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600字六年級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600字六年級(精選5篇)
余華曾經(jīng)被認為是”小說革命的先鋒拓展“,20世紀90年代以后,他在現(xiàn)實力量的感召下,創(chuàng)作了《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他真切地體會到描寫現(xiàn)實比形式探索有著更為感人的力許三觀賣血記量。余華通過《許三觀賣血記》這樣的文本回擊了文學(xué)界對于先鋒作家所謂的現(xiàn)實失語和玩弄形式的指責(zé),確立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許三觀賣血記的讀后感,希望能幫到各位。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600字六年級精選篇1
花了半天時間看完了整本書??吹倪^程中心情壓抑著悲痛……
書中講述了許三觀通過一次次賣血,幫助家里躲過了災(zāi)難的故事。以致書的結(jié)尾處,當(dāng)又一次去賣血被拒絕,被告知自己的賣不了的時候,他害怕了,絕望的痛哭起來。擔(dān)心以后家里再有災(zāi)禍,自己再也沒辦法了。除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賣血。許三觀每一次都是在最絕望的時候去了醫(yī)院,換來了35塊錢。貼一段最后許玉蘭痛斥三個兒子的話。“想當(dāng)初,自然災(zāi)害的那一年,家里只能喝玉米粥,喝得你們?nèi)齻€人臉上沒有肉了,你們爹就去賣了血,讓你們?nèi)コ粤嗣鏃l,你們現(xiàn)在都忘干凈了。
還有二樂在鄉(xiāng)下插隊那陣子,為了討好二樂的隊長,你們爹賣了兩次血,請二樂的隊長吃,給二樂的隊長送禮,二樂你今天也全忘了。一樂,你今天這樣說你爹,你讓我傷心,你爹對你是的,說起來他還不是你的親爹,可他對你是的,你當(dāng)初到上海去治病,家里沒有錢,你爹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賣血,賣一次血要歇三個月,你爹為了救你命,自己的命都不要了,隔三、五天就去賣一次,在松林差一點把自己賣死了,一樂你也忘了這事。你們?nèi)齻€兒子啊,你們的良心彼狗叼走啦......”
在那個悲劇的時代里,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感受不到那種生存壓力的絕望。但在余華的書里卻能深深的感受到?!痘钪?,《許三觀賣血記》,字里行間里,盡顯悲慘,不幸,讓人跟著劇情,心也沉重的透不過氣。為了活下去,一次次的掙扎,一次次頑強的抵抗。這本書除了濃厚的悲劇色彩,也能感受到摻雜在其中暖暖的愛。許三觀對兒子,妻子的愛,妻子被批斗,不顧一切去送飯,把菜藏在飯下面,一邊對愚昧感到憤恨,一邊體會他們的堅強與愛。兒子肝炎住院,舍命賣血,只求兒子能活下來……
所幸故事的結(jié)尾是陽光的。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后,迎來了寒冬過后的第一縷暖陽。在絕望中掙扎,掙扎中盡顯溫情。很棒的一本書。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600字六年級精選篇2
《許三觀賣血記》是著名作家余華199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余華的作品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xué)修改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許三觀賣血記》被翻譯成韓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英文等在國外出版。
