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心得
推薦文章
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心得范文
讀完了《許三觀賣血記》,仿佛喝了一杯溫水,沒有大苦大悲大起大落,卻也不甜不淡,波瀾不驚,但我讀懂了那厚重的孤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許三觀賣血記讀書體會,供大家參考。
關于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心得范文1
有些時日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也有些時日沒有靜下來記錄所想所感了。最近看了東野圭吾的《誰殺了她》、路遙的《人生》和這本《許三觀賣血記》。原諒我為負數(shù)的智商,看完了《誰殺了她》之后,居然還是不知道到底是誰殺了她。《人生》這本書,難道是因為我看完了矛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便顯得它并沒有令我驚喜萬分嗎? 里面每個人物我都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到原型,像潤葉一樣的巧珍,像田曉霞一般的黃亞萍,像少平一樣的高加林……甚至我能預測到巧珍和潤葉相似的命運。反倒是余華的這本書給我更多內(nèi)心的震撼,就像看完《城南舊事》一般覺得眼睛澀澀的,心里酸酸的……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于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大一的時候讀過《活著》,相較于《活著》中,富貴悲慘的一生 ,許三觀是幸運的。同樣是小人物,但他一生的起起落落,都與賣血有關。
賣血前抓一把鹽,瘋狂喝八碗水,說這樣人身上的血就會變多了;賣血后,去店里,點上“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边@是許三觀和阿龍他們學來的本事。一定要加上“黃酒要溫一溫”,這樣顯得自己是個常客。這也是后來許三觀在賣血路上教給別人的。
書中最讓我動容的是一樂,算起來他也是個可憐人。自己的母親和別的男人生下來了他,一直自以為的親生父親不認他,血緣上的親生父親也不認他。但是縱使許三觀認定了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嘴上不饒人,但不管是一樂闖禍打傷鐵匠的兒子,鬧饑荒,還是一樂患肝炎,許三觀都是盡心盡力的對待一樂。于情,他給予了一樂養(yǎng)育之恩;于理,他的心底總歸是善良的,盡到了為人父的義務。一開始,我并不喜歡許三觀這樣的男人,有些愚鈍,有些大男子主義,還有些沒有擔當。但是越往后,越發(fā)現(xiàn),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刀子嘴豆腐心。他有著我們祖輩的隱忍和無奈。當被迫在家開展對許玉蘭的時候,許三觀承認了自己出軌的錯誤,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三個年幼的孩子,來面對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來面對本已經(jīng)不堪的生活。
觀人心,最不可琢磨的便是人心?!叭诵碾y測”“人心隔肚皮”最不能讀懂的是人心。在與何小勇一家的恩怨中,不認一樂的是何小勇一家,到頭來求著一樂救何小勇的也是他們一家,最后許玉蘭被貼“破鞋”大字報的,不用猜,也猜得到是何小勇的妻子。同樣,許三觀最初在面對一樂的身世和一樂對自己的情感時,他的心是搖擺不定的,時而覺得自己理虧,幫別人養(yǎng)了兒子;時而被感動,一樂對自己的忠心。明明三個兒子中最愛的是一樂,卻偏偏不是自己的兒子。鬧饑荒的時候,他不愿意用自己賣血的錢給一樂吃面條,只讓他吃一個紅薯。可偏偏最后,又是這個古怪多變的人瘋狂地尋找一樂,背一樂回家,給一樂買面條吃。親生不親生的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誰都無法篤定。
