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
推薦文章
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精選5篇)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一家。在胡同里,英子的第一個朋友是常癡立在胡同口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篇1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收音機里傳來這熟悉的歌聲,我也忍不住跟著哼唱起來,腦海里不由自主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
“在冬陽下,駱駝隊緩緩地走來,那悅耳的駝鈴聲在干冷的空氣中回蕩?!?/p>
這畫面似曾相識可一下子又記不太清楚在哪兒見過,忽的我猛的一驚,這不就是《城南舊事》中的畫面嗎?
《城南舊事》這本書放在我的床邊已經(jīng)很久了,今天再一次拾起,沒想到它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了。這本書是中國臺灣作家林海音中年時候?qū)懙囊徊孔詡黧w小說。書中記述了自己七至十三歲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間讓我感受到林海音對童年不舍與珍重。
放下書的那一刻,小英子在惠安館里的樹上捉吊死鬼;看見駱駝大塊大塊的從身上掉毛,天真地想拿起剪刀為它修剪;出門的那一刻,竟發(fā)現(xiàn)頭發(fā)被門鉤住了,痛得哇哇直叫……這些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
小英子的童年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我的童年生活也絲毫不遜色。那些有趣的事兒可多了,不信,我說一件讓你聽聽。依稀記得那年我8歲,爸爸從超市買回一個熊貓鬧鐘,說是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十分開心。
當(dāng)時爸爸還說了些祝福我的話,記得有一句是時間就是金錢,就是財富。小小的我把這句話牢牢地記住了,什么,時間就是金錢,鬧鐘里金錢在哪兒呢?于是到處找工具,能找的都找到了,可還沒見螺絲刀的身影,只好問爸爸。
爸問我拿螺絲刀做什么,我還故作神秘,這邊一拿到螺絲刀便開始了我的“尋寶之旅”,可是拆了半天也沒看見錢的蹤影,我忍不住了,便去問爸爸:“爸爸,你說時間是金錢,為什么我把鬧鐘拆了也沒見一分錢?”爸爸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當(dāng)時的我哪知道爸爸說這句話是告訴我時間的重要性,直到現(xiàn)在,大人們還常常拿這件事來笑話我。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童年不知不覺將進(jìn)入尾聲,希望這美好的童年永遠(yuǎn)停留在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篇2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用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lǐng)進(jìn)了二十世紀(jì)二十年
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fā)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百感交集。
這個故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jīng)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jié)交的第一個朋友。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和小桂子相像,身上還有秀貞說的胎記,就讓妞兒和秀貞相認(rèn)。后來妞兒和秀貞去找尋爸爸時不幸慘死在火車輪下。后來,英子一家遷居。英子認(rèn)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xué),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fā)現(xiàn),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jìn)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yuǎn)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駱駝隊”、“惠安館”、“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每一章節(jié)主角最終都離開了英子,他們的離去,讓英子堅強了、也長大了。更表達(dá)了作者英子對童年的憶念,讓我們懂得童年的可貴。
讀了這本書,我也想了許多。說到童年,更是讓我滿懷激動。童年是人生的一個開始,失去了就再也無法返回??蔀槭裁从腥讼胧ネ昴?雖然童年有許多事受到了禁止,可這只是意味著我們還沒有長大,我們還可以用童心去干很多事,因為童年是要快樂的,要快樂地奔跑在草地上,就算是摔倒了,也是與大地親密的一次擁抱。在自然的景色中快樂地成長,這些是只有在童年才可以做的。只有在童年開心,才能快樂地成長。
好好珍惜童年吧!它會讓你的成年變得更加光彩!
