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中學生讀后感8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天使與魔鬼中學生讀后感800字范文
今天,一個朋友借我的一本書,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突然想起來自己喜歡的書中間有一節(jié)教皇內(nèi)侍關于宗教與科學的論述,當時的感受挺深的,就像書中所說的,有一種直指人心的感覺。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天使與魔鬼讀后感800字,一起來看看。
天使與魔鬼讀后感800字1
《天使與魔鬼》,宗教感十足的一本書,我們的羅伯特·蘭登的初次亮相。好吧我又一次被丹·布朗給騙了,我一直以為“教皇內(nèi)侍”是正直的人,結果他是最大的反派,這個作者很會埋伏啊。
虔誠的上帝信徒——歐洲原子彈研究組織的杰出科學家列奧納多·維特勒畢生致力于以科學的手段證明申的存在。他和其養(yǎng)女、神秘嫵媚的科學家維特多利亞在實驗室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種極其強大的能量——“反物質(zhì)”。
在這個重大發(fā)現(xiàn)尚未對外公布時,列奧納多在實驗室里慘遭殺害,一顆眼珠被兇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著一個神秘的標記——“光照派”!更令人震驚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質(zhì)不翼而飛。哈佛大學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應歐洲原子核研究組織首領之邀,前來調(diào)查這個神秘的符號。就在他到達的當天,失蹤的反物質(zhì)在梵蒂岡城地下某處被人發(fā)現(xiàn)。離開了實驗室的反物質(zhì),會在二十四小時之后自行爆炸。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選舉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領會聚在梵蒂岡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質(zhì)就如同一枚定時炸彈,如不能及時找到,整個梵蒂岡城便會在頃刻間灰飛煙滅。
形勢刻不容緩,蘭登與維特多利亞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岡的冒險之旅……
蘭登和維多利亞,我們的男女主角,在經(jīng)歷了生死之后,終于在一起了,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維多利亞是列奧納多的養(yǎng)女,說是養(yǎng)女,跟親女無二,在得到父親的死訊時,維多利亞悲痛欲絕,但還是振作精神,和蘭登一起去探尋父親的死因以及那個所謂的“光照派”的威脅。
故事的結局,我是真沒想到那個教皇內(nèi)侍是最大的boss,他將他的全部都獻給了宗教,認為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最后不惜利用“黑煞星”偷來的“反物質(zhì)”引發(fā)“神跡”來向世人表明自己是上帝選中的人。他的出發(fā)點沒有錯,為了自己的信仰不顧一切的證明宗教是偉大的也沒有錯,可惜用的方法過于極端,付出的代價也很大——紅衣主教團失去了四名紅衣主教,其中一位甚至是下一任教皇的首要人選。
卡洛.文特斯克這個人是悲劇的,他認為教皇背叛了他,背叛了主,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就是教皇的兒子,他做出了違背人倫的事情,主是無法容忍這種事情的,他選擇了將自己燒死,希望自己的靈魂樂意得到救贖。
天使與魔鬼讀后感800字2
