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5篇
推薦文章
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5篇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唐朝是詩歌達到頂峰的時期,讀了唐詩三百首,大家有什么感受?下面小編整理《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
余秋雨先生在《中華文脈》一書中曾言“唐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全方位的美學喚醒:喚醒內(nèi)心,喚醒山河,喚醒文化傳代,喚醒生存本性。”我深以為然。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峰,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喚醒了我對詩歌背后的中華文化以及思想內(nèi)涵的好奇。唐詩,告訴了我許多。
童年·啟蒙
《唐詩三百首》是我的啟蒙讀物之一。幼時不懂內(nèi)涵,只覺得平平仄仄的聲韻念起來好聽,父母慢慢教,詩倒也背了幾首。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唐詩之美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并不只因為其朗朗上口的讀音,更因為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已經(jīng)將這淺顯的話語轉(zhuǎn)化成了一幅幅動人的場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勝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兒心生向往。殊不知,在這抑揚頓挫的聲韻里,一個新世界也就此打開。
少年·領(lǐng)悟
一路奔跑著成為少年,讀過的書漸漸多了,走過的路也漸漸遠了,這時翻讀《唐詩三百首》也漸漸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唐詩是多樣的,詩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間:長煙落日,黃河遠去,羌笛聲聲嗚咽,訴說著塞外沒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紅;機中織錦,碧紗如煙,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遠行的夫君;樓前雨露,長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馬發(fā)出歡樂的嘶鳴……千百年前的畫面就這樣通過一首首唐詩浮現(xiàn)在我眼前,按照遙遠的文字指點,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觀察、最精細的傾聽……不曾想過,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與高山共俯仰、與白云同翻卷、與滄海齊陰晴。唐詩讓我認知了自己,更讓我領(lǐng)悟到了萬物有靈,天地之美。
青年·深思
手中的詩篇泛黃,少年的青澀逐漸褪去,一路與詩歌相伴而行的青蔥歲月,我又獲知了許許多多。提起唐朝的詩人,怎么也繞不過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動人的不僅是詞句,還有詩歌背后的情感與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以布衣之身藐視權(quán)貴,肆無忌憚地嘲笑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為此他曾發(fā)出內(nèi)心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蔑視。然而詩人的樂觀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戰(zhàn)勝憂患意識。這位偉大的漂泊者從悲傷中走出,選擇用他的詩筆展現(xiàn)大唐的山水,來豐富當今人們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敢于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為解救人民于苦難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面對人民的苦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他靜靜傾聽,長長嘆息,默默流淚,向世間發(fā)出沉痛的悲嘆。他的筆墨,喚醒了當時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國情懷。
然而唐詩遠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絕不僅只有這兩位詩人。李白的自由灑脫,杜甫的憂國憂民,王維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顯露……詩人們的閃光點早已融入唐詩中,而當今的我們,是否讀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應該讀懂什么呢?
唐詩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靈歸宿。年歲依舊在增長,對詩的領(lǐng)悟,未完待續(xù)……
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
歲月悠悠,唯書獨伴。書,讓世界簡單的人變得豐富;書,讓世界喧囂返璞歸真。在人生漫長而短暫的旅途中,在深沉的行囊里,在學校課桌里;家中書桌都會有某個角落屬于自己的愛書!
讀書,已然習慣了在夜間。雖無紅袖添香,也無佳人相伴;不過一盞床頭小臺燈足矣!寂夜窗前,銀輝灑落;一書相伴,便可祭夢遠去。夜深無人,便吟幾首唐詩驀然上心。燈光下,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這書還是爺爺作禮物贈與我的,說是許多年前買的??粗狐S的書頁,想必年紀都比我大。翻開扉頁,兩行字亦剛勁飄逸;這想必是爺爺揮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爺爺留我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古寒來"是何意。隨著年齡的長大,起發(fā)頓悟其中道理--苦盡甘來。
讀書,已然習慣了在夜間。雖無紅袖添香,也無佳人相伴;不過一盞床頭小臺燈足矣!寂夜窗前,銀輝灑落;一書相伴,便可祭夢遠去。夜深無人,便吟幾首唐詩驀然上心。燈光下,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這書還是爺爺作禮物贈與我的,說是許多年前買的??粗狐S的書頁,想必年紀都比我大。翻開扉頁,兩行字亦剛勁飄逸;這想必是爺爺揮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爺爺留我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古寒來"是何意。隨著年齡的長大,起發(fā)頓悟其中道理--苦盡甘來。雖然才十幾歲,卻也歷了不少事,更能體會苦盡甘來的不易與喜悅。
翻來唐詩,獨到愛國詩人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是,便被這臨之將死,也念著國家安定的精神而感動不已。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多少戰(zhàn)士也是浴血沙場臨死也念著驅(qū)逐日寇,戰(zhàn)士們不懼死亡換來我們?nèi)缃竦膰┟癜?,我們不應該珍惜?