許三觀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是一個不愿意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人。 明明最愛一樂,卻不愿意勇敢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被世俗左右著,就像現(xiàn)在的我們一樣,面對自己最愛的最親的人反而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愛。
都快忘記多久沒有和我爸一起去散步了,都快忘記多久沒有和我媽聊聊生活瑣事了,都快忘記多久沒有給奶奶打一個問候電話了,都快忘記早些時候所得到的溫情了,都快忘記多久不會輕易感動了……
被《許三觀賣血記》而感動,不僅僅是他這個人,他對兒子們的愛和他為了討好二樂隊長拼了命地喝酒,還有文中末處他的固執(zhí)和執(zhí)拗。這么多年賣血所養(yǎng)成的習慣,賣完血,必定要吃豬肝和黃酒。而后日子蒸蒸日上,他們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們身上的衣服也沒有了補丁,他們的生活就像許三觀現(xiàn)在的身體,許三觀逢人就說:我身體很好。最后的最后許三觀走過許玉蘭早晨炸油條的小吃店;走過了二樂工作的百貨店;走過了電影院,就是從前的戲院;走過了城里的小學;走過了醫(yī)院;走過了五星橋;走過了鐘表店;走過了肉店; 走過了天寧寺;走過了一家新開張的服裝店;走過了兩輛停在一起的卡車;然后,他走 過了勝利飯店。 許三觀走過勝利飯店時,聞到了里面炒豬肝的氣息,從飯店廚房敞開的窗戶里飄出 來,和油煙一起來到,這時許三觀已經(jīng)走過去了,炒豬肝的氣息拉住了他的腳,他站在 那里,張開鼻孔吸著,他的嘴巴也和鼻孔一起張開來。許三觀突然就很想吃一盤炒豬肝,很想喝二兩黃酒,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他就很想去賣一次血了。他已經(jīng)有十一年沒有賣血了,今天他要去賣血,今天是為他自己賣。 從前他為了娶妻,為了抵債,為了款待二樂的隊長,為了救一樂的命,為了讓全家吃上一頓面條,為了生存 ,許三觀一次又一次地走上了賣血的路。而如今他只想為自己賣一次血。而已年邁的他的血已經(jīng)是無人接受。
他流下了委屈的眼淚,不僅僅是因為別人不再接受他的血,也為他這賣血的一生而流淚,又或許流下的不是眼淚,也是他多年賣出去的血汗。最后吃的三盤豬肝和黃酒,他說是他吃過最好的飯菜,兒子們事業(yè)有成,自己身體尚康健,也是他最滿足的結局。
關于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心得范文2
人是復雜的,我指的不僅是人的生理結構,從人性上來講更是如此。從每個人的本質上看,我們兼具善與惡,自私與同情,庸俗與超脫,精明與質樸。我們是復合的,多面的,我們是性格中各種強有力的成分沖突與糅合之后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
例如許三觀,他執(zhí)著于維護自己的利益,可當面對大是大非時卻又總自覺地犧牲自己。當徐玉蘭提出讓一樂去給何小勇招魂時,他先激烈地表示“你要想讓一樂去把那個王八蛋的魂喊回來,先從我尸體上踩過去!”可當氣撒完后,他又把一樂叫到跟前,說“做人要有良心?!薄昂涡∮乱郧皩Σ黄鹞覀?,這是以前的事了,”“等我老了,死了,你想起我養(yǎng)過你,心里難受一下,掉幾顆眼淚出來,我就很高興了……”他真的想讓一樂去認何小勇作親爹嗎?當然不想!人非草木,他與一樂一起生活了那么長時間,不是親兒子也早當作了親兒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感情。再加上他又白白做了十幾年烏龜,到頭來卻要白白便宜了“何小勇那個王八蛋”,內(nèi)心的憋屈與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人命關天,何小勇如今危在旦夕,不如此無以救人命,也就只有捏著鼻子咽下了這口氣,救人為先。
