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5篇
推薦文章
《讓子彈飛》是一部讓人難以定義和歸類的電影,因為姜文獨特的個性和創(chuàng)作才華,讓這部影片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特質(zhì)。這意味著人們難以用既有類型片的常規(guī)去判定這部片子,因而對它的各種解讀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1)
《讓子彈飛》就是其中的一部。20__年12月16日上映的它,便成為了最早與觀眾見面的賀歲片。
周末朋友約好一起去看,原本有約的我并沒有開口否決。因為面對孤身一人處在異地的她,我一直都不知道該怎樣稱呼,既是長輩,又是朋友的界限讓我萌生一種尊敬和感恩的態(tài)度,有時候會局促不安或是拘謹尷尬,那是一次又一次百感交集的復(fù)雜情緒。
電影院我很少去,一是覺得沒必要花這個錢,因為在網(wǎng)上下載也是一回事;二是沒人一起看,因為一個人獨來獨往實在是有些寒顫。說起來這還是自己第二次上電影院看電影,第一次去的人更多,熱鬧得很。在第7排的位子上坐定以后,就是長達1個多小時的影片放映了。
乍聽《讓子彈飛》這個片名,多半認為是戰(zhàn)爭片,但是除了槍殺的場面以外,整部影片融入更多的的是喜劇元素。影片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北洋軍閥時期,土匪和騙子之間斗智斗勇的傳奇故事。一開場,就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的火車劫案,號令山林的綠林悍匪張牧之(姜文飾),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騙老湯(葛優(yōu)飾),兩人從生死宿敵變成莫逆之交,在鵝城遇到南國一霸黃四郎(周潤發(fā)飾)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一場場情殺命案連環(huán)上演,華南三王各自為陣,鵝城雙艷粉墨登場,亂世梟雄的混戰(zhàn)一觸即發(fā)……
《讓子彈飛》電影改編自四川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節(jié),擁有眾多明星的加盟,主要演員有姜文、周潤發(fā)、葛優(yōu)、劉嘉玲和陳坤等,首周票房1.7億,打破了《唐山大地震》1.6億元的國產(chǎn)片首周票房記錄。姜文在片中飾演土匪張牧之,表現(xiàn)得既匪又痞,英雄氣概十足,還有點兒民間的小聰明;葛優(yōu)在片中飾演騙子老湯,他不說話都準能把您給逗樂;周潤發(fā)飾演的是惡霸黃四郎,陰陽怪氣的他到底是怎樣的呢?去看看就知道了。
影片的平民風很濃,具有傳奇色彩,不覺得就讓我想起了《林海雪原》這部小說,同樣是斗智斗勇,同樣是語出驚人,同樣是懸念層出不窮。書中的偵察英雄楊子榮是怎樣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斗智斗勇的呢?即使是時間久了,楊子榮與小爐匠那場舌戰(zhàn)實在是精彩,直到現(xiàn)在也記憶猶新,先發(fā)制人、故弄玄虛、乘勝追擊,直追問得小爐匠破綻百出,最終讓座山雕處決了小爐匠。
影片中的結(jié)局也一樣,最終,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欺詐百姓的黃四郎輸了,輸?shù)暮軕K,可是到影片最后,卻有一種失落默然出現(xiàn)在自己的心頭。百姓們?yōu)槭裁醋詈笥杏職饽闷饦寳U對抗了?不是正義的號召,因為直到黃四郎的死訊傳來,沒有后顧之憂之后,他們才突然變得血氣方剛,勇猛殺敵!勝利后大家為什么不歡而散、各分東西?老大哥張麻子最后成了一個人,沒有了戰(zhàn)爭的硝煙他顯得茫然迷惑、一無是處,華麗的馬車與頹廢的老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到底要何去何從呢?馬車里隱約傳來一陣陣說笑聲,卻還是靜的可怕……
無論是從劇情上,還是從演員表現(xiàn)上來說,《讓子彈飛》都值得一看。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2)
