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
推薦文章
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精選6篇)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及社會要素的統(tǒng)稱。它也是一門關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綜合性基礎學科。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關于地理學名著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篇1)
在家,我饒有興趣地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這是一本是關于中國的地理的地理、科學雜志。我被這本書中的自然景觀和許多的地理知識所吸引,其中,有寫梯田、冰川、千島湖、雪山、各種顏色的湖、新疆的紅土、各個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11。9的“特別策劃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這個篇章,從巴黎講起。在完備的下水道系統(tǒng)建立之前,巴黎野參飽受內(nèi)澇、骯臟與惡臭的困擾。直到一場瘟疫后,拿破侖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設。此外全世界罕見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館”也橫空出世。中國的直徑1米左右的下水道與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啊!
霧都倫敦曾有著一段可怕的歷史——瘟疫肆虐,污水橫流,整個城市被包圍在惡臭和恐慌之中。不過,這一切在倫敦的下水道“大革命”后成為了往事。這項工程也由此被譽為“工業(yè)革命七大奇跡之一”。
接下來,便是日本的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戶川工程。盡管東京的臺風、暴雨平凡,地勢低洼,可是城市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街上的一層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不溫不火。書上寫“這哪里是下水道!實際上,我正身處于一座巨大的殿堂中,面積有一個半主球場那么大,高度則有幾十層樓那么高,即使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如通天巨塔巍然聳立……”
而中國的下水道,落后于城市的發(fā)展。中國的下水道,遠遠落后于城市的發(fā)展。夏季,在一場場暴雨的洗禮下,武漢、杭州、北京相繼變成了“水城”。其實,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沒有地方去,水依然會泛濫。為了城市的建設,人們往往會填湖:現(xiàn)在的武漢的主城區(qū)的水面面積與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主城區(qū)的水面面積相比,縮減了一般多。
我認為,應該多挖出一些湖,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合理設計,借鑒古人及其他的國家的方法;保護環(huán)境,人一定要與自然相協(xié)調(diào),才能使自然災害對人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通過閱讀《中國國家地理》,我懂得了許多地理的知識,學到了徐霞客和各位探險者不斷探索的精神。保護環(huán)境,與自然相協(xié)調(diào)。
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篇2)
偶爾的一次逛街,讓我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中國國家地理》,準確地說它是雜志類的書籍。在我們忙碌的工作里,倘若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完一整本厚厚的名著,那么選擇翻閱雜志將是最好的讀書方式。我今天所介紹的這本雜志為全彩圖。人們在翻閱它時,既節(jié)約時間,又能夠擴大知識面,可謂一舉兩得。
就拿2005年10月刊的為例,它向我們推薦了中國最美的地方的排行榜。你知道中國最美的五大湖嗎?首當其沖的是青海湖,那是個咸水湖,當我在雜志上瞄上那張照片的一瞬間,那時的我已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驚奇,一整片一整片菊黃菊黃的油菜花,碧藍碧藍的天空中鑲著幾朵潔白的云朵,那湖水也是碧藍碧藍的,也許我的描寫還不能完全體現(xiàn)它的美麗,但是我的心靈已經(jīng)隨著那幅畫飄到了遙遠的青海湖。
如果你沒有到過沙漠,你就無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沒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無法真正領會到茫茫瀚海的雄渾與壯美。當你翻過巴丹吉林的沙山,走過塔克拉瑪干的沙海,穿越古爾班通古特的梭梭林,你會不可救藥地愛上沙漠,你的夢里,會響起駝鈴的聲音。多美的描寫啊,如果你能夠和圖片一起配著閱讀,那么你真的會有股立馬買機票去沙漠的沖動。
想了解、看看“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是怎樣的一副模樣嗎?想知道到底是哪里能有晴朗的天空般蔚藍的顏色嗎?有人會往海里去想,但并不是所有的海都如天空班蔚藍的,只有海南三亞亞龍灣才會讓人體會如此的意境。擁有中國最迷人的海灣、沙灘,而且在其附近海域擁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軟珊瑚族群以及豐富多彩的硬珊瑚、熱帶魚類等海洋生物。山地岬角環(huán)抱細沙海灘,整潔幽靜,灘坡平緩,沖流寬廣,伴以椰樹,結構優(yōu)美。真是美好。
