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
小學生參觀博物館心得范文
十分感激工會組織的這次活動,令我們大長見識,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博物館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關(guān)于參觀博物館觀后感1
金秋九月,我們開學啦!回想我的暑假生活,那可真是多姿多彩啊!我去到了三面環(huán)海,一面靠山的“海中之城”——大連!我參觀了許多景點,其中最讓我難忘的還數(shù)位于大連蛇島附近的“蛇博物館”了。下面,我就來當一回小導游,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座博物館吧!
走進蛇博物館,迎面撲來一陣濕潤的和風,讓人仿佛步入了茂密的樹林中。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一個大水池,水面上好像有幾條繩子忽隱忽現(xiàn)的漂在水中。我走近仔細一看,原來是幾條水蛇懶散的在水中漫步呀!這種蛇沒有毒,經(jīng)常在我們身邊出沒,稻田里,小池塘里都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蹤影。往右手邊走去,你會看到一座頗有中國風的小木屋,屋里住著美麗的“白素貞”,沒錯,它就是一條白蛇??吹竭@條美麗的白蛇,我就想起白素貞與許仙那段悲天憫人、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想到這,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突然,我聽見前面的小妹妹驚叫了一聲,我連忙抬起頭,看到眼前的龐然大物,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我面前有兩條鱷魚正虎視眈眈地望著我,要不是有玻璃隔著,恐怕它們早就跳出來把我們撕成碎片了吧!
我們跟著講解員慢慢向前移動著,走到了一扇門前,門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警告:內(nèi)有劇毒蛇,勿開閃光燈!”光是這幾個大字就看的我毛骨悚然!進到里面,我首先看到一條變色龍,它趴在地上,百無聊賴的看著過往的人群。再往里走,我看見了兩條蟒蛇,一條是巨蟒,可以把人直接吞下去;還有一條是珠蟒,這條蟒蛇比較小,而且非常膽小,總是縮成一團。
然后,我還看到了許多毒蛇,有“眼鏡蛇”,“響尾蛇”,“竹葉青”……最后,我還見到了一條世界上唯一還未找到解藥的蛇,它通體全黑,長長的身子纏繞在樹枝上,高傲地翹起了他那三角形的腦袋。它,就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非洲樹王!只要被它咬到了,就必死無疑了!
啊,今天的這次“蛇博物館”之旅還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呢!學到了不少關(guān)于動物的知識,也看到了許多從未見過的蛇類動物!我還有一點不舍呢!
關(guān)于參觀博物館觀后感2
這次參觀,真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讓我切身體會到先輩們?yōu)樽鎳姆睒s富強做出的貢獻,他們的可貴精神將永存人們心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通過參觀,我感慨萬千,感慨國家從貧窮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復興之路的艱辛。
觀看了展現(xiàn)中國從改革開放時期一窮二白的面貌到現(xiàn)在繁榮昌盛的歷程,讓我了解了中國實現(xiàn)復興所走的路的不易與艱難,讓我了解了中國在面對困難和考驗時無懼無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讓我了解了中國如何一步一步實現(xiàn)的復興,使我對我們的國家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一百多年前,中國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從帝國主義的入侵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到內(nèi)部的戰(zhàn)爭,中國人民一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至今想起來仍讓人感到沉重??芍袊嗣褡詈筮€是站起來了,勇敢無畏地應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按自己制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認真而踏實地走著,慢慢實現(xiàn)著復興之路。
《古代中國》的展覽陳列方式?jīng)]有沿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社會形態(tài)的歷史階段劃分方式,而是以王朝更替為主要脈絡,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和明清時期八個部分。展覽以古代珍貴文物為主要見證,共有展品25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2000余件,一級文物就占500余件,包括仰韶文化鷹形陶鼎、紅山文化玉龍、商周四羊青銅方尊、秦兵馬俑、唐三彩陶釉馬、明萬歷太后鳳冠等,較全面展示了古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況。中國古代瓷器展、青銅器展和佛造像展等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歷史文化中的藝術(shù)瑰寶,其優(yōu)美的藝術(shù)形態(tài)和精湛的工藝水平讓每一位參觀者嘆為觀止。同學們在參觀過程中,三五成群地討論著見到的文物,交換著彼此的見解,場面活潑而不失嚴謹。
祖國美好家園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性、形象化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活動。
“復興之路”展廳的展品部分主要是歷史人物的簡介和大事件的介紹,我們仔細地閱讀了每一篇介紹,認真看了每一件展品,心情也隨著一會悲哀,一會氣憤,一會喜悅,以至于最后沒有時間再細看其他展廳,的確是時間安排的一大失誤。但是能在這次活動中了解到這樣多的歷史知識,欣賞到這樣壯觀的作品,也算是收獲頗多了。