一、對《許三觀賣血記》的整體感覺當(dāng)我第一眼看到《許三觀賣血記》這個題目時,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書就應(yīng)只是寫一個普通的賣血故事。但我看完以后,小說又給了我很多驚喜,因為小說本身就揭露了很多人的善良、丑惡等感情因素,也寫了很多人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體現(xiàn)了真實的人性,從中我們能夠很好的看到那個時代的社會的縮影,從而進行深入的思考。小說圍繞著賣血的經(jīng)歷,展開許三觀生活中的瑣瑣事事,體現(xiàn)出一個男人所應(yīng)當(dāng)承擔(dān)的某些職責(zé),或許這也正是一種人生的無奈。小說飽含辛酸的經(jīng)歷,但也不乏幽默之處,比如每次賣血前喝足八碗水,這樣身上的血就會多起來了,諸如此類的奇怪想法十分多。正是這些特點使小說總是令人愛不釋手,越往下看,我們就越能夠感受到生活的艱難。沒有什么比親情更珍貴,人生總要找一個寄托,人要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二、由賣血所引起的思考在賣血之前,許三觀和根龍、阿方都會去拼命地喝水,一向喝到肚子又脹又疼。他們認為這種方法能夠?qū)⑸砩系难獩_淡,這樣身上的血就多了。還有許三觀勸來順、來喜賣血時的一句:“這身上的血就是井里的水,不會有用完的時候……”這兩處都寫出了當(dāng)時人們的愚昧,使小說增加了一些幽默成分,也使我們更了解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另外,許玉蘭喜歡一腳跨坐到門檻去把自己的家丑全部抖出來,以為這樣她心里就舒服了、就平衡了,她不明白別人都是在看她的笑話,這也是她的愚昧之處。賣血,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國時期離此刻也只但是40年時間。小說向我們披露了40年前的人們在遇到困難時,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賣血。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為了娶老婆,第二次賣血是為了償還一樂砸破方鐵匠兒子的腦袋的醫(yī)藥費。自然災(zāi)害的那一年,為了讓三個兒子和許玉蘭不用再喝玉米粥,許三觀再次賣血,讓全家人吃上面條;二樂在鄉(xiāng)下插隊,為了討好二樂的隊長,好讓他能早日調(diào)回城市,許三觀又賣了兩次血,請二樂的隊長吃,給二樂的隊長送禮;一樂不是許三觀的親生兒子,但許三觀最愛的還是許一樂,對他也是最好的。一樂得了肝炎,在上海治病。家里沒有錢,許三觀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賣血,一路賣到去上海,為了救一樂的命,他能夠連命都不要,隔三五天就去賣一次血,在松林還差一點把自己賣死了。這些賣血的經(jīng)歷,都說明許三觀身為一個男人,身為一家之主,身上職責(zé)的巨大,他為了這個家一次又一次的賣血,為了兒子一次又一次的犧牲,也體現(xiàn)了他的父愛。他是用生命去愛著這個家。作者將許三觀設(shè)計成一位集職責(zé)與善良于一身的人,作者設(shè)計得很成功,許三觀確實是一個讓人感動的人物。
三、最感動之處《許三觀賣血記》看得最令人痛心的不是后半部主人公不斷賣血救子的悲情,而是前半部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折騰。也能夠說,這種夫妻親子之間的無謂折磨多少是來自貧窮與愚昧,但故事又告訴我們,許三觀在更磨人的,一家人反而能在支離破碎的生活中重新整合起來,把家庭批斗會變成了團結(jié)大會,自此許家五口的愛固若金湯。頗有患難見真情的意味。許三觀發(fā)現(xiàn)許一樂不是自已的親生骨肉,由疼愛變極恨,由極恨變最愛,當(dāng)中有一個醒悟的過程。很難得才再把許一樂當(dāng)成親生子的許三觀,愿意讓許一樂在何小勇病危時再認一次何小勇做爹,叫許一樂為他的生父喊魂,是因為愛,也是小說最觸動我的地方。恨,是痛苦的根源;無恨,才是終極幸福。許三觀最終還是摒棄所謂的人言,愛一樂如自己所出。從最愛到極恨,再從理解包容回到最愛,實在是了不得。盡管一開始不舍得用自己的賣血錢給一樂買一碗面,但結(jié)果找到一樂以后,罵罵咧咧一通,最后還是把流浪了大半天的一樂帶到勝利飯店,并“溫和的說”要帶他去吃面。而之后,為了治好一樂的肝炎,許三觀邊賣血邊去上海,差點連命都丟了。還有,二樂去找一樂時,發(fā)現(xiàn)一樂病得很嚴重。當(dāng)時他的緊張還有作者對他行動的細節(jié)描述,都讓我覺得很感動。這是手足情深啊,也許很多人都認為父母對子女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是兄弟之間的感情那么深就格外讓人感動。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600字六年級精選篇3
