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久|自偷自拍亚洲首页av

  • <ul id="y0emu"></ul>
  • 八股文范文

    | 未知

    八股文范文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八股文范文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蓋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規(guī),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只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于其際者,往往而鮮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獨得而無與共,獨處而無與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適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語爾也。

      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fā)之,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xué)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

      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滯,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fù)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緩,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fù)泉石中人也。

      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nèi)有其人焉。爰是流連以志之,然吾學(xué)之謂何。而此詣竟遙遙終古,則長自負(fù)矣。竊念自窮理觀化以來,屢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處者,此際亦差堪慰耳。

      則又嘗身為試之,今者轍環(huán)之際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與人同學(xué)之謂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間,亦用自嘆矣。而獨是晤對忘言之頃,曾不與我質(zhì)行藏之疑,而淵然此中之相發(fā)者,此際亦足共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

      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而確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遷,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時我得其為我,爾亦得其為爾也,用舍何與焉?我兩人長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而順應(yīng)無方,故雖積乎道德之厚,而總不爭乎氣數(shù)之先,此時我不執(zhí)其為我,爾亦不執(zhí)其為爾也,行藏又何事焉?我兩人長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孔圣人對于何時出去施展才能、何時深藏不露這個問題,只有遇到合適的人,才會稍微透露一些自己的看法?!酒祁}】

      孔圣人對于“行藏”問題堅持自己的觀點,因為顏回(顏淵,名回)緊跟自己,才可跟他說這個話題?!境蓄}】

      所以孔夫子特地對顏回說:“我畢生的閱歷,只有十分之一二可與別人分享,而想要無拘無束地交流,那很難得,只能靠我自己堅信自己的想法了。假如自己的心得無法與別人共享、一個人獨處而無人可以交談,難道就在睡覺時唱唱歌自我安慰嗎?還好我現(xiàn)在可以跟你說說。”【起講】

      “顏回呀,有的人積累了一身的本事,卻一直不了解自己,必須等別人發(fā)現(xiàn)他;有的人很有修養(yǎng)和內(nèi)涵,本來并未一試身手,卻不知道別人已經(jīng)賞識他了,因為老天爺會告訴別人的,所以只要學(xué)問真的很深,總會有機(jī)會的,不會永遠(yuǎn)被埋沒的。”【入手】

      “顏回呀,我曾經(jīng)和你一起仰頭看天象,低頭看人世,并且考量自己,到底別人是重視你還是不想用你,到底應(yīng)該出去施展才能還是應(yīng)該深藏不露呀?

      渴求施展才能的人會栽跟頭,為謀生而做事的人缺乏活力。有沒有那種對施展才能無所謂,只是因為被重用才出去做事的人呢?這種人就不再是熱衷于功名的人了呀!

      只想隱逸的人太渙慢,終身深藏不露就耽誤了自己。有沒有那種不堅持隱逸離世、只是因為不被重用才深藏不露的人呢?這種人其實不是逍遙無為的人呀!”【起股】

      “所以我曾經(jīng)想找到這樣的人,我想詩書里會提到這樣的人,于是一直流連其中,去弄明白我學(xué)他們什么,但這個目標(biāo)竟然遙不可及,原來我一直自以為是呀。我想自己自從明白了道理、看清了人世之后,一次次在受重用與被輕視之間折騰,但是還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做我自己,這樣我也可以自我安慰了。

      我也曾經(jīng)親自去實踐,現(xiàn)在經(jīng)過周游各地有了一些經(jīng)驗,但整天應(yīng)酬、身不由己,卻忘了出來做事究竟為了什么,但是跟別人探討這個問題,卻得不到任何反應(yīng),真讓我嘆息呀!特別是無話不談的那種交流,也從來沒人探討“行藏”這個問題。但是顏淵你知道其中緣由,這也可讓我們都得到寬慰了?!薄局泄伞?/p>

      “所以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我與你。

      只有我和你能夠把握世界的規(guī)律,而自信自己的見解,所以任憑境遇的變遷,都堅持自己的個性。這樣我就能做我自己,而你也就能做你自己,受不受重用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你我就一直抱著這個信念到永遠(yuǎn)吧!

