎。
不管怎樣,今天的生活都是我們過往的選擇,性格、環(huán)境、際遇……夾雜著順應著我們活在世界上的理由。同樣,我們現(xiàn)在的選擇也決定了未來的生活。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