簡簡單單的縮影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細節(jié)以及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沒錯,《許三觀賣血記》便是當(dāng)時社會的簡單縮影。
這個社會里,苦難與溫情共存,黑暗與友愛交替。小說的描寫,讓我重回到了那個社會,去見他賣血之后憔悴的面容,去體會賣血背后的心酸與喜悅,去體會悲憫之情與人性光輝。
這本書描繪了許三觀從二十歲左右到將近六十歲所經(jīng)歷的社會變化。書中的文字就似一條繩子,把我們拉回那個時代,當(dāng)時生活可是真苦。包含著歷史那段沉重的記憶,天災(zāi)人禍所導(dǎo)致的大饑荒和一次文化精神的大浩劫。1958年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全民大煉鋼鐵運動被概括的淋漓盡致。
“三個孩子喝完了玉米粥,都伸長了舌頭舔起來了碗,舌頭像巴掌似的把碗拍的噼啪響?!焙驮S三觀的抱怨“這苦日子什么時候才能過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記什么是甜,吃了甜都想不起來這就是糖?!辈浑y想象,人們當(dāng)時的生活是多么的艱苦,物質(zhì)生活是多么的匱乏。為了改變這現(xiàn)狀,他又一次的走上了賣血的道路。
許三觀,一個普通的市民形象,是家中的頂梁柱,承擔(dān)著養(yǎng)家糊口的責(zé)任。他靠著賣血度過了一個個難關(guān),戰(zhàn)勝了命運強加給他命運的枷鎖。確實他這11次的賣血不都是因為生活。第一次是因為好奇,證明自己身體結(jié)實,同時也掌握了一些賣血的方法與技巧 ,這為他以后的賣血埋下了伏筆。從此他與賣血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整體上表現(xiàn)出人性美與善良。當(dāng)他得知自己最喜歡的一樂不是他的兒子時,很憤怒,自己給何小勇白白養(yǎng)了九年的兒子,當(dāng)了九年的王八自己卻不知道。當(dāng)一樂打了別人,要求賠錢時,他想把一樂送走,可小勇就是不認,許三觀出于無奈又去買血,且繼續(xù)養(yǎng)著一樂。在大饑荒時,他又次買血,可是當(dāng)他帶領(lǐng)家人去飯店吃飯時,把一樂自己丟了下來,說,我賣血的錢可不能花在你身上,你又不是我兒子。但當(dāng)一樂長大后,去農(nóng)村插隊,得了肺炎,二樂背著病重的一樂回來時,為了救一樂,他設(shè)計好路線,在六個地方登岸,“一路賣著血帶一樂去上海治病”,這連續(xù)六次的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其中就有一次,因失血過多而導(dǎo)致昏迷。四十年后,當(dāng)許三觀一家不再缺錢的時候,他想起了賣血,當(dāng)他的血不再要時,他哭了“四十年來,每次家里有災(zāi)禍,他都是靠賣血度過的,以后沒人要他的血了,家里有災(zāi)禍了該怎么辦呢?”
除了許三觀,我最欣賞許玉蘭,許玉蘭在家里其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少了她,家就少了一份溫暖。她是婚前很會花錢人,當(dāng)然是花別人的錢,但是婚后卻是一個勤儉持家的賢妻良母,雖然她也會坐在自己門檻上哭天搶地罵許三觀。但她真的很會過日子。她會把許三觀的新手套攢在一起給孩子織毛衣,他會大聲地對菜販砍價還不顧菜販的臉色淡定地挑選每一顆菜,她還會在荒年來臨之前就每個月積攢一些糧食,她會在最后許三觀只想吃炒豬肝喝黃酒的時候大罵幾個兒子的不孝順,挽回丈夫的尊嚴。總之,許玉蘭是個好妻子也是一個好母親,盡管在結(jié)婚時她犯了禁忌,但是也磨滅不了她為了這個家而付出的青春與快樂。
許三觀在生活的壓迫下一路走過來的,路上有心酸有快樂,也因為這些心酸和快樂才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道路。當(dāng)然還有千千萬萬個像許三觀一樣的家庭正在人生路上不斷的前行著。
這是一首很長的民歌,揭露社會現(xiàn)象弘揚真善美,轟擊假惡丑。這是一塊重石,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漣漪……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600字六年級精選篇4
