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最幸福讀后感范文5篇
推薦文章
他們最幸福讀后感
希望每個人都能“以夢為馬,隨處可棲”,夢想是心靈最終的歸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他們最幸福》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他們最幸福讀后感1
當一本書,任何時候捧起來你都可以隨時走入書的世界,并且讀起來毫無倦意,那么這本書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跟你一定有某些契合之處。讀大冰寫的《他們最幸?!方o我的就是這種感覺。
大冰是一個油畫科班出身,也是某電臺的首席主持人、高校導師,但是他真正熱愛的卻是民謠音樂及背包客,十年余間一人一鼓賣唱行天涯,混跡西藏多年,是第三代拉漂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麗江、成都、西藏開過多年酒吧,是公認的麗江資深傳奇人士。如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作家。
《他們最幸福》就是他行走途中十年其間所遇到的十個他們、十種幸福人生,他說,在我十年流浪歌手的生涯中,遇見過很多神奇的人,今天第一次說給你聽。他們的的生活方式,人生出口、修行法門和實用主義者們秉承的朝九晚五、溫飽體面、出人頭地沒太大關系。他們是天涯過客、浮世散人、江湖游俠、流浪歌手……他們詮釋了浪跡天涯,在忽晴忽雨的江湖,以夢為馬,隨處可棲的浮世散人的幸福人生。
這本書基本上屬于他的人生經歷的一部分,也是階段性的經驗總結。以下是我從書讀出的教學感悟——
一、本色即為教育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為什么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累?比如,飯局,或者你說在跟人講話時,尤其是你在表述自己時,為什么會累?因為我們每個人會或多或少,都想展示出一些其實我們并不具備的素質,所以我們會覺得累。”(《有夢為馬》)
所以,對于大部分老師來講“遠離了實用主義者的顛倒夢想,就獲得了一種獨特的無憂恐懼。”(《有夢為馬》)別老想著去展示你所不具備的素質,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jié)課,認真面對每個一個學生的成長需求,一盎司的身教,勝過你一千磅的言教。
回想起這二十年的教育生涯,最幸福的日子,莫過于每天上上課、改改作業(yè),跟學生聊聊天。日子無比清靜安寧,內心純粹而美好。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教書匠,天天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默默地耕耘著,學生的一舉一動,任何緒的變化我都了然于胸,感覺那是一段最敏感、最柔軟、最有教育情懷的時光。本色生活,本色教育,自然能感受萬物生長,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二、簡單才能幸福
書中提到的一些文字,讓人過目不忘:
“這世界怎么了,這么多浪子。”——“他們的心累了。”
耳邊經常充斥著老師喊累的聲音,塵囂日上的今日,讓許多老師們身心俱疲。那么怎樣才能獲得你想要的生活。我們來聽聽書中是怎么說的——
“我希望,年邁時能夠住在一個小農場,有馬有狗,養(yǎng)鷹種茶花。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讀書種地,釀酒喝普洱茶。簡單的生活呀,觸手可及嗎?”(《有夢為馬》)
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所以工作之余,你要學會一種給自己續(xù)命的方法:要學會在簡單的日常里,聽從內心的召喚,做自己喜歡的事。自然越是簡單的日子,你只要是你喜歡和熱愛的,幸福就離你不遠。就像馬云所向往的:“我要享受生活,要結交朋友,享受家庭,我要到處旅游,我可能會重新講臺,做回老師。”
三、適宜才能成長