拿到這本雜志,我會情不自禁的一頁一頁地翻下去,久久沒有停止,因為有彩圖為伴,我再也不認為讀書時間累人的事,反而覺得那是種享受,在本雜志中列舉了好多美景,多數(shù)是我所不知道的,也是我想要去了解的,有些地方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是現(xiàn)在的條件無法允許我前去,但是這本書能讓先過把癮,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它的美麗。同時也讓我對祖國大好河山更加充滿感情,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珍惜我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讀了此書受益非淺。
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篇3)
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很漂亮,封面是綠色的,很厚,有2厘米,上面寫著:美麗而富饒的華夏大地,蘊藏了多少物寶天華,用全新的視角和形式來詮釋地理的內(nèi)涵,介紹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和日新月異的地理面貌。
這本書分兩部分:自然之韻、人文魅力。自然之韻里描繪了長白山、珠穆朗瑪峰、五大連池、浩渺的鄱陽湖等景觀。人文魅力里介紹了故宮、北京、西安、洛陽等名城。其中我最愛看五大連池和故宮了。
五大連池是白河的河道,它一旁的兩座休眠火山噴發(fā)了,溢出的熔巖堵塞了河道,后又經(jīng)過兩次噴發(fā),形成了頭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和藥泉湖。五大連池的泉水也很奇特,它有治療眼科疾病的功能,與法國“維希”、俄羅斯“高加索”礦泉水相媲美。
說到故宮,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它是明清的權力中心,有72公頃,里面有很多文物。據(jù)說有一塊300噸的巨大石雕,是工人們花盡心思、絞盡腦汁采下來,再用了1000只騾馬旱船拉運,花了28天才運到北京的。
它們都是大自然和古人的杰作。五大連池是大自然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下造出來的,故宮是古人們用心血造出來的。我們現(xiàn)代人應該為大自然、為古人的豐功偉業(yè)鼓掌,一定要愛惜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要學習古人的獨具匠心和堅持不懈,因為更大的奇跡正在等著咱們“零零后”去創(chuàng)造哦!
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篇4)
中國是一只色彩斑斕的雄雞。
前幾天,我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真正領略到了全國各地不同的風光。
這本書里分別有“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國最美的五大湖”、“中國最美的十大瀑布”等等評選,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各個地區(qū)的風采。山峰連綿不斷,草原一望無際,河水碧藍碧藍的,丹霞火紅火紅的,還有縱橫千里的沙漠,與世隔絕的海島,晶瑩透亮的冰川,灌木叢生的森林。這本書里對美的評選標準和往常的評選標準有所不同,以前只有東方,東北方的名山名湖,因為這些地方比較接近華夏祖先的最早定居地,所以很少有西部地區(qū)的風景名勝入闈。這次的評選卻讓邊緣文化大放異彩,讓人們更加熟悉我國的邊緣地區(qū)。我國的邊緣美景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川滇藏的交匯處和新疆天山。而且這本書里還配置了一些清晰可見,拍攝角度極佳,讓人看了心曠神怡的圖片,再加上恰當而優(yōu)美的文字,讓你看了就像如臨其境,讓你如癡如醉,甚至不想放下書。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深深地被它震撼了。這些純粹自然的風景,沒有被人們過度開發(fā)的地方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心中無比向往的地方。大自然是非常美麗的,可人們卻想方設法地在這兒建旅館,在那兒砍筏樹木修渡假村,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對這些美麗的事物造成破壞,甚至使這些美景變得平常,不再有它的獨特之處。西沙群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它遠離大陸,人跡罕至的緣故,它的美麗被完整無缺地保留了下,因此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首。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優(yōu)美,只有我們更有力地去保護它們,才能它們的美永遠延續(xù)下去。
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篇5)
昨晚我百無聊賴地來到了學校讀書館的期刊室,隨手拿起來兩本書:《旅游學刊》和《中國國家地理》。隨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書的目錄,感覺那本《旅游學刊》好像沒有什么好看的?!吨袊鴩业乩怼愤€不錯,里面有說到格聶的“第十三女神”——格聶山,新疆的紅色作物、還有鹽路……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難以相信中國發(fā)現(xiàn)大量的棄老洞》!