先說形式吧,整部電影一氣呵成,風格鮮明,背景、人物、道具的設(shè)置都使得那個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呼之欲出,無論是想張麻子、黃四爺、馬師爺還是夫人都有其特別的人物特點,幾個弟兄們還有那些小人物也都很出彩。
再說內(nèi)容,故事緊湊,能夠帶動人跟著的思考。情節(jié)跌宕,張麻子與黃老爺?shù)亩贩鞘且徊ū纫徊ň剩龊跻饬系脑O(shè)置使觀眾欲罷不能。還有試著猜了幾次,僅有少數(shù)幾次猜中。
到了電影院就是去接受子彈的輪番轟炸。
還有影片的臺詞絕對是一大亮點,好的臺詞太多了,這就是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句話:每個臺詞都是姜文想要的,沒有一句廢話。但我也害怕,不是有說都完美了,也就沒有完美可言了么?我害怕到時候哪一句話也流行不起來。但又轉(zhuǎn)念一想,這樣也好,到時影片經(jīng)典散播于天下,編一段子:大家聽到一些經(jīng)典的`句子時候,詢問:這是出自哪兒的一句話來著?回答:《子彈》里的啊,再詢:那之前的那句……呢?再答:也是《子彈》里的啊。到最后大家都直接用《子彈》對話了(說不定還可以用吹出的鳥叫聲呢,那也是亮點啊)。好了,扯遠了。
本身就是喜劇嘛,笑聲是少不了。影片的搞笑元素很多,但都不是太過于無厘頭的,很親近。笑點有很多,基本上全場都是笑著看下來的。這就是姜文式幽默。他不再是個文藝青年,現(xiàn)在的他即便是商業(yè)大片也能夠完全的掌控。
姜文的影片,一般的都是有深度的,這次的也不例外,曾經(jīng)有人說她的《太陽》晦澀難懂,盡管口上不承認,他還是不得不屈服于大眾電影的角度(我用的是“屈服”二字)。這一次,商業(yè)電影,他讓大家都看懂了,“拍電影,掙錢是容易的”他說得對。但重要的是它依然賦予了電影一定的深度,那個軍閥的社會、賣官買官、幕后的強大、人們的劣根性與屈服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剖析,其實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一部電影反映的就是一個社會。
這就是姜文,他能將他自己的思想完全融入在光影中。
這部電影涵蓋面非常廣泛,兄弟義氣,金錢交易、強大勢力、爾虞我詐、兒女情長,雖然很多很雜,但在電影中全表達的很細致很細膩。絲毫沒有唐突的感覺。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3)
觀看《讓子彈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電影主要講述了山中的麻匪劫持了一輛坐著買官的人的火車。麻匪的頭——張麻子扮成買官的人和軟弱能的老湯去鵝城騙財,到了鵝城,張麻子看見了貪官黃四郎虐待人民,不禁生出一股同情之情,便用計謀戰(zhàn)勝了黃四郎,讓鵝城的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電影中的張麻子的形象無疑是從西部牛仔形象演變而來的——維持正義,敢打抱不平,喜歡用槍聲向人們示威,但這些卻被融入了官場,爆露出了官場上的種種不良的現(xiàn)象。
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的確有這樣的事情,比如說陳水扁,他在臺灣貪污了好幾個億,在監(jiān)獄中用種種方法出獄,繼續(xù)在外面貪污,像在臺灣上的一顆污點——就是《讓子彈飛》中的黃四郎,只可是張麻子變成了無形的法律——最終結(jié)果也是依法處置。
這部電影能夠說是一張過濾紙,用鏡頭述說了中國官場上的一個字,那就是——貪。它幾乎成了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腐敗,用不合法的手段隨意拿錢——這是中國的經(jīng)濟一向滑落,假若全世界沒有了貪官,那么就沒有了腐敗!沒有了落后!更沒有了貧窮!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4)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土匪張牧之的一句對白,雖在整套影片中只說了兩次,卻引起觀影者得思考。
這“一會兒”的時間正是要我們看出,土匪張牧之不是一般的土匪,財主黃四郎不是一般的財主。
張牧之在影片開場便大顯身手,英勇非凡,顯露土匪的兇殘和霸氣。當張牧之進了鵝城當了縣長時,卻千方百計掠財主的錢,分發(fā)給窮人,讓人刮目相看,并欣賞其英雄氣概。
而黃四郎卻處處笑里藏刀,心狠手辣,在他與張牧之的對話中,處處藏著陰謀,他給我留下的就是欺負窮苦百姓的奸詐小人。