“有許多人教我們如何去“正確”地經營這條拋物線,教我們如何去“正確”地獲得那顆糖。可誰敢說自己能預測到未知的人生,這個世界又哪來那么多正確答案,大多數人的正確答案就一定是屬于你的正確答案?那些約定成俗的正確路線,適宜你真正的成長嗎?”(《送你一顆糖》)
每個人都要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土壤,有的人可能特別能說,適合演講;有的人可能特別會寫,著作等身;當然也有情智商皆高,在任何場合都如魚得水般收入自如;但也有的笨嘴拙舌的,用行動詮釋大愛和真誠,最終從者眾多。喜歡閱讀,日久思想必會深邃,言簡意賅的你也能石破天驚;喜歡心理,你就多揣摩學生的需求,日久天長,任何一個頑童你都能找到一把打開他心扉的鑰匙。
教學路上,必有一雙屬于你的鞋子,找到了,穿上了,你就可以走出一條屬于你的路。
四、改變才能發(fā)展
我們被生活方式所桎梏,以為自己唯一接觸過的生活、唯一觸手摸到過的生活,就是終極答案。”
我們出了大學的門,擠進了人才市場,從人才市場擠到某張辦公桌前,一旦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就基本停止了思考,放棄了對生命形態(tài)的選擇,半生只活在一天里。我們懦弱又慵懶地把自己交給所謂安全感,在自認為安全的生活方式中消磨青春、贅肉橫生。(《舍得舍得》)
因此,“一群人或一個人,只要還肯一點兒一點兒往前走著,就不會停止發(fā)育。勇猛精進和欲速不達之間,總要找到個平衡。”“我始終認為在某個層面上而言,個體人性的豐滿和完善,即為成長。”(《到死之前,我們都是需要發(fā)育的孩子》)
未來已來,馬云說: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未來世界將發(fā)生巨變,我們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所有挑戰(zhàn)中,教育的挑戰(zhàn)是最大的。唯有改變才能應對萬變。
他們最幸福讀后感2
利用三天時間斷斷續(xù)續(xù)地看完了大冰的處女作《他們最幸福》,感受頗深。
我對大冰的印象之前一直是停留在主持人的標簽上,并且對這位山東二線主持人的印象也并不怎么好,可以說除了感覺比較傻和二之外基本沒有留下什么印象。直到雪歌推薦《一席》,看到他的一期《趕著音樂放牧》,一直到后來在《韓寒•一個》上看到他的三篇文章,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長著兩只有色的眼睛。
大冰是八零后,山東濟南人。他身上有眾多的標簽:主持人、民謠歌手、背包客、酒店掌柜、作家……然而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從23-33這十年間在風馬藏地、麗江古城這一路上經歷的故事和碰到的人,因為從這些人和故事之中我們能尋到一些人生的密碼。
《他們最幸?!愤@本書講了十多個這樣的人,這些人都是行走在出世和入世邊緣的人,他們對于人性自由的追尋,對于現(xiàn)行體制的叛逆,對于幸福的另類解讀,讓你讀來欲罷不能,時時有股與當下訣別,一身行囊立馬踏上川藏之旅尋夢的沖動。
什么是幸福?這幾年好像好多人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從CCTV到網絡傳媒,從商海精英到市井草根,聲音不同,答案不一,不過討論來討論去大體還是離不開好車好房好職位,站在財富的至高點看風景更美。而書中的他們卻在財富的最底層安貧樂道,用不一樣的人生為我們描繪了別樣的幸福風景。
比如大軍,一件褲子從牛子褲到乞丐服,再到五分褲,再到短褲,再到三角褲穿了七八年,這么窮的一個流浪歌手,卻下血本花16萬去做一張專輯,還拍了一部短片《我想飛…》并在一個電影節(jié)上獲了獎。
比如從十七歲就單身闖世界,環(huán)球旅游的月月;比如從白襯衣的公務員叛逃到北京差點成為簽約歌手又叛逃到麗江的“越獄者”路平;比如在雪崩中九死一生的成子,比如那位不用手機和大冰徒步從拉薩到珠峰的女孩,還有從名牌大學一畢業(yè)就踏上孤旅人生的王博和甜菜以及在沙漠中差點被冰雹埋住的既感性野性也性感的白瑪央宗……
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會讓你深深地陷進去而不能自拔,讓你在那些看似清貧、潦倒、困厄的生活中,一品什么是逍遙、自在、幸福的人生。
不多說了,當你還在為當下苦悶的時候,來看看這本書吧,看了你就懂!
