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
推薦文章
優(yōu)秀的書籍是撫育杰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并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fā)展服務(w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1
看完這篇文章后,心里覺得溫暖了許多。一直都在循規(guī)蹈矩地生活著,每一天都在重復(fù)著同樣的事情,有時甚至沒有時間接觸自己喜歡的事物。久而久之,也就開始對外界變得漠不關(guān)心,而周圍亦逐漸冷淡了起來,失去了一些溫暖的感覺。
故事講的是一個坐過牢的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去搶銀行,在不順利的情況下劫持了其中的一位女職員作為人質(zhì)。那是一個21歲的女孩,父母雙亡,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她哥哥賣血供她讀書、送禮,但是才上任沒幾天就遭遇了這樣的事。但是劫匪拿刀抵在她脖子上并問她還不害怕的時候,她搖了頭,說自己只是在想哥哥,并把自己的事情都告訴了劫匪。劫匪也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再想到自己不想讓妹妹知道自己是個殺人犯的心情,和妹妹對他說過的話,于心不忍,就讓女子最后給她哥哥打個電話。
而劫匪在這通電話后,選擇讓她離開,放棄了自己生還的機會。因為她對哥哥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哥,天涼了,你多穿衣。”
讀到這句話的瞬間,覺得連心臟都在為之而顫抖。何其溫暖!想必也正是這樣的真情,這樣一份溫暖,讓劫匪產(chǎn)生了共鳴,繼而放開了那女子吧,因為那是勝過一切的情意,那是親人之間最誠摯、最溫暖的情感,那是無人可以撼動的強烈羈絆。為了妹妹的前程賣血的哥哥,雖然殺了人但是絕對不想讓妹妹知道的哥哥,雖然在世人眼里,在法律面前有好壞之分,但是在那份真情面前,他們都是最愛妹妹,不希望妹妹受到傷害的哥哥。
這也說明了,即便是所謂的“罪大惡極”之人,其內(nèi)心深處也存在著,或曾經(jīng)存在著最柔軟溫暖的一部分吧。那一部分承載著最真實的、最真摯的情感,那是一旦認定,便永遠都不會背叛或者被背叛的人間真情。那是人們所向往的情感,溫暖之至,無可替代。
曾經(jīng)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母親因為孩子被人拐走而精神失常,住進了精神病院。因為看護疏忽,她醫(yī)院跑了出來,來到了一個制作煙花爆竹的工廠。不妙的是,她找到了一小箱炸藥,一旦摔到地上,就會引發(fā)巨大的事故。人們都非常驚慌失措地想阻止她,但是女人什么都不聽,正想把箱子砸到地上的時候,她的主治醫(yī)師及時趕到了,對她喊了一聲:“小心你的孩子!”
女人愣了一下,想了想醫(yī)師的話,然后小心翼翼地將箱子抱在懷里,輕輕撫摸著,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是眾人一擁而上,搶下了箱子。
這便是母愛,同樣為人間真情,溫暖得讓人想要流淚的感情。即便是“冬雷陣陣,夏雨雪。山無棱,天地合”,也不會有絲毫的改變,只會刻下越來越深的羈絆,越發(fā)不可撼動的情感。
沒有利益的聯(lián)系,沒有特別的期待,一切都是最單純,最原始的狀態(tài),最暖和的溫度,最適宜的感覺。那份最真的情感,會毫不猶豫地將你納入它的保護范圍內(nèi),給予你最極致的溫暖,縱是天崩地裂,??菔癄€,亦是無怨無悔!
