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讀后感8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余光中讀后感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余光中讀后感1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今,鄉(xiāng)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大約在我三四年級吧,我不曉得在什么刊物上抄下了這首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小小的我根本不曉得什么是鄉(xiāng)愁,也不曉得那彎海峽隔著我的親人不能回來。我只記得那時對詩很狂熱,不管懂與否,照抄不誤。同學們看到這首詩,特別是男生,對我擠眉弄眼。就因為“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大概我上初中后,那個我從未謀面,拋下妻兒老小,在海峽那頭的外公回來了。他白發(fā)蒼蒼,我的母親和姨母的淚流了又流,那矮矮的墳墓把外婆隔在里頭。那深深的遺恨除了外公,我的母親和姨母又有誰能體會出來呢?外婆嗎?她的怨,她的恨應最深。但她活著時,從來沒有自怨自艾,她把愛給了我們姐妹幾個。女人,誰說你的名字叫弱者,我的外婆,一個小腳女人,從三十歲就失去了外公,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女兒艱難度日。外婆用她日復一年,年復一日的沉默,書寫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同樣,海峽那岸年青的外公把一頭青絲熬成白霜也沒有再娶。四十多年的杳無音信,那份熱情一點一點的熄滅,父母妻兒竟被那灣淺淺的海峽阻隔著。遙望大陸,夢魂牽也系,這就是鄉(xiāng)愁嗎?多想聞聞故鄉(xiāng)泥土的芬芳,多想看看故鄉(xiāng)的潮起潮落、山山水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外公啊,您的四十年對外婆,我的母親和姨母是怎樣的`一種缺憾啊!小時候,我的母親和姨母,她們不曉得自己的親人在那遙遠的地方,夢里沒有父親,有的卻是生活的艱辛。等到她們頭發(fā)斑白的時候,才曉得父親是什么樣子。
月殘了,還有圓了的時候,就連那牛朗和織女還會有每年的七夕相聚,而外公和外婆四十年后再也沒有相見?,F(xiàn)在,或許在天的那邊,他們的魂魄早已相聚在一起了吧!臺灣啊,母親的頭發(fā)白了又白,那聲聲親喃的呼喚,喚不醒沉睡的你嗎?同樣的炎黃子孫卻要有兩種身份嗎?外公的墳墓就埋葬在故鄉(xiāng)的山坡上,遠處是澎湃的大海,墳前是開滿一地的蝴蝶花。
余光中讀后感2
從小吟詠著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長大,相望著的那一方的土地,滿溢著我們的思念,更回蕩著憂愁。同一片月光下的我們何時才能舉杯共邀明月,言歡共飲長江水。然而,在四川省及周邊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在哀痛與悲傷面前,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唇齒相依,手足相連”的血脈親情,那是一種發(fā)自心靈的統(tǒng)一。
同文同種,唇齒相依的骨肉親情,在大災難面前,愈加強烈。從5月12日汶川地震的災情-災區(qū)以及受災民眾,成為臺灣社會的焦點。臺灣同胞們都紅著淚眼互問:“我們可以為災區(qū)做點什么?”臺胞們的捐贈救災行動蔚然成風,催生出一幅幅感人畫面。大量人力物力涌向中國,為中國的每顆受傷的心,滴血的翅膀帶來一份慰藉與撫慰。來自臺胞們急切的捐款的電話系著這一頭,在那一頭,成千上萬的那一頭也在急切地等待著,系著這頭,系著那頭,而電話服務的這一頭,恨著自己為什么就只有兩只手!此刻臺商都動員起來,很多臺商捐了又捐,在這一刻他們決不計較著生命的豪華奢侈的投資,在生命的禮遇面前,所有世人同逝者默哀,向生命的尊嚴致敬。平凡人的愛心,則從四面八方如洪水般匯聚而來,在陰霾里化作縷縷溫暖的陽光,輕撫著大陸同胞的心坎。
20多位臺灣的飛行員,舍小家顧大家,紛紛主動請纓上陣,一個堅定的信念是鷹的誓言,要馳騁昨天的廢墟?;匦臍饬?,記錄下你一次次最美的弧線。紅十字會的愛心團隊也在第一時間來到這片滿目瘡痍的`黃土地上,青銅的光輝下,在奔跑,再爭奪,這片黃土地上每個人生的權力。放飛著一只鴿子的心,帶上溫暖與祝福,去尋找那一顆顆恐懼又膽小的心,一路陪著天使來到天堂,在純凈與美麗中尋找快樂。從不放棄過自己的諾言,從不背棄過自己的信念-將愛傳播下去。在地獄邊上,中國的戰(zhàn)士不孤獨。在浸染著陰霾與紅色的世界里,有無數(shù)條黃色的絲帶瀟灑的飄揚,有著那一條條不屈的錚錚鐵骨漢子,一根根不彎的凜冽的脊梁。同一個信念,同一個誓言:希望必將與中國同在。
余光中讀后感3
當冬天的第一絲寒風吹起,家門口的落葉們又爭先恐后地跳起了舞。總有那么一兩片調(diào)皮的落葉,喜歡駐足我的窗前,久久不忍離去。風一吹,小小的窗臺上,總會留下一抹紅的、一抹黃的,像精靈一般,點綴了我的心靈。在暖暖的冬日陽光下,我最喜歡的就是趴在那窗頭,看著那落葉在陽光中飛舞,看著那落葉奔向大地的擁抱……