許三觀就是許三觀,他是那個對著女人的背影嘿嘿直笑的許三觀,是那個對著林芬芳甚至想“強奸”了她的許三觀,可他也是那個在大動蕩中對許玉蘭不離不棄的許三觀,也是那個一路賣血去上海的許三觀。人類本身是復雜的,那么作為人類縮影的許三觀也自然是復雜的。余華把許三觀寫活了。
余華曾經(jīng)說過:“生活本身就是魚目混珠的?!被蛟S得益于他五年的行醫(yī)生涯,他對人性有超乎尋常的洞察力。如果把人類全體比作一個實實在在的個體,魯迅是把人類擺在理性的手術臺上,用批判的小刀去摘下一切毒瘤,而余華只是讓其靜靜地躺在那里,去剖析,去研究人性的所有合理與不合理,去記載每一絲肌肉的紋理、每一塊骨頭的位置,然后做出一個個微縮的模型,將每一分真實與真實的荒誕公之于眾——這就是《許三觀賣血記》。
也正是在這樣的真實與荒誕,并在自私與博愛間的激烈沖突中,人頂天立地地活著。
關于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心得范文3
許三觀賣血記講的是一個普通的許三觀的不普通的賣血經(jīng)歷,一個努力工作卻只能靠賣血娶妻還債治病的普通勞苦人民,寫的是他人生里的悲涼,反映的卻是當時那個社會的悲哀。
許三觀的第一次賣血,可以說是比較機緣巧合,但卻是事情發(fā)展的必然。當時他農(nóng)村老家里的人們都用賣血來賺外快,觀念里認為能賣血的人,身體是好的,賣不了血的人身體必然是敗了,連娶妻都成一種困難。書里許三觀的爺爺問許三觀時的對話便是一個很好的體現(xiàn)。
賣血前,小市民貪便宜心態(tài)十足,根龍和阿方帶著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時,在水井前喝了七八大碗的水,撐的不行,其目的竟然是為了稀釋血液,放在現(xiàn)在來看,我覺得是一個十足的笑話,但是在那時候,又怎么能怪他們呢,不過是貧窮所致罷了。賣完血,儼然一副做成了事業(yè)的模樣,“一盆炒豬肝,一杯黃酒,黃酒要溫一溫”扣著桌子,神氣活現(xiàn)的模樣,畫面感十足!但其實卻是靠賣血掙的“血”汗錢 。
如果說第一次賣血的許三觀是一個無知的嘗試,第二次賣血的他是為了還債,這兩次的他都沒有意識到賣血頻繁對身體的危害,當后來阿方、根龍成為榜樣走在前頭的時候,許三觀已經(jīng)意識到賣血對身體的危害了,但這時他卻像不要命的拼命賣血,因為許玉蘭的病。
在賣血的經(jīng)歷里,第一次許三觀賣血,是在根龍、阿方的帶領下去的醫(yī)院,第一次拿到那么多錢的新鮮感,滿足感可能比對那比錢的需求更強了一些吧。許三觀拿到那筆錢,就好像初出社會的青年領到自己的第一筆工資,第一次總是尤為的珍貴,許三觀不舍得花這筆錢,不舍得給爺爺,不舍得給四叔,思前想后,決定為自己娶一個老婆。于是第一次賣血為他帶來了許玉蘭,帶來了一個家。而這似乎也預示著許三觀的之后的生活,哪怕是賣血經(jīng)歷都是與這個家息息相關的。
時間一轉九年過去了,已為三個孩子的父親的許三觀,其實和那千千百百的普通父親沒有多大的不同,卻帶給了我許多的感動,也許是因為父親本來就是一個偉大的角色。一樂拿菜刀砍傷了方鐵匠的兒子。這時候何小勇、許三觀、許玉蘭生活里第一次出現(xiàn)大的波折。為了償還方鐵匠兒子住院的費用,許三觀第二次賣血,這一次換回了那經(jīng)營了十年的家。雖然許三觀愿意賣血彌補一樂犯下的錯,但心里對一樂是誰的孩子卻依舊耿耿于懷。于是他的第三次賣血里,“血”錢花費的對象里便有了林芬芳。在許三觀心里,許玉蘭能和何小勇有風流逸事,心里的不平衡在這一點小小的出軌里得到了滿足。
三年饑荒,十年____,艱難的日子里感情得到錘煉,許三觀許玉蘭心里對彼此都已然諒解,那個____里的家庭批斗會,許三觀對妻子的呵護,讓我心里暖流涌動。
下鄉(xiāng)插隊,一樂病重,不顧生命的賣血,雖然不顧生命的賣血是那么的不合理,可在情感上卻又是那么的合理,生活所迫,無奈之舉,卻也是許三觀形象的完美塑造。
老年之后,生活漸安,終于想為自己賣一次血了,可是卻不行了,心里難耐的寂寞,哭泣是覺得不完滿吧。三盤炒豬肝的安慰,其實亦是終結。
余華的故事里,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呢?