翻下一篇,讀到了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那是何等的豪情壯志,還欲上九重青天將明月摘下。再看看如今,科技發(fā)達明月天宮,人類而然涉足???,由于科技發(fā)達,許多學生已然沉淪于科技電子產(chǎn)品繼而荒廢學業(yè)。學生本該學習,樹立遠大的目標理想,為人類謀福??墒謾C這些科技產(chǎn)品極大的消磨了這種豪情壯志,沉溺在虛無的網(wǎng)絡世界。更不用說心懷李白那種上青天將明月取下的氣勢于壯志。時代在進步,社會氣象萬千,風起云涌,想要站穩(wěn)腳跟,除了好好讀書,認真學習之外應該就沒什么辦法了吧!
不過固守死板,也不是什么好事喲!放下《唐詩三百首》不自覺看了一眼別的書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寫出來時代改變的必須來早,那邊是創(chuàng)新。有何意義呢?倒不如將書里的道理實踐起來,讓它們“活起來”,以新的思維面對它,研究它,或許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好玩而新奇的事物,不知不覺不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去面對,或許就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喲!
書書卷卷,留下不少眷戀,一頁一頁泛黃的紙,一首首古老的詩,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從愛國,到滿懷豪情壯志的群號憧憬明天去未來,再以新思維創(chuàng)新事物,這情懷無一不可以流傳古今,書中的黃金屋需要自己找,書中的顏如玉也要自己尋。書中的青燈古佛;書中的竹林亭居;書中的云霧仙境,無一不令人向往。書,給內(nèi)心留一片凈土!
書如一杯清茶,仔細品;口中的苦澀,舌尖的回甘;也許只有自己明白吧!
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
歲月悠悠,唯書獨伴。書,讓世界簡單的人變得豐富;書,讓世界喧囂返璞歸真。在人生漫長而短暫的旅途中,在深沉的行囊里,在學校課桌里;家中書桌都會有某個角落屬于自己的愛書!
讀書,已然習慣了在夜間。雖無紅袖添香,也無佳人相伴;不過一盞床頭小臺燈足矣!寂夜窗前,銀輝灑落;一書相伴,便可祭夢遠去。夜深無人,便吟幾首唐詩驀然上心。燈光下,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這書還是爺爺作禮物贈與我的,說是許多年前買的??粗狐S的書頁,想必年紀都比我大。翻開扉頁,兩行字亦剛勁飄逸;這想必是爺爺揮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爺爺留我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古寒來"是何意。隨著年齡的長大,起發(fā)頓悟其中道理——苦盡甘來。
讀書,已然習慣了在夜間。雖無紅袖添香,也無佳人相伴;不過一盞床頭小臺燈足矣!寂夜窗前,銀輝灑落;一書相伴,便可祭夢遠去。夜深無人,便吟幾首唐詩驀然上心。燈光下,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這書還是爺爺作禮物贈與我的,說是許多年前買的??粗狐S的書頁,想必年紀都比我大。翻開扉頁,兩行字亦剛勁飄逸;這想必是爺爺揮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爺爺留我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古寒來"是何意。隨著年齡的長大,起發(fā)頓悟其中道理——苦盡甘來。雖然才十幾歲,卻也歷了不少事,更能體會苦盡甘來的不易與喜悅。
翻來唐詩,獨到愛國詩人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是,便被這臨之將死,也念著國家安定的精神而感動不已。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多少戰(zhàn)士也是浴血沙場臨死也念著驅(qū)逐日寇,戰(zhàn)士們不懼死亡換來我們?nèi)缃竦膰┟癜?,我們不應該珍惜?
