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
推薦文章
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范文
當(dāng)許三觀最后一次賣血不成卻反而被人責(zé)罵、凌辱時,我為他而抱不平。當(dāng)許三觀嘴鷗一次走進(jìn)飯店,桌子上擺滿了炒豬肝和黃酒時,我惋惜于許三觀一生對事的麻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關(guān)于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1
用了一個星期看完了這本書。前半段許三觀用些小手段娶了許玉蘭,婚后和玉蘭吵吵鬧鬧中又不失恩愛甜蜜,在得知自己被帶了綠帽子后,雖然很氣憤,但更多的行為表現(xiàn)出像是一個小孩子被別人偷走了東西,生悶氣說狠話使小性子,真的是很可愛啊!
后半段是許三觀賣血的高潮,前半段許三觀只是為了結(jié)婚娶妻去賣了一次血。后來因為一樂闖禍擦屁股、因愧疚給林大胖子買補(bǔ)品、給一樂零錢、討好二樂生產(chǎn)隊長、接連幾次賣血為了一樂的醫(yī)藥費。
中間也用筆墨寫了許三觀與一樂之間的故事,不是親爹、你去找親爹、我只有你這一個爹、從今之后我就是你的爹,情節(jié)在其中變換,深深地感受到許三觀對一樂的愛,尤其是為了讓一樂早點回來給他錢去討好隊長、給一樂治病,許三觀是拼了自己的命了。
最后許三觀想要這一輩子為自己賣一次血,再吃上一回炒豬肝,喝上一回溫過的黃酒,可惜新來的沈血頭說許三觀身上的死血比活血多,他老了,他哭了,他很傷心,走在大街上,他怕家里以后再發(fā)生什么事,他不能再賣血了,他的血不值錢了。
讀完之后,這部書記載了許三觀從青年到老年的賣血故事,也是許三觀的成長史,在那個時代里,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堅強(qiáng)的活著。父愛如山,小人物的故事上面烙印著我們祖輩的身影,向他們致敬!
精彩片段觸動我的心
1.許三觀就很想吃一盤炒豬肝,很想喝二兩黃酒,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qiáng)烈,他就很想去賣一次血了。他想起了過去的日子,與阿方和根龍坐在靠窗的桌前,與來喜和來順坐在黃店的飯店,手指敲著桌子,聲音響亮,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許三觀在勝利飯店門口站了差不多有五分鐘,然后他決定去醫(yī)院賣血了,他就轉(zhuǎn)身往回走去。他已經(jīng)有十一年沒有賣血了,今天他又要去賣血,今天是為他自己賣血,為自己賣血他還是第一次。他在心里想:以前吃炒豬肝喝黃酒是因為賣了血,今天反過來了,今天是為吃炒豬肝喝黃酒才去賣血。他這么想著走過了兩輛停在一起的卡車;走過了那家新開張的服裝店;走過了天寧寺;走過了肉店;走過了鐘表店;走過了五星橋,來到了醫(yī)院。
2.許三觀開始哭了,他敞開胸口的衣服走過去,讓風(fēng)呼呼地吹在他的臉上,吹在他的胸口;讓混濁的眼淚涌出眼眶,沿著兩側(cè)的臉頰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里,流到了胸口上。他抬起手去擦了擦,眼淚又流到了他的手上,在他的手掌上流,也在他的手背上流。他的腳在往前走,他的眼淚在往下流。他的頭抬著,他的胸也挺著,他的腿邁出去時堅強(qiáng)有力,他的胳膊甩動時也是毫不遲疑,可是他臉上充滿了悲傷。他的淚水在他臉上縱橫交錯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縫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就像渠水流進(jìn)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滿了城鎮(zhèn),淚水在他臉上織成了一張網(wǎng)。
3.你們?nèi)齻€人啊,你們的良心被狗叼走啦,你們竟然這樣說你們的爹,你們爹全是為了你們,一次一次去賣血,賣血掙來的錢全是用在你們身上,你們是他用血喂大的。想當(dāng)初,自然災(zāi)害的那一年,家里只能喝玉米粥,喝得你們?nèi)齻€人臉上沒有肉了,你們爹就去賣了血,讓你們?nèi)コ粤嗣鏃l,你們現(xiàn)在都忘干凈了。還有二樂在鄉(xiāng)下插隊那陣子,為了討好二樂的隊長,你們爹賣了兩次血,請二樂的隊長吃,給二樂的隊長送禮,二樂你今天也全忘了。一樂,你今天這樣說你爹,你讓我傷心,你爹對你是最好的,說起來他還不是你的親爹,可他對你是最好的,你當(dāng)初到上海去治病,家里沒有錢,你爹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賣血,賣一次血要歇三個月,你爹為了救你命,自己的命都不要了,隔三五天就去賣一次,在松林差一點把自己賣死了,一樂你也忘了這事。你們?nèi)齻€兒子啊,你們的良心被狗叼走啦……
4.許三觀一家人從這天起,每天只喝兩次玉米稀粥了,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別的時間全家都躺在床上,不說話也不動。一說話一動,肚子里就會咕咚咕咚響起來,就會餓。不說話也不動,靜靜地躺在床上,就會睡著了。于是許三觀一家人從白天睡到晚上,又從晚上睡到白天,一睡睡到了這一年的十二月七日。
5.我知道你們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們想吃米飯,想吃用油炒出來的菜,想吃魚啊肉啊的。今天我過生日,你們都跟著享福了,連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們心里還想吃,還想吃什么?看在我過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給你們每人炒一道菜,你們就用耳朵聽著吃了,你們別用嘴,用嘴連個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豎起來,我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們自己點。一個一個來,先從三樂開始。三樂,你想吃什么?
