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
推薦文章
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5篇
公祭能增強我們對世界戰(zhàn)爭的記憶,吾輩當自強,增強對生命的敬畏,以史為鑒,維護世和平。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篇1】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地點,就是南京_紀念館,一個有著特別紀念意義的地方。84年前的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后,在長達六周的時間內,大肆_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
這場震驚中外的_,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時至今日,日本卻連一個正經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_多次參拜供奉著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還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否認南京_,甚至稱南京_是“偽造的謊言”。
南京_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開啟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然而,據(jù)稱今天的日本教科書,很少有把日本的這段真實歷史教給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令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喻。
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為了_倒算,是為了避免“南京_”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fā)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捍衛(wèi)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_;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zhàn),有3500萬中_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愿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愿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篇2】
作為一名大學的學生,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滿四個月了,我終于鼓起勇氣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去祭奠那些在烽煙戰(zhàn)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陰霾天不大一樣,這是一個大晴天。從看到初中歷史課本上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描寫以來,我就一直在想著:有機會的話,應是在那樣的一個陰霾天,用滾燙的心去觸摸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那灰黑冰涼的記憶。然而這次卻有點諷刺,在溫暖的,甚至是有點刺眼的陽光中,我踏入了這座城。
這是一個周末,沒有多少人來,冷清的感覺與晴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還未進入館內,但氣氛已然被旁邊的雕塑和音樂烘托得稍顯壓抑,相信沒有一個人看到這組雕塑時心里是沒有震動的。首先進入視野的也是最大的一個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著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強暴了的母親。她衣衫襤褸,頭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訴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絕,我能夠看到她的絕望與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著已經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著已死小孫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親身上的嬰兒??他們的親人都是慘死在日本鬼子的鋼刀,炮彈之下的。這不是一個人,幾個人的仇與恨,而是一個民族的血與淚!傷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這些雕塑絲毫沒有夸張當時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場面,然而到這里還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著漣漪的水,那應是整個民族為紀念死難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淚。
進入館門,看到來參觀的各色各樣的人:像我一樣的學生,工人??沒有一個人不懷著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絲絲的欣慰。歷史的教育沒有只停留在課本里,學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國人就應該關注這段受難史。整個場館按照時間的順序布置,從抗日戰(zhàn)爭的背景開始講起,配以大量的圖片,文物,文獻,視頻和仿真的場景等,講到抗戰(zhàn)勝利,日本投降,以及對南京大屠殺的紀念等。進入第一個展廳,看到墻壁上刻滿了遇難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輕輕地撫摸它們,想稍稍撫平他們心中的傷痕,想稍稍安撫它們凄怨的靈魂。櫥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遺留的槍支彈藥和其他生活用品。剛開始我還抱著些許“考古”的心理,但當我看到一枚枚桐葉軍功章時,我憤怒了----它們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國人的血鑄造的,一枚接著一枚,暗示著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不復存在。那些侵略者將自己的驕傲建立在鮮血之上,他們應該受到譴責。
往里走,就是重點的南京大屠殺部分,配有很多當時日本軍人屠殺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場景不可謂不悲慘。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場景,也真實地再現(xiàn)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轟炸過的房屋滿目瘡痍,殘垣斷壁上的炭火還未熄滅,讓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著家園頃刻間化為灰燼,親人身首異處,有著無盡的恐懼和恨意。還有根據(jù)幸存者回憶出的一個個小房間,隔著窗,能看見幽暗里慘死的無辜百姓。特別是對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對其中的慘狀有所耳聞,當我真的面對這幕場景時,我仿佛看到了那個黑色的天,聽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聲,聞到了那些令人作嘔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婦女受迫者的史料,無論是視頻,圖片,還是文字,都能讓我看到一幅幅慘痛的畫面,讓我深深的握緊了拳頭,我作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傷害,他們殘害了我們中國的女人,世間最惡毒的詞都無法形容那些加害她們的日本人!對于她們來說,一生已毀,有的不忍其辱,了斷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間,揮之不去;有的為了生活,仍然繼續(xù)著一生,她們多希望自己可以失憶,不要再讓那些噩夢般的記憶夜夜刺痛著心靈,艱難,漫長......
