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1
最近,我閱讀了莫言的《生死疲勞》。該書約50萬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節(jié)。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余人。該書采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用第一人稱主要講述了高密東北鄉(xiāng)西門屯地主西門鬧在解放后被槍斃,轉生為驢、牛、豬、狗、猴以及大頭嬰兒藍千歲的所作所為以及所見所聞。盡管是由西門鬧以及由他轉生的驢、牛、豬、狗、猴、大頭嬰兒藍千歲和該書另一敘事主人公藍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三個人分別講述的,且時間跨度50年(從1950年寫起,直到2000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十年動亂、包產(chǎn)到戶、全面改革開放等主要歷史時期,就連書中許多人名也都打著歷史的烙印,象藍解放、黃互助、黃合作、馬改革、藍開放等等),但全書通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引人入勝,津津有味。此書堪稱鴻篇大作,看來莫言先生不愧為大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也就有了寫點想法和看法的沖動,但研究到自我笨拙的思維、平淡的語言、貧乏的詞藻,怕評價不好,有班門弄斧之嫌,貽笑于大方之家,也就沒有了勇氣和膽量去寫了,僅有將該書封底那些高見照抄。
一
莫言懷抱華美頹敗的土地,決意對半個世紀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鄭重的將土地放在記憶的豐碑前,看著它在歷史中漸漸荒廢并確認它在荒廢中重新獲得莊嚴、熔鑄、鋒利。
二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tǒng)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圣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說將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像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里行間,寫出了農(nóng)民對生命無比執(zhí)著的頌歌和悲歌。
三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nóng)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吊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當轉世為人的“大頭兒”最終執(zhí)著堅定的敘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到了我們的心田。
四
在莫言對偉大古典小說呼應的那一刻,聆聽到了“章回體”那最親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著生死疲勞的磨礪以及冤纏孽結,將中國人百感交集、龐雜喧嘩的苦難化為純美準確的詩篇,祈禱祖國莊嚴、寧靜,祈望人類豐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最終,用該書扉頁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佛說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2
初讀莫言作品是在高中二年級。記得一次去書店時看到架子上有一本《生死疲勞》,作者莫言,旋即便被吸引。當初只是單純地喜歡“莫言”這兩個字,待看過《生死疲勞》后,我對莫言從單純喜歡這個名字升華到敬佩莫言這個人和他的恢弘的作品。得知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后,我又把這本書拿出來翻看了一遍。