6.許三觀說:“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這么小一個人,五片肉會把你撐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會,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來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鍋里一炸,再放上醬油,放上一點五香,放上一點黃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zé)?,燉上兩個小時,水差不多燉干時,紅燒肉就做成了……”
7.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路上要經(jīng)過林浦、北蕩、西塘、百里、通元、松林、大橋、安昌門、靖安、黃店、虎頭橋、三環(huán)洞、七里堡、黃灣、柳村、長寧、新鎮(zhèn)。其中林浦、百里、松林、黃店、七里堡、長寧是縣城,他要在這六個地方上岸賣血,他要一路賣著血去上海。
8.這一天下午,許三觀在百里的醫(yī)院賣了血以后,剛剛走到街上,還沒有走到醫(yī)院對面那家飯店,還沒有吃下去一盤炒豬肝,喝下去二兩黃酒,他就走不動了。他雙手抱住自己,在街道中間抖成一團(tuán),他的兩條腿就像是狂風(fēng)中的枯枝一樣,劇烈地抖著,然后枯枝折斷似的,他的兩條腿一彎,他的身體倒在了地上。
9.他賣了三次血,到頭來只有一次的錢,然后他將錢疊好了,放回到胸前的口袋里。這時他覺得委屈了,淚水就流出了眼眶,寒風(fēng)吹過來,把他的眼淚吹落在地,所以當(dāng)他伸手去擦眼睛時,沒有擦到淚水。他坐了一會以后,站起來繼續(xù)往前走。他想到去上海還有很多路,還要經(jīng)過大橋、安昌門、黃店、虎頭橋、三環(huán)洞、七里堡、黃灣、柳村、長寧和新鎮(zhèn)。
關(guān)于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2
把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看完了,前一小部分是之前在學(xué)校的時候還沒放假的時候就看了一些,最主要的還是今天在動車上,站了一個多小時看的大半,再加上回到家里,閑著無聊沒事就想看書,然后一下就把剩下的半部分看完了。 看完了我覺得心情很沉重。
之前在學(xué)校、在宿舍看這本書的時候,看許玉蘭和許三觀等人日常生活的吵吵鬧鬧,前期描寫許三觀和玉蘭的三個孩子一樂二樂三樂,還有和周邊的親戚鄰里相處的關(guān)系,此處筆墨我覺得比較輕松比較愉悅,比較詼諧和幽默,時常看得我啞然失笑。然而今天在動車上看的書里的內(nèi)容,看過程可以說是艱難得令人窒息。從到____大躍進(jìn)煉鋼時期到災(zāi)荒到鄧小平時期,一個普通的家庭承受著一個個艱難的時期,經(jīng)歷著中國發(fā)展途中遇到的困難,由好到壞,由壞到好,無不展現(xiàn)了歷史的興衰。許三觀一家是那個時代中國的一個縮影。 許三觀為了維持家庭生活的生計,不得不去賣血,一次又一次,差點把自己的命也搭進(jìn)去。就是由這一次又一次的賣血連接成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小說的結(jié)構(gòu)緊密,言語樸素,敘事生動。特別是他們的對話,極為有意思,從他們對話中可以感受到人心的冷暖,感受到關(guān)系的發(fā)展,感受到社會的變革。 看許三觀賣血記,我的唯一的淚點是在許三觀六十多歲了,牙齒掉了七顆,在路過飯店的時候想吃炒豬肝,想喝黃酒,于是便想到了賣血。這一次他賣血不再是為了生計而賣血,僅僅是因為想吃炒豬肝、想喝黃酒,而賣血,這次的目的更單純更純粹,也就是因為當(dāng)下的生活不缺錢了,所以才使得這兩者的因果顛倒了。然而,許三觀老了,他不再能用血來換錢了。
他這四十年來引以為傲的生存技能,被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否定了,他說許三觀的血只能用來涂家具。許三觀覺得很委屈,哭著繞了小區(qū)一圈又一圈。他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三個兒子被人通知,來叫回哭泣的許三觀。兒子們覺得許三觀在這里哭丟臉,全都是掛著面子來領(lǐng)人,只有妻子許玉蘭問他怎么了,想要干什么,并且對于他所提出的要求都一一應(yīng)允。許玉蘭在回憶許三觀這幾次賣血的原因的時候,我覺得是真的很心酸很艱難,那一段日子許三觀一家之主,肩膀上擔(dān)起了整個家的重任,這么辛苦地把三個孩子拉扯大,他三個孩子卻這么對他。