有些時日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也有些時日沒有靜下來記錄所想所感了。最近看了東野圭吾的《誰殺了她》、路遙的《人生》和這本《許三觀賣血記》。原諒我為負數(shù)的智商,看完了《誰殺了她》之后,居然還是不知道到底是誰殺了她?!度松愤@本書,難道是因為我看完了矛盾文學(xué)獎的《平凡的世界》便顯得它并沒有令我驚喜萬分嗎? 里面每個人物我都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到原型,像潤葉一樣的巧珍,像田曉霞一般的黃亞萍,像少平一樣的高加林……甚至我能預(yù)測到巧珍和潤葉相似的命運。反倒是余華的這本書給我更多內(nèi)心的震撼,就像看完《城南舊事》一般覺得眼睛澀澀的,心里酸酸的……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于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大一的時候讀過《活著》,相較于《活著》中,富貴悲慘的一生 ,許三觀是幸運的。同樣是小人物,但他一生的起起落落,都與賣血有關(guān)。
賣血前抓一把鹽,瘋狂喝八碗水,說這樣人身上的血就會變多了;賣血后,去店里,點上“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边@是許三觀和阿龍他們學(xué)來的本事。一定要加上“黃酒要溫一溫”,這樣顯得自己是個??汀_@也是后來許三觀在賣血路上教給別人的。
書中最讓我動容的是一樂,算起來他也是個可憐人。自己的母親和別的男人生下來了他,一直自以為的親生父親不認他,血緣上的親生父親也不認他。但是縱使許三觀認定了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嘴上不饒人,但不管是一樂闖禍打傷鐵匠的兒子,鬧饑荒,還是一樂患肝炎,許三觀都是盡心盡力的對待一樂。于情,他給予了一樂養(yǎng)育之恩;于理,他的心底總歸是善良的,盡到了為人父的義務(wù)。一開始,我并不喜歡許三觀這樣的男人,有些愚鈍,有些大男子主義,還有些沒有擔(dān)當(dāng)。但是越往后,越發(fā)現(xiàn),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刀子嘴豆腐心。他有著我們祖輩的隱忍和無奈。當(dāng)被迫在家開展對許玉蘭的時候,許三觀承認了自己出軌的錯誤,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三個年幼的孩子,來面對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來面對本已經(jīng)不堪的生活。
觀人心,最不可琢磨的便是人心?!叭诵碾y測”“人心隔肚皮”最不能讀懂的是人心。在與何小勇一家的恩怨中,不認一樂的是何小勇一家,到頭來求著一樂救何小勇的也是他們一家,最后許玉蘭被貼“破鞋”大字報的,不用猜,也猜得到是何小勇的妻子。同樣,許三觀最初在面對一樂的身世和一樂對自己的情感時,他的心是搖擺不定的,時而覺得自己理虧,幫別人養(yǎng)了兒子;時而被感動,一樂對自己的忠心。明明三個兒子中最愛的是一樂,卻偏偏不是自己的兒子。鬧饑荒的時候,他不愿意用自己賣血的錢給一樂吃面條,只讓他吃一個紅薯。可偏偏最后,又是這個古怪多變的人瘋狂地尋找一樂,背一樂回家,給一樂買面條吃。親生不親生的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誰都無法篤定。
許三觀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是一個不愿意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人。 明明最愛一樂,卻不愿意勇敢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被世俗左右著,就像現(xiàn)在的我們一樣,面對自己最愛的最親的人反而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愛。
都快忘記多久沒有和我爸一起去散步了,都快忘記多久沒有和我媽聊聊生活瑣事了,都快忘記多久沒有給奶奶打一個問候電話了,都快忘記早些時候所得到的溫情了,都快忘記多久不會輕易感動了……