《生死疲勞》是莫言在200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巨著,重構宏大,氣勢恢宏。全書約50萬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節(jié)。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余人。該書采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用第一人稱主要講述了高密東北鄉(xiāng)西門屯地主西門鬧在解放后被槍斃,轉生為驢、牛、豬、狗、猴以及大頭嬰兒藍千歲的所作所為以及所見所聞。書中,西門鬧以及由他轉生的驢、牛、豬、狗、猴、大頭嬰兒藍千歲和該書另一敘事主人公藍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分三個人分別講述,且時間跨度50年(從1950年寫起,直到2000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十年動亂、包產(chǎn)到戶、全面改革開放等主要歷史時期,就連書中許多人名也都打著歷史的烙印,像藍解放、黃互助、黃合作、馬改革、藍開放等等),但全書通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引人入勝,津津有味。此書堪稱鴻篇大作,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并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這部小說是莫言在藝術上向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tǒng)致敬的巨制;關于生命的六道輪回的想象撐起了這座氣勢宏大的文學建筑,寫出了農(nóng)民對生命無比執(zhí)著的頌歌和悲歌。
“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是寫在扉頁的一句話,這句話詮釋了整冊書的資料,又發(fā)人深省。西門鬧與藍解放所經(jīng)歷的一切其實都可歸結到人性的貪欲上來。能夠說《生死疲勞》是莫言懷抱華美頹敗的土地,決意對半個世紀的土地做出重述,鄭重的將土地放在記憶的豐碑前,看著它在歷史中漸漸荒廢并確認它在荒廢中重新獲得莊嚴、熔鑄、鋒利。在書的封底,載有許多評論家對這本書的評價,其中一條摘錄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tǒng)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圣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說將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像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里行間,寫出了農(nóng)民對生命無比執(zhí)著的頌歌和悲歌。
讀莫言的《生死疲勞》,不會讓人打瞌睡,那海闊天空的想象,那優(yōu)美精妙的語言,那數(shù)不清的暗喻名言,紛至沓來,賞心悅目,令人精神振奮,不讀不快。而一讀之后,總會讓你心潮起伏,聯(lián)想翩翩,不吐不快。他的講述是屬于荒誕敘事的,然而他卻說得一本正經(jīng)、勝似正史,讓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懷疑,荒誕的敘述下,是對人的解讀,對一個時代的解讀,對一段歷史的解讀。
莫言在新版《生死疲勞》(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寫的“隨筆”,《小說是手工活兒——代新版后記》中說道,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寫出來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得益于使用“一種性能在毛筆和鋼筆之間的軟毛筆”。這種放棄電腦回歸手工的寫作,使他感覺到自我擁有了一種與時代對抗的姿態(tài),這令他“感覺好極了”。筆動字出,字出形顯,免了心中得隨時想著輸入法、隨時要選字的煩惱,免去了關機之后,寫作成果仿佛歸于空無的虛幻感。
如莫言所說,在電腦普及的今日,已經(jīng)鮮有人能堅持手寫書稿了。電腦的存在的確給我們帶來很大便利,然而寫作的原生樂趣卻也在一點點的消失。莫言在《生死疲勞》里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人性貪欲的反思,還有對文學寫作回歸的思考。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3