看得我難受的只想掉眼淚,可是當(dāng)時是在店里,我忍住沒哭出來。最后許玉蘭帶他去吃了炒豬肝,喝了黃酒,故事在徐玉蘭和許三觀吃炒豬肝,喝黃酒時的聊天中結(jié)束了。 結(jié)尾我覺得不是一個那么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并不算是圓滿,感覺還有很多缺陷,仿佛自己的心上還有一個缺口沒能填滿,但生活可能就是這樣吧,不是所有的結(jié)局都應(yīng)該圓滿,可能這也是余華作品的一個特點吧。這是繼《活著》之后看的第二本余華的小說,可能是因為我沒悟透或者還沒有看第二遍吧,目前覺得還是《活著》這本小說更生動,更有意味,更得我意。 又一本書看完了,又看盡了一個家庭的興衰變化。越發(fā)的覺得書中的世界豐富多彩、艱難殘酷、迷幻又充滿戲劇性,以及生活的挑戰(zhàn)性,各式各樣的內(nèi)容令我無比著迷。一次次挑動著我的內(nèi)心,讓我波瀾不停;又一次次的鼓舞著我,給我慰藉。越來越喜歡看書了,這本看完,我又要開始找下一本書看了。
關(guān)于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3
余華,著名作家,其作品在國內(nèi)乃至國際都獲得了不少獎項,贏得了高度的評價和贊揚。假期里我讀了他的《許三觀賣血記》一書,感覺受益匪淺。
該書講的是一個在中國的大歷史事件背景下,一個普通的工人階級通過賣血勉強(qiáng)維持生計的故事。故事以主人公許三觀結(jié)婚前和結(jié)婚后,尤其是結(jié)婚后的生活為線索,講述了他悲喜交加的一生。
年輕時的許三觀在看望他的親戚時知道了一種說法:在農(nóng)村只有賣血的人身體才好,才能討到媳婦。于是他在回城的路上加入了兩個正要去醫(yī)院賣血的農(nóng)民的隊伍,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賣血。就這樣,他被這種不科學(xué)的說法主宰了,開始了他結(jié)婚生子以及繼續(xù)賣血的生活 …… 繼而,許三觀一家充當(dāng)了展示公共情感的舞臺。他們哭鬧,爭吵,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調(diào)情示愛。就像許三觀的妻子拆了又織成線衣的手套那樣,這些人物似乎也被拆了又裝好,紋路和針腳絲絲可見。但是,他們沒有什么私人經(jīng)驗可言,而是不得不將內(nèi)心以及他們的卑鄙、殘忍等都展示在人們面前。許三觀有一個脾氣反復(fù)無常的妻子,并且還因為有三個兒子而感到自豪不已。然而,三個孩子的水平參差不齊,并且總是給許三觀惹是生非。
在書中,雖然血液買賣是一種該死的貿(mào)易,但卻拯救了許三觀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尊嚴(yán),等許三觀已經(jīng)不是真的需要錢時,許三觀卻因此獲得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在他看來,自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通過閱讀本書,我從中大致看出了中國人民走過的歷史進(jìn)程:從大躍進(jìn)到________,再到鄧小平時代,人們通過奮斗過上了好日子,講述了當(dāng)時中國社會的狀況以及它的興衰變化。但其還有更深層次的用意,細(xì)細(xì)品味和剖析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還帶有極大地粉刺意味。比如,在我們已經(jīng)熟悉了的奇特的故事中,一個人賣影子,一個人賣笑。但別停下沉思:那些人在那兒究竟都賣了些什么?許三觀作為一個絲廠的送繭工給我們帶來了沉思。許三觀賣得只是他自己的血,是因為他想吃“豬肝”和喝“黃酒”嗎?是為了解救一個病重的年輕人嗎?是為了保護(hù)自己在艱難時期的一點點自由嗎?答案不見得是,從這些問題中我們還能看出來,小說主人公許三觀在面對生活的絕境時,為繼續(xù)求生存所表現(xiàn)出來的頑強(qiáng)意志以及在過去中國社會體制中的混亂。在那種體制下,個體被完全泯滅了。再比如,在書中有這么一段話:“身子骨結(jié)實的人都去賣血,賣一次血能掙三十五塊錢呢,在地里干半年的活也才掙那么多 …… ”這話看似貪婪,但是在現(xiàn)在的社會角度去看,未免會感到很冷淡,這也是一種嘲諷。
