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論》讀后感5篇1000字
推薦文章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5篇1000字
《道德情操論》這本書,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路說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道德情操論》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篇1
這件事是真的。國內(nèi)有個頗有名氣的經(jīng)濟學家,而且是學西方經(jīng)濟學說史出身的,竟然把一位古典經(jīng)濟學創(chuàng)立者的兩部代表作的出版次序搞顛倒了。他說當年亞當·斯密寫了《國富論》以后,由于怕人家把他也看成雞鳴狗盜之徒,才又寫《道德情操論》以表心跡?;蛟S,這位經(jīng)濟學才俊是一時筆誤,但國人對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來龍去脈缺乏了解,尤其對市場經(jīng)濟得以確立的道德內(nèi)涵云里霧里,大抵是不錯的,在第三次改革大爭論中,把“經(jīng)濟人”假設視為洪水猛獸的還大有人在哩。
在斯密那個時代,道德情操有著特定的含義,它是指一個在本能上是自私的人所具有的令人難以理解的能力,即作出判斷、克制私利的能力?!兜赖虑椴僬摗费笱?0萬言,闡述的核心問題就是具有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怎樣控制他的感情和行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為,以及怎樣建立一個有確立行為準則必要的社會。
在《道德情操論》中,亞當·斯密把基于個人利益的利己主義稱為“自愛”(Self-Love),它和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義感、勞動習慣、交換傾向等一起,構成人類的行為動機。在斯密看來,人的“自愛”是一切經(jīng)濟活動的必要條件,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不能把“自愛”和“自私”相混淆。
人為什么會追求財富?亞當·斯密列舉了兩個原因。首先,人天生具有創(chuàng)造欲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天性“不斷地喚起并保持人類的勤勞的動機”,“促使人類耕種土地,建造房屋,創(chuàng)造城市和國家,在所有的科學和藝術領域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前進。這些科學和藝術,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使之更加豐富多彩;完全改變了世界面貌,使自然界的原始森林變成適宜于耕種的平原,把沉睡荒涼的海洋變成新的糧庫,變成通達大陸上各個國家的行車大道”。其次,人為追求財富而“極度”地工作是出于實現(xiàn)和維持其社會地位的需要,因為人都希望“引人注目、被人關心、得到同情、自滿自得和博得贊許”,這些“人生的偉大目標”也就是“改善我們的條件而謀求的利益”。
由于社會經(jīng)濟是在分工的基礎上進行的,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對財富的追求,就必須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行為準則,這些準則有的是成文的規(guī)定,有的則屬于行為約束的“軟制度”,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亞當·斯密所認同的道德情操。對個人而言,“對我們自己個人幸福和利益的關心,在許多場合也表現(xiàn)為一種非常值得稱贊的行為原則。節(jié)儉、勤勞、專心致志和思想集中的習慣,通常被認為是根據(jù)自私自利的動機養(yǎng)成的,同時也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值得贊揚的品質(zhì),應該得到每個人的尊敬和贊同?!薄拔覀兯揽康脑鲞M自己財富的主要方法是那些不致遭受損失或危險的方法:在自己的行業(yè)或職業(yè)中的真才實學,在日常工作中的刻苦和勤勉,以及在所有的花費中的節(jié)約,甚至某種程度的吝嗇。”
在人際之間,亞當·斯密強調(diào)了誠信、責任、尊重他人權利的重要性。他寫道:“一個善良的人,由于真心誠意地尊重神圣的正義準則(這種準則要求遵守一切嚴肅的諾言),是否不會想到自己有義務履行諾言,至少是很可懷疑的?!薄罢_的合宜性需要遵守一切諾言,只要這不違反某些其他更為神圣的責任,例如對公共利益負有的責任,對那些我們出于感激、親情或善心而要贍養(yǎng)和撫養(yǎng)的人負有的責任?!绷硪环矫?,“謹慎的人不愿意承擔任何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的責任。他不在與己無關的事務上奔忙;他不干預他人的事情;他不是一個亂提意見或亂作勸告的人,即在沒有人征詢意見的情況下硬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的人……他在心靈深處更喜歡的是有保證的安定生活中的那種沒有受到干擾的樂趣,不僅不喜歡所有成功的野心所具有的表面好看的光彩,而且不喜歡完成最偉大和最高尚的行動所帶來的真正和可靠的光榮?!?/p>
于是,亞當·斯密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種社會狀態(tài):人人都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權力,但這種追求是在一個慎內(nèi)、有序、公正的道德基礎上進行的。當然,為了使經(jīng)濟競爭既能增加個人利益又能促進公共利益,還需要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這在斯密的《國富論》和《關于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講演》等著作中有進一步的闡述。
在揭示人類行為和經(jīng)濟發(fā)展內(nèi)在規(guī)律的過程中,亞當·斯密用“看不見的手”來形容隱藏在現(xiàn)象背后的神奇力量?!翱床灰姷氖帧痹凇兜赖虑椴僬摗分幸渤霈F(xiàn)過一次。在談到政府干預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時,斯密使用了另一個比喻,他深刻地指出:“在政府中掌權的人,容易自以為非常聰明,并且常常對自己所想象的政治計劃的那種虛構的完美迷戀不已,以致不能容忍它的任何一部分稍有偏差。他不斷全面地實施這個計劃,并且在這個計劃的各個部分中,對可能妨礙這個計劃實施的重大利益或強烈偏見不作任何考慮。他似乎認為他能夠像用手擺布一副棋盤中的各個棋子那樣非常容易地擺布若大一個社會中的各個成員;他并沒有考慮到:棋盤上的棋子除了手擺布時的作用之外,不存在別的行動原則;但是,在人類社會這個大棋盤上每個棋子都有它自己的行動原則,它完全不同于立法機關可能選用來指導它的那種行動原則?!敝馈捌遄印崩碚摰娜丝赡懿欢啵乃枷雰r值堪與“看不見的手”相媲美。
