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
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范文
縱覽歷代文人巨士,無不是涉書海攀文山后勵志伏案而終成其才,故不博覽名著,不得其道。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精選篇1
天上是否會同時出現(xiàn)兩個太陽?月亮為什么會有陰晴圓缺?鴕鳥為什么不會飛?孔雀為什么會開屏?浩瀚的宇宙空間又是否有神秘的外星生物……腦海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連串的問號。為了滿足自己極強的好奇心,我祈求媽媽到書店給我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一拿到書,我就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從這本書中,我確實收獲了不少有趣的知識。不信,你看!
大家都知道人在睡覺的時候會做各種各樣的夢,那么動物會做夢嗎?《十萬個為什么》告訴了我答案:科學家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得出結(jié)論,大部分爬行動物不會做夢,大多數(shù)鳥類只做短時間的夢,而哺乳動物大都會做夢。貓、老鼠、豪豬、袋鼠等動物,有的每天做夢時間長達五六個小時呢!是不是很有趣?
關(guān)于動物,我從這本書中還了解了十二生肖是怎么來的??吹竭@個話題,你是不是首先想到了幼兒園老師給我們講的《十二生肖的故事》?那只是一個民間小故事而已?!妒f個為什么》向我們揭曉了答案: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jù)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每個夜晚十一時至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丑時,牛正在反芻;寅時,老虎到處游蕩覓食,最為兇猛……戌時,狗開始守夜;亥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聽到這里,你是不是恍然大悟啊?第一次讀完時,我也是同感!
除了動物,我還了解了好多關(guān)于植物的有趣的事情呢!印象最深的是植物也是需要睡覺的。只不過,它們的睡覺方式和動物不一樣罷了。植物最明顯的反應(yīng)是在葉子上。合歡樹長有羽狀的葉片,傍晚來臨時,葉片就會成對地折合在一起,進入睡眠狀態(tài)。第二天清早,展開葉片,開始新一天的生活。真是有趣啊!除此之外,我還從書中了解到:樹也是有性別之分的,如銀杏、桑樹等。這些樹的雄株只開雄花,雌株只開雌花,它們必須依靠外力,比如風力或昆蟲的幫助,才能完成授粉結(jié)出果實。因此,如果你只種一棵銀杏樹,附近又沒有其他異性銀杏樹的話,它是不會結(jié)出果實的。
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向著太陽?發(fā)芽的馬鈴薯為什么不能吃?花朵為什么會有鮮艷的顏色……《十萬個為什么》真的大大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一次次的讀書活動,對我的成長幫助很大。讀一本好書,就仿佛在和一位智者對話,又好像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我喜歡這種感覺,也一定會堅持讀下去,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精選篇2
孝,不能等待——讀《弟子規(guī)》有感。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边@是《弟子規(guī)》的總訓?!靶ⅰ北环旁诹耸孜唬梢姟靶ⅰ笔亲鋈说幕A(chǔ),是道德的根本,正所謂“百善孝為先”。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賢——堯、舜、禹、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的。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tǒng)美德,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對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想想我們成長的過程,每一步都滲透著父母的心血,一句句愛的叮嚀,一個個溫暖的懷抱,一次次期待的眼神。他們把的給了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不去孝敬他們呢?
現(xiàn)在的我們生活幸福,在父母家人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的父母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辭辛勞,任勞任怨,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不能幫上什么忙,我只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有的時候,父母的艱辛我們是無法體會的,現(xiàn)在的我們年齡尚小,還不能和父母一起分擔生活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但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盡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們可以在出門時對爸媽說一聲“再見”,進門時投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里感覺暖暖的,我們可以給忙碌一天的父母搬一把椅子,可以給口渴的父母倒一杯水,我們對勤勞的父母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解除他們的疲勞,驅(qū)散他們的心病。在他們生日的時候做一張賀卡,寫上真誠的祝福。孝敬父母,其實真的不難做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連小草都知道報答春天的光輝,何況是人呢!所以,今后我會時刻想著父母,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把學習搞好,不讓父母為我操心,長大后用實力回報父母,孝不能等待,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做一個懂得感恩、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精選篇3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guī)》。它全文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講述了我國古代的基本道德和規(guī)范。我特喜歡!
