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讀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
推薦文章
周末讀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范文
許三觀在生活的壓迫下一路走過來的,路上有心酸有快樂,也因為這些心酸和快樂才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道路。當然還有千千萬萬個像許三觀一樣的家庭正在人生路上不斷的前行著。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關(guān)于周末讀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1
讀完了《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蒼涼的感覺從心底生出來,慢慢浸透了全身,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胸口,仿佛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出來。
許三觀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他有一段平凡的人生和一連串自然演進的賣血經(jīng)歷,他用賣血來對抗生命的苦難,丈量苦難的長度和強度,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眼淚、溫情、堅強和不服輸?shù)木?。面對苦難和悲劇性的命運,活著比死去需要更多的勇氣。他在苦難中依然能夠有尋常人的悲喜,面對苦難,他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思考解決辦法。他就像是一個扁擔,挑起了家里所有的苦難。
許三觀過生日那一天,許玉蘭特意為了慶賀,煮了一頓加糖的、比平時稍稠一些的玉米粥。孩子們并不能滿足,想的都是肉。在那樣一個只能喝粥的苦難時期,許三觀給孩子們來了一頓"精神會餐"。他用嘴巴給兒子們"做"好吃的,"先把四片肉放在水里煮一會,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紅燒肉就煮成了",最后他給自己做了一道菜"爆炒豬肝",說著許三觀哈哈大笑起來。他說"今天我過生日,大家都來嘗一嘗我的爆炒豬肝吧。"許三觀的笑聲笑出了樂觀、堅強,笑出了對苦難的抗爭。苦難是真實的、殘酷的,但是在人類這種有關(guān)頑強意志的生命面前,它是一座可以攀登而過的大山。在做紅燒肉的過程中,苦中帶甜。菜肴雖然只有一個,但是親情卻很豐富??嚯y只是暫時的,而溫情將永遠存在。
許三觀一生賣了十一次血。第一次賣血和最后一次賣血的收場比較具有隨意性,第三次賣血則具有戲謔的喜劇色彩。除了這三次賣血,其余八次都是被生活所迫,都是對苦難的頑強的抗爭,為了方鐵匠兒子的醫(yī)藥費、為了饑荒之年改善生活、為了招待二樂的生產(chǎn)隊長、出于對一樂的憐愛、以及最后四次為了一樂的病情。每一次賣血的緣由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抗爭。許三觀面對倫理、自然、社會、親情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幸和苦難,表現(xiàn)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堅強。雖然他只能以生命做賭注來贏得生存的權(quán)利,但他從來不曾被打倒過。當最后一次賣血不成功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四十年來,每次家里遇上災禍時,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后他的血沒人要了,家里再有災禍怎么辦"??梢娫S三觀是一個偉大的父親,是家庭的頂梁柱,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家人。當許三觀老去,無法再用賣血來對抗生活的困境的時候,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還會有千萬個"許三觀"成長起來并用自己的方式對抗苦難。采取何種方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種苦難中的堅強樂觀以及生存的信念和不服輸?shù)木瘛?/p>