還有最慘絕人寰的場景:“萬人坑”----層層堆積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開始我是不愿進去的,并不是怕見這樣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嚇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陰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種氣氛,更是害怕褻瀆了這些尸骨的在天之靈。我個人認為我們這些后人應該做的首先是讓這些尸骨入土為安,而不是作為一種歷史的罪證而暴露于外,畢竟他們已經有過不幸。但是最后我還是進去了,不是為了心中的那份對日本人的恨意,而是為了對那些受難者的銘記。原本以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會慌張,然而我錯了,真正臨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種異常的平靜,不知緣由的平靜。這平靜不代表麻木,這是一種深思,是一種銘記。單純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萬般糾結的心緒,這些心緒要花一生去清理,關于生命,關于戰(zhàn)爭,關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給我的思考一樣,那幅油畫左邊是兩個手拿屠刀,趾高氣揚的日本士兵,中間是一座尸山,尸山頂端是一個活著的幼兒,右邊是兩位僧人。畫里有罪孽,有控訴,有苦難,有希望,有寬恕,還有無盡的思考......
參觀雖然略顯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內心仍然在略顯壓抑的紀念館中激動不已,在此期間我受到的最大的觸動就是這些不幸的靈魂在那個中華民族最羸弱的時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現(xiàn)代人們對那段歷史的銘記,對和平的追求,對生命的敬畏。整個過程中,我也體會到紀念館設計者們的苦心,他們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訴那段黑色的歷史,而是給我們當代人足夠的警示:暴力帶來的只是無盡的苦難,和平才是人類應該永遠追求的主題。理解了這樣的初衷,才能夠理解整個場館的內容布置。夕陽西下,那橙色的余暉鋪滿在整個紀念館內,為端莊肅穆的紀念館籠罩上一層溫暖的霞光。透過那層柔柔的光線,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遠逝去的生命。他們不再面目猙獰,眼中不再透著無盡的恨意,相反的,他們面目安詳,那是沉淀恨意之后從內心最深處釋放出來的寧靜祥和,那是對罪惡的寬容,對和平的向往與追求。在暖色調的晚霞中,我從內心深處感觸到了那段歷史帶來的無盡的思考,同時也感知到了最真實的平和。我想,這溫暖的霞光不僅溫暖了那些無辜的受害者的靈魂,同時也溫暖了我們這些后人,它其實是想讓我們不要永遠記著恨,不要永遠生活在對罪惡的厭惡之中,而是應該記得那些教訓,那些用鮮活的生命換來的和平?;厥淄?,館內那破舊的城墻,雖依然孤獨地佇立在那里,卻不是在控訴著一段黑色的歷史,而是在展望著一段美好的未來......
喪鐘為不幸的逝者而鳴,也將為忘記苦難,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鳴。不要讓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作為一個景點而被后人銘記,而是作為一段永不被塵封的歷史讓后人永記于心!
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篇3】
這是舉國哀悼的時刻。
一個黑暗的日期:1937.12.13。
而今天,中國的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就于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就這樣,莊嚴肅穆的氣氛下,儀式開始了。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像是一條蘇醒的龍,這國歌盤旋在人們頭頂上空;像壓抑了許久的雷,這國歌驚醒了數(shù)十萬罹難同胞;像一聲聲洪鐘,這國歌震動了十三億華夏兒女熾熱滾燙的心……人們想起了,被任人宰割的痛苦,77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往事?!捌饋?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緊握雙拳的人們看到了,眼含熱淚的人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看到了,那些前仆后繼,用鮮血寫就的黑暗與光明交錯的史詩。
警鐘長鳴,人們默默地垂下頭,死一般的寂靜,只有警報聲尖銳刺耳地鳴叫著,不,是77年前死于非命的同胞們在吶喊,恍惚間,大地似乎震動了,十字形標志如一只巨手不甘地伸向天空。這蒼穹之下,曾是餓殍遍野,有獸一般的日軍猖狂的獰笑,這是對日軍的譴責嗎?圓瞪雙眼的死難者雕像透過半世紀的塵埃凝視著新一代的人們,可他們卻再也無法看見人們的哀悼,無法觸摸著新世界發(fā)出慨嘆,無法因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露出欣慰的笑……
十六排禮兵抬著花圈正步入場,安魂曲奏響,人們的目光轉向遇難者名單墻。(遭難者30,0000)人們不愿提及的數(shù)字。可在這名單上的名字,遠不及它。這集體的墓碑上,昭示了罪惡的歷史真相。
“一九三七禍從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淪喪
侵華倭寂燒殺搶掠
尸橫遍野血染長江
三十余萬生靈涂炭”
青少年清脆空靈的嗓音訴說著那煉獄般的六周,可正如他們吟唱“生生不息,山高水長”,中華民族如一顆青松,經歷暴雨洗禮后,正孕育著新的生命。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日軍的罪行,絕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否認罪責的齷齪行徑,定會受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鄙視。人們不應為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的暴行而仇視日本這個民族,“和平,不是戰(zhàn)爭;合作,不是對抗”,今天的中國愿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共同繁榮的世界。