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2
今日我有幸讀了西方教育名著《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一本書,此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學(xué)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這是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寫成的經(jīng)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證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xué)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jié)果。
書中提到一個被勒令退學(xué)的孩子比利,因為他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shù)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zhuǎn)起來,最終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能夠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會按學(xué)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而被勒令退學(xué)了。
還有一個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原因是她總是在教師面前表露出自我的失望與迷惑。其實年僅六歲的她原本就是一個活潑好學(xué)的孩子,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動,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xué)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齊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景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我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教師復(fù)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shù)字與字母。她眼睛里充滿了迷惑,教師就提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卻被認為是癡呆生。
其實,教育是一門神秘的科學(xué),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無論古今中外不乏許多大器晚成的偉人,中國就有齊白石,年少時只能以木匠為生,五十歲時開始學(xué)習繪畫,終成一代國畫大師;而外國就有愛因斯坦,年幼時數(shù)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沒阻礙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發(fā)展,最偉大的發(fā)明家桂冠無可分非議的屬于他。所以,我們要把每一位學(xué)生都當成一塊玉,一塊可雕之玉,對他們一視同仁;并要堅信在愛的滋潤下,另類學(xué)生終有一天都會成就自我,成為社會可用之材,心得體會
無論提高、落后,都不要讓我們的學(xué)生經(jīng)常生活在否定中。一個學(xué)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揚和激勵,總是受到副面的評價,就會產(chǎn)生自我的負驅(qū)動,進而自暴自棄。關(guān)注缺點,只會讓學(xué)生在充滿挑剔的眼神下,變的越來越不自信、甚至絕望;關(guān)注優(yōu)點,能讓學(xué)生感受到教師的殷切期望,體驗成功的愉悅,獲取前進的動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據(jù)說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漁夫在深海里打撈到一個碩大的珍珠,他無比興奮,因為珍珠實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這顆黑珍珠上有一個白點,漁夫不滿意。拿到家后細心的剝掉白點,就在漁夫細心而謹慎的剝離下,珍珠越來越小,到最終漁夫淚流滿面珍珠沒了。其實,漁夫的心態(tài)和我們的選擇思路有著相同之處,就是錯誤的鐘情于缺點,更可悲的是總跟在缺點后面,只看到學(xué)生的缺點,無法以全面的、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學(xué)生。
實際上人從愚昧到覺悟、由混沌到開化,總有一個過程。教師決不能因為學(xué)生的暫時混沌,便將其看扁看死;也不能為了讓學(xué)生所謂的早日開化、醒悟,而不惜違背教育規(guī)律去拔苗助長。教師要堅信學(xué)生將被喚醒的必然,要學(xué)會等待。等待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進取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xué)生的品質(zhì)、智慧、淺能,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得以顯現(xiàn)。這種顯現(xiàn),往往稍縱即逝,我們要有靈動的心與銳利的眼光,善于于無聲處聽即將響起的驚雷。教育,自其誕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門關(guān)于喚醒的藝術(shù)。然而,喚醒,離不開對話。對話,不止是語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靈的交流?;蛟S能夠提及牧師這一職業(yè)。從某種意義上講,牧師與教師的工作一樣,都以凈化他人心靈為己任,只可是前者以上帝的名義,后者以知識及技能的名義。在牧師的字典里沒有命令,僅有對話。因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與自我一樣,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對話,雙方永遠平等。而教師與學(xué)生之間的勾通與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對話嗎因為,他們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不妨以詩歌般溫暖的話語、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使學(xué)生天性中最完美的東西發(fā)揮到極致。