他們最幸福讀后感3
第一次聽到“大冰”這個名字是在大學的時候,他來我們學校做了一次演講,聽說當時場面異?;鸨呀浲耸鞘裁丛?,總之沒能去現(xiàn)場聆聽,現(xiàn)在想來確實是后悔不已。第二次是在“一席”的節(jié)目中無意看到了他的演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后來讀了他的兩本書《乖,摸摸頭》和《阿彌陀佛么么噠》之后,才算是對他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兩本書看完,總感覺意猶未盡,像是少了一個源頭,上網左翻右找才找到這本《他們很幸?!罚闶钦业搅斯适碌拈_頭。本書的作者大冰,像是穿梭在不同世界的人,非要標上標簽的話,那便是主持人、背包客、流浪歌手和酒吧掌柜。這本書像是一本故事集,以作者十多年的生活為主線,將“他們”的故事娓娓道來。從拉薩到麗江,從第三代的拉漂到現(xiàn)如今酒吧掌柜,大冰用一個個的故事將他們一針一針地穿起來,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不同的世界。
書里的“他們”是故事的主角,有些時候會覺得他們好像已經脫離了世俗,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作者也一遍遍的讓我們感受到他們是真實存在的,是有血有肉的。故事里有大軍,大軍的媳婦,路平的小南京,王博甜菜,西藏的小孩,還有那個不用手機的女孩。一個標題便是一個故事,一段經歷,有友情、愛情,有些時候更像是親情。他們好像是逃離了現(xiàn)實的社會,卻又是真實的生活在這個地球,過著在我們看來不平凡甚至是不能理解,在他們看來卻又是最為普通的生活。故事的結局并非都是圓滿的,但他們是幸福的,哪怕曾經是幸福的。
幸福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但是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肯定是不同的,故事里他們的生活方式有時候確實是讓人羨慕,但是假如每個人都是一顆行星,那么不同的人一生的軌跡也就不一定總是重合的,每一次的相遇總是意味著一次別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跡,并且不斷調整著自己的軌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一種軌跡,“說走就走的旅行”又是另一種軌跡,出發(fā)的本意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幸福,現(xiàn)在卻好像成了一些人近乎偏執(zhí)都想要的幸福,“旅行”這個詞似乎都有了貶義的色彩。誰說朝八晚五,柴米油鹽的生活就一定不幸福?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幸福,最好的狀態(tài)莫不過無數的他們和無數的我們像兩條平行線一般,在同一片藍天下,他們幸福,我們也幸福。
他們最幸福讀后感4
《他們最幸福》是大冰新出的一本書,昨天下午可是一口氣看了三個小時,時間竟然感覺很短,也沒有感覺眼睛疼痛,是手機真給面子,還是書中人物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
以前只知道大冰是山東衛(wèi)視的主持人,看過他主持的節(jié)目,很陽光,很帥氣的小伙子。沒想到他也是一個有著多重身份的人。背包客、民謠歌手;在旅途中有著生死經歷。每當錄完節(jié)目以后,只買上單程機票從濟南飛到成都,到拉薩,回來時全靠然后一路靠賣唱,主持、畫畫賺盤纏。在火車還沒有通到拉薩的時候,他從成都一路徒步或搭大巴進藏。沿途認識了許多流浪歌手,結為朋友。他在拉薩過開酒吧,打出一塊招牌:只要你是流浪歌手流浪到藏地,我們免費管吃管住。以致后來歌手比客人要多。為了吃飯歌手就組團就上街賣唱賺錢吃喝竟然比酒店效益好好多。大冰熱情善良,給這些流浪歌手在人生最窮困最艱難的時刻,打開了一扇透明亮堂的心靈之窗;他會為藏族災區(qū)的學校賣唱后募集善款重新建校。他在沿途結識了好多朋友,最感動人的是他在陽朔時的一段經歷,在西街一個小石橋邊接朋友打來的電話,順便把一個手鼓放在石欄桿上,接完電話手鼓卻沒了。這手鼓是西藏的一個男孩子從尼泊爾買來送給女朋友的,他愛攝影,在拉薩河取景時,往很淺的河水里走了兩步,就再也沒能上來,大家順著河再也沒有找到他,都說他被菩薩收走了。這個手鼓女孩子后來送給了大冰,大冰帶著他去了很多地方,并且在鼓上寫了“行走在天涯”。這個手鼓是朋友的魂魄,大冰為此難過了好久,以后也買了很多手鼓,卻沒有這個好這個對味。