看了這本書會感到許三觀賣血是為了娶親,是為了救治重病的兒子,是為了鄭重款待以為是的貴客,是為了贖回抵押了的物件,是為了不被餓死,是為了生存。但是最終,還是為了愛和可笑的尊嚴(yán)。
《許三觀賣血記》寫法高明,情結(jié)清晰,易于理解。所有故事都是以一種明確的節(jié)奏到來,情結(jié)片段全部鋪展開來,水到渠成,人物關(guān)系、矛盾順理成章的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絲毫沒有拐彎抹角、矯情的感覺??赐瓯緯?,我感觸頗深,收獲巨多。
關(guān)于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4
《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部余華的作品。
兩年前我走進(jìn)書店,隨意一瞥,被那排整整齊齊排在書架上純黑書皮的書所吸引,什么樣的書會用純黑色做封面呢?我很好奇,便徑直走去拿下一本,那是《許三觀賣血記》。
書的開頭直接寫許三觀年老癡呆的爺爺對許三觀說,身子骨結(jié)實的人都賣血,他便好奇走入醫(yī)院,這是他人生首次賣血。
許三觀一生共賣出了十二次血,由好奇到最后的無奈,由賣血治病到賣血救命,由血到淚,事情都是被現(xiàn)實給逼出來的?!耙槐P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狈路鸪蔀橐环N莊重的儀式。
縱使在那個溫飽都保證不了的年代,縱使許三觀為生計為生存艱難奮斗,他都保持高度幸福。正如余華所寫:“在時代和個人的種種不幸中,我卻看到了生活的種種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樂是生活的味道。”那個時代,人們感情純粹,人心淳樸善良。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到的福。
大饑荒時,許三觀一家五口連著57天喝那稀得不能再稀的玉米粥,家人已面黃肌瘦,他便用“嘴”做菜:“豬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鹽,放上生粉,生粉讓豬肝鮮嫩,再放上半盅黃酒,黃酒讓豬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蔥絲,等鍋里的油一冒煙,把豬肝放進(jìn)鍋里,炒一下,炒兩下,炒三下……”許三觀一本正經(jīng)的“做菜”把三個孩子饞的流口水,讓凄苦的日子有了溫情。
貧窮饑荒,一場革命。一盤炒豬肝,二兩溫黃酒。許三觀用自己的血液和生活的信念,生存、生活。為了平等,為了尊嚴(yán),為了愛。故事的發(fā)展就像慢慢展開的卷軸,不張揚,只是細(xì)微地表達(dá)訴說著。讓人體會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苦樂,又在苦樂中帶著綿長的溫情,仿佛經(jīng)歷了他的生活,會覺得心酸卻無奈。
許三觀哭了,那是希望撕裂的聲音。血頭嫌他年老不再接受他的血,他擔(dān)心家中再出變故,無法靠賣血擺平,他覺得自己沒能再為家中創(chuàng)造價值,于是他嚎啕,無知、無奈……
我小心翼翼地讀到了末尾,長舒一口氣。幸好,結(jié)局不是那么悲慘,但一種悵然若失感油然而生,有些苦澀悲涼,若細(xì)細(xì)回味,又透著許多溫暖。不管是許三觀為許玉蘭在飯底下藏紅燒肉,還是二樂背著一樂雪地狂奔,還是許三觀揮手囑咐兩個萍水相逢之人,賣血要隔三月以上,都讓人感到艱難時代人性的溫度。
我想到一句話:“如果你覺得日子安穩(wěn),一定是有人為你負(fù)重前行?!痹S三觀便是那個負(fù)重前行的人。每個人的人生或明媚或昏暗,或平庸或跌宕。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它有溫情有感動有釋懷,你轉(zhuǎn)角不經(jīng)意一瞥,便成為你生命里沉甸甸的回憶。
我讀完了書,仿佛喝了一杯溫水,沒有大苦大悲大起大落,卻也不甜不淡,波瀾不驚。
但我讀懂了黑色封面的含義,那是厚重的孤獨……