三年了,已經(jīng)三年沒回故鄉(xiāng)了。記得老家門口的那棵大樹,也最喜歡在冬天落葉了。她總是那么調(diào)皮地把落葉鋪滿我家的菜園,也總是那么淘氣地讓落葉鉆進我的窗戶,飄進我的書本,成了我那一年最喜愛的書簽。
三年了,三年都在異鄉(xiāng)過年。每次過年的時候,我總是不忍去看那窗外跳舞的落葉,總是不敢去想那遠在故鄉(xiāng)的親人。好想跑進爺爺奶奶的懷抱;好想抱抱我那個剛出生的表弟;好想站在老家的窗前,看著那漫天的落葉飛舞……
這幾年過年的時候,我總是那么默默地窩在屋子里,跟爸爸媽媽一起,靜靜地看著春晚。耳邊偶爾一聲“嘭,嘭”聲,提醒著我新的一年又即將開始。
日子一天一天流淌著,我也悠閑地游淌在《余光中詩集》中。突然一篇《鄉(xiāng)愁》引起我的注意。鄉(xiāng)愁?余光中先生,這位可敬的老人也有鄉(xiāng)愁嗎?他的鄉(xiāng)愁又會是什么呢?
“寶貝,寒假回老家!”正當我出神地想著時,媽媽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喜悅像快樂的小鳥,讓快樂的我飛向了老家的路上。一路上,我都緊張得不敢入睡。爺爺奶奶在家還好嗎?那個新出生的小家伙到底長什么樣呢?我家的新房到底造了怎么樣呢?我的房間是怎么樣布置的呢?家門口的那棵大樹還在嗎……
整整十多個小時,我就那么一刻也不停地看著窗外,看著那熟悉的景物離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故鄉(xiāng)還在飄雪,太陽也偶爾在灰色云間露出來一會臉,透出點點陽光,溫暖了剛到家的我。我出神地站在家門口,凝望著周圍的一切:房子大變樣啦,好像一幢小別墅呢!哦,那棵樹還在那呢,還是那么喜歡飄落葉呢……
“寶貝,回來啦?!蹦棠谈吲d地從屋子了沖了出來,一把抱住了發(fā)呆的我。熟悉的環(huán)抱讓我的淚水像泄了洪的潮水,猛地沖了出來,止都止不住。
“你呀,長這么大了,還是這么愛哭。”奶奶笑得擦掉了她眼角的淚水,挽著我走進了家門。屋子里的大大小小都迎了出來,只為了迎接三年沒回家的我……
屋子是那么暖和,親人們是那么和藹,那個新出生的小家伙是那么可愛,我沉浸在滿滿的幸福中了。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窗臺上――啊!落葉!一片一片,還是那么美。風吹落后,它們在雪白的窗臺上留下了玫瑰色的霞。
故鄉(xiāng)的年是在中午,趕在了春節(jié)。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憨厚的笑,歡樂地聚在一起吃午飯。奶奶在每個人的面前都放了一碗甜甜的湯圓,一直盯著我們喝掉才放心。我們總是笑著說奶奶那個老頑固,但是還是美滋滋地喝了個底朝天……
不知不覺就過完了年,我又踏上了擁擠的火車,眼淚不自覺地滑了下來。望向窗外,那一片片落葉又隨風落下,像是為我送別??粗疖嚌u漸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故鄉(xiāng)的天空,我不禁又想到了《鄉(xiāng)愁》……
鄉(xiāng)愁,
鄉(xiāng)愁不就是那一片片飄落的樹葉,
而我是行走在那葉脈上的求學者,
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是那么遙不可及。
鄉(xiāng)愁不就是那一天天翻過的日歷,
而我是行走在那流淌著的歲月中,
回眸中,卻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是那么近在咫尺。
鄉(xiāng)愁,
是那承載著滿滿愛的一艘船,
我在這頭,親人在那頭。
但是,
中間緊緊連接著,
是那暖暖的關愛。
余光中讀后感4
讀完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我首先想到的是那片綠濤,是那片群山。余光中先生用精短的文字寫出了對祖國無限的懷念,而我只是對故鄉(xiāng)太多的思念,卻也是這支拙筆所能承受的。
家鄉(xiāng)的山,不知從何時起牽動著我的心……
小時候,山是普通的,永遠披著那件墨綠的紗衣。
我的家鄉(xiāng)在高原,到處是山的海洋,像一座天然的屏障,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土地。小時候,見得最多的是山,可能就是因為太常見,就覺得普通、太熟悉,便不懂得珍惜。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卻沒有答應她的挽留,匆忙離去,只留下她那黯淡的墨色背影,像一件紗衣……
長大后,山是神秘的,綿延而來卻不知要走往何處。
我已不再是那個無知的女孩,各方面的壓力重重壓上來。終有一天我疲憊的坐在長椅上,看著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眼前的墨綠已不再普通,像那一位身著青衫的小姐,讓人不由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來,怪不得許多畫家喜歡畫山。作家喜歡寫山,因為她散發(fā)著國最古老的氣息,庇護了我們一代又一代。
爸爸曾說過,祖先們是被人陷害貶到這大山里的,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一座吧!山撫固化了他們的憤恨,平靜了那顆爭斗的心,吸引著祖先們而忘記世俗的隱憂。他們也為我們留下生存的印記,可能是眼前的這棵大樹,也可能是腳下的青石板,透明的明月記下了這一切,飽滿深邃。山給了流浪之人一個安寧的處所,給了后人一個神秘的身影。
