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追求生命的意義》
《追尋生命的意義》是一個人面對巨大的苦難時,用來拯救自己的內在世界,同時也是一個關于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和能者多勞們生存的社會所應擔負職責的思考。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讀書筆記《追求生命的意義》,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1
《追尋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精神醫(yī)學家、心理醫(yī)生、猶太人,二戰(zhàn)時期被投入奧斯維辛集中營。出獄后他根據獄中經歷,總結出一套意義療法,用于治愈神經官能癥,效果很好。這本書就由這兩部分組成:獄中的劫難和意義療法介紹。
讀這本書緣于吳伯凡的推薦,在我眼中吳伯凡屬于博古通今、世事洞明的大家。他每年要讀三四遍的書,自然地引起了我的興趣。
只是讀到現在仍然不知道吳伯凡為什么如此鐘愛這本書,但某些事還是觸發(fā)了一些我的感悟。
一、作者沒有用大量筆墨放在奧斯維辛的酷刑、苛責及死亡,而是通過幾個事例說明了獄中生活的殘酷與磨難。
獄中經常進行的“換營”,病弱及無力工作的俘虜被淘汰送往煤氣間或火葬場,淘汰的方法是全體俘虜群毆或分隊格斗,想想都覺得血腥;俘虜沒有名字,只有編號,這編號就刺在皮膚上,或繡在衣褲上,在換營隊伍即將離去時,如果有可能,每個人都會盡可能想辦法弄到另一個“號碼”來代替他加入換營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這些猶太人被關進集中營之前基本都是社會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這屠宰場一樣的集中營里,人被剝奪了尊嚴,道德就成為最沒用的東西,每個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盡可能活下去,為此不惜采取各種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為只會發(fā)生在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會催生文明的行為,惟愿世界越來越美好。
二、什么樣的人能活著走出集中營呢?
作者說他們中的精英都沒能挺過奧斯維辛的磨難?;钕聛淼氖侨惾恕?/p>
第一類就是“酷覇”們。一般來說,這些人是俘虜中最殘暴的人,由納粹警衛(wèi)挑選出來或者他們毛遂自薦,他們的個性恰恰適合擔當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們還會被刷下來,因此他們格外賣力,打起人來,比納粹警衛(wèi)還狠。因效忠納粹,他們在獄中的待遇格外好,成為俘虜們羨慕的對象,只是不知道出獄后這些人境況如何。記得幾年前看過《朗讀者》,女主角因做過納粹看守而受審,估計“酷覇”們后來的日子并不好過。人真的不能為了一時一事的好處,做喪盡天良的事情。
第二類存活下來的人是那些為了生存毫無顧忌,或偷或搶,甚至不惜出賣朋友以自保的俘虜,因為唯如此才能活下來。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談論獄中的經歷,因為不堪回首,因為再也不能接受過去的自己,沒有那段經歷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就連這本書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慮到真實性才是其最大的價值,作者才鼓起勇氣,公開陳述他的信念。
第三類人是像作者一樣,盡快認清現實,適應環(huán)境而僥幸生存下來的人,如作者所言,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為了讓納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會被送往煤氣間,他每天用玻璃刮臉,腰桿挺直,以使自己看起來氣色良好,完全能勝任工作;作者還利用自己心理醫(yī)生的特長幫助酷覇,分析他在愛情和婚姻上的難題,提出治療建議,以此博得酷覇的關照,躲過了幾次被送往煤氣間的厄運;就餐時還能得到豌豆湯,得以度過了黑暗無光、忍饑挨餓的日子。
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夾縫中,仍能攻破縫隙,露頭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三、人的適應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