十幾年前《圍城》熱起來后,媒體紛紛追蹤錢鐘書。老學者閉門謝客,還幽了一默,說,如果你吃了一個好吃的雞蛋,又何必去打聽生了這個雞蛋的雞呢?話雖如此,要品味一部名著的價值,真切地了解作者還是必要的。亞當·斯密,1720年6月5日生于蘇格蘭法夫郡的卡柯爾迪。父親是海關審計員,在他出生前幾個月就去世了。斯密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他終身未娶,對母親孝順侍奉,報答了她的養(yǎng)育之恩。斯密的母親活到90歲的高齡。在母親逝世六年后,1790年7月17日,亞當·斯密在愛丁堡卡農(nóng)蓋特郡的潘穆爾府邸與世長辭,葬于卡農(nóng)蓋特教堂墓地。
關于斯密的人品,還可以從兩件事中看出。其一,當時大學教授的講課報酬由學生交納的聽課費支付,按照規(guī)定,這筆費用一次收取,不予退款,而斯密在1763年11月辭去大學教職以后,把未及講課的費用如數(shù)退還給了學生;其二,斯密在《國富論》中是反對政府干預經(jīng)濟的,他后來擔任蘇格蘭海關專員和蘇格蘭鹽稅專員,從事的正是自己在理論上質(zhì)疑的工作,作為一種職業(yè),斯密并不諱言較高收入的吸引,但他從沒有為了個人的謀生和利益而修改過自己的理論觀點。
《道德情操論》是古典經(jīng)濟學的哲學基礎。正視人的自然本性,尋找到個人自由發(fā)展的正義準則和社會財富增長的制度框架,終于使人類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明的曙光。相比之下,以無視人的自由選擇,通過專制集權謀求經(jīng)濟富裕的思路應該退場了。因此之故,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曾對“完全不能理解現(xiàn)代歷史的進程”的“封建的社會主義”進行過辛辣的嘲諷,《共產(chǎn)黨宣言》這樣寫道:“為了拉攏人民,貴族們把無產(chǎn)階級的乞食袋當做旗幟來揮舞。但是,每當人民跟著他們走的時候,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臀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讀《道德情操論》,使我更堅定了市場經(jīng)濟的信念。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篇2
我只聽過《國富論》,《道德情操論》還是頭一次聽。后來發(fā)現(xiàn),這本書居然是溫家寶推薦看的。
也許是由于作者的緣故,一個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之父的作品應該與經(jīng)濟發(fā)展掛鉤。但并意味著對青少年毫無用處。譬如,他指出的經(jīng)營之道要講誠信,這對我們就有點用了。
亞當斯密這本書對人類豐富多彩的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說明。本書告訴我們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人的風氣和習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有直接影響。個人的品質(zhì),我們應該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一是他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產(chǎn)生的影響;二是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我們的行為,只不過法律有強制力保證實施。
我是班長,這本書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告訴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我們要善于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絕不要以微小兒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班長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大家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大家,不搞近水樓臺先得月。要做到艱巨任務搶在先,嚴控班級整體態(tài)勢,加緊改革創(chuàng)新。
亞當斯密耗費畢生心血寫成了這部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我們——人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要受到道德的約束,不要傷害別人,而要幫助別人。溫家寶推薦這本書,我想認為這對維持整個市場經(jīng)濟和諧運行,甚至民族強盛是至關重要的。
亞當斯密在書中說:“如果一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地分到大眾手中,那么他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他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睂τ谖叶?,我必須考慮到我的計劃要符合同學們的需求,不能有偏私的成分。今后,我的第一任務是解決班級較為突出的問題,重視公平與正義。
亞當斯密作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之父,其功績是無法衡量的。這本書對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不意味著只對經(jīng)濟有用,對任何一個人都有著巨大的幫助。
到最后我不把這讀后感當成累贅了,反而謝謝他,因為這本書給我?guī)砹颂?,無論是個人還是以后的班級發(fā)展。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篇3
身處千急劇變革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yè)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后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
他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jīng)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
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國富論》的一句名言——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卻很少有人讀過。他在這本書里寫道,如果一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對于我們來說,第一是發(fā)展,第二是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