在眾多的苦難面前,許三觀始終有一種"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幸福感,關(guān)鍵在于他始終認為自己對有血可賣的生命狀態(tài)表示確信。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抵押幸福,然而他為什么這么確信自己的身體呢?是因為他所堅持的生存觀,他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當知道讓自己做了十三年的"烏龜"的何小勇被卡車撞了的時候,許三觀特意光著肩膀跑到街坊四鄰面前,一邊展示自己的身體,一邊說道:"這叫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做了壞事不肯承認,以為別人就不知道了,老天爺?shù)难劬吹那迩宄?quot;"經(jīng)常做善事的人,就像我一樣,老天爺時時要惦記著要獎勵我些什么,別的就不說了,就說我賣血,你們也都知道我許三觀賣血的事,我就是天天賣血也死不了,我身上的血就是一棵搖錢樹,這棵搖錢樹,就是老天爺給我的。"這幾段話里我們可以看出深藏在許三觀心里的信仰般的生存觀念。他認為自己善良所以老天爺獎勵他身體很好,可以不斷的賣血來對抗苦難。雖然說認為有老天爺作為評判是一種迷信,但是卻是一種非常樸素自然的生存觀。在這樣的生存觀下,許三觀生活的踏實善良并且自信。作為一個農(nóng)民,他不會去思考什么迷信不迷信,他堅信這世界上存在著公正和評判標準。
在苦難面前,許三觀這個如草芥一樣的普通人的生存觀普通卻不平凡。
在希臘有這樣一則神話:諸神為了懲罰西緒福斯,判他把一塊巨石不斷地推上山頂,石頭因為自身的重量又從山頂滾下來。明知這種勞作既無用又無望,但西緒福斯仍然日復一日,邁著堅定的步伐,將巨石一次又一次的向山頂推去。正如人類,明知人生最后無法逃避死亡但依然在堅定的活著。我想這并不是悲劇。當西緒福斯每一次將巨石推向山頂?shù)臅r候,他都戰(zhàn)勝了命運,他比巨石強大。這一次又一次的巨石的跌落象征著人世間不斷跌落的苦難,你永遠也無法想象下一次的苦難是什么樣子的,然而在這苦難的生命里我們體味酸甜苦辣,感受悲喜離合,更加為人類的生存意志和堅強所震撼。
許三觀是一個平凡的人,他的身上也有著缺點和不足可是正是在最普通最平凡的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抗爭更具有普遍性。他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更是豐富的一生,無論是眼淚、溫情還是歡笑、樂觀。我們從中得到的是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力量。
在現(xiàn)代生活中,大苦難仿佛離我們很遙遠,而我們卻也生活在一個個不痛不癢的小挫折中,樂觀堅強的面對這平凡又瑣碎的生活,就是生命的意義。
關(guān)于周末讀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2
《許三觀賣血記》一書顧名思義是圍繞賣血而展開的一系列事件。作者余華以五六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許三觀的繁瑣的一生。這一生中,有喜悅、有磨難、有傷感也有無奈。正是這平凡的事件讓我了解了父母一輩的不容易與對孩子無私的愛。
故事開始于許三觀遇見根龍和阿方后而走上人生中的第一次賣血。他把第一次賣的血的35元娶了許玉蘭,而這過程簡單卻令我覺得心酸又很現(xiàn)實。俗語言:身體發(fā)膚授之父母。又何況是自己的血呢?許三觀的行為無不體現(xiàn)當時時代背景的蕭條,人們?yōu)榱松娴臒o奈。21世紀的今天,又何嘗不是被物質(zhì)牽連呢?在許三觀時代是35元,在今天卻是房子和車子!許三觀遇到的苦難跟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的苦難在性質(zhì)上別無兩樣,同樣有生活的壓迫,同樣有病痛的災害。
故事高潮部分,也是最令我感動的部分。許三觀有三個兒子,當他知道大兒子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時候,這件事讓許三觀痛苦而又糾結(jié)。因為一樂是許三觀最喜歡的一個兒子,到頭來卻幫別人養(yǎng)兒子的烏龜。但是當一樂出事的時候,許三觀又不惜生命一路賣血來挽救。天下父母都一樣,寧愿自己受傷而不愿意孩子吃苦。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生病的日子,爸媽又是有多擔心,多心急!只是一個小小感冒發(fā)燒,他們一晚上卻睡不安,三番兩次跑我房間。
到故事的結(jié)尾,許三觀老了之后,生活漸安,終于想為自己賣一次血了,卻被告知再也不能賣血去吃雄黃酒和二兩豬肝兒后大哭于街頭時被三個兒子們嫌棄丟臉這一幕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三個兒子一樣,都是不了解父母到底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其實他們不缺錢,缺少的是我們的陪伴與了解。年少時父母陪了我們上輩子,年老時也讓我們陪他們下輩子吧!