      只有我和你能揣摩天意的變化而順應(yīng)一切,所以我們雖然在道德上有深厚修養(yǎng),但決不與別人爭高下,這樣我就不固執(zhí)己見,你也不固執(zhí)己見,施展才能還是深藏不露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和你就把這些不可知的事情留給老天爺去管吧!”【后股】

      “有這樣的見識的人,只有我和你而已呀!”此時的顏回也在喜悅中默默領(lǐng)會了老師的教誨?!臼伞?/p>

      相關(guān)閱讀: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所采用的一種專門文體。又叫制藝、制義、時藝、時文(相對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須有四段對偶排比的文字,總共包括八股,所以稱八股文?!肮伞被颉氨取?,都是對偶的意思。

      八股文濫觴于北宋。王安石變法,認(rèn)為唐代以詩賦取士,浮華不切實用,于是并多科為進(jìn)士一科,一律改試經(jīng)義,文體并無規(guī)格,不一定要求對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覺地運用排比筆法,寫成與八股文類似的文章。元代科舉考試,基本沿襲宋代。

    明代洪武元年(1368),詔開科舉,對制度、文體都有了明確要求。成化年間,經(jīng)王鏊、謝遷、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為興盛,并逐漸形成比較嚴(yán)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來,直到戊戌變法后,才隨著科舉考試的停止而廢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點,大致為以下幾方面:1.題目一律用《五經(jīng)》、《四書》中的原文。2.內(nèi)容必須以程朱學(xué)派的注釋為準(zhǔn)。3.體裁結(jié)構(gòu)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結(jié)等部分組成。

      八股文的字?jǐn)?shù)也有限定。明初制度:鄉(xiāng)試、會試,用《五經(jīng)》義一道,500字。《四書》義一道,300字。清康熙時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為準(zhǔn)。書寫亦有格式。

      明清兩代,八股文是幾乎所有官私學(xué)校的必修課。從童試到鄉(xiāng)試、會試都要用它。不會寫八股文,就無法通過科舉考試,就難以做官。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應(yīng)付科舉,此外毫無實用價值。明清時期許多有識之士,均對八股文深惡痛絕。它最后終于被廢棄,應(yīng)該說是歷史的必然。 八股文是明朝考試制度所規(guī)定的一種特殊文體。

    八股文專講形式、沒有內(nèi)容,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連字?jǐn)?shù)都有一定的限制,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組成部分。顧炎武《日知錄·試文格式》條詳細(xì)說明了八股文的起源、格式和演變情況:“&lsquo;經(jīng)義之文&rsquo;,流俗謂之&lsquo;八股&rsquo;,蓋始于(明憲宗)成化(1465—1487)以后。

    股者,對偶之名也。......成化二十三年,會試《樂天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lsquo;樂天&rsquo;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fù)講&lsquo;保天下&rsquo;四股,復(fù)收四句,再作大結(jié)。......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故今人相傳,謂之&lsquo;八股&rsquo;。若長題則不拘此。......發(fā)端二句或三四句,謂之&lsquo;破題&rsquo;,大抵對句為多,此宋人相傳之格。

    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謂之&lsquo;承題&rsquo;。然后提出夫子為何而發(fā)此言,謂之&lsquo;原起&rsquo;。至萬歷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畢,自攄所見,或數(shù)十字或百余字,謂之&lsquo;大結(jié)&rsquo;。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時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許言前代,不及本朝。至萬歷中,大結(jié)止三四句,于是國家之事,罔始罔終,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見于應(yīng)舉之文矣。”

      八股文的產(chǎn)生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過程。歷代學(xué)者多數(shù)認(rèn)為,它濫觴于北宋的經(jīng)義。經(jīng)義是宋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以經(jīng)書中的文句命題,應(yīng)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宋代的經(jīng)義雖無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這點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雛形。經(jīng)義后來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確定為一種獨立的八股文體,成化以后逐漸形成比較嚴(yán)格的程式,遂演變成為一種僵死的官僚式文體。

      光緒二十八年(1902),廢八股,鄉(xiāng)、會試雖尚有四書義、五經(jīng)義,文章格式已不受限制。

      我考查中國許多大學(xué)的國文學(xué)系的課程,看出一個同樣的極大的缺陷,便是沒有正式的八股文的講義。我曾經(jīng)對好幾個朋友提議過,大學(xué)里--至少是北京大學(xué)應(yīng)該正式地“讀經(jīng)”,把儒教的重要的經(jīng)典,例如易,詩,書,一部部地來講讀,照在現(xiàn)代科學(xué)知識的日光里,用言語歷史學(xué)來解釋它的意義,用“社會人類學(xué)”來闡明它的本相,看它到底是什么東西,此其一。

    在現(xiàn)今大家高呼倫理化的時代,固然也未必會有人膽敢出來提倡打倒圣經(jīng),即使當(dāng)日真有“廢孔于廟罷其祀”的呼聲,他們?nèi)鐩]有先去好好地讀一番經(jīng),那么也還是白呼的。