生死疲勞出了也很長時間了,一向沒看,主要原因是不敢看吧。像檀香刑,要不是有人力薦,必須不會看,等到真的看了,果然無法消受。生死疲勞倒沒有像想象的那般暴力?;蛘哒f,是另一種暴力。莫言在書中隨心所欲的敘述,開始使我感到新鮮和驚喜,之后則是感到不悅。再加上他把自我也在書中安排上一個主角——這個主角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對人物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樣的安排,使得作者對整個故事,故事中人物的控制越發(fā)專制。到了最終,主人公西門鬧轉世成猴,兩年后又被藍開放打死,這樣的情節(jié)已經(jīng)很明顯的是作者對結尾的刻意安排,而莫言還覺得不夠,最終忍不住自我跳出來,對故事中人物的歸宿做個交代。
我想莫言必須很愛他的這些主角們,所以必須要給他們安排一個結局??蛇@也恰恰說明了,這些主角之于莫言,并非是獨立的人,而只是他創(chuàng)造出來的主角。他像上帝愛子民一樣的愛著他造出來的那些人。我想起了余華,他在介紹自我的創(chuàng)作感受時以往過類似這樣的話:"寫到之后,就不是我在替他們說話,他們自我站起來,說出的話讓我也感到驚訝。"也許是因為先入為主,莫言這種包辦一切的做法讓我感到有些不適。
這就是我為生死疲勞挑出的最大毛病吧,或許,這也不是一個毛病。我還記得剛剛看第一部分驢折騰時我的驚喜,正如你所說,莫言瘋狂了。而他隨心所欲的語言也感染了我。可是再往下來,牛犟勁,豬撒歡,還是這樣。也許是因為我聽了莫言太多的瘋言瘋語,已經(jīng)疲倦,或者是作者自我感到了疲倦,豬撒歡一段讓我覺得,生生死死的輪回,真是會讓人疲勞。好在最終一大部分狗精神,不管是因為作者發(fā)現(xiàn)自我已經(jīng)沒有辦法完全站在動物的視角敘述,還是作者有意為之,敘述成了兩個主角兩個線索共同的推進,倒是讓我重拾對生死輪回的信心。
另一方面,整本書都充滿了作者的寫作技巧。這讓我聯(lián)想起,理發(fā)店里手藝出眾的師傅在為顧客理發(fā)的時候時不時的耍著剪子。可是換個角度說,能讓一把剪刀上下翻飛盛開出美麗的花,莫言終究是實力雄厚。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4
看到最終一句,我恍然:原先是中國版的《百年孤獨》。
莫言的《生死疲勞》,聽名字頗為深沉,似是一部艱難晦澀的大書。偶聽好友說十分趣味,好奇翻閱,果然引人入勝。全書以舊社會勤勞正派富甲一方的地主西門鬧在土改時被槍斃、含冤而死為開端,其不斷轉世投胎而為驢、牛、豬、狗、猴和大頭嬰兒藍千歲,親歷西門鬧遺留高密人間的骨肉鄉(xiāng)親——妻妾、兒女、長工等人50年間的人生變遷,寫盡了大時代下小鄉(xiāng)村里每個人的命運。
西門鬧留下的不算是個大家庭。其妻白氏無子;其二姨太迎春,為西門家生了一男一女,起名金龍、寶鳳,迎春在西門鬧死后嫁給了家里的長工藍臉,又生一子藍解放;其三姨太秋香,嫁給了造反派黃瞳,生了兩個女兒互助、合作。
故事以轉世投胎的西門鬧的動物視角為第一敘述,圍繞著這個大家庭個性迥異的人們展開筆觸,構成一幅蒼涼悲愴的圖景:白氏忠貞不渝守護西門亡靈,屢遭批斗受盡白眼;執(zhí)拗一生堅持單干的長工藍臉眾叛親離孤獨終老;一生操勞忠厚淳樸的迎春歷盡坎坷飽受苦難;見風使舵圓滑世故的親生兒子金龍動蕩不安橫遭慘死;沉靜如水冷艷似冰的親生女兒寶鳳不得所愛抑郁而老;人到中年攜情人私奔的藍解放為愛瘋狂妻離子散;還有年老色衰被丈夫拋棄,悲痛欲絕卻又苦裝堅強的黃合作;從小驕橫的官二代、富二代西門歡、龐鳳凰在家庭變故后遠走他鄉(xiāng)耍猴賣藝求生;藍開放癡戀鳳凰,以殘酷換臉終贏戀人芳心,卻最終發(fā)現(xiàn)戀人是妹妹,只能自殺泄憤。最終,類似《百年孤獨》的結局,一個近親懷孕而生的小怪物藍千歲出生了,只能以奶奶黃互助那神奇的大辮子焚香止血維持生命。(互助在本書里是類似于《百年孤獨》中那個最仙最美白日升天的俏姑娘雷梅苔絲,是個神奇而完美的存在)這個家族的故事在那里終止了。
當然,莫言那細膩的筆觸還大篇幅的寫了西門鬧轉世投胎那精彩紛呈的動物之旅:倔強的神采飛揚的驢;沉默的善解人意的牛;智慧的桀驁不馴的豬;忠誠的堅韌守候的狗等。他們有屬于自我的王土,戀愛、稱霸、固守、逃離、憤怒、原諒,他們與主人相依為命永遠不會背叛,看盡人性善良與險惡卻一向清澈,隨人世變遷飄蕩沉浮最終魂歸故土。他們的經(jīng)歷串起了五十年欲語還休的生活,串起動蕩不安顛沛流離的年代,串起童年點滴的歡樂、親人身相離心相守的溫情、苦難中偶爾的一抹得意與滿足、遍碎滿地的夢想與感情。
小說也影射了那些年代。過去的那些年,“你懂的”。懂得卻不想說,不想再揭開傷疤感受血淋淋的痛;懂得卻不愿說,只想忘記過去當做不存在簡便地往前走;懂得卻不敢說,怕奏錯了主旋律彈響了不和諧音符被審查被禁止被喝茶?!渡榔凇防?,寫的是悲傷,用的卻是歡樂的調調,還來不及為一個人的命運發(fā)笑或哀愁,下一個便接踵而至,只好跟著作者一路奔波,把心結上堅硬的繭殼,省下感慨的功夫,看命運的洪流席卷泥沙一瀉千里拉枯摧朽。小說重點不在政治批判,它在寫人,每個有血有肉、或執(zhí)拗或溫順或狡詐或抑郁或瘋狂或驕橫的人。人人個性鮮明,沒有誰主誰次,被時代裹挾而下,順者雖眼疾手快善抓機遇見風使舵,如西門金龍、龐鳳凰,有一帆風順之時,也有頭破血流之痛;逆者雖頑固不化死守信念冥頑不靈,如藍臉一家三代,有大廈將傾之危,也有揚眉吐氣之日。