被《許三觀賣血記》而感動,不僅僅是他這個人,他對兒子們的愛和他為了討好二樂隊長拼了命地喝酒,還有文中末處他的固執(zhí)和執(zhí)拗。這么多年賣血所養(yǎng)成的習(xí)慣,賣完血,必定要吃豬肝和黃酒。而后日子蒸蒸日上,他們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們身上的衣服也沒有了補丁,他們的生活就像許三觀現(xiàn)在的身體,許三觀逢人就說:我身體很好。最后的最后許三觀走過許玉蘭早晨炸油條的小吃店;走過了二樂工作的百貨店;走過了電影院,就是從前的戲院;走過了城里的小學(xué);走過了醫(yī)院;走過了五星橋;走過了鐘表店;走過了肉店; 走過了天寧寺;走過了一家新開張的服裝店;走過了兩輛停在一起的卡車;然后,他走 過了勝利飯店。 許三觀走過勝利飯店時,聞到了里面炒豬肝的氣息,從飯店廚房敞開的窗戶里飄出 來,和油煙一起來到,這時許三觀已經(jīng)走過去了,炒豬肝的氣息拉住了他的腳,他站在 那里,張開鼻孔吸著,他的嘴巴也和鼻孔一起張開來。許三觀突然就很想吃一盤炒豬肝,很想喝二兩黃酒,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他就很想去賣一次血了。他已經(jīng)有十一年沒有賣血了,今天他要去賣血,今天是為他自己賣。 從前他為了娶妻,為了抵債,為了款待二樂的隊長,為了救一樂的命,為了讓全家吃上一頓面條,為了生存 ,許三觀一次又一次地走上了賣血的路。而如今他只想為自己賣一次血。而已年邁的他的血已經(jīng)是無人接受。
他流下了委屈的眼淚,不僅僅是因為別人不再接受他的血,也為他這賣血的一生而流淚,又或許流下的不是眼淚,也是他多年賣出去的血汗。最后吃的三盤豬肝和黃酒,他說是他吃過最好的飯菜,兒子們事業(yè)有成,自己身體尚康健,也是他最滿足的結(jié)局。
許三觀賣血記讀后感600字六年級精選篇5
從好奇到責(zé)任,亦是成長與親情的凝結(jié)。
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余華的作品帶給我的從來都不是震撼,他的文字三言兩語,總是很簡單,每個字眼都顯得特別樸實,但把它們堆砌在一起,卻能給人一種無法言語的壓抑感。這種感覺我無法精準的描述,就像夏日里的空氣,一動不動的悶在那里,揮之不去。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采用的是一種客觀的敘事方式,沒有細膩的心理活動,也沒有細致的刻畫所處時代的生活困苦,而是采用第三方視角,簡潔平緩的語氣講述了一個平凡小人物,絲廠送繭工許三觀在社會生活面前的選擇,掙扎和擔(dān)當(dāng),整篇下來除了歷史背景的難過和無奈,更給人溫情和希望。
許三觀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他無知,認為賣血可以使身子骨更結(jié)實,賣血前要喝八大碗水;他好面子,賣完血后要裝作熟客般“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他顧家,對妻子許玉蘭是真的疼惜,對兒子更是疼愛,對家庭更有一份擔(dān)當(dāng)。
他是一個矛盾體,正因如此,才塑造了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他一生賣過十二次血。
第一次是出于好奇,跟著跟龍和阿方去賣血,并用賣血的錢添置了家具,迎娶“油條西施”許玉蘭。
第二次是賣血賠錢給被一樂打傷了的方鐵匠的兒子,一樂并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第三次,一半是為了報復(fù)許玉蘭(或者說是尋求一種平等),一半是為了補償暗戀對象林芬芳。
第四次是大饑荒時期,為了能讓家人吃上一頓好的,賣血去勝利飯店吃面條。
第五次是因為下鄉(xiāng)當(dāng)知青的一樂生病了。
第六次賣血是二樂所在生產(chǎn)隊的大隊長來了,為了給二樂拍馬屁,賣血大設(shè)宴席。不久之后,二樂背著病重的一樂回來,為了救一樂,許三觀一個上午借了63塊錢,他一邊要許玉蘭護送一樂去上海,一邊再次找李血頭賣血,可李血頭不理他。他只好拼死一搏,設(shè)計好路線,在六個地點上岸,一路賣血去上海,這一路下來幾乎要來他的命。
第七次在林浦;第八次隔了三天在白林;第九次隔了四天在松林,賣完就暈倒了,賣了400ml血的錢,在醫(yī)院搶救輸了700ml,白買了兩次;第十次,和來喜來順在黃店賣;第十一次在長寧……趕到上海,一樂在恢復(fù)中。
最后他想自私一回,卻被告知,他太老了,血沒人要了,傷心的哭了起來。
他的每一次賣血,幾乎都是為了家人能在最困難的日子里活下去,賣血是在生活困頓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得救命稻草。即使是最后一次發(fā)現(xiàn)血沒人要時,更多考慮的是萬一家里有急用他沒辦法籌錢。
最后還好是一個圓滿結(jié)局,身體健康,老伴猶在,兒子幸福,讓那個荒謬的年代,荒謬的一代人,有了色彩。
人生而渺小,人生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