被投入奧斯維辛的猶太人,入獄前大多生活水平較高,從他們入獄后被收繳的飾物就可以看出來。入獄后,最初的反應是震驚,等他們一步步被剝奪了人的所有權利,才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活著走出集中營成為他們的唯一的目標。為此他們忍受各種各樣的身心折磨:無法刷牙、一件襯衫穿半年,直到毫無襯衫的樣子、一連幾天不能洗澡、用臭鞋當枕頭。而就是這樣惡劣的生活條件竟然治愈了作者的淺睡易醒癥。等俘虜們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之后,他們就進入了獄中生活的第二階段:冷漠,就是情緒死亡的狀態(tài)。因為冷漠是自衛(wèi)的妙招。每當有人死去,眾俘虜一哄而上,挨著那余溫未散的尸體,有的搶到一盤吃剩的馬鈴薯、有的搶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換下死者的木鞋,還有一個因抓到一根繩子高興萬分的,全然忘記了身邊的死者。
人一旦冷漠,現實就變得模糊起來;俘虜們一切的心力和情感都關注在一件事上:活命。每天傍晚,當俘虜們由工地返回營區(qū)時,常常會松一口氣地嘆道:“又活了一天”。
此時有些俘虜們開始在饑餓中畫餅充饑,談論自己喜歡的美食以消解自己的饑餓感,但這種方法事與愿違,被想象中的美食挑動起來的味蕾絕不滿足于每天只發(fā)一次的面包,這些人往往是最先掛掉的。反倒作者的做法比較英明:即使一片面包也分次吃完,在遇到任何難處的時候,他都會拿出一點面包來,放到嘴里大聲咀嚼,靠食物所給的安慰支撐下去。
慢慢地俘虜們將獄中生活常態(tài)化了,他們開始了苦中作樂,以在絕望、孤獨的集中營生活中,遁入過往的生活,找到一個避難的港口。于是獄中出現了“宗教熱”、“招魂術”,大家聚在一起看夕陽,甚至還有藝術節(jié),節(jié)目有歌曲、詩朗誦、講笑話。
第一次聽說奧斯維辛還有藝術節(jié),真的印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話: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
四、意義療法的由來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yī)生,作者通過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和自己的觀察,發(fā)明了意義療法。他發(fā)現,即使在奧斯維辛這樣極端的環(huán)境中,人仍然有選擇的自由:盡管有人選擇做“酷覇“;有人選擇茍且,但仍然有人選擇將自己僅余的面包讓給別人,并行走在各房舍間安慰別人。這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行為讓作者明白: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而恰恰是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事實上,每個日子,每個時刻都在為人提供選擇的機會。寫到這里,我明白了吳伯凡每年讀這本書的理由,所有的生活內容都是有意義的: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機會了解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閑的生活,使人有機會體驗美;而既缺乏創(chuàng)意、又忙碌的生活,則使人有機會提升人格情操。人生的痛苦也有其意義,就像集中營的生活,使人體會生命的脆弱與堅強、人性的殘暴與悲憫。作者則將獄中所受的一切苦難看作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平靜地迎接每一場苦難。
意義療法在現實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其中一個例子,我印象深刻。一位夫妻恩愛的老先生因妻子去世郁郁寡歡,作者寥寥數語讓老先生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說:“你和妻子感情深厚,如果你先她而去的話,她會怎么辦”?老先生說:“她會很痛苦?!弊髡哒f:“對啊,現在你妻子不用遭罪了,由你代替她了?!崩舷壬D時覺得他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追尋生命的意義》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我們不該追問人生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賦予什么意義?
