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5篇_讀了不起的中年婦女有感5篇
推薦文章
關于《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5篇_讀了不起的中年婦女有感5篇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用詼諧犀利的文筆,描繪出一幅幅中年女性的自強與韌勁,引發(fā)無數(shù)共鳴與代入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1】
“今年春天,我們約了幾組好友家庭一起去爬山,爬到幾近虛脫,孩子他爹遞過來一瓶水。我正想著,今天對我真體貼……我含情脈脈地接過水,他柔情似水地望著我,對我說:‘大哥,幫我擰下瓶蓋。’
經(jīng)過了十年婚姻磨礪,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
不知道多少次看著格十三的文字抱著手機“哈哈哈”了。知道有幽默感的女人多帶感嗎?
如果說中年婦女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把你的倒霉事說出來,好讓我開心開心”,那么《了不起的中年婦女》這本書一個顯著功能可能就是讀了真開心。
這個叫”格十三“的女寫手,用一種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將一個中年女性生活中的種種不容易和一地雞毛”捏“成了一把雞毛撣子,用調(diào)侃和寫作,東撣撣西掃掃,掃出了一堆生活的黑色幽默,并親自驗證了一個真理:能治愈中年婦女的,只有中年婦女?!读瞬黄鸬闹心陭D女》,通篇沒有一字一句是在歌頌女人的偉大,但借用讀者的一句點評:“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直戳內(nèi)心的暢快”。
網(wǎng)名十三姐,已婚已育,“中年婦女”、“硬核老母”是她的自我定位。
3年前,她開了個公眾號,專寫中年那些事兒。
令她沒想到的兩件事,一,點擊率10萬+是稀松平常,100萬+也是經(jīng)常;二,與此同時,困擾了她很久的產(chǎn)后抑郁癥悄悄消失了……
《結婚十年,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只有作業(yè)能挽救中年夫妻的婚姻》《我們的目標是:不輸給親家》《沒娃的地方才叫遠方》,最近,人稱“中年婦女代言人”的十三姐,將她公號上的這些爆款文字,交給了東方出版社,出成了一本新書,取名叫《了不起的中年婦女》。在上海書城,令到她十分感動的是,最遠的一位專程來看她的讀者,竟然是一位從新疆遠道而來的小伙兒,長期在網(wǎng)上追看她文字的他,為了這次見面幾乎傾盡了自己大半年的收入。
熟悉她的微信公眾號“格十三”的讀者都知道哦啊,”格十三“原名叫張蓓。《了不起的中年婦女》是她的第一本書,書的扉頁這樣介紹作者,“35歲時跨界從商界精英轉型為自媒體人”。實際情形是,生娃之后,28歲的職場女性張蓓開始全職帶娃,這種生活持續(xù)了3年11個月。直到2011年,4歲不到的兒子上了幼兒園,她開始結果爸爸的外貿(mào)公司生意,白天被工作占滿,心情卻變得輕松起來,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比帶娃輕松”。
2015年底,張蓓開了公眾號,開始以“十三姐”的名義記錄瑣碎心情。開始閱讀量只有三位數(shù),老公也嘲笑她每天坐在電腦跟前敲敲打打全無意義。不知道為什么,她沒有中斷地寫了下去。兩年后,“格十三”產(chǎn)生了第一篇10萬+爆文《學奧數(shù)的中年人》。一周不到,又出現(xiàn)了第二篇10萬+爆款《中年婦女的N種存在感》。她突然有了感覺,“寫中年題材是有讀者的。”
短時間里突如其來的爆款,讓張蓓找準了定位:用調(diào)侃的語氣吐槽“中年婦女”生活中一地雞毛的生活狀態(tài)。
“中年婦女是一種自嘲?”張蓓不同意:“過去,大家不太喜歡‘婦女’這個詞,三八婦女節(jié)也暗暗改成女神節(jié)?,F(xiàn)在,我們可以很大方地宣布,我們就是中年婦女——而且是了不起的。”
為什么寫中年題材能成爆款?張蓓說,她想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這一屆中年人需要出口”除了自嘲、自黑,關鍵還是幽默感與價值觀。有些問題既然改變不了,比如育兒的壓力,比如大城市里升學的壓力,那就換一種看待它的方式。角度不一樣,心情也就不一樣了。”“格十三”讀者有男性嗎?張蓓估算了一下,“大概30%”。“中年婦女”文的一大主題是吐槽“同一款老公”,張蓓說,女讀者看了感到“爽”,對家庭關系有幫助,男讀者也能接受。比如“格十三”迄今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文《結婚十年,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閱讀量超過500萬。