    我的第二個提議即是應(yīng)該大講其八股,因為八股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承先啟后的一個大關(guān)鍵,假如想要研究或了解本國文學(xué)而不先明白八股文這東西,結(jié)果將一無所得,既不能通舊的傳統(tǒng)之極致,亦遂不能知新的反動之起源,所以,除在文學(xué)史大綱上公平他講過之外,在本科二三年應(yīng)禮聘專家講授八股文,每周至少二小時,定為必修科,凡此課考試不及格者不得畢業(yè)。

    這在我是十二分地誠實的提議,但是,嗚呼哀哉,朋友們似乎也以為我是以諷刺為業(yè),都認(rèn)作一種玩笑的話,沒有一個肯接受這個條陳。固然,人選困難的確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精通八股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大多了,這些人又未必都適于或肯教,只有夏曾佑先生聽說曾有此意,然而可惜這位先覺早已歸了道山了。

      八股文的價值卻決不因這些事情而跌落,它永久是中國文學(xué)--不,簡直可以大膽一點說中國文化的結(jié)晶,無論現(xiàn)在有沒有人承認(rèn)這個事實,這總是不可遮掩的明白的事實。八股算是已經(jīng)死了,不過,它正如童話里的妖怪,被英雄剁作幾塊,它老人家整個是不活了,那一塊一塊的卻都活著,從那妖形妖勢上面看來,可以證明老妖的不死。

    我們先從漢字看起,漢字這東西與天下的一切文字不同,連日本朝鮮在內(nèi):它有所謂六書,所以有象形會意,有偏旁;有所謂四聲,所以有平仄。從這里,必然地生出好些文章上的把戲。有如對聯(lián),“云中雁”對“鳥槍打”這種對法,西洋人大抵還能了解。至于紅可以對綠而不可以對黃,則非黃帝子孫恐怕難以懂得了。

    有如燈謎,詩鐘。再上去,有如津詩,駢文,已由文字游戲而進(jìn)于正宗的文學(xué)。自韓退之文起八代之衰,化駢為散之后,駢文似乎已交末運,然而不然:八股文生于宋,至明而少長,至清而大成,實行散文的駢文化,結(jié)果造成一種比六朝的駢文還要圓熟的散文詩,真令人有觀止之嘆。

    而且破題的作法差不多就是燈謎,至于有些“無情搭”顯然須應(yīng)用詩鐘的手法才能奏效,所以八股不但是集合古今駢散的精華,凡是從漢字的特別性質(zhì)演出的一切微妙的游藝也都包括在內(nèi),所以我們說它是中國文學(xué)的結(jié)晶,實在是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價。

    民國初年的文學(xué)革命,據(jù)我的解釋,也原是對于八股文化的一個反動,世上許多褒貶都不免有點誤解,假如想了解這個運動的意義而不先明了八股是什么東西,那猶如不知道清朝歷史的人想懂辛亥革命的意義,完全是不可能的了。

      其次,我們來看一看八股里的音樂的分子。不幸我于音樂是絕對的門外漢,就是頂好的音樂我聽了也只是不討厭罷了,全然不懂它的好處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中國國民酷好音樂,八股文里含有重量的音樂分子,知道了這兩點,在現(xiàn)今的談?wù)摾镆簿兔銖?qiáng)可以對付了。我常想中國人是音樂的國民,雖然這些音樂在我個人偏偏是不甚喜歡的。

    中國人的戲迷是實在的事,他們不但在戲園子里迷,就是平常一個人走夜路,覺得有點害怕,或是閑著無事的時候,便不知不覺高聲朗誦出來,是《空城計》的一節(jié)呢,還是《四郎探母》,因為是外行我不知道,但總之是唱著什么就是。

    昆曲的句子已經(jīng)不大高明,皮簧更是不行,幾乎是“八部書外”的東西,然而中國的士大夫也樂此不疲,雖然他們?nèi)缒x腳本,也一定要大叫不通不止,等到在臺上一發(fā)聲,把這些不通的話拉長了,加上絲弦家伙,他們便覺得滋滋有味,顛頭搖腿,至于忘形:我想,這未必是中國的歌唱特別微妙,實在只是中國人特別嗜好節(jié)調(diào)罷。

    從這里我就聯(lián)想到中國人的讀詩,讀古文,尤其是讀八股的上面去。他們讀這些文章時的那副情形大家想必還記得,搖頭擺腦,簡直和聽梅畹華先生唱戲時差不多,有人見了要詫異地問,哼一篇爛如泥的爛時文,何至于如此快樂呢?我知道,他是麻醉于音樂里哩。