我很欣賞這一段,真的,我終于了解到,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那些不可能存在的上帝。因為,他們讓人類找到了精神的歸宿,靈魂的棲息之處,信仰的支柱,在他們的天堂中,沒有饑餓,沒有寒冷,沒有痛苦與戰(zhàn)爭,一切在上帝的召喚下,他們能有平靜的心境去接受現(xiàn)實的世界,也許你會說這是逃避的做法,但無疑,他們的心靈接受了一次洗禮,接受了一次對心靈的凈化,聆聽了一次心底的聲音,這些,難道是高科技能帶來的嗎?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在自己的主宰的領域去獲得吧,而這信仰的力量是我們不可想象的,邪教的引領下的天安門廣場的自焚,每次吃飯前的祈禱,還有不吃豬肉,絕食,做禮拜,這一切一切,我原先覺得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一下子變得理所當然,信念的力量也許比科學的理念強大得多吧,超越了肉體的痛苦,來到了精神層面,何等讓人驚異,卻在情理之中。而科學,讓世界朝著我們所想的方向發(fā)展著,我一直認為,是科學讓我們變懶惰了,洗衣機,洗碗機,吸塵器,到機器人保姆,古時諸葛亮搖著羽毛扇子指揮千萬士兵,布陣,戰(zhàn)斗;到現(xiàn)在,司令員在涼颼颼的空調(diào)室中倒數(shù)“3,2,1,發(fā)射。”一支導彈就在地球表面刻下戰(zhàn)爭的痕跡,簡單,快捷,一句話就能摧毀世界??茖W是為了建設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在這過程中,科學毀滅了本來美好的世界,讓世界變得傷痕累累,一片瘡痍,一片混亂。我現(xiàn)在詫異了,究竟核能是為了發(fā)電,還是為了未來的戰(zhàn)爭。當我背著政治時事,什么時候,第五輪第三階段討論朝核問題在哪召開,第六輪呢?我不知道,背這些意義何在,我不知道,伊朗,以色列,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美國,它們的問題何時才能解決;我不知道,既然人類出生就代表了以后的死亡,為什么,人類還要出現(xiàn)在世界上,接受地球的批判,又或者,做著毀滅世界的舉動;我不知道,《2012》所發(fā)生的事情是否會出現(xiàn),我不知道,我喜愛的企鵝會不會有一天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不知道,我的后代會不會迎來第九個冰河世紀;我不知道,世界的混亂是否會一直持續(xù),還是有真正的世界新秩序的出現(xiàn);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也許,信仰讓人類在混亂的世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方凈土,所以宗教才會一直傳揚下去,與科學共存吧,“存在就有它的必然性”,也許,宗教與科學也會有一天聯(lián)合起來,我希望在世界將近滅亡之時,宗教讓人類不再恐慌,而科學尋找另一個世界安定人們,宗教與科學結合,我們世界才有獲救的可能吧……
世界是一個對立,是一個矛盾,有生有死,有起始有終點,所以我始終相信,世界也有它滅亡的一刻,正如每個人都有壽終正寢的一天一樣,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懼怕死亡,因為這是每個人的歸宿,任何人都不能逃脫,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我會選擇坦然接受,于是我喜歡冒險,想到喜馬拉雅山感受世界之巔的壯烈,想到南極看看企鵝那個笨拙的身體,想看看風雪掩蓋的登山員的尸體,我并不懼怕他們,因為那是他們的信仰讓他們步上不歸的旅程的,因為他們沒有遺憾,沒有后悔,他們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勇士,難道我們不應該心生敬佩嗎?
《天使與魔鬼》,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這樣一本集宗教,科學,懸疑,推理,建筑學于一體的書會改這個名字,我現(xiàn)在明白了,教皇內(nèi)侍是天使,他重新建立起人們的信仰,給人們希望與光明,把科學與宗教的矛盾揭示出來,讓全世界的人們團結了起來;教皇內(nèi)侍又是魔鬼,是他策劃了這一場恐慌,爆炸,把宗教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他的雙手染滿了無辜人類的鮮血。他深知,只有面向同一個強大的敵人的時候,世界才會重新團結起來,一個新的世界秩序才會建立,所以他創(chuàng)造了宗教的敵人,又建立起了宗教的堅不可摧的信仰,他本身就是矛盾的混合體,他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而在每一個人心中,自己既是天使也是魔鬼,總有善良的時候,也總有邪惡的時候,善良的信徒會在耶穌的十字架下懺悔,我們有時又會在月亮的映射下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自責著,沒有人不會犯錯的,不是嗎?
