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10篇
《論語》既是語錄體又是若干斷片的篇章集合體。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兩章間,也不一定有什么關聯(lián)。而且這些斷片的篇章絕不是一個人的手筆。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論語》100字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1】
”香九齡,能溫席?!靶⌒↑S香,九歲就懂得孝敬父母,為父親溫暖床席,他多有孝心?。↑S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黃香是一個君子,長大后成為一名好官。
黃香的故事正應了《論語·學而》篇第二條的一句話——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層統(tǒng)治的人,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層統(tǒng)治的人,卻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有了,”道“自然就形成了。能做到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其實就是有了”仁“的根本。
看一個人會不會有所作為,成為有用之人,就要看這個人能不能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能做到這一點,他才會愛民、愛國,做一個群眾喜歡并支持的好官,才能成就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業(yè)。
學習了這一篇《論語》,我想,我也要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愛兄長。這一切都要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為父母鋪床、打洗腳水,幫他們做家務,給疲憊一天的父母做飯……
總之,我要努力了!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2】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看“中庸”這兩個的。
或許在現代漢語中它含有一些貶義的成分。但《論語》中所說的中庸,或者說我這里所說的中庸,卻不是那個意思。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保ā墩撜Z》?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tài)度”(金山詞霸?高級漢語大詞典)。個人覺得,還可以推而廣之,將中庸解釋為:不走極端,尋找矛盾雙方之間的平衡點。應該說,這是貫穿整部《論語》的一個重要思想。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3】
孔子所宣揚的仁具有泛愛的特點,是對春秋時代人的價值發(fā)現的肯定。
比如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但是孔子的仁愛與的博愛、墨家的兼愛又有區(qū)別,不是不分親疏遠近、一律平等的愛,而是有等差的愛,要遵循親親、尊尊的原則。親親、尊尊是西周宗法社會的原則,其本質就是禮。禮是血緣法則、道德法則和階級法則的綜合體。人的行為不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禮。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4】
關于國學,當今社會上掀起的"國學熱"似乎正從一個側面昭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來參加此次國學講習班是抱著一個求學的目的,幼時聽母親念《論語》中的句子時只覺得拗口難懂,逐漸長大后發(fā)現幼時所聽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那么美妙,含義又是那么豐富,但盡管如此對國學經典的認知卻仍然處于一種懵懂的狀態(tài),講習班開班第一天,老師結合朱子的《讀論語孟子法》講讀經之道,當時我情不自禁記了很多筆記,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來沒有老師講過如何去讀我們的國學經典,先曉其文義然后知其意,"切己",熟讀玩味,這些是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東西,眼前開朗覺得這確實值得一試,于是便帶著我很淺的文字功底和剛聽來的方法開始了我讀《論語》的道路。
自小學開始就會在課堂上學習《論語》,里面的句子大多十分熟悉,然而認真研讀之后才發(fā)現,雖然每句都是那么簡短,但是意義豐富,認真體會之后覺得以前根本就沒有讀過《論語》。程子曰:"讀書者當觀圣人所以作經之意,與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圣人之意可見矣。"經典之所以經受時間考驗千古不衰,是因為其蘊含了先賢的為人之道、成德之道,后世者難以達到其境界,故需一絲不茍認真研讀,將這種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融入生活,晝誦夜讀常常思考才能有所得。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5】
孔子有點小心眼。一天,孔子正在上課,一個青年闖進來,拿著寶劍舞了一陣,劍鋒好幾次逼近孔子,孔子動也不動。
后來孔子收了這個青年做學生,他就是子路。但是孔子時不時會讓子路難堪。比如說,子路、公西華、冉有、曾皙侍坐那一次,子路說了自己的理想,卻落了個“夫子哂之”的下場。還有一次,閔子、子路、冉有、子貢圍在孔子身邊。子路看上去剛強英武,其他人則溫和正直,安詳從容,孔子就說:“像子路那樣,是不得好死的樣子?!?/p>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6】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為牽扯到朋友的種類,很多話不及細說,下文再談。
二、 結交朋友的標準
《論語》有關結交朋友之標準的論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對朋友的要求,又有對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還有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為,交友必須交優(yōu)秀的人,德才兼?zhèn)涞娜?。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這一點頗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7】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使用的恰當與否,會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成敗。
其次,說到塑造人物形象,《論語》雖不是小說和傳記,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然而其記生活小片段,從側面描寫人物的手法,對后世卻影響甚遠。
最后,《論語》限于其采用的文體結構,敘事方面較別的文體稍遜一籌。
以上幾處,足可見《論語》敘事的精彩和洗練。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8】
孔子關于仁的思想,已內在地包容了中國古代社會的血緣關系和階級關系。
仁學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嚴等內容,這一點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命題中表現的很明顯。他既承認人是目的,且承認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嚴。這里并無貴賤、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這同當代社會的人權思想有著共同的契合點。孔子對子夏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就是從道德實踐上說的,并不是從地位或職業(yè)上說的。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9】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
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說:“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冉有也問道:“聞斯行諸?”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么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說:“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nbsp;
通用《論語》100字讀后感【篇10】
初識孔子,是在初中。一篇《論語十則》在把我搞得暈頭轉向之余,又使我對孔子佩服得五體投地??鬃硬粌H精通音樂、禮節(jié)、書寫、計算、射箭、駕車等各種技能,更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等佳話。于是,我下定決心,讀完了整本《論語》。
孔子學識淵博。一本《論語》,就涉及哲學、美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詩學、史學、宗教學等多種領域。而過去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更是形象地說明了孔子的德才兼?zhèn)洹?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