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蔣勛先生在《評紅樓》講座里比喻命運,命就像那輛車,有人生而為凱迪拉克,有人生而為拖拉機;運就像那條路,有人應對康莊大道,任是拖拉機也一帆風順,有人應對泥濘村路,任是凱迪拉克也寸步難行。遇上什么就是什么,怨不得天,由不得人。整個小說中最點題的其實就是題目:生死疲勞。什么叫生死疲勞通俗點說就是活著死了都累。讀罷掩卷沉思,每個主角的笑容都似在眼前,笑容下頭是深深刻在眉間的悲情印記,隱藏在歲月的皺紋里。累什么呢不正常的大環(huán)境下,人心只好歪曲以適應,當個體的善良與群體的丑惡做斗爭,就只能累了。累在堅持自我,累在隨波逐流,累在曲意迎合,累在表里不一,累在迷茫失措。要問讀完小說有什么人生啟發(fā),增長了什么見識,悟到了什么哲理,我得說,小說沒有在寫人生大道理,一個字也沒有。學不到人生啟迪,也沒有學以致用的心得體會。因為這是個五味雜陳的故事,沒有勝利和失敗,也沒有對錯,誰不是被逼無奈呢。這甚至是個神話故事,里面的驢牛豬狗猴比人更聰明更有夢想活力更有信念和對生命的熱情,這句話倒過來說,就是里面的主角甚至——不好意思——豬狗不如。
其實這部小說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對動物刻畫的栩栩如生。西門驢的五零年代,和母驢愛過私奔過,和惡狼斗過廝殺過,被縣長騎過風光過,跟著主人鬧單干挨過嘲笑白眼,也瘸腿過被閹割過受傷過跌入低谷過。西門牛的六零年代,繼續(xù)跟隨主人藍臉做全中國唯一的單干戶,在批斗藍臉的運動中忠誠于主人,被親生兒子西門金龍毒打致死,它目睹了政治造成的父子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揭發(fā),大煉鋼鐵及反復無常的運動,而其中最令人叵測的,是人心。西門豬的七零年代,頭腦靈活,身手敏捷,不甘忍受被豢養(yǎng)的生活,起義反抗,豬瘟到來時及時逃脫,占島稱王,實為豬中之翹楚。他遇見專閹動物的儈子手時一躍而起一拱而上為自我前世被閹的驢、牛報仇雪恨,可謂暢快淋漓,快意恩仇。西門狗的十年,每一天送小主人藍開放上學放學,比其沒有感情、常年戰(zhàn)爭的父母更盡到呵護的職責;它目睹了月色籠罩下被丈夫拋棄的黃合作的絕望,也理解藍解放想掙脫無愛婚姻的枷鎖,違背世俗倫常爭取感情幸福的心境;最終,瀕死的藍臉和作為狗小四轉世的西門鬧,最終在西門鬧的墓前相認,“老掌柜,原先是你。來吧,我們一齊走?!?/p>
看莫言的小說,像在看電影,小說里的人物音容清晰,情節(jié)引人入勝,讓讀者完全陷入其中,在腦海里想象一幕幕場景。莫言的《紅高粱》曾被拍成著名電影,但《生死疲勞》估計不可能拍成電影:誰能拍出動物們那精彩絕倫的人世之旅和內心獨白呢并且,現(xiàn)世的浮躁、膚淺的娛樂和社會共同的急功近利,也已經(jīng)不再欣賞這種純文學作品了。古代的中國,以往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時代,此刻是段子的時代,大家擅長用段子調侃生活發(fā)泄不滿自娛自樂,近期常進公眾茶余飯后討論的電影“小時代”、“后會無期”或是電視劇“離婚律師”,都更像是段子集錦,靠拼湊狗血的劇情推進故事發(fā)展。相比之下,其實寫的很精彩、很生活、妙語連出、完全不晦澀不講大道理的《生死疲勞》,卻成了高山白雪曲高和寡,雖有諾貝爾獎的光環(huán),也少有人問津。它和其他文學作品一齊,靜靜地躺在書架上,在喧鬧里等待愛書的人。
最終,期望大多數(shù)人,多些平順,少些坎坷,不需參透生死道理,就能平安幸福一生。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5
看完了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
就應是莫言得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吧!所以莫言肯定是“熱”了,他的作品肯定也是“熱”了,不是說他沒有得諾貝熱文學獎的時候他就不“熱”。二十多年前他寫的《紅高粱》,已經(jīng)讓他在中國家喻戶曉。當然,不明白是他的《紅高粱》讓我們認識了鞏俐和張藝謀,還是張藝謀和鞏俐的《紅高粱》明白了莫言。總之,最近看莫言的作品,必須是和他得諾貝爾文學獎有關。
莫言得不得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和我沒有任何關系,可是我在車載收音機上聽到他得獎的消息,內心還真的歡心鼓舞了一回。雖然,這是“莫言這小子”自我的驕傲,可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為他感到驕傲。
以前也讀過莫言的作品,《紅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讀過了,當時好像自我才剛聽說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個詞。