我們終將發(fā)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于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不同使命。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2
關于生命的價值,作者提出要忘記自我:“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yè)或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工作而言,由于現代社會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作僅僅當成一種賺錢的方式、養(yǎng)家糊口的途徑而已,卻忘記了工作中所能體現出來的個人價值。而通過工作實現個人價值,不是簡單的目標實現式的;而是心中有個目標,然后忘我地勤奮工作,這樣成功往往會不期而至,因為“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工作的價值(這里所說的“工作”是廣義的概念,比如周末去做一個志愿者也是一項工作),能夠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工作可以為團隊、為集體、為一個大的事業(yè)貢獻出的綿薄之力,那本身將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而現實中,很多時候人們在工作中容易喪失自我,就像叔本華所講的那樣“人注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焦慮是因為擔心做不好而有壓力,厭倦是因為認識不到工作的價值而產生虛無感。所以,我想在現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靜下來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夠為這個團隊創(chuàng)造什么、為他人帶來什么,我能從中收獲什么、能夠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長與提高,這兩個方面的思考和總結有助于提高個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點,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平凡的。比如一個交通協(xié)管員,如果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擺設,那么他將度過一天又一天無聊的時光;而另外一個交通協(xié)管員,每次看到紅燈亮起時在他的召集和勸解下安穩(wěn)的人群,綠燈亮起時大家有序通過的樣子,覺得這種感覺真好,那么他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心情都是舒暢的。所以,善于發(fā)現工作中點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關的點滴美好(倒不一定是與自己的行動有因果關系),更容易讓我們工作得快樂些。
談到工作,我其實很佩服你。你雖處于困境之中,但是你熱愛著你的工作,你沒有放棄,你一直在努力。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困擾,很多時候,你承載的比別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內心的波瀾別人可能不理解。其實,我也難以全面理解,只不過我稍微學過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時候一個人想控制自己的內心是多么的難,而你無疑是一個堅強者。記得有次聊天,你告訴我,有時候你工作時心里根本平靜不下來,記憶力也很差,由于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狀態(tài)一塌糊涂;有時候,由于內心的焦慮、低落,甚至從不遠的住處走到單位,都要花費很大的勇氣,每走一步都感覺很艱辛;有時候,由于內心不平靜,很難與別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見面,打個招呼都是那么的困難,沒有勇氣面對人群、面對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而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沒有放棄,你默默地用自己的雙肩勇敢地扛起來。我還清晰地記得,你告訴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你深愛著你的工作、你的團隊、你的好伙伴們,你甚至有時候覺得對不起他們,他們關愛著你、幫著你、替你承擔著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慢慢好起來,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無論在多么困難的情況下,你沒有放棄自己的職責,沒有放棄自己作為團隊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榮耀感,這一點真的很贊。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3
一口氣讀完了《敬畏生命》一文,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被種子強烈的精神感動了。
我掩卷深思。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因為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誰不萬分珍惜它?但是查理?辛普森在自己非常年輕的時候,用自己弱小的身軀、微薄的力量,觸動了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地方。這究竟是為什么?是他不懂得生命的意義嗎?不是,他對生命的意義了解得最清楚、最深刻。他知道,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絕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的生命變得更美好,這樣的生命,才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生命。
但是,現在,有些人卻不是這樣的。他們認為人的一生太過短暫,比不上行樂就會讓生命的火焰白白地燃燒。因此,他們拼命地追求錢財和快樂,完全不顧他人的利益。站在我們的身上,我們根本看不到閃閃發(fā)光的生命,只會看到黑乎乎的靈魂。有些青少年雖然不是這樣,但是他們追求享樂,談到穿的、吃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只顧自己,這樣的生命難道有意義嗎?沒有。
《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文,我深受啟發(fā)。雖然生命很短暫,但是,如果我們在短暫的生命里做出有意義的事情,就會讓我們的生命體現出價值,放射出光芒。生命中的人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有的人一不順心就輕生,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生命態(tài)度。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我們決不能讓他白白流失!
同學們,讓我們像查理?辛普森那樣用愛心為他人帶來溫暖和幸福時,我們的人生也將更有意義。生命短暫,愿我們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價值。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4
知道為什么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尼采
當長期處于一種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以二戰(zhàn)集中營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自傳體的書中,講述了那種極端環(huán)境,給普通囚徒的心理狀態(tài)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囚徒們?yōu)榱俗约汉团笥涯芑钕氯?,而進行的殘酷的生存斗爭。作為一名敏銳的觀察者和親歷者,他進一步從這些慘痛真實的經歷中,引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里?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炊钪?