關(guān)于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心得體會5
周一一次課間回到教室,就發(fā)現(xiàn)一本血紅的書擺在我的桌上,之后得知,這是閱讀課上要求讀的書。
今天已經(jīng)是周日,我用了一周的時間細(xì)細(xì)品讀了這本書,感觸萬千。書名是《許三觀賣血記》,整個封面都已殷紅的色調(diào)為主,賣血兩字尤其用黑色加重,顯得異常深邃,起初叫我讀這本書,我是拒絕的。但經(jīng)驗告訴我,要敢于嘗試新東西,因為現(xiàn)在我比較鐘愛的作品,百分之六十當(dāng)初是抵觸的,接觸后才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優(yōu)秀。
于是,我便粗略地閱讀了四十頁左右,讀完后相當(dāng)訝異,感覺這本書分明是“毀三觀”,語言和描寫甚至可以說是下流,故事流程令人匪夷所思,根本不符合現(xiàn)實的邏輯,書中人物更是愚昧的可怕。但我認(rèn)為,一本書能夠正當(dāng)?shù)某霭娌⒃娙朔粗两瘢W光點是必不可少的,便決定耐心地細(xì)度下去。
仔細(xì)讀完,我對這本書的看法便如兩級反轉(zhuǎn)。我不由得佩服起作者強(qiáng)橫的實力,他成功的把這個故事刻在我的心里,尤其是許三觀這個人,想必我一生也無法忘記,他復(fù)雜的如同兩根卷纏在一起的耳機(jī)線,卻又簡單的像一張白紙。
先來談?wù)勊暮唵?,許三觀這個人沒有夢想,他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他信仰的不是圣光,而是生存,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且不論他在那個年代活得怎樣,至少他現(xiàn)在是“活”不下去的。在當(dāng)今社會,人們都有追求夢的本能,想升官需要夢想(野心),國家想發(fā)展人民需要夢想,就算上個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也要問你“你爹夢想是什么?”,沒有夢想的人就像咸魚,讓人唾罵。許三觀就是個咸魚精,我本以為他的結(jié)局會很悲慘,可萬萬沒想到,他在特定的年代遇到一群特定的人,最終迎來了特定的happy end。人們都說“熟能生巧”,或許正因為他太過簡單,拋棄了所有只留下生活,以至于最后支配了生活。
再來談?wù)勊膹?fù)雜,這個人無疑是矛盾的,從他身上我們能看到許多影子。許三觀真可謂是敢愛敢恨,尤其體現(xiàn)在一樂身上。一樂曾是許三觀最疼愛的兒子,然而許三觀得知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后,他的地位便一落千丈。有一次許三觀在糧災(zāi)時賣血給家人改善伙食,全家人一起去飯店吃面條,卻只給一樂吃一個烤紅薯,結(jié)果一樂一氣之下四處認(rèn)爹,誰答應(yīng)誰就要給他賣面條。當(dāng)時我感到許三觀真是沒爹,可誰又能想到,許三觀之后會一個月賣六次血給一樂治病。這時,那種無邊的父愛已經(jīng)超過了狹隘的血緣。
還有一個地方能夠體現(xiàn)它的矛盾,許玉蘭讓他做了烏龜,他便甩起脾氣,把一家的重?fù)?dān)全壓在許玉蘭身上,而出了林芬芳事件后,他又愧疚的攬起重?fù)?dān),可見他是一個追求公平的人。然而他這樣的人,在關(guān)鍵時刻卻教自己的兒子一樂做人要講良心,去讓一樂幫完全愧對于自己的何小勇喊魂,他的善顯然已經(jīng)超越了他對公平的渴望與向往。
許三觀做了一輩子烏龜,而我卻認(rèn)為,他是只“象龜”,曾聽過那句“每一只象龜心中都有一處溫暖的水坑”,世界上最年長的象龜叫“孤獨的喬治”,它曾住在博物館里,全館僅此一只象龜。象龜是有領(lǐng)地意識的動物,他們會認(rèn)為自己出生的水坑是自己的家,所以喬治千方百計想去追求自己的水坑。終于,在前幾年喬治去世了,尸體是在附近的神秘海域找到的,他逃出了囚籠,卻沒能爬回自己的水坑……許三觀心里也有一處水坑,也就是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他才會去賣血組成家庭,去賣血拯救家庭。幸運地,他爬進(jìn)了自己的水坑,在經(jīng)歷磨難與變故后,他對家庭生活幸福美滿起來。
許三觀向醫(yī)院買的是血,賣給我們的,是感悟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