她在文章里各種花式自嘲,帶著對中年焦慮一擊即中的敏銳觀察。而她的老公就成了”十三姐夫“,這個210斤的形象集天下不靠譜老公的特質(zhì)于一身,讓人覺得親切。”深有同感的粉絲大量涌入她的后臺,吐槽自己的老公,這些又反哺了十三姐更多的生活素材。她的寫作越來越熟練,找到一個痛點,發(fā)散兩個段子,搭配三五個故事,再來六七個金句。十萬加隨即時常造訪,2018年,她寫了三四十篇刷爆朋友圈的十萬加,成了”在上海很有影響力“的頭部中年IP。
越寫越駕輕就熟。金句和段子像在腦海里準備好的,寫的時候使勁往外淌。有次來北京參加一個分享會,她早晨七點還沒有想好選題。本想用一張霧霾中的自拍解決當日的更新,但是看到后臺的留言,”不看你的文章,一天都沒精神。“她又來精神了。想想頭一天和北京朋友的聚會,有人因為孩子的事情,被催了兩遍。她開始添油加醋,一篇《中年婦女的友誼,聽天由命》很快敲完。在文章中,中年女性的自我是那么”卑微“,說好的很久不見的閨蜜一起聚會,期間有人因孩子要考試中途退場,有的因家里老人生病半途離場,最后,被邀請的那個我獨自面對一桌子豐盛的菜肴……末了作者的金句又來了,”大家說好了一起白頭,你卻偷偷焗了油。“正是這些詼諧犀利的文筆,描繪出一幅幅中年女性的自強與韌勁,引發(fā)無數(shù)共鳴與代入感。從女性內(nèi)心世界的百轉千回,到夫妻婚姻中的嬉笑怒罵,再到家庭教育中的喜怒哀樂,作者寫下的不僅是自己的成長,也是同時代中年女性的共同認知。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2】
剛剛買了一本書,就是我的題目--《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作者十三格。
里面很多內(nèi)容,都是她之前公用號里的文章。
即便如此,也不妨礙我喜歡看她的這本書。
一個作者,能把中年婦女的那些事,寫得如此跌宕起伏,也算是本事了。
僅摘錄以下幾句,作為分享:
婦女強,則國強。
誰夸我娃,誰就是我朋友。
我們的目標是不輸給親家。
忍一時風平浪靜,好脾氣一生平安。
誰不是一邊情緒崩潰,一邊哈哈哈哈。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當然前提是不會危害社會,禍害他人。
十三格能做到的事,你我其實也可以!
問題的關鍵是,你我是否真的努力了,盡力了。
愿十三格有更多更好的文章公之于眾,愿你我都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3】
作家格十三的新書《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中,將人間煙火氣,化作幽默犀利的趣談。讀來讓人直呼過癮:
“中年婦女優(yōu)秀不優(yōu)秀,主要看娃。
誰夸我娃,誰就是我朋友;誰愛我娃,我就愛誰。
暑假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在哪,開學了嗎。
生娃能馬上治好你的拖延癥。
要生的不帶,要帶的不生。
別得罪中年婦女,她們狠起來什么都學。
存款是貧困戶級別的,賬戶里的流水是土豪級別的。
誰不是一邊情緒崩潰,一邊哈哈哈哈。
中年婦女體重持續(xù)走高,卻越來越容易飄。”
格十三老師的文字以中年女性的視角,審視中年人,放大一地雞毛中的生活實景,點燃只有同類們才懂的生活情趣。將那些陷入中年泥潭的中年女性拉出困境,一起情緒崩潰,一起哈哈哈哈。
我們不應該過自己的生活嗎?擺脫無聊,擺脫毫無生氣的倦怠。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4】
為什么是“中年婦女”?
“婦女”一詞,其語義的褒貶是有南北差異的,不過在現(xiàn)代語境下,特別是“少女節(jié)”與“婦女節(jié)”的無聊玩鬧中,“婦女”二字被炒作到大多女性不太喜歡的地步。于是“中年婦女”給人以臃腫、不修邊幅、張牙舞爪、嘮嘮叨叨的印象。“中年婦女”是否刺眼?會不會遭到反感?我們也有過擔心,關于書名,我們想過幾個替代選擇,比如“女性”“女人”“媽媽”“妻子”,但不是平淡無奇就是概念局限,與書中對中年女性生活的全面展示與戲謔調(diào)侃有所偏差。
于是我們回到書本身再次挖掘,為什么書中會多次用到“中年婦女”一詞?為什么作者會以“中年婦女”自述?同時我們也對各年齡各階層女性進行了調(diào)研詢問,與作者和作者的粉絲群進行了溝通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書中的這些再現(xiàn)與戲謔背后,是有包括作者在內(nèi)的某一群體的共同心理狀態(tài)的。盡管不太喜歡別人給自己掛上“中年婦女”的標簽,但自己說自己是“中年婦女”,似乎便有了那么點自嘲自黑的幽默與釋懷,以及坐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的自得與小優(yōu)越。
這群人沒有偶像包袱,不為他人評價而活,思想獨立,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既感到忙碌和疲累,又充滿信心和希望,她們的信心來自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她們的希望來自對家庭、對孩子的付出,這群女性是真正活出了自己的樣子的,是了不起的。
而這本書,就是講的這一群人。所以我們需要換個思路——這本書講的不是中年婦女,而是會自嘲自己是中年婦女的這群人。
中年生活有什么好說的?