翻下一篇,讀到了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那是何等的豪情壯志,還欲上九重青天將明月摘下。再看看如今,科技發(fā)達明月天宮,人類而然涉足???,由于科技發(fā)達,許多學生已然沉淪于科技電子產(chǎn)品繼而荒廢學業(yè)。學生本該學習,樹立遠大的目標理想,為人類謀福??墒謾C這些科技產(chǎn)品極大的消磨了這種豪情壯志,沉溺在虛無的網(wǎng)絡世界。更不用說心懷李白那種上青天將明月取下的氣勢于壯志。時代在進步,社會氣象萬千,風起云涌,想要站穩(wěn)腳跟,除了好好讀書,認真學習之外應該就沒什么辦法了吧!
不過固守死板,也不是什么好事喲!放下《唐詩三百首》不自覺看了一眼別的書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寫出來時代改變的必須來早,那邊是創(chuàng)新。有何意義呢?倒不如將書里的道理實踐起來,讓它們“活起來”,以新的思維面對它,研究它,或許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好玩而新奇的事物,不知不覺不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去面對,或許就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喲!
書書卷卷,留下不少眷戀,一頁一頁泛黃的紙,一首首古老的詩,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從愛國,到滿懷豪情壯志的群號憧憬明天去未來,再以新思維創(chuàng)新事物,這情懷無一不可以流傳古今,書中的黃金屋需要自己找,書中的顏如玉也要自己尋。書中的青燈古佛;書中的竹林亭居;書中的云霧仙境,無一不令人向往。書,給內(nèi)心留一片凈土!
書如一杯清茶,仔細品;口中的苦澀,舌尖的回甘;也許只有自己明白吧!
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
詩,是十里桃花的繁華,是牽腸掛肚的思念,是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詩,是漂泊中的孤獨無依,是雨夜里的痛徹心扉,是記憶里的江山如畫。人說世事如夢,幾度秋涼。昨夜燈火樓臺,轉(zhuǎn)眼人去樓空。遙想當年沙場,難料如今鐵馬冰河只能入夢來。在那些詩詞里,我目睹了一個個王朝的榮辱興衰,最終被歲月掩埋。眼見了多少游子的鄉(xiāng)愁,絲縷的縈繞心頭。望少年氣盛,雄心壯志徘徊蒼穹。驀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詩,經(jīng)久不衰。偶然憶起,璀璨如初。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油燈下的母親,安詳?shù)淖谀抢?。她的手微微顫抖,手中的針線穿梭往來,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疲憊,雙鬢明晃晃的發(fā)白。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一針一線,密密麻麻,她把無盡的思念與牽掛縫進衣衫的袖口,心中的念念不舍似燈油慢慢融化,落在地上,好像瀉了一地的月光。母親老了,卻固執(zhí)的像個孩子。她擔心孩子不能如期歸來,一人默默在故鄉(xiāng)等待。都說母愛如歌,似水柔情,直至今日,才悟得真諦。前些日子,我與母親到樓下散步。我總喜歡走在前面,一轉(zhuǎn)頭,望見與我齊平的臉,臉上的細紋一如她走過的風花雪月。我放緩步子,直到與母親并肩。昏黃的路燈下,她稀疏的頭發(fā)里大把的銀絲泛著淡淡的微光。“媽,你有白頭發(fā)了。”我對她悄聲說道。“嗯,我老了啊。”她好像嘆了口氣,眼里像是彌漫著大霧。我的思緒被拉回很多年前,那時候我的小手還觸不到她的臂彎,母親喜歡彎下腰同我說話。那時候我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能像父親一樣挽著她的手,走過每一條街頭。我想起兒時總喜歡和母親擠在同一床被窩里,身上的冰涼貼近她肌膚的滾燙。她總會半真半假地把我推開,推的遠遠的,直到床邊。但每個清晨醒來,睜開雙眼,總發(fā)現(xiàn)自己小貓一樣蜷伏在她的懷里,感受著她鏗鏘的心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一陣暖流鉆入心底,恍惚間我還是那個咿呀學語的小女孩兒,而她還是青春的模樣。“哪有,你才四十嘛,很年輕啦。”我握住母親的手,沿著街道慢走。只記得我們倆的影子被拉的很長很長,像留不住的時光。