在麗江開了大冰的小屋,屋子不大,一半是書,一半是酒吧,在這里認識了很多很多的人,這些人在大冰十多年的旅行人生記憶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成為生死之交的朋友。大冰可以灑脫的游走于滇藏川,其中也經歷了生死危險。這讓人產生了深深的震撼,一個優(yōu)秀的主持人,有著不薄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一種活法和生活方式,去做流浪歌手,在麗江和一些流浪歌手一起賣自己原創(chuàng)歌曲碟,并且還相互幫助。賺到錢后共飲共樂,這種生活方式這種灑脫豈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他書中的朋友都是真實的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感動人心的地方。每個人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拘于社會的各種拘泥,路平放棄公務員的身份去北京漂泊,在北京混的稍有成就時,又放棄簽約歌手的機會離開北京南下麗江,最后收獲了小南京的愛情。小南京也是一個性情中人,去了一次麗江,散步到D調酒吧,偶遇路平,回了南京以后魂就丟了接著回來和路平走到了一起。小南京后來又與路平經歷了生死逃離,不離不棄,這是難得的一種境界。一般的夫妻能夠做到大難來臨不獨自逃,生死相依的能有幾人呢?書中的人物很多平凡偉大,有的多才多藝,大多數的優(yōu)點都是流浪歌手,靠一把吉他走天下,書中的人物在麗江開酒吧不為賺錢,只為唱自己的原創(chuàng)歌曲。不為名不為利就為自己喜歡的生活而浪漫的活著。因為做了背包客,大冰的閱歷越來越精彩,因為做了背包客,大冰接觸到很多人生活的不容易,但是很多人又很樂于這種別人眼中不易的生活,有時大冰想用自己的媒體關系幫扶他們一把,然而他們卻拒絕了;錢不是他們需要的,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才是最大的財富。我們能說他們不是幸福的嗎?是的他們最幸福。
他們最幸福讀后感5
書中的他們,或許選擇了我們無法經歷的生長方式,或粗野或叛逆,或欲揚先抑或歸于平靜,最終他們又收獲了我們只能羨慕的內心強大。
書中的大冰是真正永遠相信生活永遠相信夢想永遠熱淚盈眶的瀟灑游吟詩人。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不是心靈雞湯的心理雞湯。初讀里面的故事會覺得淡淡的憂傷,好像一不留神淚水就會噴涌而出,這是他們帶給我的感動。感動于他們的曲折命運,固執(zhí)的執(zhí)著,他們的性情,情深義重。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幾首民謠:《去大理》、《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流浪的詩人》。借著這本書和這幾首歌,打開了心里的門,看到了內心深處那個世界,那片向往的土地。他們雖然都逃離了物質,但又在用另一種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物質,這樣的生活,才是生活,也許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什么是幸福?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這個問題,從CCTV到網絡傳媒,從商海精英到市井草根,聲音不同,答案各異。但在我看來幸福并不是站在財富的至高點看風景,而是像他們一樣:在基本物質生活、安全保證都無法達到的情況下,用勇氣、執(zhí)行力和樂觀勇敢的心,去找尋散落在人間失落的美好。
就像歌里唱的:是不是對生活不太滿意,很久沒有笑過又不知為何,既然不快樂又不喜歡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如果你已經厭倦了忙碌的生活,或已經迷失了尋找幸福的模式,不如就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他們最幸福》。通過感受他們的“佛系”,尋找自己的幸福。愿你:想得到的都能擁有,得不到的都能釋懷。就像文中大冰說的:這個世界是不是你想要的,為什么那么糾結于它?簡單的生活呀,觸手可及嗎?不如接下來,咱們一起出發(fā)。
相關文章:
2.他們最幸福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