新一代的青少年們肩上的責任沉重,牢記歷史,才有尊嚴,才有未來。歷史是的教科書,只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攜手努力,才能讓白骨可以安眠,讓戰(zhàn)爭遠離人類。
和平鴿飛向遙遠的蒼穹……
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篇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fā)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
前幾天二年級的兒子跟我說本周四正好輪到他講新聞午會,物色了幾個最近時下熱門的主題,決定還是選用公祭日的內容,一來正好當天是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二來也湊這個時機跟兒子普及下南京大屠殺的知識。
再沉重的歷史都避不開,每一代人都應銘記。多少次去南京旅游都想帶兒子去參觀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但還是放棄了,因為自己第一次去是帶著沉重悲傷的心情離館的,無法想象81年發(fā)生的那場大屠殺是如此的慘絕人寰,我們國家我們的同胞遭受了最不公平最不人道的悲慘遭遇,甚至幾年前題材電影《金陵十三釵》中有屠殺的場景,至今都不忍再看第二遍。今天鼓起勇氣,整理好情緒,平靜的跟兒子介紹了南京大屠殺的情景,準備了PPT,并由他為全班同學講解歷史,這是我們永不能忘的“國家記憶”。
歷史無法逆流,但我們要認清真相吸取教訓。今天的哀悼,并不是沉陷在歷史的痛苦中無法自拔,我們緬懷死難同胞,銘記歷史,設立國家公祭日,就是要在我們心中豎起一面歷史的“回音壁”,抹去歷史的灰塵,認清真相,并吸取深刻的教訓。銘記歷史,吾輩自強,家是小國,國是千萬家。2017年9月,國際和平城市協(xié)會宣布南京成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自古以來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我們愿意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創(chuàng)人類美好未來。
不忘初心,以史為鑒,我們擁抱更加繁榮昌盛的祖國。今天的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祖國正變得強大,中國的安全系數(shù)遠高于任何國家,世界在看中國。即使有一些不法分子想繼續(xù)抹黑中國,我們堅決說無,我們的國人在團結,我們對一切不利于祖國的言行毫不猶豫的抵制,我們生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我們守護不可磨滅的歷史真相,我們?yōu)樽鎳姆睒s富強齊心協(xié)力。
2022第9個國家公祭日的心得【篇5】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40多天時間里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此等獸行暴虐,曠世未聞。84年后的今天,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祭,是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淪陷后的六個星期內,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一處展區(qū)上赫然寫著“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從高空滴落,掉進一泓清泉,與此同時墻上亮起一盞印著遇難者遺像的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隕落。列寧說,“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歷史不容忘記,民族不會忘記,我們不能忘記。國家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溫了民族的苦難,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是珍視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緬懷華夏之殤,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反對篡改歷史的立場堅定不移。
祭,是讓我們珍惜當下,蜂擁前進!現(xiàn)如今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戰(zhàn)爭是何等殘酷、和平是何等珍貴,而和平則是用無數(shù)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破則家忘、國強則民安,沒有國家的強盛就沒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強軍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們在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同時,更要珍愛和平,砥礪奮進。如今的南京將“創(chuàng)新名城、美麗古都”作為發(fā)展愿景,新時代的我們也要以強烈的憂患警醒砥礪前行,以頑強的拼搏意志奮發(fā)圖強,以熾熱的家國情懷鑄造鋼鐵長城。讓世人知曉,中國人民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意志堅定不移。
祭,是讓我們矢志強國,奮斗青春!國家公祭日,祭的是國難滄桑史,祭的是民族獨立奮斗史。國難當銘記,國人當自強。歷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啟超先生說,“簡單一句話,歷史的目的就是將過去的真事富裕新價值新意義,以供現(xiàn)代人之資鑒。”在“兩個百年”的新征程道路上,和平發(fā)展是主題,強大幸福是目標,“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作為新時代建設者和參與者,定當銘記歷史,扛起責任,發(fā)憤圖強,為強國強軍不懈努力。任時光流逝,任時代變遷,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決心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