同時,喚醒需設(shè)置情境。數(shù)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xué)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我的潛能、患有學(xué)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yīng)當在學(xué)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對話雙方共同探討的平臺,要樂于傾聽,善于傾聽,在傾聽中提出懷疑與批判,但決不居高臨下,要讓孩子有選擇的余地,即使有錯,也以各種方式來維護和諧的對話情境,以求對話得以持續(xù)。這并非敷衍,而是一種寬松。這樣才讓對話雙方有足夠的空間互動,在互動中,學(xué)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喚醒,心靈潛能得以發(fā)掘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xué)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xué)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杯具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xué)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忙孩子提高學(xué)習成績的七種不一樣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dǎo),無論是對正在理解厭學(xué)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xué)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3
品霍達女士的《穆斯林的葬禮》,如同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通過一個玉器世家的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而圍繞著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梁君璧,韓子奇,各有形象的性格,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但在這龐雜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輕盈而出——這就是新月,一道純潔的靈魂,幽靜的靈魂,美的靈魂……
十年動蕩,韓子奇回來之際,帶來了一個女孩兒?!八哪槪敲窗?,那么光滑,像玉,像花瓣兒。她的嘴,那么小,那么紅,像瑪瑙珠兒,像櫻桃。她的眼睛,那么大,那么黑,還有點藍瑩瑩的,像……”2歲的孩子,從此與媽媽分別,上一代的恩怨都附在她的身上,她的一生因此被打亂。在17歲之前,她有疼愛她的爸爸,寵愛她的姑媽,對她默默關(guān)心的哥哥,知心的好朋友,還有狀似親密的“媽媽”,她有著好家室,好成績,好外貌,直到高考前夕。一切在不經(jīng)意間改變著。
偶然的一天,下午放學(xué),從聽到媽媽與爸爸的對話開始,媽媽的偏執(zhí),笑容后的冷酷,新月心中生出一次又一次的疑惑。但大學(xué)的美好生活沖淡了新月的心事,憨實的羅秀竹,大方的鄭秀京,好勝的謝秋思,新月的生活變得豐富。而楚雁潮的闖入不僅是一種對新月生活的豐富,更使她的人生,變得更美好,更多彩。
爸爸的住院,意外發(fā)現(xiàn)了新月的心臟病,自此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瞬間淌入了人生的低谷,這一波瀾突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的巨變……“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楚老師的愛與關(guān)懷,盧大夫的細心呵護,一家人的精心照顧,本應(yīng)日漸好起來的新月,卻因為“媽媽”泄漏病情、疏遠老師、漠不關(guān)心,而使她的病情日漸嚴重,直至“無奈等死”。純真的少女的心與愛,像一塊無瑕之玉,一下跌的粉碎。每每看到新月日漸病重,一個陽光、充滿希望、前程似錦的花季少女,一步步淪為依靠吃藥與化療維持生命的近乎絕望的病人,一步步走來,17歲到19歲,這短短兩年中發(fā)生了太多事,新月在病痛與悲傷中成長,一步步走向成熟。一件件上一輩的前塵往事被她發(fā)現(xiàn),她的一顆心靈漸漸變涼,正如天星所說“她命太苦了,太苦了,太苦了……”命運為何這樣捉弄人,她的人生同上一代人何干,我在心中狂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時間中,她一直期盼與冰玉相見,與楚雁潮結(jié)婚,哪怕是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在期待天明,期待希望……她的生命中一直有著希望,她是一個用希望凈化靈魂的人物。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我們的心正是從這悲劇中得到凈化。
作者霍達女士曾說,韓新月是“為人心作傳”。無論是優(yōu)美的,無論時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zhèn)壓一切。梁君璧之風云叱咤,韓子奇之愁腸百結(jié),都是在襯托新月,至新月之死,大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勢,她盼望著天明,她在天明中死去,這是人世間多么大的悲痛。書尾中她葬在月色,水光,琴聲中,兩顆心為她而碎,她的存在,亦如一座玉璧,一輪新月,皎潔,善良,無瑕,故不能久存,只能如一輪玉色新月般,在心河之上矗立、懸掛!