我們中國不是以敬老愛幼為傳統(tǒng)美德么?怎么會有棄老洞的存在?我?guī)е淮蠖训膯柼柾驴础?/p>
在我國的湖北等地大量的棄老洞,它們的存在與當?shù)貜V為流傳的棄老傳說,對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tǒng)提出了質(zhì)疑和挑戰(zhàn)。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蠻人所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也有類似棄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個活生生的老人放里面,想著就讓我覺得難過。
但是更讓我心寒的是:居然會有自殺型的棄老洞!!設計這個自殺裝置的設計者,要么是一位徹底無情的嗜血殺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絕望的溫情孝子。這個自殺孔的設計,究竟是對生命極度的冷漠,還是對親情的最后眷顧?是對無奈命運的屈服,還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wèi)?
但是潘世東教授卻認為棄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觀。
我對他的這種說法不甚贊同,既然是順其自然為什么還要做一個洞規(guī)定人家要在里面死?為什么要做什么自殺型的孔,不讓其不順其自然的死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边@就在于我們個人的想法了。但是我還是認為孝敬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他們?yōu)槲覀冃量嗔艘惠呑樱覀冊摶貓笏麄?
地理學名著讀后感500字(篇6)
美,盡在一點一滴
當夕陽和晚風送走一日的喧囂,萬花筒般的世界暫時停止了旋轉(zhuǎn),在忙碌中埋頭一整天的我,終于閑暇下來,翻閱著“重慶啥模樣”,隱約地感到,原來世界應該不只是身邊的世界,出于潛意識中對遠方世界的遐想,出于天性難泯的好奇,我渴望踮起腳潦,眺望地平線以外的地方。
重慶是一副濃淡相宜的山水畫卷。同時又具備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chǎn)資源、水能資源。這為重慶的美提供了堅實的后盾。重慶就像觀音輕展玉臂,輕拈玉指拾起的一枚珍珠???,重慶的夜:一個燈光的`世界,山上的燈光高高在上疑是星星,山下的燈光閃閃爍爍疑是漁火。遠處的燈光猶猶豫豫特別神秘,近處的燈光神情安詳充滿溫情。高樓、江邊、橋梁都被彩燈刻意打扮過了,幾十座橋梁如雨后的彩虹飛架兩江;高速公路通向四面八方,巨輪可直航入海。不得不這樣想:走進這樣的街頭,我們都會迷失自己,不知道是在賓夕法尼亞州還是在紐約曼哈頓。
一邊還對重慶的夜晚意猶未盡,另一邊就被譽為“一家人的桃花源”——重慶的小寨天坑深深吸引了。這個當今世界洞穴奇觀之一、世界最深的“天坑”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原來天坑、地縫,最美的風景在地下,不得不感嘆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天坑絕在坑壁有兩級臺地,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絕壁直插地下,深不見底,令人目眩;奇在它自然形狀組合奇特,底部有一條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來自一條被當?shù)厝朔Q為“地縫”的神秘峽谷。站在坑頂,俯瞰天坑,風光盡收眼底;環(huán)顧四周群山連綿起伏,時隱時現(xiàn),奇形怪狀,錯落別致,大自然造化的人間奇跡在這里更為獨特、奇妙。隨著一頁頁的翻閱,我已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這個世外桃源,原來桃源深處隱藏這個這么一個溫暖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在這個看似坐井觀天的有限空間里,他們一次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奇跡,頑強而溫暖的生活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裊裊炊煙。
世界無窮大,然而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卻在于,它并不只是我們的想象,而是真實地存在著,正是這份真實,激發(fā)了平凡的人們對于遠方世界的篤定和渴望,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遠在天邊的真實與美麗,美,盡在這一點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