讀詩時,總免不了了解詩人。孟郊被稱為“詩囚”,我看完資料,多少有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太多荊棘坎坷,經(jīng)歷了多少的風雨?;蛟S人只有到了一定閱歷的時候,細數(shù)過往,才懂情深。原來很多人本是我們生命中的路過,哪怕父母,也只是短暫地陪我們半輩子。總會待到別離時,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我們不該把父母的愛當作揮霍,且行且珍惜。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選自李白的《行路難》。李白一生詩作無數(shù),我卻對這一首情有獨鐘。“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chuàng)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這是前不久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我很羨慕李白,傾倒于他出眾的文采,也向往著他的灑脫。“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他的《將進酒》,字字透著瀟灑,句句唱得昂揚。我以為,他本知足常樂之人,飲一杯酒,且忘憂愁。“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他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的豪情,顛覆了我的看法。但當我讀到《行路難》,心中竟生起了敬意。詩人巧借行路的艱難,暗喻仕途的坎坷。官場的你爭我奪,阿諛欺詐,給予詩人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命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海上洶涌的波濤就要將他擊垮。但李白的過人之處,便是沒有被無情的命運打倒,仍是”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愈挫愈勇,直至到達理想的彼岸。愛我中華者,必當敬我中華之精神文化也。千年之前,我們祖先輩的他們,面對逆境,咬牙切齒卻也從不輕言放棄,在悲洪似的逆境前掙扎著尋找一絲光明。而多年后的我們,是否延承了此般精神?俄而,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俞老師,從一個寸草不生的窮鄉(xiāng)村走出來,走到一個丁點兒大的縣城,一步步打拼,如今來到了省城南京。依稀記得他與我們談及曾經(jīng)時雙眼的朦朧,一次次雨中的揮淚,一夜夜翻來覆去的難眠,一場場慘敗的考試,世事如此不順人心。也曾幾度消沉,他告訴我們,那些迷茫的日子,孤苦無依,唯有詩詞與書籍作伴,那些苦痛的歲月,是文字陪在他的身邊。而如今的他,上課時信手拈來的幾句詩詞,令人驚嘆不已。我們?yōu)槭裁匆x詩,讀的豈是字句,更是靈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更應學習古人的精神,迎難而上,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斗。終有一日,我們能穿過厚厚的云層,尋覓到希望的光亮。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要說愛國,歷史上名垂青史的詩人還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但最令我欽佩的還是詩圣杜甫。還記得第一次接觸他的詩,是在小學。“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據(jù)說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小小年紀的我,還無法理解國之深,只是同他一起“喜欲狂”,也是種別樣的歡欣。不同于詩仙李白的浪漫,現(xiàn)實主義的他倍感深沉。而當我讀到這首《春望》,心中沉沉的一擊,感覺喘不過氣來。國都陷落,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古時詩人詞人總喜歡寫一字“深”,“庭院深深深幾許”“城春草木深”,這一字,染上了荒涼,沾滿了無奈。淪陷的長安城,昔日的笙歌舞曲早已不見蹤影,一城的繁華轉(zhuǎn)眼間成了沙石瓦碩。放眼望去,破敗不堪,千里不見人跡,唯有雜草叢生。感傷時事,看到那嬌艷的鮮花,思緒被勾起,憶起曾經(jīng),兩行濁淚沾濕了衣裳。許多時日未見家人,思念愈加濃烈,忽聞鳥鳴,心頭一顫,乍然驚起??茨腔鸺t的戰(zhàn)火啊把天空的碧藍鋪成了鮮血的顏色,看那彌漫的硝煙啊不知何日方休。無言的等待啊只希望送來一封家書,告訴我家里安好,告訴我妻小平安。年華易逝,滿頭的白發(fā)像秋末飄零的枯葉,大把大把的往下掉,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都差不住了。品完詩,心頭空蕩蕩的,卻又像被什么堵住。千年中華,這片土地上經(jīng)歷過多少場戰(zhàn)爭,多少家破人亡。那些歲月里的逃離與漂泊,永遠都無法忘懷。我該慶幸,自己出生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個整日陽光明媚的年代。能在清早醒來時看見爸爸媽媽的臉,能在睡前道一句“晚安”。讀了那些詩,我突然間覺得自己多幸福。孟子說:“天下之本在于國,國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為炎黃子孫,我們該盡己所能,為國家貢獻微薄之力。如今很火的電影《戰(zhàn)狼》,“當你在國外遇到困難時,不要忘記,你的身后還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朋友圈里,微博動態(tài)里,都是紛紛的好評。