而現(xiàn)在,山是神圣的,卻不知從何時漸漸模糊了。
即將離開家鄉(xiāng),站在人來人往的月臺上。這是起點也是終點,是開始也是結束,人們不停地走著,來的腳步聲掩蓋了去的腳步,而去的腳步也掩蓋了來的腳步,今夜的我已是它送走的第幾批游子呢?月臺是流動的浮土,我不知道自己的腳步顯示出了什么,或許是浮土焉能扎根……
踏上遠行的火車,夜里隱約看見山在向我揮手,是挽留還是告別。再醒來已是午后,窗外是一末末綠影閃過,是山,正如我當初不肯為她停留一樣,只是匆匆而過,而我,只是呆呆地望著。時間漸漸從山肩爬過,染紅了那件綠衣,卻又多了幾分妖嬈,最終仍被黑夜吞噬了。
再次醒來時,習慣向窗外看,山呢?我呼,竟像走丟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就這樣,連最后的告別也沒有對我說。就匆匆離開了。有時望著天出神時,仿佛會看到那模糊的身影,仍是綿延伸長,是伸向故鄉(xiāng)的吧!
歸巢的鳥兒到底是倦了,清叫了幾聲,便消失在山中,因為山,是故鄉(xiāng)!
余光中讀后感5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自古以來,多少遷客騷人抒發(fā)過這種“思鄉(xiāng)之痛”。
鄉(xiāng)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隱埋在思想深處的痛。大部分寫鄉(xiāng)愁的詩,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它們道盡了中國人對家鄉(xiāng)和故土的依戀之情。
余光中在《鄉(xiāng)愁》中,繼承了傳統(tǒng)文化中“鄉(xiāng)愁”這一永恒的主題,寫出了富有新意的鄉(xiāng)愁情緒,這與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典文學的極其鐘愛是分不開的。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此詩除結構、韻律很美外,在語言上還表現(xiàn)出以下五美。美在表事物的名詞?!班]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表事物名稱的詞表現(xiàn)的是意象美,鄉(xiāng)愁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用這些詞表達出來后就將其實現(xiàn)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也就是說,詩人選取了代表漂泊、隔離、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抽象難以捕捉的戀國思家的鄉(xiāng)愁。
此外,詩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這四種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聯(lián)綴起來,使整首詩構成了一種真誠柔和的基調(diào)。美在富于變化的量詞。“枚、張、方、灣”這些量詞運用得很精當,它們在詩中富于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現(xiàn)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詞到表大事物的量詞,體現(xiàn)了詩人的鄉(xiāng)愁是一步一步升華的,由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美在重疊的形容詞和反復的句式?!靶⌒?、窄窄、矮矮、淺淺”四個形容詞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xiāng)愁濃縮于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反襯出濃烈的思鄉(xiāng)情緒。
各節(jié)中重復出現(xiàn)的“鄉(xiāng)愁是……”,音韻和諧,體現(xiàn)了詩的音樂美,增加了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將詩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和揮之不盡的鄉(xiāng)愁之心表現(xiàn)得恰如其分,淋漓盡致。美在表示時間的詞?!靶r侯、長大后、后來、而現(xiàn)在”四個時間詞,表現(xiàn)了人生的四個階段,以空間上的阻隔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fā),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強,悲劇氛圍更強,載不動,許多愁……充滿著無窮變化之美。美在顯示空間隔離的方位詞。
“這頭、那頭、外頭、里頭”這些方位詞很美,美在它們自然顯示了空間的隔離,反復使用就能營造出一種字字關情、瑯瑯上口的韻律;它們還與結構相似的小節(jié)共同形成節(jié)奏美和整齊美,也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基調(diào)。
余光中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