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滿分讀后感
《青春之歌》為讀者展現(xiàn)了“九·一八”事變后,一批愛國主義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情景,細致的雕琢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那啻褐铦M分讀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春之歌滿分讀后感篇1
《青春之歌》這部小說,或許不為太多人熟知,也或許為很多喜愛那個年代文學的人所熟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那個時代的動亂對我們這些處于和平年代的人來說是陌生的,它只存在于歷史課本的那些冷漠的字里行間,不曾被我們真正地理解與感受過??墒钱斘艺嬲刈x完此書的時候,感受到了一種青春無價的激情,在激蕩著熱情與追索的歲月中,品讀《青春之歌》,不覺倍加感慨。
小說中,林道靜與三個男人的情感歷程不僅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見證了林道靜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內心。除了愛情,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對革命的熱情也是青春的標記。當青春擁有了愛情與信仰后,便開始漸漸地豐滿起來。作為中心人物,林道靜代表著那個年代眾多女性的經歷:逃婚——同居——革命——成熟,看似難以理解的經歷在那個年代卻是一種客觀存在。正如作品中所說,林道靜崇拜芭蕾舞之母鄧肯,而她對愛情的追求也向那位藝術家靠近:毅然離開深愛她的余永澤,深深地戀上革命青年盧嘉川,將對革命的熱愛、對青春的詮釋和對盧嘉川的愛融為一體。
《青春之歌》是一曲對青春的禮贊,歌頌那些為民族危亡而頑強奮斗的青年才俊。盧嘉川的身上,最能體現(xiàn)青春的熱情與激揚,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青春;江華,機智而又穩(wěn)重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鮮血解讀著青春;林道靜,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逐漸成長和成熟,成為一名擁有堅定信念的共產主義革命戰(zhàn)士。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zhàn)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和許多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跡,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雖與我們同齡,但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于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于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
試想現(xiàn)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值年少有為、大展宏圖的青年卻是那么的“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一跳,他們難道就真的這么脆弱嗎?他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他們不會再有后悔的感覺,但他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盡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沖勁,有干勁,還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xù)著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短暫的,但也正是因為它的短暫方才顯得它彌足珍貴。青春也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jié)。讓我們在短暫的時間里燃燒激情,讓青春的火焰永遠蔓延下去。
青春之歌滿分讀后感篇2
輕輕的合上這本書,我的心被林道靜感動了,更被千千萬萬的革命工作者感動了!他們?yōu)榱烁锩?,更為了人民,奮起抗戰(zhàn)。他們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毅力去對付國民黨的機槍!不管他們是多么渺小,但是大海就是千千萬萬顆渺小的水珠形成的!
在一次的細細品味中,我領悟到了林道靜對黨真摯的依賴像孩子依賴母親一樣的感情;領悟到他們像火山一樣噴發(fā)熱血的愛國熱情;領悟到了那個時代動蕩的的時代風云。在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林道靜的革命精神讓人贊嘆不已。
林道靜在入黨前遇到過很多困難,那時候沒有人告訴她下一步該如何走,她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地摸索前進的道路。她堅持著、堅持孤獨地走下去,革命的理念伴隨她左右,促使她勇敢地、不顧一切向前沖。
那個時代讓我們停不下前進的步伐來。它一直督促著你向前,向前……這支永不老朽的歌歌頌著勇者,只要你還有一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燃燒起革命的熱情,現(xiàn)在的孩子們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所以我們更需要的鍛煉堅強的意志,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fā)的走向未來。
青春之歌滿分讀后感篇3
手握《青春之歌》,我的心卻不由的飛向我的“青春”,回憶起我的“青春”來,嘴角間也不由哼起這首越哼越讓我感嘆我逝水年華的`“青春之歌”。 青春叫人無限的追憶又叫人痛苦的無奈,青春應該倍加珍視卻又被我們無情的揮霍,我們不自知的就已寫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我們不自覺間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是那么的“瀟灑”、那么的“大度”。我們還有多少個青春、還有多少個年華去讓我們“瀟灑”、讓我們“大度”?我不由痛苦的去思考問題,思考這個明了而又故意去糊涂的答案。暮然回首,青春只留給我們一串串伸向我們不能退卻的腳印。此時的我們,站在這青春最后的尾巴上茫然四顧,是否更應該好好的活,更應有意義的過?只為這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一個完美的句點,讓我們堅定前行。