天使與魔鬼讀后感800字3
現(xiàn)在的社會,全球化浪潮,知識經(jīng)濟,信息化社會,使得人們對于科學幾乎達到了一種膜拜而幾近盲目跟進的地步,有時候很少停下來想想有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必需,是不是給我們的人類帶來了幸福,解放。我們應該合理的利用科學知識,在科學和信仰之間達到一種平衡,以求在物質(zhì)欲求極大滿足的情況下,不至走入精神的荒原。就像書中說的,各種電子設備使得人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人們又比任何時候都感到孤獨。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們想要得到吧。
“……現(xiàn)在,每隔幾個星期我們就可看到科學上的進步,其發(fā)展速度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科學和宗教)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但當宗教被拋至腦后時,人們不知不覺陷入了精神的荒原。我們迫切需要尋求意義。說真的,我們確實需要……”
“……自伽利略時代起,教會就試圖減緩科學無情的進軍,雖然有時采取了錯誤的方式,但一直都是出于善意。我提醒你們,看看你們周圍的景象吧??茖W并未堅守自己的諾言。它所承諾的高效而簡單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只有污染與混亂。我們只是一個遭到破壞而發(fā)狂的物種……正走向一條毀滅之路……”
再次想起稍早時候和老爸說起的“中庸之道”??茖W和宗教似乎不再是兩個必須嚴格分界的概念,盲目信仰科學和全心相信神跡都是不可取的行為。人類需要相信存在有比自身更強大的力量才能繼續(xù)保持責任感和敬畏心,當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能由科學解釋時,對自然和生命的崇敬就會迅速流逝,人類的妄自尊大一旦走到了盡頭,世界的毀滅便在所難免。宗教被認為是“精神鴉片”,對科學奉行到極至也可以讓思維混亂,曾聽說有科學家試圖通過基因分析解釋人類的各種情感,以待有朝一日可以在實驗室中創(chuàng)造出“情緒”,這樣的“科學進步”其實是很恐怖的,如果一切美好的感情、油然而生的心動,甚至獨一無二的思維都能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話,人類還能被稱之為人類嗎?
“中庸之道”教我們盡量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尊重科學給我們的種種現(xiàn)象的解釋,當科學不能給我們解釋時,相信有另外一種力量制衡人——自然——宇宙之間的關聯(lián)??駸岬男叛霎a(chǎn)生邪惡,毫無信仰則帶來空虛,平衡是一種藝術,人類需要了解這種藝術,并努力掌握它。
比較有趣的還有一處,就是科學家列奧那多成功證明了上帝在虛空中制造物質(zhì)(創(chuàng)造宇宙),即上帝創(chuàng)世論是可能的,這本該得到神職人員的歡迎畢竟他更好得證明了上帝的存在。但是他卻被殺害,罪名是,如果讓人們看到上帝創(chuàng)造宇宙的神跡竟然能在實驗室被模擬出來,這根本是科學的勝利,而不是宗教的。這說明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并不存在絕對的勝利和失敗,就像為教堂設計壁畫的藝術大師可以是嚴謹?shù)目茖W家一樣,世界充滿矛盾,矛盾并非不可調(diào)和。
我在宗教方面的書籍讀得還是太少所以在某些概念方面仍然保持迷惑和不認同,不過《天使與魔鬼》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一些微妙的、令人驚嘆的詞句將思維的觸覺引導到更深的層面,我將試著多做一些獨立思考,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須讀更多的書、思考更多讓這棵思維之樹生根發(fā)芽。
在讀書的過程中尋找樂趣,進而尋找智慧,我想這是讓腦力激蕩的最好方法,也是讀書的最好方法。
天使與魔鬼讀后感800字4
風可以把蠟燭吹滅,也可以把篝火吹旺——題記
人生,從自己的哭聲開始,到別人的哭聲結束,這一過程中,就產(chǎn)生了一個新名詞——苦難
苦難是噩夢的開始!
他摧毀了人的希望,消磨了人的意志,多少人因為苦難而選取了一個極端方式——輕生,被苦難逼得無路可走,跳入了這個萬丈深淵。人們從此害怕苦難,害怕他那雙魔爪,和那雙兇神的眼睛??嚯y史最大的不幸,曾經(jīng)有個小男孩,他非常熱愛足球,可天總是不盡人意,苦難偏偏降臨到他的腿上——重度骨折,這對他無疑是晴天霹靂,苦難那雙魔爪,深深扼住男孩的喉嚨,用最猙獰的面孔朝向了男孩,度過的每一日里,都像在地獄般難受,沒有了心愛的足球,生活還有什么希望?
他的世界變得昏暗,他開始墮落,苦難的折磨令他頹廢,他艱難的爬上了窗臺,風吹亂了他的發(fā),他閉上了雙眼,做出了一個最愚蠢的決定。
一陣風吹過,卷走了蠟燭的火焰,只余下幾縷白煙。
苦難是幸福的開端!
苦難來了,幸福還會遠嗎?
那位音樂史上的巨匠——貝多芬,他視音樂為自己的生命,或許是上帝吧,給他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奪去了他聆聽這美妙的音樂的耳朵,有多少痛苦,有多少無奈,只有他自己懂得??嚯y就是如此折磨人,難道這么一位音樂奇才也會被苦難扼殺么?當然沒有,世界的寂靜更深刻了他的坦然,在苦難面前,他竟然看到了天使在向他招手!
