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后感范文2000字左右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后感范文2000字,僅供參考。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范文2000字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撰寫的,他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chuàng)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當你打開這本書,你就會發(fā)現(xiàn)非暴力溝通的魅力。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通過這本書向我們闡述了語言的暴力,在傳統(tǒng)意義上我們認為使用了粗暴的語言、諷刺的語言是暴力,而通過這本書讓我們擴大了對語言暴力認知范圍,例如評論、說教、命令、指責等都是暴力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這些沒有被我們注意到形式,對人們的傷害遠比肉體傷害更加疼痛。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而書中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通過自己和別人的一些實戰(zhàn)經(jīng)歷,運用非暴力溝通方式,積極傾聽,幫助人們表達需求,療愈內(nèi)心深處的傷痛、讓愛融入生活,找到內(nèi)心那個曾經(jīng)迷失的自我,重新獲得對生活、對家人、對工作的熱情和活力、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己和解。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1、跟人建立友善的關(guān)系
2、由衷的給予
3、讓愛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有時候人與人之間溝通不暢的原因,往往是我們不會表達。我們愛用道德評價別人,給別人貼標簽,仔細想想其實引起我們生氣、不滿地都是他的行為、而非他本身,可是我們往往忽略這些。例如孩子(低幼兒)在玩耍時不小心打碎了你的貴重物品,作為家長就會生氣了,你可能會說孩子你真討厭(或者淘氣)??墒呛⒆?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可能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他心里便會認為媽媽討厭我,心里也很難受。但如果你對孩子這樣說,你把東西弄碎了,媽媽很生氣,媽媽擔心你受傷,這樣一說孩子就明白了是我的行為讓媽媽生氣,而不是我讓媽媽生氣,這樣孩子和家長會越來越親密。
我們很多人有時候也不會傾聽,也不明白什么是傾聽,有時當孩子跟家長講話,孩子還沒有說幾句,家長就打斷孩子的講話,將自己的想法和一些人生經(jīng)驗會告訴孩子。一番說教后,有些孩子可能會接受父母的教誨,可是有些孩子則不會。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告訴自己,以后我什么也不想對家人說了,在他們眼里我感受和需求不重要,他們根本不了解我,我要將他們開除。就這樣,家長越來不了解自己孩子。傾聽是家長摒棄的思維方式,漸漸地,孩子變得跟家人無話可聊,因為作為家長的你從未認真傾聽,從未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的問題,與他感同身受。只有肯定孩子的感受,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拉近彼此距離。這種傾聽方式不僅應用于親子關(guān)系、還可應用于夫妻關(guān)系、朋友關(guān)系、同事關(guān)系中,這樣你們相處起來都很身心愉悅。
有時我們自己的不開心,源于我們自己,我們不得不這樣做,我們應該這樣做,其實選擇不得不、應該這樣做的時候,內(nèi)心有點無可奈何,有點消極在里面。書面作者寫到,他自己非常討厭寫臨床報告,有一天他就問自己我為什么寫臨床報告,他想了想可以從中得到收入,于是他從那刻起就再也沒有寫臨床報告了,想到自己少了無數(shù)份臨床報告,他內(nèi)心無比快樂,他想到了其他方式獲取收入,而不是通過寫臨床報告。通過這個,下次當你在面臨不得不是的時候,你就換成我選擇做--X,是因為我想--X,不在為了錢、為了得到贊同、為了逃避懲罰、不想感到羞愧、為了避免內(nèi)疚、為了履行職責,而是尋求內(nèi)心真實的需求,已達到內(nèi)心寧靜。
通過這本書,我重新審視自己、孩子、夫妻關(guān)系以及其他人的關(guān)系。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我在慢慢摸索我和我家女兒的相處模式。對我而言,她不僅是我的孩子,她還是她自己,是區(qū)別于我的一個獨立個體。她有權(quán)表達自己的情緒、需求,我首先保留自己的意見,然后站在她的角度去積極傾聽她的情緒、需求。尤其是當她憤怒、傷心的時候,我要先讓她把情緒發(fā)泄出來,讓她自己安靜下來,說不定安靜來下來后就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過程中,我只要陪伴她身邊,傾聽她的想法,引導確認她的情緒,讓她發(fā)泄出來。而不要把我的人生經(jīng)驗告訴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她有權(quán)利去感受不同的體驗。生命本身就是全方位的體驗,愛與逝去、生活與死亡,這些都是我們和孩子要面對的。然而我們現(xiàn)在很多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探索和體驗,讓孩子缺失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特性。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我們要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生活樂趣。不能因為我們害怕孩子受傷,就剝奪他們的體驗,就是因為這些體驗,才能讓孩子不斷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控制自己、學會探索世界、學會如何去愛,讓他們感受自己的人生。