喬治·盧卡契在《精神與形式》中這樣說:“在一切可想象得到的存在中,生活最不現(xiàn)實,也最沒有生氣;因而你只能消極地描述生活——因而你只能說是哪種事物偶然發(fā)生,并擾亂與打斷了生活之流。”
生活是否無趣,不置可否,不過中年生活應是有趣的才對。梁實秋在《中年》會這樣寫道:“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shù)恼J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若說青年時代如肆意揮霍般流逝,能無憂無慮,能所向披靡,卻又不那么真實,耗盡熱度只因所擁有的稍縱即逝。那么人到中年,回過頭來,會發(fā)現(xiàn)自己背負的真實感越來越沉重。父母不再年輕,孩子有了更多需求,夫妻聚少離多,朋友越來越遠,職場上再無路可逃……這是中年人的擔當,是中年人的煙火氣,也是中年人的獨享,他們包攬了所有最現(xiàn)實、最直白的話題:家庭、婚姻、教育、贍養(yǎng)、職場、消費、人脈……并砥柱中流。
格十三最擅長的便是將這種煙火氣,化作幽默犀利的趣談。她的文字以中年女性的視角,審視中年人的生活實景,放大一地雞毛中最具情緒化的爆點,點燃只有同類們才懂的生活情趣,也將那些陷入中年泥潭的中年女性們拉出困境,一起情緒崩潰,一起哈哈哈哈。
所以這本書不講中年人的焦慮,更不制造焦慮,也不販賣雞湯,而是聊聊中年人的妙趣,在閱讀中找到共鳴。盡管現(xiàn)實是那樣臃腫、不修邊幅、張牙舞爪、嘮嘮叨叨,但在苦笑、癡笑、竊笑、狂笑之后,仍愿繼續(xù)前行,做了不起的自己。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5】
提起中年生活,男性形象更容易具體地躍然紙上——大腹便便、高發(fā)際線、油膩而富有。而中年女性群體的印象,最多是一句模糊而微弱的“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
輿論對女人中年一以貫之的殘忍,“瘋搶貨物的中國婦女”、“中年女演員沒有戲可演”,關注度少,而且相當負面。
在十三姐動筆深挖以前,此垂類在公眾號領域鮮有問津。
這是一個理論上龐大但被很多人忽略的市場。“很多人總覺得它(中年婦女)是浸泡在柴米油鹽里的,不修邊幅甚至歇斯底里的,缺乏生氣而且沒有追求的,失去顏色和不再耐人尋味的。”十三姐如是說,“可是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中年婦女是充滿魅力的。”
十三姐本人,一位貨真價實的39歲中年婦女。她曾是家族外貿(mào)企業(yè)的接班人,打小有極強的文字天賦,能力過人,職場順遂,快意人生。
直到28歲成為孩子的媽,一切戛然而止。
職場女人十三姐做了全職媽媽。像許許多多遵循傳統(tǒng)觀念、為了家庭放棄事業(yè)的中國女性一樣,她再也不屬于自己,無論前半生多么活色生香,落到家庭都是黃臉婆人設。
這讓她成為一個典型。同她一樣的女人很多。但像她一般敢于自我剖析、自我解惑解嘲的女人很少。
兒子上幼兒園后,她終于能重返職場,白天接手家里的“礦”,晚上化名“十三姐”撰寫公眾號,聚焦中年女人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最初的閱讀量只有幾百,她也堅持日更,力求角度新穎、內(nèi)容幽默詳實。
兩篇十萬加爆文《學奧數(shù)的中年人》、《中年婦女的N種存在感》產(chǎn)生時,十三姐的粉絲數(shù)甚至還沒有破千。但這讓她意識到自己作為內(nèi)容生產(chǎn)者的優(yōu)勢:只有人到中年,走過中年女人的路,才能深入中年婦女的心理,以滿足心理需求的切入點去打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讀者評價她的文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直戳內(nèi)心的暢快”。在十三姐的新書簽售會,有讀者當即背出了她的金句“把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變成雞毛撣子,掃清心里的灰塵”。
《人物》評價十三姐“在文章里顯露出花式自嘲的天賦,帶著對中年焦慮一擊即中的敏銳觀察。”讓讀者一邊笑著一邊感同身受,可能是她最開心的時刻。
做到這一切的,只有十三姐。身份、能力、經(jīng)歷,缺一不可,這些是「格十三」兩年以來勢力不衰、無法復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