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的讀書心得收獲
《陳情表》的讀書心得收獲五篇
認真讀完《陳情表》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書心得,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心得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蛾惽楸怼返淖x書心得收獲,希望大家喜歡!
《陳情表》的讀書心得收獲1
從儒學巨著《論語》里的“百善孝為先”到《詩經(jīng)·小雅》里《蓼莪》這樣膾炙人口的名篇,從《樂中由百里負米》的故事家喻戶曉,到將領岳飛的“至親至孝”萬苦流芳,一張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揩去了多少人的眼淚,一首筷子兄弟的《父親》唱碎了多少人的心弦,孝,就這樣從古至今流傳下來,成為一種美德,一種習慣,時時刻刻震蕩著我們的心泉。
隨著近代潮流的大門緩緩打開,人們逐漸屏棄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修改了披麻戴孝,守喪三年這樣繁瑣的禮節(jié)。魯迅先生也深刻地揭露了《二十四孝圖》中“臥冰求鯉”“老萊娛樂”“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的本質,“孝”脫去了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的光鮮亮麗的外衣,融入了普通生活。
可在當下,“孝”似乎變了味,任憑廣播里一遍遍地彌漫著“?;丶铱纯础钡母枨?,一些在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人還是無動于衷,不愿也不肯回到黯淡破敗的老家,任憑老人們在電話里一遍遍地呼喚著兒女的名字,得到的也只是“我還在忙”二句冷冰冰的話語。他們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往父母的賬戶上扔下幾個冷冰冰的數(shù)字,便自認為報答了父母親辛苦哺育的恩情,可誰知花高價所買來的“孝”也撫慰不了老人們在門邊翹首以盼的孤寂的心。大抵還是孔子明白得透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道理我們都懂,只是,轉身便忘了。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不少老年人隨子女漂泊異鄉(xiāng)主,照顧新生嬰兒,這些老人也被學術界冠以新的標簽——老漂族。表面上,他們是這座城市極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但他們并不屬于那里,這些老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子女所在的都市,在每一天的黃昏中奔波忙碌,也在一生的黃昏中漂浮不定。兒女們只明白工作忙,沒時間帶小孩,這時才驀地想起被遺忘在角落里的他們,匆匆一個電話過去,他們便馱著大袋小袋家鄉(xiāng)的氣息搭上火車,放下電話后“被需要”的欣喜,兒女們無法體會;廣場舞是很多老年人的消遣方式,但他們更多的選擇是遠遠地觀望著。兒女們不曾知曉,和當?shù)乩先舜钤挄r,對方“聽不懂”的尷尬處境,兒女們感受不到;還有孫輩們因為“代溝”的嫌棄……他們整日奔波在狹小的圈子里,卻達不到子女的標準。
不僅僅是老漂族數(shù)目的寵大,此刻的孩子們也難再有《陳情表》里李密對祖母深深的感激?!皾M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我們大多在抱怨父母的條件,不停羨慕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們,抑或整日為“代溝”所困,處在無限的不被理解的煩惱中。
孝,逐漸成為一種形式,逐漸淡化,感情亦是如此,如今,是人人捧著一部手機,時而的寥寥幾語的幾句交流,那么以后呢?且不論《螢火蟲之墓》里節(jié)子兄妹在戰(zhàn)爭中被舅父舅母無情拋棄的人之常情,也不說知名國際公司珀萊雅CEO被女兒告上法庭的習以為常的豪門鬧劇,可這樣下去,當小說里的那些想象成為現(xiàn)實,《李爾王》中,葛羅斯特一家的自相殘殺,甚至是《1984》里的孩子們主動告發(fā)父母們的“二心”,將他們投入監(jiān)獄,人們沒有了一切感情,一刻的簡便,一個能夠傾訴的人,我們該怎樣辦?
當然,盡管“孝”的提倡仍需思考和改善,許多感人的瞬間也在一次次地溫暖我們。孝心少年曹胤鵬烏鴉反哺,生死相隨,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懂得“孝”的含義,可不幸的是,我們往往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慢慢體會正如龍應臺在《目送》中所說: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可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這一端,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
所以,從此刻開始,別再一遍遍地出神地談著“孝”,別再為教師布置的為父母洗腳的任務發(fā)愁,對他們真誠的說一句“我愛你!”