關(guān)于參觀博物館觀后感3
11月13日下午1:30我校小記者一同坐著中巴去參觀了晉江城市展館與晉江博物館。
首先,我們來到了青陽城市展館。一下車,我們就看見那一棟既高大又明亮的城市展館,走進去一看,“哇……”一聲聲贊嘆,這足以證明城市展館的美麗有多么吸引人啊!我們首先走進二樓,了解了晉江情概況,據(jù)了解,晉江處福建東南沿海,面積694平方公里,一共有6條街,13個鎮(zhèn),人口達到107萬人,海內(nèi)外就將近500萬人哪!這是多么多的人啊!接下來我們又了解了晉江名人,有施瑯、吳魯、陳清機、張瑞圖、歐陽詹、曾公亮、梁克家、林外、蔡清等多名晉江名人。后來我們看到了好幾個模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萬達廣場的模型,,據(jù)了解,萬達廣場20__年8月10日開業(yè),當天有將近28萬人來到了萬達廣場呢!我們還知道晉江機場排名第47名,是三級現(xiàn)的機場,爭取20__年能達到二級現(xiàn)的;晉江的酒店有很多,其中7星級的酒店有5家,5星級的酒店有6家,4星級的酒店有4家,3星級的酒店有8家,你瞧,我們晉江是多么發(fā)達啊……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晉江博物館參觀了剪紙藝術(shù)和根書展,印象最深的是根書展,有一位是中國書畫名家協(xié)會會員——陳德南,他的根書展是多么的吸引人啊!
這次的青陽之旅既豐富了同學們的業(yè)余生活又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真是次難忘的旅行啊!
關(guān)于參觀博物館觀后感4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nèi)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參觀省博物館觀后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占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里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shù)館、常書鴻美術(shù)館、明清家具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筑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于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shè)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yè)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nèi)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nóng)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關(guān)于參觀博物館觀后感5
在迎接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__周年和中國改革開放__周年之際,為回顧中國共產(chǎn)黨成長、發(fā)展、壯大走過光輝歷程,緬懷革命先輩為新中國建設(shè)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落實首汽修理公司黨委2014年工作計劃,修理公司團總支組織各團支部青年員工特于5月4日統(tǒng)一前往首都博物館參加名為開闊眼界、引以為鑒的主題團日活動。
首汽騰迪團支部一行五人一早便到指定地點集合并在展館前手持團旗合影留念。合影后我們透過安檢排隊進入碩大的展館,高大而個性的樓頂,富有西方浪漫色彩的建筑,全方位、立體化地呈此刻我們面前,對于我們這些年青人來說真是一種震憾。我們按照大廳醒目處的指示牌,清楚地了解了展館整個布局。
我們一行人首先從頂層開始參觀,五層是古代玉器藝術(shù)精品展,分為新石器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三大部分。本展覽從展現(xiàn)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反映了北京地區(qū)的玉器發(fā)展史和藝術(shù)特色。很多人十分喜愛青白玉,看上去十分的純凈,稱得上是晶瑩剔透,惹人喜愛。五層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隨處可見用小泥人模仿當時婚慶熱鬧喜慶的場面,透露出當時純樸的民風民情。除了這些還記得有剪紙展,風箏展,北京小吃展,服飾展……在那里仿佛又回到了電視里那個街邊大院的場景,感覺到地道的北京味,真是回味無窮。
四層是我們一行人最關(guān)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細的古代瓷器藝術(shù)精品展,它分宋遼金、元、明、清四個展廳,以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北京地區(qū)重要遺址、墓葬、窯藏出土文物為主。該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個歷史時期出土及傳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發(fā)展史各階段發(fā)展軌跡,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瑰寶----中國古代瓷器藝術(shù)的歷史風貌。同時,燕地青銅藝術(shù)精品展也在該層,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shù)、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shù)。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樓,坐在小桌旁看著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戲劇,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時來茶樓休閑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