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的讀書筆記范文
最新陋室銘的讀書筆記五篇
說起《陋室銘》,是我兒時難忘的記憶。自記事起直到小學畢業(yè),當時的小學生是不學古文的,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古文也已經(jīng)納入正規(guī)的教育課本。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陋室銘 讀書筆記,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陋室銘的讀書筆記1
當時讀起來很生澀的《陋室銘》,到現(xiàn)在都熟諳于心。當時家庭的貧困現(xiàn)在時無法想象的,兩間低矮的土坯房,說是兩間,也就有現(xiàn)在的一間稍大一點,整座房屋基本沒有什么磚塊鑲嵌。兩邊鄰居全是高出1米以上的磚房,使得本就低矮窄小的房屋更顯得“破敗”,不過以當年兒時的眼光倒不覺得什么,只是覺得不如別人家的房子好而已。父親母親和我們姊妹四人,六口人就生活在這樣絕對是名副其實的“斗室”內(nèi)。一年春節(jié),別人家都買紅裱(寫對聯(lián)用的紅紙)貼對聯(lián),我們家別說沒有多余的錢去買紅裱,即使有錢買來紅裱也沒有地方去張貼,連能貼對聯(lián)的大門都沒有。母親就跟父親說“別人家都貼對聯(lián)了,咱們家連副對聯(lián)都沒處貼”。于是父親就拿出一張一開大的白紙,潑墨揮毫,寫下了這首《陋室銘》。父親的毛筆字是遠近聞名的,寫完后就貼在屋內(nèi)墻上,并教我誦讀。白紙薄而脆,時間一長就裂開了,而且土坯墻上也粘不牢固,這時候,父親就會重新寫一張。所以這幅《陋室銘》就循環(huán)著一直掛在了陋室的墻上,讀的多了慢慢就背過了。
我給兒子講這些的時候,兒子一句話也不說,靜靜地聽著。我跟兒子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钡牧硪环N解釋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老婆說“你給他講他也聽不懂”。我說“現(xiàn)在不懂,聽多了會懂得,這就叫‘熏陶’”。希望他以后能明白。
等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家在所有人的驚異的目光中進行了第一次搬遷,而且是比別人家一點都不差的10間磚房。沒有一個人會相信如此貧困的家庭竟然能一次建起10間磚房。從此我們家告別那間生活多年的破舊祖屋,新房子寬敞明亮,對我們來說就像宮殿一樣輝煌。當然我們不知道也想象不出這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父母是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積攢出來的。2019年我們家進行了第二次搬遷,住房條件更好了,我們都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yè),有了自己的家庭,那個家也被稱作“老家”了。
父母的安貧樂道永遠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即使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因貧困而自卑,沒有仇富攀比之心。母親的樸素與堅韌,父親隱忍淡泊、樂觀而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深深的遺傳在兒女的血脈之中。父母操勞一生,本該享受兒女盡孝,清享晚年的時候,卻雙雙疾病纏身,去年就在二人金婚即將到來的時候攜手而去。正如兩顆星,在此間墜落,卻在那方升起,永遠微笑著注視著我們,璀璨而持久的光輝照耀我們一生。
陋室銘的讀書筆記2
陋室也就是簡陋的屋子,簡陋的屋子會怎樣呢?從文中我讀出作者認為屋子簡陋不重要,關鍵在于屋中的人。
我也同樣認為一個真正有才華,是君子的人,無論住在什么地方都無所謂,屋也只是一個落腳的地方罷了。真正的智者、君子并不是為名利活著。屋之陋,反而會更突顯君子、才子的本色。
但有些人不論屋陋,或屋好都不能成材。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沒有一顆真、善、美、正直的心,沒有后天勤奮的意識,所以陋室只不過是一個在人生之路上的小風景罷了。
文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安徽求w現(xiàn)陋室中人的重要嗎!但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陋室中人的高尚品格。”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半m是寫景,但不難看出屋主的清幽,不拘小節(jié)。使我看出那種自然的美麗。加上后幾句更使我想到一幅美麗的畫面。一間房屋,臺階上一些碧綠的苔痕,周圍有一些雜草。雖簡但有著一番古典的氣息。從窗中望去,屋主在優(yōu)雅地彈著樸素的琴,琴聲動人心弦,而那種境界更是有一種脫俗。
讀完《陋室銘》使我回想起不少出自陋室的名人,如諸葛亮、楊子云……現(xiàn)代也有不少英雄才子出自陋室,現(xiàn)在我們總能聽到某山里的孩子考上某知名大學……,是陋室給了他們一股向前沖的力量,但并不是陋室造就君子,要不是君子住過陋室,誰又會提到陋室呢?