《陳情表》的讀書心得收獲2
有些感動,我不明白該如何表達;有些心境,我不明白該如何訴說。讀《陳情表》,給我的便是這樣一種感受。
讀第一自然段,他命運如何坎坷,我不一樣情;讀第二自然段,他選擇如何艱難,我不一樣情;而讀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卻無法不為之動容!“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致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費遠?!弊x到那里,我明白,作者早已把自我生命與祖母生命融合一體,祖母生命一點一點消逝,他自我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點一點離開。“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我生命換取一次報恩的機會。
親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為它常始于相依為命,而最終傾力報恩?!蛾惽楸怼?,便是最典型地體現(xiàn)了這種偉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于江湖。
《陳情表》的讀書心得收獲3
剛背會了李密的《陳情表》,我覺得家里有小孩的都要讓他背會,我的人生經(jīng)歷不過才三四十年,所見所聞可以說相當有限。但在這短暫三四十年里對我內心沖擊最多,力量最大,讓我最痛的只有一個字,就是“孝”。近到親戚朋友,遠到父老鄉(xiāng)親,少年時風風火火,中年時意氣風發(fā),但是能夠安享晚年的……
孝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中華文化,便是“孝”。讀了《陳情表》后,更是臨表涕零。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此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yǎng)。
一個人,六個月大就沒有了父親,四歲母親被逼改嫁,九歲還不會走路,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有兄弟姐妹,連一個近一點的親戚都沒有,只有一個祖母扶養(yǎng)他,而祖母又多病,離不開湯藥。
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衣食無憂,住的是高樓大廈,出門汽車代步,入室空調暖氣。我覺得我們已經(jīng)很幸福了,為什么還有人有哪么多的憂愁?是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了?
因為李密很孝順,又有文化,當時的太守推薦他為孝廉;后來刺史又推舉他為秀才;他都因為祖母生病無人照看,不接受任命。不久朝廷又特別下了詔書,封他為郎中;沒多久又讓他做太子的待從。他都上表說明情況,不去就職。
這個事情如果放到現(xiàn)在,大家一定會說他傻。放著朝廷大官不做,在家里伺候老太婆。李密是對的,他知道孝敬祖母是根本,做人不能忘本。李密并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
很簡單的道理,這也是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qū)別,試想人如果和動物一樣,父母老了就把他們推到荒郊野外,聽任其自生自滅,那人還是人嗎?人何以稱為萬物之靈?烏鴉尚知反哺,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呢?
曾子說孝有三等,第一,子女到了能夠自己謀生的年齡階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第二,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第三,子女力求發(fā)奮圖強,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百善孝為先,飲水要思源,愿我們家家戶戶都母慈子孝,幸福美滿!
《陳情表》的讀書心得收獲4
李密的這篇文章,是我高二的時候學的,很感人,這不僅讓我想到我的曾祖母,她已經(jīng)離開了我,而李密都那么大了,還有祖母在旁,幸福呀!
雖然我好像說遠了,或者李密本來也有孝敬祖母之意,只不過他的本意的背后還有另一種利益的推動,聽老師說李密是不想給這個君王辦事罷了。
即使君王可能明白他的意思,但是看見他寫得有理有據(jù),毫無破綻,拳拳真情也可能打動了君王,如果要想一封推辭信,這篇文章不失為一篇典范。
首先要表達自己對祖母的關心和祖母對自己的重要性,然后要道出君王對自己的賞識和自己本來亦想為君王奉獻余身的意愿,又從君王自建朝以來實行仁義,孝為先,所以不做官,孝敬老祖母自然“合法”了,最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李密答應在老祖母去世之后還會為朝廷效力,這樣的赤子之心和忠君愛國之情怎能不感人肺腑!
《陳情表》的讀書心得收獲5
曾經(jīng)聽過一種說法,是說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用自己心里的熱血寫成,就是當年干將、莫邪是用鮮血淬出的天下最鋒利的寶劍一樣凝聚了作者全部的情感與靈魂的作品.可以超越時間和語言的限制,拔動所有人的心弦,因為它們所包含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最本質的情感。
《陳情表》再一次地驗證了這種說法的正確性,這篇千年前的短短文章,使千年之后的我在掩卷之后不禁潛然淚下。
本來已極盡凄涼的身世,由李密寫來,只覺得每一個字都閃著盈盈淚光,每一句話都讓人的鼻端忍不住陣陣的酸楚。那寥寥的幾百字,卻像幾萬根細密的小針,綿綿地刺著人的心,一股熱熱的潮流從心里向外涌著,布滿全身每一個毛孔,說不清是酸,是澀,還是苦。這感覺還不是像潮水那樣排山倒海般地襲來,而是像潺潺的小溪,有無數(shù)的支流,纏綿,悠長,細密,在胸臆間、腦海里久久地徘徊。
李密真的是用他的那顆心、那腔血寫就了這篇文章,眼前甚至可以看見那一片正在跳動著的鮮紅。40年相依為命的祖母,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就是他整個的靈魂。祖母的恩情,已不是山高海深這樣的語言所能夠形容,對于他來說,即使傾盡了整個生命也無法報償其萬一。所以,名望,官位,利祿,一切都加起來也及不上對祖母多一天的奉養(yǎng);一絲的親情,即使用全部的世界也無法換取。
千年之下,境遇迥別,但我依然淚下。也許,所有感人至深的文字都是如此,重要的不是如何貼切華麗的言辭,而是那穎拳拳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