說到那里,不免想起當年的青春歲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內心對生活對未來充滿渴望和夢想。
此刻的交通、通訊是這樣的便捷。那時候,生活、信息、科技和此刻沒辦法相比。二十多年前異地交流,還都是用書信的方式。當時我還在東北,有一個“筆友”,她叫“梅憶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時,須相憶。她的名字源于這句話,她那時候還在上高三。她曾郵寄給我一本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是合訂本,其中有《紅高粱》、《五個女人和一根繩子》……等五篇小說。
也許是因為她的名字,也是因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們彼此感覺很好。當時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竇初開,那是何等純真無邪的感情。那段感情,就像東北的黑土地一樣淳樸,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樣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藍的天空一樣無暇……我曾在《青春的歲月》系列短文中寫過,篇幅比較短,內心的感覺頗多,真的不能一一盡述。記得那段記憶是1988年到1990年之間,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時間過得太快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青春歲月的記憶,清晰而又支離破碎。有時候,猶如泛黃的落葉在腦海閃過,更多時候是塵封在記憶的河床。
莫言的這部小說,表面看來能夠說通俗易懂,不時夾雜著我們人類最原始的最真性情的語言文字。這樣的真,是許多人私下感想,私下敢說,卻不敢大庭廣眾公開寫出來,有的地方真的“太通俗”了。有時候,我自我讀著讀著竟然忍俊不禁的笑出聲來。
一邊笑著,我嘴里一邊說:“莫言啊莫言,你真是個‘歪才’”。(誠惶誠恐: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是歪才,不是我對莫言不夠尊敬,我這也是真情流露,我對他的喜愛,是用我自我的形式表達而已。還有,“莫言這小子”這句話是他莫言自我在小說中常用的,所以,這幾天我也讀順嘴了,在提他的名字的時候,也就順嘴“溜達”出來了。如果莫言看到了,還請不要怪我不恭!可是他是不會看到的,人們都在讀他的“名著”,他哪有機會看到我這樣的閑言碎語。)猶如不一口氣讀完不快的感覺。
莫言用了四十三天寫完的這部五十萬字的長篇,不是用電腦,而是用筆用稿紙,能夠說確實夠快的??墒撬j釀了四十三年,我用了三天時間讀完了它,當然,刨除吃飯睡覺遛彎和每一天必看電視新聞節(jié)目,我是用閑暇時間讀的,我讀的也不算慢。
讀完這部《生死疲勞》合上封底的瞬間,讓我想起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馬爾克斯描述的前后七代人,拉丁美洲百年的興衰發(fā)展歷程。莫言的《生死疲勞》是描述前后三代人,確切的說算上“大頭”就應是四代人,我們新中國五十年來的發(fā)展歷程。
莫言的這部《生死疲勞》其實就是一部“生死輪回”。在這部《生死疲勞》里,用西門鬧這個冤死的地主為主角,用他的靈魂轉世投胎為驢、牛、豬、狗、猴的生死輪回,圍繞他的家人,他的家鄉(xiāng),和他相關的人,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人生得勢落魄、世間榮辱、生活百態(tài)…
人或者動物,死后是否能夠輪回,不得而知。可是呢,生活在世,人生百年卻也有不一樣的輪回和際遇。以前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確如此。
人有失意落魄的時候,但不會永遠失意落魄,總會有雨過天晴見到彩虹的時候;人有位高權重春風得意的時候,但要居安思危,多行善舉,也會有落魄的鳳凰不如雞的境況。
這就是“輪回”,死的輪回也許“莫言這小子”明白,可是呢,我們就應更注重的還是生的輪回。
我們呱呱墜地時起,每個人的內心都擁有一個天使的靈魂。漸漸地,有的就被世間的紅塵蒙蔽了雙眼,有的人的內心,被醒來的魔鬼占據(jù)。人生在世,其實我們的靈魂都在不斷的輪回。
我們的內心是裝著天使呢!還是裝著魔鬼呢!這也許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
生死疲勞讀后感600字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