新月的人生是悲慘的,同時這也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她的人生確實因上一代的恩怨情仇而被飾以灰暗的色調(diào),但黑暗遮不住光明,她的積極,她的樂觀,以及支撐她頑強抗爭的希望,在我看來,這些足以讓她的人生璀璨奪目,溫暖幸福。韓新月,這個善良,堅強,擁有信仰的姑娘,自我合上書的那一刻,她已化為一輪永不消散的新月,時時散發(fā)玉色光輝,在我受挫時,給我希望與信心,照耀我的人生前路,我會堅守心中的希望勇往直前,只為心河上的那一輪玉色新月……
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4
當我第一次拿到《冰山在融化》這本書的時候,看到那些企鵝的插圖,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外兩部反映企鵝的電影:一部是法國記錄片《帝企鵝日記》,它闡述了皇帝企鵝們在惡劣的困境下傲然生存,隨著冬季來臨的群體遷徙,電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傳奇的族類,描繪了一個神奇、特別、而又富有感情的動物。它使你聯(lián)想到:命運、責任、困境和勇氣;而另一部《快樂的大腳》則講述了一只企鵝成長的故事,它則讓你想到成長、快樂、傲慢、偏見和忠實,以及那句經(jīng)典的話:只要忠于自己,就一定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而《冰山在融化》則是哈佛大學(xué)教授約翰?科特寫的這本關(guān)于領(lǐng)導(dǎo)變革的小冊子,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寓言故事:故事發(fā)生在南極洲的一個企鵝王國,一群美麗的帝企鵝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一天一只充滿好奇心的企鵝發(fā)現(xiàn),一個潛在的嚴重問題正威脅著他們的家園——可幾乎沒人理會他。他想盡辦法說服了大家,在企鵝王的領(lǐng)導(dǎo)下組織了一個團隊,打破陳規(guī),尋求了新的希望。他通過一則寓言告訴我們?nèi)绾螁拘呀M織中的危機意識,如何面對團隊成員的沉睡,如何搭建解決問題的團隊,尋找在組織中切實可行的有效溝通方法,鍥而不舍地實施變革。
在故事中帝企鵝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是類型化的人物,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費雷德、咄咄逼人的實干家愛麗絲、有領(lǐng)袖才能的路易斯,有推動改革的帝企鵝,也有因循守舊的帝企鵝,等等,我們很容易根據(jù)過往的經(jīng)歷,在這個團隊中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影子。如果把團隊比作一個盤子,那么團隊成員就是這個盤子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齒輪,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學(xué)習、相互幫助才能使這幾個齒輪天衣無縫地銜接在一起,確保了團隊強有力地運轉(zhuǎn)。
我們一直在說“人多力量大”,只有團結(jié)協(xié)作,才能發(fā)揮1+1>2的力量。正如故事中的帝企鵝們一樣,當他們發(fā)現(xiàn)冰山在融化時,最后組建了一個團隊:5只企鵝都不是最聰明的,但各有所長,有的冷靜,有的博學(xué),有的帥氣,有的年輕,有的經(jīng)驗豐富,合起來卻是一個最為強大的團隊,其實團隊就是這樣,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相互補充的。有些人唱紅臉,有些人扮白臉,有些人站在臺前,有些人立于幕后。所以處于一個團隊中,就必須要有團隊精神,不然就如一盤散沙,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效用,甚至還會拖累其他團隊。在書中,當?shù)燮簌Z團隊討論解決問題的出路時,各個成員各持己見,這時路易斯想到一個辦法——讓他們閉上眼睛,指向東方,等大家睜開眼時,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指向了不同的方向。所以你是某個領(lǐng)域的專家,但你不可能是所有領(lǐng)域的專家。也只有每一個齒輪配合的天衣無縫時,才能帶動整個盤子快速的運轉(zhuǎn)!
冰山從外表看來似乎很堅固,但殊不知其內(nèi)部無法見到的巨大空洞卻可以成為致命傷。每一個裂縫當被水注入時沒什么,但到冬天那些水結(jié)冰后匯聚在空洞之中,冰的體積遠大于水而會致使冰山迸裂,后果不堪設(shè)想。這正說明了在生活空間不斷銷蝕、市場空間日漸萎縮的時候,人們應(yīng)該怎么辦。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個人,都需要像書中所說的一樣,摒棄舊觀念,用新的視角看待變化與危機,不斷變革,最終獲得尋找新冰山的能力。故事講述了面對問題時的兩種不同態(tài)度,而的策略和方法能使危機化解并最終勝出。簡單而富有哲理的寓言,活潑生動的文字,讓枯燥的理論變成故事,更加讓人印象深刻,通俗易懂。
《冰山在融化》通過企鵝的故事進一步向讀者證明,這些理論不僅是企業(yè)的變革良方,同樣也可以應(yīng)用于所有發(fā)生變革的領(lǐng)域——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等。
變革對于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yè)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若不知改變只知一味的順從,把之前的定理定論都當作可以在不同時代延續(xù)下去的精髓,那必然會被過去所束縛,無法尋求創(chuàng)新,無法在多變的社會中立足。
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5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戰(zhàn)亂,壓迫,金錢,人力車夫……
這所有的詞融合在一齊就是就是兩個字——祥子。駱駝祥子。