我現(xiàn)在也算住的是陋室,下雨天屋里則成水簾洞,所以我希望這房也能由我而名。以后有人寫什么《陋室傳》、《陋室說》……,能把我這房當個例子。
陋室不重要,關鍵是心不陋,思想不陋,陋室中有君子。
陋室銘的讀書筆記3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周末,我在家里細細的品讀這段古文——《陋室銘》,呀!真是美!作者劉禹錫僅僅用了81個字,通過贊美陋室而表現(xiàn)出了他那種不求功名、不慕榮利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句話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大家會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話中的仙和龍應該是突出山或水的,但是,作者卻是用仙和龍與他們的陋室相比較,突出了他們身居陋室,但是他們的行為,語言、并不“陋”,突出了劉禹錫的高尚情操。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钡囊馑际牵号c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晚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劉禹錫認為他們都是一個個有才的學者,來和他們談論,所以,無論每個人,在他的心中,都是博學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劉禹錫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钡囊馑际牵簺]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吹贸鰟⒂礤a把地位、財富……放到了最后幾位,他是一個不求功名的人,因為他是一個追求之高雅的人。
從《陋室銘》之中,我知道了:一個人受不受人的尊敬不在于它的家是否華麗,而在于這個人人品怎么樣。我還感受到了劉禹錫是一個不慕榮利的人,并且對這個世界有一種不求聞達的生活情趣!
陋室銘的讀書筆記4
《陋室銘》,眾所周知,耳熟能詳,但我現(xiàn)在仍愿意原文再現(xiàn):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焙温?“”
喜歡那種淡淡地清高,無紛擾的清凈。室雖陋,但仍可“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那份灑脫,自如,隱隱中透露出的那份豪氣,是我所喜歡的。
引朋自家中坐,常以陋室自稱。雖無階綠,卻有入眼簾的草青。在茶香中談笑,不去考慮明日的行色匆匆,那一刻,只把身心交給放松。家中往來,多是白丁,卻依舊鴻儒般談笑?!吧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何謂仙?何謂龍?我覺得,那是自由的'象征!
做人做事,豈不也是如此?!每每遇到波折,我總反問:我又“何陋之有”?復讀此文,靜下心來,稍加剖析,便覺坦然許多?!澳详栔T葛廬,西蜀子云亭”,區(qū)區(qū)茅屋,卻因其主人,而聞名于天下。不要簡單地被外在的簡陋,而忽視了“貴重”地內(nèi)涵!
“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也要學會說:何陋之有?!
陋室銘的讀書筆記5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個人不須居無定所的生活,亦會讓一個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溫馨,那不僅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個屬于自己的地盤,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們的港灣。
像如此一個屬于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裝點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體面呢?或許并沒有那些必要,因為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讓你的生活更加舒適,并使你能有一種潛移默化中的溫馨與存在感,何必去過多強求。唐朝劉禹錫在其《陋室銘》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也許是在他“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钡穆依镫[居才對,他在自己的陋室里建立起自己高潔的品格,也覺得自己閑靜的隱居生活是一種志趣。在這無限的志趣里,也才能將管弦絲竹歸類到亂耳的雜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祿視作糞土。
也許正是過這種安貧樂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對一切榮華富貴的如此淡泊,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詩篇與其樂觀、直爽的性格。
對于劉禹錫,以及同他一樣千千萬萬的文人墨客,他們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隱居在世間,而他們達到自我人生的滿足了嗎?也許他們沒有機會去達到治國平天下,但他們退而求次的樂趣卻在不同的地方體現(xiàn):李白游走于世間的山石草木之間,才能描寫出或充滿豪氣或婉轉(zhuǎn)動聽的詩篇;陶淵明在隱居生活里與世無爭,才有了閑靜、美好的田園詩歌……由此觀之,許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們精神上的滿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詩文字畫,都是他們在精神飽滿或?qū)κ朗聭嵓ぶH的產(chǎn)物,它們亦是在表達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緒。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并不分貧賤與富貴,如果有的人有錢,就算是在揮霍時也應該去品味生活,如果沒有去品味與欣賞,沒有自身的愉悅與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財富的充裕,并不是精神上的滿足。人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滿足,就算是他做出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大事,那么他也是不幸福的,因為他不知道滿足或是欲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會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