《弟子規(guī)》里有“入則孝”“兄弟睦”“出則悌”“信為先”等篇章,“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告訴我們,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就要向他學習,馬上下決心,立志要趕上他;即使相差很遠,也要立下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逐漸趕上去。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見賢思齊”。
記得我7歲的時候剛學舞蹈,由于個兒小,練基本功特別費勁,老是比別的同學“慢半拍”。別的同學在學“倒立”了,我還不會“下腰”;別的同學已能筆直地跨“一”字了,我還在用力壓腿……最讓我頭疼的是那個“側(cè)手翻”了。我生性膽小,兩手著地后右腿不敢蹬地騰空,所以只能像小青蛙一樣跳過去。見到同學們一個個翻得像模像樣,那樣的輕松,那樣的漂亮,我既羨慕又著急。怎么辦呢?“思齊”唄!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們學習,非趕上他們不可。課間休息時,同學們都去玩了,我馬上跑到基本功張老師面前說:“張老師,我想學好側(cè)手翻,您能再教教我嗎?”“好呀!老師再給你講講動作要領(lǐng)”張老師滿面笑容地說。老師耐心地把整個動作分解開,一點點讓我領(lǐng)會,還叫來一位做得好的同學示范。
就這樣,我終于有所頓悟,多次練習。當汗水浸透我的衣裳時,我已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一個側(cè)手翻了。我十分高興,并堅定了學好舞蹈基本功的信心,繼續(xù)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天課程結(jié)束的時候,我終于能穩(wěn)穩(wěn)地蹬、踢、撐、翻,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側(cè)手翻。成功了!我欣喜若狂。
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遇到眾多的“高山”,一定會看到特好的“景行”。我們一定要“仰之”“行之”,“見賢”而“思齊”。這樣,我們才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功。
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精選篇4
讀了夏衍的報告文學《包身工》之后,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包身工的悲慘遭遇、苦難生活催人淚下,應(yīng)對于資本家的剝削、壓榨,感到無比的痛恨,我信感今日生活的幸福。
我自豪,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家,有光、有熱、有溫情、有期望!讓我們體會完美的新生活、新社會,珍惜今日,熱愛我們的新中國。
六十二年前的今日,包身工們正睜著一雙失神的眼睛,拖著沉重的雙腿在來回地工作著,一不細心,就會遭到一連串的打罵;而此刻和他們年齡相仿的我們呢?卻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認真地聆聽著教師那循循善誘的教導,一雙雙明明亮的眼睛撲閃撲閃地時時迸發(fā)出智慧的光芒,這些也許是包身工們做夢也想不到的。
他們本是還會撒嬌的孩子,但黑暗的舊社會吞噬了他們的童趣、他們的幸福、他們的一切。伴隨他們的是殘酷的制度,惡劣的環(huán)境,非人的生活,有多少包身工冤屈地慘死在魔鬼般的工頭手下。
每一天早晨四點,“蘆柴棒”在“豬玀”的叫喚聲中,踩著緊張慌亂的步子,咳著喘著,去燒開一大鍋稀飯。我呢?起碼到五點半起床,吃了母親做的早飯,迎著朝陽上學去。“蘆柴棒”在暗無天日的工廠里做工,遭受精神與肉體上的雙重折磨,我卻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如坐春風,理解著教師的諄諄教誨。當“蘆柴棒”得了重病時,一盆一盆冷水便是給他們的靈丹妙藥。而我一次小小的感冒,父母便要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忘了吃藥、打針,到學校更會得到教師的悉心照料。
在那知萬被壓榨的包身工中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溫情、沒有期望……沒有人道。他們只擁有皮鞭的抽打,只是十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而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里,象花朵一樣在陽光、雨露下盡情開放,我們有的是溫暖,有的是幸福,我們生在福中要知福啊!
在這比包身工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很多倍的條件下,我們應(yīng)當做些什么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掌握科學技術(shù),為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作出偉大的貢獻,便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期望我們都做主宰生活的強者,不要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弱者。
12月最新的名著讀后感精選篇5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平凡的書,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的故事,可讀完這本書后我卻久久不能釋懷,我的腦海不斷浮現(xiàn)其中的片段。作者在書中將人物的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淋盡致。令我影響最深刻的當然還是書的主人公——少平。他從一個羞澀的男孩逐步成為一個堅毅、有夢想有追求的男子漢。
他的故鄉(xiāng)是面朝天背朝土的雙水村,他們世世代代都為農(nóng)名民,少平也不例外,但他卻有著比農(nóng)民更好一層的思想境界,他不甘僅僅成為一個農(nóng)民,他有自己的最求。在生活的壓迫下,他沒能上大學,家中艱苦的條件是不會允許的。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少平十分懂事,他要挑起家中的這份擔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有的人可能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有的人可能在荊棘中掙扎了會兒,到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而少平是屬于另一種人,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困難,仍然選擇在這條平凡之路上繼續(xù)前行。
他離開故鄉(xiāng),踏上一個陌生、無依無靠的地方–黃土高原,剛來到那里時,他是一個不起眼的攬工人,到最終成為一個正式的煤礦工人,其中付出了多少艱辛。少平的工作也許是低層的,他任一絲不茍、賣力地干活。對于職業(yè),無高低貴賤之分,如今,許多人會覺得某某工作很低賤,例如掃大街,自己不應(yīng)當做那種事,其實并不是那樣,任何工作地位都是平等的,從事任何工作都要盡心盡力。少平嘗到了感情的甜果他與曉霞的感情雖然完美,可是好景不長,他深愛的曉霞在一次釆訪中犧牲了。曉霞在他心中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對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失去自己深愛的人。生活與精神的種種打擊也沒能將他打跨。而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勇敢的戰(zhàn)勝生活中的暴風雨我們要好好地去思考思考。我也很佩服曉霞,她是一名出色的記者,不顧世俗的眼光與少平相愛。為了救一個孩子,她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她與少平的約定還未實現(xiàn)就走了。
我們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平凡的人生,這本書后,我對與于平凡有了新一層的思考。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少平,平凡的曉霞,愿我們能活出“平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