《許三觀賣血記》一書中,我看到了父母那輩生活的'心酸。那個時代的人活得很苦、很心酸,吃不飽、穿不暖,對于我來說這些是很難感受到的。對于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這一代人應該要懂得珍惜,活在一個這么美好的時代,有足夠的飯給你吃,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好、醫(yī)療設(shè)備先進。父親那輩很少吃飯,經(jīng)常喝稀粥或者番薯。有時甚至連番薯都沒得吃,只得把剩下的番薯皮給吃了。所以他們很珍惜食物,常常警戒我們不能浪費他人的勞動成果。同時,我也看到了許三觀精神。那種剛強、堅毅不拔、與不公命運做斗爭的頑強毅力。他"堅毅地生存,固執(zhí)地活著".從他的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你所面對的境遇是多么的糟糕,你也要繼續(xù)生存下去,也要活出自己
關(guān)于周末讀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3
剛剛可算看完了《許三觀賣血記》,心情好的時候才會看一下,這樣拼湊著也看完了這篇小說。
越看到后面越感人,因為許三觀覺得一樂不是許三觀的親生兒子,便沒有帶他去吃面,這面是他賣血換來的,一樂憤憤不平,不愿認這樣的人為爹,他要去找他的親爹,親爹不肯認他,他四處叫嚷:只要誰給他一碗面吃,誰就是他的爹。后來許三觀還是帶他去吃面了…這一情節(jié)讓我很是感動。一樂與許三觀的父子之情是很深厚的,即使許認為他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可后來他們之間的感情比親生的來得更要好。
那個時代的人活得很苦、很心酸,吃不飽、穿不暖,對于我來說這些是很難感受到的。對于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這一代人應該要懂得珍惜,活在一個這么美好的時代,有足夠的飯給你吃,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好、醫(yī)療設(shè)備先進。這些以前都做得不夠好,沒有現(xiàn)在好。
我的父親小時候大多都是吃番薯,幾乎每頓都是番薯,所以現(xiàn)在他幾乎不吃番薯的,他已經(jīng)吃怕了。一個人真的要吃點苦才行,不能養(yǎng)尊處優(yōu),吃點苦才知道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總會把那幾粒飯扒到碗外面,掉到桌子上,或者碗里會留那么幾粒飯,父親就會大聲呵斥我,叫我把桌面上的飯拾起來吃掉,把碗里的飯吃干凈,他說他那個時候都沒有飯吃,有的人在廁所里看見有飯粒都會撿起來吃掉,他每次吃飯都是吃個精光,不會留一粒米??墒钱斘铱吹接腥税扬埑缘靡涣2皇5臅r候,竟覺得這人真窮酸。其實這真的是一種美德,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可我竟覺得寒酸。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男生扒著飯盒里的飯,扒得一干二凈,我就覺得他好像連飯都吃不飽,那么地狼吞虎咽,好像要把飯盒吃掉一般。很寒酸。我的思想有點背離了價值觀,不過此舉應當值得提倡的。
看小說的過程中,我一直以為許三觀會因為賣血而死掉,可是到最后他都沒有死,而且結(jié)局還挺美好的。
看完后,還有一個感受就是人應該要有思想、要有知識,一個人不能有那么淺薄無知、愚昧落后的思想??赡莻€時候每個人幾乎都沒有上過學,根本就不認識字,沒有什么文化,人形成了社會,社會上也就落后了。把養(yǎng)孩子看成是一種負擔,一種累贅,假如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就覺得是自己倒了大霉,做了那么多年的烏龜,覺得很可恨,態(tài)度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了。不會念及他們這幾年一起相處的感情,可以因為別人的幾句話、流言斐語而使兩個人之間的聯(lián)系破裂。
最看不慣的就是許玉蘭的某些行為,一有點什么事情就坐在大門口嚷嚷,什么糗事大家全知道了,弄得人盡皆知,許三觀也不會生多大的氣,覺得破罐子破摔,無所謂。
在吃豬肝和黃酒的時候,許三觀一昧地學別人,用大嗓門點菜,還要用食指來敲桌子,即使是在夏天也不忘記說那一句“溫一溫黃酒”。用虛張的聲勢掩蓋內(nèi)心的怯懦,就像沒錢的要裝得很有錢一樣,不想讓別人看低自己。想要依靠這些動作、言語抬高自己的身價,讓別人覺得他是一個有地位的人,不敢欺騙他。就像有些國內(nèi)的人去國外旅游,財大氣粗地叫嚷。