這本書中,斯密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路說明。首先,他認為同情、同情心是人類天賦的本性之一,換句話說,情感互動構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接著,他引出一個類似公理的常識,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
其次,第二卷中談到對優(yōu)點和缺點的感覺——確定無疑的贊同或反對的對象——從內(nèi)心情感同它意欲產(chǎn)生的或往往產(chǎn)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優(yōu)點(受賞)與缺點(受罰)。第三卷闡述了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第四卷:效用對贊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習慣和風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的影響。第六卷:有關美德的品質(zhì)—當我們考慮任何個人的品質(zhì)時,我們當然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第一,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第二,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第271頁)。第七卷:論道德哲學體系??赐赀@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行業(yè)一樣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公司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fā),讓我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讓我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一位群眾。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篇4
不讀《國富論》不懂個人的致富之路、國家的富國裕民之道;但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更有價值,國家更公平正義。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是不可分離的,正如溫總所言:正確的經(jīng)濟學同高尚的倫理學是不可分離的。——佚名
本科攻讀經(jīng)濟學,導師曾推薦我讀《國富論》,那個時候我知曉了自由經(jīng)濟學之神——亞當?斯密,而這本被奉為“經(jīng)濟學圣經(jīng)”的巨著卻讓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赤裸裸的利己主義利益觀固然有其道理,但我總覺得少了一點點道德與情感的氣息。
讀碩士的時候在人大學行政管理,剛剛涉及到行政倫理學,正好溫總來人大的時候曾向我校學生問及是否讀過《道德情操論》,好奇心驅使我接觸到亞當?斯密的這本巨著。靜心潛讀,追隨大師的腳步,走進心靈的殿堂,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簡單和復雜、善良與丑惡、真誠和虛偽……。這時,我才意識到只讀大師的《國富論》會曲解大師的本意、誤讀大師的思想。
《國富論》說的是經(jīng)濟人,而《道德情操論》說的是道德人。它從道德的高度,闡述了以同情說為基礎的道德評價論和德性論,其中包含道德準則與道德評價的共同標準以及對社會整體利益的強調(diào)。亞當?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關心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將他人的幸福視為自己的事情的牽掛,即是同情。其實,亞當?斯密是說,同情(利他)與利己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他指出,惟有當整個社會的成員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為行為的準則時,社會才會和諧、安定與進步。通讀全書我們可以看出,《道德情操論》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為基礎的市場機制一定要用以利他為基礎的道德情感來協(xié)調(diào),人們之間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過人的這兩種天性來達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處急劇變革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我們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yè)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和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此我們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這樣的情感和道德氛圍中,我們該如何自處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2019年5月12日發(fā)生在我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幾乎天天上演可歌可泣的故事,即使不是身臨其境的人們也無法抑制淚水。災難面前,我們久違的同情的想象力重被激活,無需任何動員,人們就放棄狹隘的私利,自發(fā)組織起來幫助災區(qū)。正是因為這種仁愛、仁慈、天倫之情、友情、尊敬等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傾向的倫理美德使得社會團結起來而不是一盤散沙,而這種最深沉的美德并不需要匹配華美的修辭,它只是能夠同情他人的想象力而已。我想,只要這種同情的想象力不從人們內(nèi)心深處消失,人類社會就永遠存有希望。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其韻味不乏與其相似。正應了那句話:智慧是跨越時代、地域、宗教和種族的。東方圣人出,西方出圣人,其心同,其理也同?!吨芏Y》曰:“德行,內(nèi)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比寮宜f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克己復禮”、“一日三省”,正是從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開始。他們基于內(nèi)心的探索,終生將其積極的付諸于實踐。因此,飽讀經(jīng)書的文人志士走入仕途后,大都希望以才為政,施德于民。