    他讀到這一出股:“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實中懷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來已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維,曷勿考記載而誦詩書之典要,”耳朵里只聽得自己瑯瑯的音調(diào),便有如置身戲館,完全忘記了這些狗屁不通的文句,只是在抑揚頓挫的歇聲中間三魂渺渺七魂茫茫地陶醉著了。(說到陶醉,我很懷疑這與抽大煙的快樂有點相近,只可惜現(xiàn)在還沒有充分的材料可以證明。)

    再從反面說來,做八股文的方法也純粹是音樂的。它的第一步自然是認(rèn)題,用做燈謎詩鐘以及喜慶對聯(lián)等法,檢點應(yīng)用的材料,隨后是選譜,即選定合宜的套數(shù),按譜填詞,這是極重要的一點。

    從前的一個族叔,文理清通,而屢試不售,遂發(fā)憤用功,每晚坐高樓上朗讀文章,(《小題正鴿》?),半年后應(yīng)府縣考皆列前茅,次年春間即進(jìn)了秀才。這個很好的例可以證明八股是文義輕而聲調(diào)重,做文的秘訣是熟記好些名家舊譜,臨時照填,且填且歌,跟了上句的氣勢,下句的調(diào)子自然出來,把適宜的平仄字填上去,便可成為上好時文了。

      中國人無論寫什么都要一面吟哦著,也是這個緣故,雖然所做的不是八股,讀書時也是如此,甚至讀家信或報章也非朗誦不可,于此更可以想見這種情形之普遍了。

      其次,我們再來談一談中國的奴隸性罷。幾千年的專制養(yǎng)成很頑固的服從與模仿根性,結(jié)果是弄得自己沒有思想,沒有話說,非等候上頭的吩咐不能有所行動,這是一般的現(xiàn)象,而八股文就是這個現(xiàn)象的代表。前清末年有過一個笑話,有洋人到總理衙門去,出來了七八個紅頂花翎的大官,大家沒有話可講,洋人開言道“今天天氣好?!?/p>

    首席的大聲答道“好?!逼溆嗟募t頂花翎接連地大聲答道好好好......其聲如狗叫云。這個把戲,是中國做官以及處世的妙訣,在文章上叫作“代圣賢立言”,又可以稱作“賦得”,換句話就是奉命說話。做“制藝”的人奉到題目,遵守“功令”,在應(yīng)該說什么與怎樣說的范圍之內(nèi),盡力地顯出本領(lǐng)來,顯得好時便是“中式”,就是新貴人的舉人進(jìn)士了。

      我們不能輕易地笑前清的老腐敗的文物制度,它的精神在科舉廢止后在不曾見過八股的人們的心里還是活著。吳稚暉公說過,中國有土八股,有洋八股,有黨八股,我們在這里覺得未可以人廢言。在這些八股做著的時候,大家還只是舊日的士大夫,雖然身上穿著洋服,嘴里咬著雪茄。

    要想打破一點這樣的空氣,反省是最有用的方法,趕緊去查考祖先的窗稿,拿來與自己的大作比較一下,看看土八股究竟死絕了沒有,是不是死了之后還是奪舍投胎地復(fù)活在我們自己的心里。這種事情恐怕是不大愉快的,有些人或者要感到苦痛,有如洗刮身上的一個大疔瘡。

    這個,我想也可以各人隨便,反正我并不相信統(tǒng)一思想的理論,假如有人怕感到幻滅之悲哀,那么讓他仍舊把膏藥貼上也并沒有什么不可罷。

      總之我是想來提倡八股文之研究,綱領(lǐng)只此一句,其余的說明可以算是多余的廢話,其次,我的提議也并不完全是反話或諷刺,雖然說得那么地不規(guī)矩相。

      (1930年5月作,選自《看云集》)

      清代學(xué)者、醫(yī)學(xué)家徐靈胎曾經(jīng)對八股文作了深刻的譏諷。他編了一首《道情》說:

      讀書人,最不濟(jì)。背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破題,兩句承題。搖頭擺尾,便道是圣門高第??芍廊?指《通典》、《通志》、《文獻(xiàn)通考》三部類書)、四史(指《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四部史書),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頭放高頭講章(指講解經(jīng)書、指導(dǎo)寫作八股文的書),店里買新科利器(指為應(yīng)試科舉準(zhǔn)備的規(guī)范文章)。讀得來肩背高低,口角噓唏。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fù)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1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