在集中營中,囚徒的所有財產和權利都被剝奪,不僅饑寒交迫,而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體弱有病的囚徒很快會進毒氣室,在這里,生命顯得格外渺小脆弱??墒菗ヌm克爾觀察,身體不那么強壯,卻有豐富的精神活動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來,他本人就是實例。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皩⑽蚁穹鈼l一樣置于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p>
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實中的空虛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來的希望:將來,我們會再次擁有這些幸福時刻!
為了活下去,囚徒們小心地節(jié)省食物,從死者身上“交換”衣物,調換轉移到其它集中營的名單(這更像是命運的),冷漠地注視著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這種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環(huán)境里,人們在動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卻神奇地保持了對藝術和大自然之美的熱愛,甚至感受更為強烈。“一位囚徒沖了進來,招呼我們去操場觀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們看見險惡的云在西邊閃閃發(fā)光,整個天空布滿了從鐵紅到血紅、形狀和顏色不斷變化的云,然后,在幾分鐘的寂靜后,一位囚徒對另一位囚徒說:‘世界多美啊!’”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
弗蘭克爾把人的主觀意志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種方法去幫助病人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說得很對。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應對。每個人都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學會把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拯救出來,自信自尊得去面對,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如集中營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種使命的人,他們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會是一個充實的人。我自己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爾會產生的悲觀的情緒,的確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來辛苦地走一遭。因為至少,我們的存在并不會因其短暫而失去意義。
當我把這本書一氣讀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想,是擁有并珍惜所有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勇氣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對過去生活的甜美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是對伴侶和家人深深的愛,是對自己將發(fā)展成長為怎樣一個人的好奇。無論任何職業(yè)、地位、財富和種族,當一個人有所擔負、認真投入地生活著,并給其他人帶去了幸福時,他自己也會感受到充實滿足,此時,生命的意義就存在于生活過程本身!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5
余華先生的《活著》是在大學畢業(yè)前五月份看的一本書,當時不知道為什么要看,但是就從圖書館的書架上順手拿下,現在才知道原來它在等《追尋生命的意義》,冥冥之中,終于等到你。
《活著》的結局是福貴孤身一人牽著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過往,《追尋生命的意義》的結尾時弗蘭克爾博士從集中營走出來,同樣是全家去世獨自一人。
我一直對生活很樂觀,即使是悲劇我也覺得悲劇之后終會等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不幸的是《活著》沒有,而《追尋生命的意義》做到了。
二戰(zhàn)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受著饑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著,直到最后從集中營走出來,而且還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一直在書中尋找弗蘭克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就好像在《活著》尋找為什么福貴要活下去的理由一樣,可是到讀完全書還是沒有任何線索,我不知道在全家都已經死去,自己也處在非人的生活并且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刻,他為什么能不去選擇死亡?
帶著疑問,我閱讀了讀者很多的讀后感,大部分都是在寫那種所謂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義的東西,有的還涉及到了博士的意義療法,說實話,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尋找你為什么不選擇死亡的原因,你卻告訴我你要用你的悲慘經歷來治愈別人,從而走出集中營花了很長時間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從未經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xù)活著,不是茍延殘喘。
在農村有很多中風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著。農村講究“喜葬”,認為老人活到80歲左右沒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輩子積福積德。但是我又碰到過那些活到8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他們盡管疾病纏身,卻仍舊不選擇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么他們生命的意義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初二的學生寫的書評,他說他最欣賞的就是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著,顯而易見,活著是更好的選擇。
福貴是個粗人,他不懂什么意義治療法,但是即便還只剩下一頭牛,他還是選擇活下來,因為只有活著才可以去回憶,有回憶才會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著的意義就是能夠憑借回憶來記起自己曾經幸福生活過。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并且創(chuàng)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家,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該是屬于活著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
余華在《活著》當中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余華先生總算有一個對于活著的回應。但是,最后弗蘭克爾還是沒有說出生命的意義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第一,創(chuàng)造和工作;第二,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第三,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某種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著,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蕓蕓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讀書筆記《追求生命的意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