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親子關(guān)系的相處,也讓我對夫妻關(guān)系有進一步的了解。在我和丈夫的相處之中,我學會了溝通,準確地說是不加評論的溝通。如果我們對某件事存在分歧,我先要把事情表述清楚,明確地告訴對方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這樣對方才可以清楚地知道你生氣的原因,然后做出回應。當然,他也可以冷靜地告訴我他的想法,讓我更加明白對方的意思。通過這種換位思考的溝通方式,夫妻雙方可以明白對方心底最真實的那個想法,這才叫溝通和互動,這樣就可以減少吵架的次數(shù)。更好的是,倆人的孩子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長大,就可以真切地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這樣孩子心理才會更加健康,一個心理健康孩子內(nèi)心才可以足夠強大。
對自己而言,通過這本書我學會了跟自己的過去和解,跟現(xiàn)實和解,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反方向看問題,學會關(guān)注自己,相信只有自己好了,整個家庭才會好,更加確定了母親的的格局,決定了孩子格局,決定了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方向。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選擇--X,是因為--X。等我想好了,我會重新出發(fā),可能會遇見困難,會失敗,但是我并不畏懼,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所以不管好的一面,壞的一面,對我而言都是一種體驗,通過自己的行為還影響孩子,讓她成長為她想成為的人。(鄭艷青)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范文2000字
準備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剛結(jié)束九型人格學習不久,而且即將開始非暴力溝通工作坊學習,一旦自己開始意識到需要"慢下來"去覺察自己和身邊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忽視那一部分,往往是你最想逃避,也是最手足無措的時候。
雖然2型人的特點是善解人意,喜歡幫助他人,但是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這個型的瓶頸,同時對于他人憤怒時的無力感,讓2型人更加隱忍、憋屈。
學習完九型和正管課后,對于自己和其他的8個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再來看這本書,讓至少可以鼓勵自己開始實踐非暴力溝通,開始試著去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時對于身邊人的憤怒開始理解、接納,做到不評判。
下面先來談談我是如何體會表達"我信息".
我此刻的生活如何?這個問題好像我很少去問自己,因為我總是在捕獲周圍人的需求,自己很少把關(guān)注點放到自己身上。因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從來沒有去想著了解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看了《被討厭的勇氣》后,有了去使用非暴力溝通這種生命語言的勇氣,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發(fā)自心里的感覺,而不是通過思考,做出選擇。
原來我在和他人發(fā)生爭執(zhí)后,即使過了很長時間后,也很少去回顧,因為擔心悲劇重演,所以自己特別逃避談論痛苦。在學會用"我信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后,在剛開始也遇到幾次對方說"不"的時候,剛開始我很沮喪,后來我堅信,自己的需要沒什么不對。一旦你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后,很難去把它深藏在心里,仿佛有個重擔一直背負著。于是,我還是堅持表達了"我信息".雖然剛開始,使用的有些生硬,句式完全照搬,但是自己給自己打氣,一定要說出來。說出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后,不是需要馬上需要對方做什么,更多的是需要向?qū)Ψ降膬A聽,被看見。正如,佛的建議:"不要彌補,在此即可。"
這本書中寫到了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實踐提到了三點:
1. 要精神純粹。需要我們努力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修煉自己。馬歇爾每天都會停下來兩次、三次或四次—---真的停下來,然后提醒自己:我想怎樣與世界上的其他人相聯(lián)系,冥想是個好辦法。
2. 練習,練習,再練習。
3. 成為非暴力溝通支持團體中的一員真的很有幫助。
對上述的三點,第一、二條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堅持,對于第三條來說,期待著和讀書會同頻朋友們一起分享。
對于我來說,除了要學會及時用"我信息"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還要嘗試對于身邊易怒的人帶著"非暴力溝通之耳"進行觀察,去接納和理解他們的憤怒,而不做評判。