一個來自農(nóng)村的青年農(nóng)民——祥子,拋開除了自我就空無一人的家,到城里來,天天省吃儉用,拼命拉著憑來的車,沒日沒夜,為的只是能攢出錢來買上一輛自我的車。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過,他有了自我的車,他能夠不再受車場主的氣,他能夠想怎樣拉就怎樣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沒有持續(xù)多久,戰(zhàn)亂中的北平危機四伏,正在拉車的祥子莫名其妙地就被軍閥的亂兵抓了回去打雜,這一切的痛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讓他痛苦和憤怒的,是他這輩子的寄托——用三年的心血與汗水換來的新車,被搶走了。祥子歷盡艱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車廠”,壓抑著滿腔的悲愴和痛苦,繼續(xù)拉著憑來的車。千辛萬苦,當他最后在一個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對穩(wěn)定的拉包月車的工作后,又因為雇主被特務(wù)盯上而被反動政府的偵探以“買命”的名義榨取了他僅有的一點點積蓄,同時也丟了那份安定的工作。應(yīng)對這一個個接踵而至的沉重打擊,他依然驕傲地抬著頭。他是年輕氣盛,高大健壯的祥子啊!怎樣能這么輕易地被困難__?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我的力氣、自我的血、自我的汗來掙出自我和妻子虎妞的飯錢!虎妞以低價為祥子買了一輛車,可本以為又回到從前的祥子卻又不得不因為虎妞的喪事而再把車賣掉。
祥子是個善良正直但很要強、肯奮斗的人,他不愿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場主劉四爺?shù)牧v車,不愿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因為他認為“有了自我的車就有了一切”。他所夢想的但是是以自我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他不喝酒,不吸煙,沒有沾染上一點點地惡習,可上天對這個可憐的老實人還是沒有半點的憐憫。無數(shù)的打擊、挫折,最后把祥子這個“鐵打的”人的“鐵打的”精神給碾壓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車,不再煙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樣子不見了,只剩下學(xué)會了吃喝嫖賭,能夠為金錢出賣朋友的行尸走肉??删拖褡髌分袑懙哪菢樱骸翱嗳说膽惺桥Χ淞丝盏淖匀唤Y(jié)果,苦人的耍刺兒內(nèi)含一些公理?!毕樽拥膲櫬洳皇窍樽拥腻e,而是整個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變了質(zhì)。
祥子是一個杯具,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為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為了自我的理想能夠放下一切!我們也應(yīng)當學(xué)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斗過了,便能問心無愧。
第一,老舍以自我當時生活環(huán)境,所見所聞及遭遇,真實地寫一個勞動者—人力車夫坎坷悲慘的生活,這樣令當時的讀者有深刻的感受及有切身處地的感覺。另外,同是生活在坎坷悲慘生活的讀者看了后能夠感受到有人明白他們的遭遇,明白如何應(yīng)對他們的不幸。
第二,老舍真真實實地,赤____地,沒有一點扭曲,沒有一點修飾地寫這個人力車夫而將當時中國黑暗的舊社會對勞動者的種種剝削及壓迫完全地呈此刻讀者眼前。這樣可令看了這書的政府官員了解勞動者可憐的生活,從而改善中國黑暗的舊社會對他們種種的傷害。另外,其他階層的讀者看了后可了解勞動者的可憐生活,從而幫忙他們應(yīng)對各種困難。
第三,老舍用北京地道白話文寫這本書。這樣看《駱駝祥子》的讀者階層便會廣闊一些。而且那些語文水平不高的市民便不會因語文的障礙而影響不能看懂老舍所表達的。
我看完《駱駝祥子》后,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十分不想這長篇小說完結(jié),有想繼續(xù)看下去的感覺。老舍寫這部長篇小說十分出神入化,能夠引人入勝,而且警動后世。
我看《駱駝祥子》時,就是身處於中國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而看這長篇小說時有另外兩種感覺。
第一種感覺是自我有如在回看自我18歲后的人生。而在回看時感覺人生十分悲慘無常、變幻莫測,有一種欲哭無淚的無奈感。
第二種感覺就是好像祥子這個車夫以前生存在世上,看《駱駝祥子》就像看老舍替祥子寫傳記,有一種不能用筆墨來形容的真實感。
我十分喜歡看小說,不論任何類型的小說也會看。例如∶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翻譯小說、武俠小說、寫實小說……但就是怎麼看也看不到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們所寫的現(xiàn)代小說。例如∶老舍、魯迅、巴金……
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寫的小說是以當時社會作背景,而寫的大多數(shù)是政府的問題、國民的弱性、社會的問題……在我未看《駱駝祥子》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所寫的與我這一代的青年人所思所想真是十分格格不入。另外,我覺得他們寫的小說主題十分沉悶。
但我看完老舍所寫的《駱駝祥子》后,對現(xiàn)代小說有所改觀,而且看了有兩個深刻的反思。
第一,我覺得自我能生活在這廿一世紀是十分幸福的,因我不像祥子的人生一樣要應(yīng)對坎坷悲慘的遭遇。我沒有應(yīng)對失去父母之痛,不用在年少時便要出外勞動工作……我十分感恩我能生於一個幸福的家庭。
第二,老舍的文筆十分老練,我看的時候真的感受到低下階層的苦不堪言。中國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低下階層市民和此刻香港低下階層的市民遭遇也有雷同。他們有些會連日常開支也有困難,終日為了生活奔波沒有機會改變境遇擺脫貧困。
從此刻開始我會將眼光放得更遠,看更多不一樣種類的書。最重要是會多看現(xiàn)代文學(xué)小說。
大學(xué)生1000字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