這個看似可憐的貝多芬,其實是最幸運的,若沒有這份苦難,誰會保證他會創(chuàng)作出現(xiàn)在婦孺皆知的《命運交響曲》呢。
同是一陣風,卻把篝火吹得越來越旺。
一份苦難,對于一部分人來說,他是一只凌厲的魔鬼,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她就是一位美麗的天使。
所以,心志與心態(tài)最為重要。
苦難造就懦夫,苦難也造就英雄,苦難可能帶來一場噩夢,苦難沒準也換就一分幸福,苦難或許把你淹沒,苦難或許磨練的你愈挫愈勇!
一場天使與魔鬼的較量,誰勝誰負,權靠意志揭曉。——后記
天使與魔鬼讀后感800字5
近期,丹·布朗的小說最讓我著迷了。
第一次接觸他的寫風是那本風靡全球的《達·芬奇密碼》,里面的宗教之間的故事和那種神秘感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總是能把小說控制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范圍內(nèi),讓你拿起這本書就無法放下,直到得到答案。它里面所描述的宗教建筑與派別都是真實存在、可考的,讓這個本有些夸張的故事情節(jié)顯得有幾分真實感。
正是他的小說使我迷上了西方最著名的宗教:。神秘的面紗使它更顯得理性而美麗。我現(xiàn)在看得這本《天使與魔鬼》中就有一個小小的片段,他正好解答了我、你、乃至每一個人對宗教的疑問:(純對話)
“神父,我可以問一個奇怪的問題嗎?”
“但愿我能給你個奇怪的答案。”
“我曾經(jīng)問過認識的每一個牧師,但是還是不能理解。”
“是什么困擾你呢?”
“我不理解無所不能和樂善好施。”
……
“無所不能和樂善好施簡言之就是上帝是萬能和至善的。”
“我明白這個概念。只是……這似乎有些矛盾。”
“是的,這種矛盾是一種痛苦。人類遭受的饑餓,戰(zhàn)爭,疾病……”
“正是如此!人生總會發(fā)生可怕的事情。人類的悲劇似乎證明上帝不可能即使萬能的,又是至善的。如果他是愛我們的,還有這種力量來改變我們的處境,難道他不該解除我們的痛苦嗎?”
“他該嗎?”
“喔……如果上帝愛我們,他就會保護我們,他應該這樣做??伤坪踉跓o所不能時并不予以同情,而在樂善好施時卻又顯得無能為力。”
“中尉,你有孩子嗎?”
“沒有,先生。”
“假如你有個八歲的孩子……你會愛他嗎?”
“當然!”
“你會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保護他一生免受痛苦折磨嗎?”
“當然!”
“那你會讓他玩滑板嗎?”
“是啊,我認為……當然,我會讓他玩滑板,但我會叫他小心一點。”
“所以說,作為孩子的父親,你會給他一些基本的忠告,然后放手讓他體會失敗的教訓?”
“我不該跟在他后面,對他嬌生慣養(yǎng),你是這個意思吧。”
“但是如果他摔倒了,跌破膝蓋怎么辦?”
“他會自己學著變得更小心一些。”
“所以盡管你有能力去保護你的孩子不讓他受傷,但你還是選擇了通過讓他自己接受教訓來表達你對他的愛?”
“當然!痛苦是一種成長的歷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
“正是如此。”
丹·布朗就是這樣,他在講述這個小說時,又回答了我們對宗教的一些疑問;而這一段簡單明了的對話,正解答了我的疑惑。所以,每當我祈禱后卻依舊遇到麻煩時,我回想,這一定是上帝在提醒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在教會我如何成長。
在玉樹地震后,我看過一家報道,說玉樹人民在遭遇地震后并沒有表現(xiàn)出汶川人民表現(xiàn)出的絕望,他們都在念經(jīng)文,為死者超度靈魂,為生者帶來祝福。
這就是宗教的力量,盡管不同的宗教中有不同的見解,但他們都會跟人們帶來希望和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宗教的來源與意義就是如此。
我很感謝丹·布朗告訴了我他的秘密,用生動的語言帶給我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信心!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上帝,他不僅是神,更是一種信念:相信自己能創(chuàng)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