書中說:憤怒是份禮物,激發(fā)我們?nèi)チ私庖疬@種反應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以往身邊的人發(fā)生憤怒的當下,我非常害怕、恐懼,自己總是想著逃離那個現(xiàn)場,不想去面對他們的憤怒。但是通過閱讀,了解到憤怒應該被壓制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當我們認為憤怒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問題時,我們就會傾向于壓制憤怒,對其置之不理。這種應對憤怒的方法經(jīng)常導致我們用對自己和他人都很危險的方式來表達憤怒。
其實我們需要去了解和幫助我們或他人達成那些自己沒有滿足的需要,因為這些未被滿足的需要是我們憤怒的根源。
書中的比喻非常貼切,將憤怒比喻成"汽車儀表盤上的警示燈"----它提供了關(guān)于引擎的需要方面的有用信息。如果警示燈亮了,我們不會想這去隱藏這一情況,或不理會或忽略,而是想要減慢車速,弄明白這燈想要告訴你什么。
所以如何處理憤怒還是非常關(guān)鍵,分享書中提到憤怒處理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意識到憤怒的激發(fā)因素,或者被稱為誘因,但其實并不是導致憤怒的原因。換言之,并不是簡單的人們做了什么讓我們憤怒,而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什么東西與他們所做的事呼應---這才是憤怒的真正原因。
第二步:意識到誘因從來不是憤怒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不是簡單的人們做了什么事讓我們憤怒。我們對這件事的評價才是憤怒的原因。憤怒不直接與我們的需要和周圍人的需要相連,相反的,它基于暗示對方所做之事有錯或不好的思維方式。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有了評判。
這一點,在《非暴力溝通》一書,馬歇爾兩次被學生打了臉,第一次他非常憤怒,第二次卻不太憤怒。因為他對兩次打人的同學有了評判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
第三步:尋找憤怒的根源---需要
我們沒有直接與我們的需要相連,而是在腦中開始思考那些沒有滿足我們需要的人有什么不對。對他人的這些評判導致了我們的憤怒,而這些憤怒實則是對未滿足的需要的異化表現(xiàn)。
在這里,我們需要好好認識一下"評判",這句話我實在是太喜歡了。評判是對我們需要的自殺性的、悲劇的表達。我們不是回歸內(nèi)心,與我們未被滿足的需要相連,而是將注意力轉(zhuǎn)到評判他人沒有滿足我們的需要有什么不對上。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放學回家沒有帶書回家,我心里就會暗暗想:"這個孩子太不負責任了,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處理好。",我就會帶著評判的語氣問他,即使我沒有將評判大聲說出來,我的眼睛也泄漏了這種想法。:"為什么不帶書回來,作業(yè)如何完成?"孩子感受到的是指責、埋怨。雙方溝通的結(jié)果并不理想。
但是如果我放下評判,去體會我的首要感受是失望,擔心,剛才表現(xiàn)出來的氣憤是我的次要感受;我就會放慢腳步,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就會發(fā)自內(nèi)心去詢問:"書沒帶回來,作業(yè)怎么辦?",孩子很強烈地感受到我語氣中更多的是對于他不能完成作業(yè)的擔心,而不是責怪。他看到大人這樣對他,自然會放下防御,開始想辦法去尋找解決辦法。于是開始頭腦風暴,想出了幾個辦法,大家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解決問題上。
我在這個場景中,我體會到感受的基本功能是為我們的需要服務。情感能夠把我們釋放出來,調(diào)動情感來幫助我們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在這個場景中的需求是信任。如果注意力轉(zhuǎn)移激發(fā)了憤怒。帶著憤怒,我們就無法了解這種需要了。憤怒是一種調(diào)動我們?nèi)ヘ焸?、懲罰他人的情感。
第四步:在通過了解評判背后的需要,將憤怒轉(zhuǎn)化成其他感受之后,實際對對方說出的話。
還是剛才那個場景,孩子沒有辦法完成家庭作業(yè),我感到失望、擔心。因為我看重孩子的責任感,需要信任。我需要孩子能想辦法完成家庭作業(yè)。
通過對于憤怒管理和放下評判的學習,也呼應了《被討厭的勇氣》里的阿德勒的目的論,生氣是一種可放可收的怒氣,因為是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感受。
憤怒是非暴力溝通中非常寶貴的一種情感。它是一座警鐘,提醒自己,我現(xiàn)在的思考方式幾乎可以保證我的需要鐵定不會被滿足。為什么?因為我的能量沒有與我的需要相連,憤怒時我甚至都意識不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
憤怒是很有價值的。憤怒是種福氣,一旦生氣,我們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來,看看我們是否告訴我自己,我們需要轉(zhuǎn)化這些讓我們生氣的評判,了解自己的需要。
"慢慢來,你知道這是你的"我們都必須努力做到慢下來,
非暴力溝通和愛:
下面我想說說,這本書中關(guān)于非暴力溝通和愛的關(guān)系,當你在任何時候都能不帶其他任何目的,真實坦誠展現(xiàn)自己,袒露內(nèi)心的想法時,這便是一份禮物。
不去責備、批評或懲罰----只是"我在這里,這是我想要。這是我此刻的脆弱".對我來說,這種給予就是愛的體現(xiàn)。
而奉獻愛的另一種形式是傾聽他人,我們可以肯定自己,但不批評他人。我們可能沒有意識的是,所有的人,處于痛苦中時,需要的都是關(guān)注和理解。
最后用一句話結(jié)束我的這篇讀后感:也是封底的這句話:
帶上非暴力的耳朵,真心傾聽他人;拔掉語言中的刺,充分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