那一刻內(nèi)心的震撼著實難以言表。但在這之后,真正有所行動的又有誰呢?口說無用,我們該投身于實際行動之中。作為學生的我們,孝親敬長,努力學習,便是愛國。它無需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卻存在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記得兒時的我,對詩并不感興趣。還不如童話,看公主幾經(jīng)波折后遇到王子,盼賣火柴的小女孩兒在那個風雪之夜悄然升入天堂。那時候的知識面很單薄,不過停留于”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般略顯膚淺的詩罷了。也只是單純的記誦,從不試想理解。如今漸漸長大,才發(fā)現(xiàn)詩歌不僅僅是詩歌,它可以包含許多許多。詩,可以是一種回憶,就如同默片播放,刻下一寸一寸的舊時光??辞俺嗌亠L流人物,不盡英雄史詩;論今朝,是否依舊如初?詩,可以是千千萬萬的寄托:羇旅之人借詩詞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與牽掛;沙場上英勇拼搏的將軍戰(zhàn)士,借詩詞表現(xiàn)自己拳拳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多情之人借詩表達對紅顏的斷腸愛戀.......詩,更多的是一種鼎盛文化的象征,是一個無人能及的巔峰!
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么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fā)展史的高峰與瑰寶。它的篇幅不長,卻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jié)晶。字里行間,凝聚著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力量。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歷經(jīng)千年歷史,風吹雨打,我們悲痛過,我們哭泣過,但我們不曾放棄過!我們理應繼承并將其發(fā)揚光大,讓它成為中國恒久不變的經(jīng)典,永遠地留在中國人心中。
一歌一舞一琵琶,一冬一秋一繁夏,一顰一笑一牽掛,一刀一劍一傷疤,一朝一夕一晚霞,一山一水一人家,一生一世一剎那。待到雙鬢成白霜,在詩里感嘆人生夢一場;待到雙鬢成白霜,回望來路繁華落地落滿傷;待到雙鬢成白霜,煮一壺清茶,看昨夜燈火樓臺,待來世滿面紅妝。
唐詩三百首讀后感1000字
我最初接觸的唐詩,是駱賓王的《詠鵝》,用寥寥十幾個字生動的表現(xiàn)了鵝的情態(tài),讀著詩,白鵝在綠水中浮游蕩漾、快樂呼喚的情景便躍然紙上。還有一年級第一課學的《靜夜思》,簡短的語句中,飽含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還有漂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和悲涼。這些唐詩給了我當時小小的心靈獨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詩歌的種子。
接著,我接觸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似乎讓那顆小小的種子生根發(fā)芽,讓我感受到唐詩猶如廣闊的海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誦中,我也絲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詩中,陶醉地感受著詩人的情感。
讀詩,其實就是讀情,詩的內(nèi)容展現(xiàn)了詩人的經(jīng)歷、情感和生活,而這也是唐詩的魅力所在。我喜歡精讀唐詩,細細地體會詩中的深意,了解詩人的情:
思鄉(xiāng)之情:
思鄉(xiāng)之情可以算是詩中最常見的情感了,詩人離鄉(xiāng)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幾十年不曾返鄉(xiāng),可當夜深人靜時,對家鄉(xiāng)濃濃的思念便涌上心頭……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這并不是一個典型的思鄉(xiāng)詩,其中還包括了許多更加復雜的情感。但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卻也是令我著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如此蕭瑟悲涼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緒。其實,當時孟浩然的心情是復雜的。他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圖,這無疑十分矛盾。第三句“鄉(xiāng)淚客中盡”,將自己的鄉(xiāng)思一泄無余,不僅他自己這樣思鄉(xiāng),而且家人也在想望著他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孤帆”。“迷津欲有問”借用了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所詮釋的便是孟浩然隱居與從政之間的沖突。以“平海夕漫漫”做結(jié),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更加凸顯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這其實也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所普遍擁有的矛盾心理,這首詩,讓千年前的詩人與讀者之間心靈共鳴,令人深有同感。