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篇3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寫的一部令人感慨的書,以前總是不大愛讀,但今天讀起來,是我真正感到了里邊的快樂、幸福、悲傷、離別、無助的感覺。
上個世紀(jì)三十年代,那時候的孩子到游藝圓里看露天電影,聽?wèi)?、玩耍……這一切,都是作家林海音在《城南舊事》描繪的景象。讀著讀著我漸漸的走進(jìn)了書里:一個小女孩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日本飄揚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這里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好奇,惠安館面前的“瘋”女人,常被打罵的小伙伴妞兒,隱藏在荒草叢中的小偷兒,敢于沖破舊家庭追求新生活的蘭姨娘,丟下自己的孩子來做媽媽的宋媽,嚴(yán)厲的爸爸,他們都曾和英子朝夕相伴過,但最后都一一離去。
書中還寫了自己兒時可愛的童真看法,描寫自己的生活。父親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親28歲做了寡婦,她為母親痛心,母親是愛她的,沒有回天津,不想讓孩子們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媽媽對我的愛與呵護(hù)。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
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么的純真、無邪。使我感動,他會用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好人壞人,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這種難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jīng)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dá)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這本神奇的書,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為我呈現(xiàn)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的最后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
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篇4
在《城南舊事》中,我最喜歡第一篇,就是《東陽童年駱駝隊》。這是我第二次在除了語文書外看到的了。
作者林海音雖然沒有用聲音讓讀者聽到這駝鈴“美妙”的聲音,但通過作者的寫作,仿佛這聲音就在耳邊,好像置身于場景中。作者也沒用多少夸張的句子,就只用了那些通俗易懂的字句??蛇@平常的寫法,卻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讓我每次讀都讀到神魂顛倒,昏天暗地。
作者的手筆對于人還是動物,都有著細(xì)致而精準(zhǔn)的描寫。如: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干冷的大氣中。如果這是一幅畫卷,那就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了。讓我體會到了文中意境的寒冷,感受到拉駱駝的人的辛苦。
從文中作者與“媽媽”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小時候的天真,對新事物的好奇。感受到作者多么懷念童年的時光。
讀《城南舊事》,仿佛身在意境,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無拘無束。感到作者小時候與我神似,天真,對任何事物都有獨特的感觀。讀了《城南舊事》,讓我永不忘童年,珍惜童年,不忘童年的點點滴滴。
城南舊事第十章讀后感篇5
最初遇見《城南舊事》,是在幾年前,卻沉浸進(jìn)去了。后有段時間未讀,便從熱情中退卻了。
如今又捧著這本失而復(fù)得的書,竟久久無言。
再度翻閱,感悟卻又升華了。
這本書是林海音回憶自己孩子的童年所記。以孩童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大千世界,又含有成人的思想暗藏于內(nèi)。
作者用一個又一個標(biāo)題,寫出一篇又一篇孩童時期的故事。
所以,我認(rèn)為她是想起一件,便記下一件。這也是青少年所需要的。我們應(yīng)養(yǎng)成記錄一切的好習(xí)慣。記憶片段是一閃而逝,靈感是轉(zhuǎn)瞬即逝。唯有記下,才能永恒。
拾掇舊時記憶的點點滴滴,然后用成年、成熟的感悟去連綴,便串成了《城南舊事》。當(dāng)我們在為童年啼笑皆非之時,又為那份深意所思考,陷入沉思之中去了。
復(fù)雜與簡單,與一書中得以體現(xiàn)。
正如一光一暗,總是相鋪而成,相依而有,相立而形。
成年人在垂暮之時,總是會想起些美好的回憶,為兒時的自己而歡笑、而落淚。
……
人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成長,也由最初的單純無知、天真爛漫,變得深沉睿智、成熟干練,卻也老氣橫秋、毫無生機、再無快樂。
這時候,回首,再憶往昔,看著一步步成長的自己,竟會快樂,有所感悟。
不管自己如何,總是令人喜愛的,從中,你能看到許多。
像心智的成長,外貌的變化,身心的成熟。
……
你會覺得真快,真快,一切如白駒過隙。
可那些記憶是最美的,永存于大腦皮層。
最美的永遠(yuǎn)是過去。
有了最美的過去,才會具有最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