許玉蘭和三個孩子中的某一個有相同的愛好,特別喜歡談論別人的衣著,叫別人今天穿著什么,長得怎么樣,聊一些八卦,這也是我很受不了的?,F(xiàn)如今依然普遍存在,女人總愛說說八卦來填補閑余的時光,滿足枯燥的心靈、單調(diào)無趣的生活。有些八卦我愛聽,有些我不愛。你說別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你有什么可嘮叨的啊。八卦從古至今一直是女人的愛好。我的朋友對我說過一件事,本來男女方一直說好親了,準備要訂婚接著結(jié)婚了,可就是因為八卦,不知誰說了這女人有病,沒法生育,根本沒有事實根據(jù)的胡言亂語竟也傳開了,傳到了男方家,這事就吹了。
女人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八卦,這從沒改變。說起八卦也挺有趣,在學校里大家最愛說誰和誰談戀愛,誰和誰吵架了,…別的話題總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可唯有這個八卦足夠引起大家的興致,喋喋不休。左鄰右舍談得大多都是誰和誰結(jié)婚了,女方家拿了多少的聘金,年方幾何,家境如何,幾許人也,話題接著便移到男方身上了。要不就是誰辦喪事了,因什么而死。
我也是一個俗人啊,對于這些八卦倒是很感興趣呢。雖感興趣,可我聽到的八卦卻少之又少。
關(guān)于周末讀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4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細節(jié)以及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沒錯,《許三觀賣血記》便是當時社會的簡單縮影。
這個社會里,苦難與溫情共存,黑暗與友愛交替。小說的描寫,讓我重回到了那個社會,去見他賣血之后憔悴的面容,去體會賣血背后的心酸與喜悅,去體會悲憫之情與人性光輝。
這本書描繪了許三觀從二十歲左右到將近六十歲所經(jīng)歷的社會變化。書中的文字就似一條繩子,把我們拉回那個時代,當時生活可是真苦。包含著歷史那段沉重的記憶,天災人禍所導致的大饑荒和一次文化精神的大浩劫。1958年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全民大煉鋼鐵運動被概括的淋漓盡致。
“三個孩子喝完了玉米粥,都伸長了舌頭舔起來了碗,舌頭像巴掌似的把碗拍的噼啪響?!焙驮S三觀的抱怨“這苦日子什么時候才能過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記什么是甜,吃了甜都想不起來這就是糖?!辈浑y想象,人們當時的生活是多么的艱苦,物質(zhì)生活是多么的匱乏。為了改變這現(xiàn)狀,他又一次的走上了賣血的道路。
許三觀,一個普通的市民形象,是家中的頂梁柱,承擔著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他靠著賣血度過了一個個難關(guān),戰(zhàn)勝了命運強加給他命運的枷鎖。確實他這11次的賣血不都是因為生活。第一次是因為好奇,證明自己身體結(jié)實,同時也掌握了一些賣血的方法與技巧 ,這為他以后的賣血埋下了伏筆。從此他與賣血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整體上表現(xiàn)出人性美與善良。當他得知自己最喜歡的一樂不是他的兒子時,很憤怒,自己給何小勇白白養(yǎng)了九年的兒子,當了九年的王八自己卻不知道。當一樂打了別人,要求賠錢時,他想把一樂送走,可小勇就是不認,許三觀出于無奈又去買血,且繼續(xù)養(yǎng)著一樂。在大饑荒時,他又次買血,可是當他帶領(lǐng)家人去飯店吃飯時,把一樂自己丟了下來,說,我賣血的錢可不能花在你身上,你又不是我兒子。但當一樂長大后,去農(nóng)村插隊,得了肺炎,二樂背著病重的一樂回來時,為了救一樂,他設(shè)計好路線,在六個地方登岸,“一路賣著血帶一樂去上海治病”,這連續(xù)六次的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其中就有一次,因失血過多而導致昏迷。四十年后,當許三觀一家不再缺錢的時候,他想起了賣血,當他的血不再要時,他哭了“四十年來,每次家里有災禍,他都是靠賣血度過的,以后沒人要他的血了,家里有災禍了該怎么辦呢?”