林道靜,我以一個大男子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個人的廣場上,你也無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別之處。恰恰相反,林道靜,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年輕的聲音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沖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著堅強不屈的靈魂迎接初升的太陽。是那么的美,是那么的感人,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xiàn)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那種為實現(xiàn)目標而不懈奮斗精神,無不展現(xiàn)她特有的美感。就是這種力量、勇氣和不屈的精神,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zhàn)士”。我們的女主角的人生又是波瀾壯闊、歷盡滄桑的,壯闊到讓很多男子漢萌生再世為人的念頭,滄桑到讓世界都改變了顏色。如果說她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熱血青年,書中的青年們,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青春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命運聯(lián)系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新中國的未來而奮斗。他們?yōu)樗麄兡强蓯塾挚上У那啻寒嬃艘粋€完美的句點。他們?yōu)樗麄儫o怨無悔的青春而堅定前行。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的太遠。也許現(xiàn)在,尤其改革開放后,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也許有個人理想,但更多的是從身邊耳濡目染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我們失去了社會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要、金錢的追求、權利的追逐,我們不為此而感到悲哀么?哪怕只有那么一點點。我們不去苛求能像林道靜一樣的偉大,但也讓我們的精神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精神”。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勤儉、少一點浪費,多一點美好、少一點丑惡。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jié)。
對于我們現(xiàn)在已參加工作的青年來說,在學校,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而今作為煤礦人——新集煤礦的一份子,踐行新集精神,把我們的礦上建設的更加美好,除了為理想而奮斗外,我們肩負著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不應該將目光拘于狹小的個人天地,這樣的生活是蒼白沒有意義的,只有緊緊靠攏于企業(yè)的組織領導下,做好本職工作,鼓足干勁,為國家,為企業(yè),為人民奉獻個人的綿薄之力,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才能體現(xiàn)出我們激情的青春。讓我們青春擔當?shù)闷稹扒啻簾o悔”這四個字,當我們回首我們的青春,我們能夠自豪而又驕傲的說“青春無悔”。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jiān)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jiān)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富了,但是人們也發(fā)現(xiàn)社會變了,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出現(xiàn)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tǒng)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如是觀,作如是,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前進步伐。那青春之歌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
“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那么的公平,一生只給予我們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彌足而珍貴。但是每個人卻將這僅有的一次“青春”的機會演繹各不相同。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聲唱出青春的夢想。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邁的歌,盡情唱出青春的斗志。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熱。
青春之歌滿分讀后感篇4
看到隨風飄揚的國旗,我總會覺得自己血液里激流澎湃,自從閱讀了《青春之歌》之后,我才知道這是一種無法抑制的愛國情懷。
開始,只是覺得“青春之歌”這個名字充滿了朝氣,就像現(xiàn)在的我們一樣,于是就因好奇而迷戀上了這本書。這是一部少有描寫知識分子的小說,主人公林道靜是愛國青年,一個復雜卻又簡單的角色,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典型,可是她所表現(xiàn)出對國家的熱愛和真誠令人驚嘆。
不知不覺中,我漸漸喜歡上這個角色!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堅強、認真、熱情以及純潔向上已不止于文字的木訥、呆板,而是真正融入了我的讀書生活中、我的腦海里。唯有林則靜給我的欣賞崇敬……在她悲慘黑暗的家庭背景下,她就像一朵新生的清蓮,純潔美麗,不斷的在印證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她沒有崇高的理想,只是憑著那份對自己喜歡職業(yè)的向往而奮斗著,盡管故事的結尾,她身受重傷,生死未卜,但是卻留下了永遠的美麗和勇敢。
從那時起,每每看到國旗隨風飄揚,腦海中便浮現(xiàn)出她的身影,我相信現(xiàn)實生活中是存在林則靜的,也許是你、也許是我,也許就是我們的縮影,懷著那份向往、激情向未來沖去!
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林則靜,每個人的血液都懷著一份愛國情懷……建黨__周年,中國經歷了多少變遷,一座座的小農屋已被一幢幢高樓大廈所代替,貧瘠的土地上已種滿了花草樹木。
唯一沒變的是那面火紅的旗幟,還有我們血液里被賦予的愛國情懷。
青春之歌滿分讀后感篇5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民眾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中國人起來救中國啊……”無窮盡的滾滾人流,鮮明奪目的旗幟,嘶啞又悲壯的口號,繼續(xù)沸騰在古老的故都街頭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繼續(xù)在不停地前進,不停地前進……這是1935年12月9日發(fā)生的事情,也是一群愛國的青少年迸發(fā)出的赤子吶喊。
記載這個事件的書是一本叫《青春之歌》的小說。這本書給我印象很深的是主人公林道靜的母親——秀妮。在熱河省的一個山村中,有一家只有祖父和孫女兩個人,孫女叫秀妮。秀妮是一位漂亮、結實、能干的姑娘。秀妮在11歲的時候給一戶人家當“童養(yǎng)媳”,后來到了15歲時,她所謂的丈夫已經死去,所以她一直在娘家侍養(yǎng)她病在炕上的老祖父。到了21歲那年冬天,地主林伯唐下鄉(xiāng)收租的時候,艷羨秀妮的美麗,強迫討她做姨太太。秀妮無奈之下跟著林伯唐去了北平,她從一個聰明伶俐的姑娘變成了癡癡呆呆的傻子,后來生下林道靜卻被趕出林家,最后跳河自盡了……
1931年,林道靜長大了,她被迫離開了家去了北戴河,1931年的9月24日,日本占了東三省。林道靜在抗日革命戰(zhàn)爭中迅速成長起來,成為了一名地下革命者。
這可以看出封建社會多么殘酷無情,日本侵略時期的中國人奮起抗爭,出生入死。
讀完《青春之歌》這本書后,我很有感觸,慶幸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可這個安寧美麗的世界正是因為有林道靜一樣的革命者不怕犧牲、不退縮的勇氣,才一步步成為了現(xiàn)實,才使得今天的女性不再有秀妮那樣的悲慘命運,所以我真的很崇拜革命者們,對他們充滿了由衷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