離別之情:
贈別詩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豪邁、出自肺腑的詩作,那種真誠情誼,卻更能打動我。
要說朋友間的送別詩,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高適的這首《別董大》了。高適與老友董大久別重逢,經(jīng)過短暫的聚會以后,又各奔東西。其實那時候,兩個人都處在艱難困苦的境遇中,可高適面對老友,并沒有展現(xiàn)他的困頓與幽怨,而是道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以開闊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激勵董大,鼓舞他去奮斗、去拼搏。“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多么有力,多么響亮!這是一個多么質(zhì)樸而豪爽的人啊!
男女之情:
說到愛情,作為一個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的,所以詩中的愛情,也只能夠粗略的了解,但是講述愛情的詩和詞,其語言的細膩優(yōu)美,也令我贊不絕口。所以我也喜歡讀愛情詩,詩句的唯美,能夠帶給我心靈的戰(zhàn)栗。
我特別喜歡這一首《題都城南莊》。最初接觸這首詩,并不是在《唐詩三百首》,而是在《百家講壇》節(jié)目上。講者為觀眾講述了這首詩背后流傳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也是這個故事,讓我對這首詩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那一年,崔護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無奈落榜,因返鄉(xiāng)路途遙遠,在長安逗留幾日。清明節(jié)游玩時,他與一位少女在桃林中相遇,兩人互生情愫,但都沒有說破,最后,崔護與少女告辭。第二年的清明,崔護又來到了長安,想來尋找那位少女,可少女原先的住處卻大門緊鎖。崔護便在大門上題下此詩,悵然離去。
聽完這個故事,再來讀這首詩,終于能理解詩人的深意。“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描繪了二人初遇時的美好情景,映出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也含蓄的表達了詩人當時的怦然心動,二人的含情脈脈,兩情相悅。而第二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依然是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詩人重回故地,卻不見少女的身影,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這便是“物是人非”罷。讀后感在偶然、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是詩人所表達的遺憾之情所在。
愛國之情:
我個人認為,唐詩中的愛國之情,是最值得后人學習借鑒的了。愛國詩,不得不提的便是我最欣賞的詩人杜甫了。杜甫,人稱“詩圣”,與李白和稱“大李杜”。他的詩,風格完全與李白相反。李白的詩瀟灑豪邁,有著俠士的灑脫。而杜甫生在戰(zhàn)亂時期,他家境貧寒,歷經(jīng)坎坷,背負了太多。他無法做到李白的瀟灑,他的詩,大多是憂國憂民,飽含沉重與苦痛。讀一讀他的詩,能夠深刻的感受到當時戰(zhàn)爭給老百姓帶來的苦痛與不幸,比如《石壕吏》《春望》等等。
杜甫的詩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與他的很多詩不同,這首詩傳達的,是作者的喜悅之情。詩人因戰(zhàn)亂多年漂泊,備受艱苦,如今安史之亂已平,“忽傳收薊北”,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心中濤翻浪涌,于是“涕淚滿衣裳”。杜甫此時是悲喜交加的,回頭一看,自己的妻兒哪有什么悲情,已經(jīng)“喜欲狂”。親人的喜悅帶動了杜甫的喜悅,一家人興奮的收拾起行裝,預想著以后的美好是生活,“放歌”“縱酒”,多么愜意!在全詩的結(jié)尾,詩人的心早已回到故鄉(xiāng),計劃起了回鄉(xiāng)的路途……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