除了許三觀,我最欣賞許玉蘭,許玉蘭在家里其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少了她,家就少了一份溫暖。她是婚前很會花錢人,當然是花別人的錢,但是婚后卻是一個勤儉持家的賢妻良母,雖然她也會坐在自己門檻上哭天搶地罵許三觀。但她真的很會過日子。她會把許三觀的新手套攢在一起給孩子織毛衣,他會大聲地對菜販砍價還不顧菜販的臉色淡定地挑選每一顆菜,她還會在荒年來臨之前就每個月積攢一些糧食,她會在最后許三觀只想吃炒豬肝喝黃酒的時候大罵幾個兒子的不孝順,挽回丈夫的尊嚴??傊?,許玉蘭是個好妻子也是一個好母親,盡管在結(jié)婚時她犯了禁忌,但是也磨滅不了她為了這個家而付出的青春與快樂。
許三觀在生活的壓迫下一路走過來的,路上有心酸有快樂,也因為這些心酸和快樂才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道路。當然還有千千萬萬個像許三觀一樣的家庭正在人生路上不斷的前行著。
這是一首很長的民歌,揭露社會現(xiàn)象弘揚真善美,轟擊假惡丑。這是一塊重石,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漣漪……
關(guān)于周末讀許三觀賣血記心得體會5
用一顆真心去讀《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股溫情在默默流淌,散遍全身,化作眼淚,觸動了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這是一個關(guān)于丈夫和父親的最圓滿的夢。
《許三觀賣血記》這本小說,余華并沒有用很多華麗的詞語,或許那些華麗的詞放在許三觀這樣一個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也有些不合適吧!他只是把時間線拉得很長,圍繞著許三觀一次次賣血的經(jīng)歷寫出了許三觀艱難的一生,沒有絢麗的情節(jié),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和許三觀傳奇的一生。
是的,許三觀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經(jīng)歷了那么多次的賣血都可以讓他享有花甲,這也實在是他的命。他的人生取向就是為了——安慰生活,寧愿賣血。他只是按照一種習慣了的生存方式盲目地生活,面對生活中不時從天而降的災難,沒有避讓、選擇;對自己的艱難處境,沒有抱怨、抗爭,更沒有企盼和希望,只是靠本能在生活的泥沼中撲騰。他沒有思考過災難緣何而來,沒有思考過災難背后深層的社會現(xiàn)狀,對災難只剩下無奈的屈從和麻木。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賣血被認為是一種缺乏尊嚴的行為,但是許三觀的每一次賣血,都是他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融合的過程,所以你能感覺到他身邊的人,他圈子里的人,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這才是生活,這才是有感情的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炒豬肝和溫熱的黃酒。前半部分是詼諧幽默的,時而蹙眉,時而忍俊不禁,雖然有點像鄉(xiāng)村愛情式的家庭鬧劇。一個總坐在門檻口無遮攔抱怨的“大喇叭”,一個自尊心極強卻做了十三年“烏龜”的送繭工,人性都是不完美的。雖然時,常談吐粗俗不堪,但仍是刀子嘴豆腐心,本性是質(zhì)樸善良的。文化背景雖然沒有《活著》那么濃厚,也沒有它那么沉重,但卻以詼諧生動的語言快節(jié)奏巧妙的描述了中國現(xiàn)代史初期的發(fā)展變化歷程,使讀者很快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走進那個社會。全書運用隱隱的諷刺手法,講述著人性、生活與希望。苦難面前,小人物總是渺小的。我很喜歡也憐憫一樂這孩子。他不該承受那么多的…從到一樂生病,我心情一直都是沉重的,甚至眼噙熱淚,總在嘆息。慶幸山河依舊,故人仍在。至于結(jié)尾,許三觀像是一個老小孩,哭訴著不再肩負“使命”的失望與感傷,有些可笑,也可愛。一生中何止闖“三關(guān)”,還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許三觀這樣一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愛憎分明,卻有一顆溫柔的心,更是有著那種包容一切的大愛。
這本書帶給我的十分之一的感動。但是想想也沒什么,讀一本書,重要的是它已經(jīng)帶給了我那么多的感動,讓我看到那么多小人物的正直和善良,以及在那個貧苦的年代人們心中也一直保留的一份善意與堅強,讓我相信世間始終存在著許多美好。但是這本書所帶來的感動和思考卻沒有停止,一部好的作品就是這么真實的反映生活和社會,盡管這種記憶屬于一代人,但是人物背后的人性和本質(zhì)卻還在繼續(xù)鮮活的存在著,一個小人物的坎坷命運和與命運頑固斗爭的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對社會的思考,這一沉重的思考也將會在文壇上永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