而土匪并不是一般得土匪,是因為在張牧之介紹自我身世時,說他曾跟隨蔡鍔,也就是說張牧之是曾辛亥革命的戰(zhàn)士。而黃四郎也曾暗示說自我參與過辛亥革命。
兩位辛亥革命得老戰(zhàn)士,黃四郎利用手中的權(quán)利斂財,以故鄉(xiāng)鵝城為根本苦心經(jīng)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fā)其財。雖張牧之以往當土匪,但最終他歸于正途,掠走黃四郎得橫財,發(fā)回給百姓,真正為百姓付出。
“讓子彈飛一會兒”就是讓我們看懂影片真正得內(nèi)涵。開場時讓子彈飛一會,是讓我們看清楚張牧之并不真正是一個兇殘貪財?shù)耐练?,他也曾說“錢對我并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除掉社會上得腐敗,除掉社會上貪權(quán)貪利的,像黃四郎這樣的小人。
確實中國社會上那么多貪污案件,就是因為又許多這些貪錢的人,濫用自我的權(quán)利,讓我們得國家到處存在這欺騙,不真實!之前在網(wǎng)上熱瘋了的一句話正是諷刺那些以權(quán)謀私的人,阻礙著我們中國社會發(fā)展得人。
所以說我國還需加大力度打擊這些以權(quán)謀私的事件,保障廣大老百姓的利益,多站出幾個張牧之是所有人民得愿望,影片也正正寄托著我國的這種愿望,多點公平!
“讓子彈飛一會兒”好讓我們看清楚,讓我們抵制濫用權(quán)力的行為,營造一個公平的社會!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5)
《讓子彈飛》的確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影片。商業(yè)片應(yīng)有的元素:震撼的大場面、精良的制作、傳奇的故事以及明星大腕兒,一應(yīng)俱全,并且質(zhì)量上成,真正是讓觀眾過足了癮啊。
看完后,一向意猶未盡忍俊不禁。某人以往電話里給我學(xué)了一句臺詞;是重慶話!我就決定看看,確實實至名歸!嗯,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給力,很給力!
而酣暢的歡樂之后,卻還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慨,讓人久久回味。
當張麻子成功地發(fā)動群眾,搞垮了惡霸黃四郎,英雄的戲碼正上演到高潮,掌聲和鮮花都還來不及送上,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卻要散伙了,帶著自我心愛的姑娘,奔向繁華熱鬧的大上海。這一幕,峰回路轉(zhuǎn),卻又似水到渠成--原先并不是人人都想要當英雄的,這世間有遠比當英雄趣味得多的事物和生活。也不是人人都拿英雄當回事的,普通人或許更在意的是英雄屁股下頭坐著的那把椅子,盤算著把它劃拉成自我的財產(chǎn)。甚至,這個英雄本人,似乎也不在乎自我是否成為英雄,他更樂意享受的,或許是那一刻"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率性不羈吧。
然而,子彈終究是要擊中目標的,沒可能飛個沒完沒了。再率性不羈的歲月,也是有數(shù)的,總會在某一個出其不意地的時刻戛然而止。
列車載著小弟們的歡歌笑語,奔向了他們新的夢想。孤獨的大哥縱馬隨行。不明白他是快馬揚鞭奮力追趕,還是駐足目送。惟有《送別》的歌聲,余韻悠長。
一絲黯然,一絲悵然,一絲淡然,一絲了然…心中感慨,絲絲縷縷,無可名狀?;蛟S僅有那溫煦的陽光讀到了,僅有那漫漫的長路記取了,僅有那蒼茫的歲月懂得了。忽然想起陳奕迅《感情轉(zhuǎn)移》里的一句歌詞:"蕩氣回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拿來為這個片尾做一個注解,竟也別是一番境界吧。
上網(wǎng)看過了許多關(guān)于《讓子彈飛》的影評,真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一樣"。這種評說紛紜,正是《讓子彈飛》在藝術(shù)性上的成功所在。好的藝術(shù)作品,始終是要說點什么的?;蛟S我是太過感性的人,總是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地方被深深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