關于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心得范文4
很久之前,有這么一個年代,它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陌生的,那是解放的初期,社會充滿著貧瘠和現(xiàn)實?,F(xiàn)實到你得靠賣血來維持你的生活,許三觀就來自那個年代。
在許三觀的一生中,幾乎許多重要的時間都有著賣血的場景。他娶許玉蘭用的是賣血的錢,去勝利飯店吃飯用的也是賣血白錢,給林芬芳買慰問品也是用賣血的錢,可以說,賣血對許三觀來說是一棵搖錢樹。
許三觀賣血也系著整個家,每當這個家到危亡之中,必須用錢時,許三觀就會義無反顧的去賣血賺錢,一樂打傷人,二樂辦酒菜都是用許三觀賣血得來的錢,可以說,賣血是許三觀的救命稻草。
但這并不是一片真正的救命稻草,而是一片有著劇毒的救命稻草。當他睜睜的看到根龍賣完血后就倒下了,他明白了賣血會帶來什么后果,他開始能不賣血就不賣血,真的應了許玉蘭的話:“賣血就是賣命呀!”。
但是他仍舊沒辦法放下賣血這個方法。在小說里,許三觀的大兒子許一樂病了,他們家沒辦法支付這筆醫(yī)療費,于是,許三觀不得不又去賣血。
這次不同往常,因為這次是一次最長,也是最艱難的一次。他隔一站就賣一次血,他身體都快承受不了這樣的透支了,他還在繼續(xù),他完全可以借一樂不是他親生的理由而將一樂扔下不管,但他沒有,他愛著一樂,這次,許三觀的血里飽含著濃濃的的父愛。
當他得知他的血再也沒人要了時,他該有多傷心。沒法賣血也就意味著他失去了支撐這個家的能力,但是他忘了,他有著他用賣血錢養(yǎng)活的家人。也許,不賣血的他才是最快樂的。
在路人眼中,許三觀的血從珍貴、寶貴再到?jīng)]有,但在許三觀家人的眼中,許三觀的血是天底下最珍貴的東西,它曾像一顆頂天大樹,將整個家撐起。
關于許三觀賣血記讀書心得范文5
當苦難成為慣性
我出生在和平的時代,社會一直在進步。也許,我還不知道何為苦難,于此而言,我是幸運的??矗鞘窃S三觀,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滿臉堆積的皺紋寫滿了生活的疾苦,生活在一個艱苦的革命時代,對于這樣一個小人物來說,實屬不幸。
我的腦海中至今仍回憶著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時的情景:一行三人走在路上,三觀對這一切都是好奇的,瞧著他們肩上挑的擔子,望著他們腰里別的大碗,對此,他一頭霧水,全然不知各自的用途。他只是木訥的跟著阿方和根龍,仿著他們的動作乃至一言一行都學得分毫不差。詼諧的言語無不流露出三觀的孩子性格,也許他只是初涉世事罷了。對了,他也是剛剛初嘗父亡之痛的“小大人”啊!而三觀表現(xiàn)出的木訥,我想更多是對經(jīng)歷過的苦難的麻木。當苦難成為慣性,思想就會麻木,許三觀處于其中,卻難以知曉苦痛,實為可悲可嘆。
當我看到三觀拿著賣血的錢去“請”許玉蘭時,內(nèi)心不由發(fā)出一陣冷笑,我曾想著:三觀的血錢定會白白浪費掉,這個娶許玉蘭的想法也不過是個荒謬的夢罷了。然而,令人驚異的是,當許三觀提著一瓶黃酒和一條香煙上門提親時,僅僅憑著幾條荒謬的不能再荒謬的理由,便成功拆散了在當時看來天生一對的何小勇、許玉蘭。著實荒唐,我曾為許何之戀而惋惜,也曾怒罵許三觀這個“混蛋”。就此,一段沒有任何感情的婚姻就此開始。我至今仍在回想那位老丈人為何會同意這段戀情,或許僅僅是為了物質的需求。當苦難成為慣性,生活的要求僅為那瓶黃酒,一條香煙足矣。為此,不顧一切,著實可憐。
1958年,人民公社所造成經(jīng)濟困難,三年災害隨之而來,許三觀一家每天喝著在當時看著極為奢求的玉米粥,嚼著無味的野菜。我理解為,這才是真正的苦難,這不僅僅是對身體的折磨,更是對精神的打擊。那天,許玉蘭出乎意料的把糖放在粥中,滿懷希望的讓孩子們猜測,不料,無一人猜出。我感嘆,卻不知緣何。當苦難成為慣性,沒人會思索甜味,只為生活也只能為生活,即便無奈,但也仍被迫“沉浸”其中……
開始,當許玉蘭被當做妓女進行,我曾以為這也許就是那場婚姻的終點,我從不曾想過這份感情回音苦難走的更近。我腦海中仍然印著這樣的鏡頭:許玉蘭胸前掛著牌子,狼狽地坐在椅子上瘋狂卻又無奈的咀嚼所謂的干飯,三觀安靜地站在旁邊,當干飯見底,紅燒肉露在外面,許玉蘭感激地看向許三觀,心中的不滿一掃而光,只留下那份溫情。許三觀談及:你已經(jīng)掉到水里了,這世上只有我一個人還想著救你。憑借這一句話,我已經(jīng)看到了兩人感情的升溫。當苦難成為慣性,愛隨之升華,三觀與玉蘭的感情的交織,已經(jīng)把苦難沖淡,這著實令人感動。
在那個苦難的時代,留下了太多的感動。當許三觀最后一次賣血不成卻反而被人責罵、凌辱時,我為他而抱不平。當許三觀嘴鷗一次走進飯店,桌子上擺滿了炒豬肝和黃酒時,我惋惜于許三觀一生對事的麻木。生活越來越好,人卻憶著苦難,嘆息的背后,又讓我思索,究竟何為苦難?何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