的確,讀書是對心靈的蕩滌,它決定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品位,也決定一個民族的素質(zhì),影響一個國家的走向。此前,中央“以書施政”,號召“官員讀書”,建立學習型政黨、學習型政府,其實與其讓他們從經(jīng)濟政治法律等書籍讀起,還不如從中國的傳統(tǒng)的《論語》、《道德經(jīng)》或者外國的《道德情操論》開始讀起,如涓涓細流般的溫馨雋語一定會洗滌我們被俗務纏身的心靈,使我們忘卻了身邊的煩惱,使得我們在和歷史偉人穿越時空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只有我們每一個人素質(zhì)的提升,才能有社會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才能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篇5
在我還在大學時候就拜讀過亞當斯密的經(jīng)典著作《國富論》,后來知道這位經(jīng)濟學大師還有這樣一部關于“人”的著作,就帶著一種好奇的態(tài)度讀了這本書,看看以經(jīng)濟學家的眼光來分析人性會給我?guī)硎裁礃拥恼鸷场?/p>
英國十八世紀著名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倫理學著作《道德情操論》,共修訂過六次。亞當斯密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心出發(fā),討論了善惡、美丑、正義、責任等一系列概念,進而深刻地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fā)展的秘密。此書對于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的,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是市場經(jīng)濟良性運行不可或缺的“圣經(jīng)”,堪稱西方世界的《論語》。
在當前急劇變革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社會地位變化不定、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企業(yè)改革改制成敗、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強權、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公平、正義、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但是,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30多年前的英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后,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亞當斯密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觀察、思考寫成了《道德情操論》。可以說這是他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兜赖虑椴僬摗废敫嬖V讀者——人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努力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jīng)濟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是至關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里有句名言,即: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伤凇兜赖虑椴僬摗分袇s深刻地寫道:“如果一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眮啴斔姑苓@一席話,對于處在急劇變革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我們來說,的確有十分重要的思考與借鑒意義。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做了簡明扼要的理論闡述:首先,他認為同情、同情心是人類天賦的本性之一,換句話來說,情感互動構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接著,他引出一個類似公理的常識,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其次,他在第二卷中,曾經(jīng)談到對優(yōu)點和缺點的感覺,即:確定無疑的贊同或反對的對象——從內(nèi)心情感同它意欲產(chǎn)生的或往往產(chǎn)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優(yōu)點(受賞)與缺點(受罰)。他在第三卷中,闡述了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在第四卷中,闡釋了效用對贊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重點論述了習慣和風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的影響。第六卷是闡釋有關美德的品質(zhì)—當我們考慮任何個人的品質(zhì)時,我們當然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他說:第一,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第二,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第七卷是關于論道德哲學體系。讀完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在我們醫(yī)保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一樣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溫總理曾提倡大家讀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并且還說可以從書中獲取精神營養(yǎng)。這就告訴我們,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有值得大家學習、思考、借鑒的作用,有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某種明朗的啟迪,有能讓我們在當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5篇1000字相關文章:
★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
★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