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久|自偷自拍亚洲首页av

  • <ul id="y0emu"></ul>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5篇_讀了不起的中年婦女有感5篇

    | 莊宇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5篇_讀了不起的中年婦女有感5篇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用詼諧犀利的文筆,描繪出一幅幅中年女性的自強與韌勁,引發(fā)無數(shù)共鳴與代入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1】

      今天讀了格十三的《了不起的中年婦女》,只有一種體驗:柔弱中帶傷。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中年婦女之路。

      01 什么是中年婦女

      提起中年婦女這4個字,本能的有一種反感:憑什么就成中年婦女了?不應該是女神,御姐嗎?怎么就變得如此油膩了?

      可不是嗎?結了婚,生了娃,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修得了水管,吼得了戰(zhàn)場,這可不將女神活生生逼成了女神經(jīng)。

      而《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作者格十三也是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譜寫了一個妻子、母親、女強人的蛻變之路。即使頂著難堪“中年婦女”的頭銜,還是奮勇當前,一如既往的向前沖沖沖!

      這就是中年婦女,這就是為人妻的胸懷與開闊,更是為母則剛的光輝形象。

      02 都是婚姻惹的禍

      為什么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嬌嬌女,結了婚生了娃后秒變女強人呢?這是因為都是婚姻給逼的不得不成長。

      結了婚,女孩就成了女人,生了娃,女人變成了女強人,這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過程。對此深以為然,十足的的認同。

      拿我自己來說,我也是一位兩個男孩的媽媽,也曾有著天真燦爛的理想。以為愛情是美麗的,婚姻是比糖更甜,誰曾想婚姻只不過是負重前行,而且還是自愿的。

      為啥呢?因為婚姻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對方如果不多做,你就得犧牲,不然怎么辦呢?

      婚姻里有一個定律:不要試圖改變另一半,因為努力去改變對方的時間和精力,早把自己給說服了。這是節(jié)省時間和提高婚姻幸福的最捷徑和高效方式。

      想起了一首歌:我承認都是月亮惹的禍?誰說不是呢?婚姻可從來不是白月光,也不是紅玫瑰,更不是傾城之戀,說白了婚姻就是從一個人取暖到兩個不同分工。

      至于分工是否均勻,分工是否合理和認同,得看自己能夠承受和接受的底線。

      03 中年婦女為啥這么難?

      作為圍城里的女人,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生病,不敢失業(yè),更不敢不進步。因為不是被身體打垮,就是被社會嫌棄,要么是被時代拋棄。

      千言萬語化為一句:我太難了。誰說不是呢,今天去商場大采購,整整一大購物車硬是憑著一口仙氣拖回家,那個愛恨交加,心如死灰無法形容。只不過還是若無其事回來做飯、寫文章,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

      所以我太難理解格十三在《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中的吐槽與生活,雖然有那么一點點夸張,但大部分都是實實經(jīng)歷過著的生活。

      04 中年婦女的快樂與悲傷

      其實那些中年婦女既有情緒崩潰的畫地為牢,也有一邊哈哈哈哈的大笑。

      這真不是神經(jīng)病,而是崩潰后與自己、與世界、與生活的和解。而最勵志的中年婦女就是把自己做好,把生活過好,把每一天做過充實,做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中年人。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后依然熱愛。而這群中年婦女就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不要說中年婦女可憐,她并不可憐,她自然有自己幸福的密碼和快樂的源泉,作為中年婦女的代表,我有兩個體會:

      第一,不報功利心和得失心,做就行了;

      第二,想好就做,想要就去追,越拖越完蛋。

      而勵志的中年婦女,從來不靠嘴巴說,也不是靠說故事,而是用自己的經(jīng)歷舉證,然后把自己做好,把一生給玩好,就是滿足的中年婦女。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2】

      可能就是在一個又一個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成長”中,中年婦女一步一步強大起來,所謂中年婦女強則國強,《了不起的中年婦女》這本書的作者格十三寫道。

      是啊,說起婚姻家庭與育兒,那個中年婦女不是隨口就來。

      提起老公,那是中年婦女的云配偶,你保準同意。

      自從領了結婚證,之前那個接地氣的男人就開始不斷升華,從肉體的膨脹到精神的拔高,一直上升到……云端,云配偶是也。一旦大量家務事或作業(yè)出現(xiàn),云配偶就容易出現(xiàn)故障。所以,中年婦女被逼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得了奧數(shù)烤得了蛋糕,修得了家電掙得了鈔票,頂?shù)眉彝フ臁?/p>

      提起孩子,讓中年婦女二次成長,你絕對認同。

      為了搞定娃,中年婦女媽媽們要跟著學樂器、學跳舞、學畫畫、學籃球足球,凡是孩子要學的,媽媽們都得自學成才……同時,還自學成了半個醫(yī)生、半個老師、半個心理學家,以及半個米其林大廚。

      把娃帶好是對中年媽媽綜合素質能力的終極考驗。一不小心,自己優(yōu)秀了,娃優(yōu)秀了,雙雙優(yōu)秀了,這便是人生贏家!

      提起中年婦女的智慧,不得不服。

      當大多年輕姑娘說不想早早結婚,是因為想過獨立的生活。中年婦女不淡定了,婚姻和獨立并不矛盾啊!獨立是精神上的,不管你結不結婚,獨立的人永遠是獨立的,只不過結婚會改變你展現(xiàn)獨立性的方式,但不會改變你獨立的本質。如果你說因為結了婚就不再獨立了,那你本身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啊!

      是的,讓我們學會用更寬廣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人到中年,學到的越多,越喜歡做減法,只留下值得珍惜的人和事,這是女人真正成熟之后才有的大智慧。

      作為中年婦女一枚,黑老公,夸孩子,一頓吐槽心情舒暢,哈哈哈!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3】

      生娃之后,28歲的職場女性張蓓開始全職帶娃,這種生活持續(xù)了三年零十一個月。

      「哪哪兒都不對勁了。」她跟老公吵,跟自己較勁,為兒子磕了碰了自責不已。而后,她以「格十三」為名,將中年母親生活中的一地雞毛寫下來,卻因此擁有了幾十萬粉絲。她們是中年女性,很多是全職媽媽,看著張蓓化名「十三姐」的吐槽,「一邊情緒崩潰,一邊哈哈哈哈哈。」

      在歡樂與崩潰的交織中,張蓓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tài),也發(fā)現(xiàn)世上的確有那樣一個群體,辛苦,堅韌,卻不被看見,甚至被污名,這就是「中年婦女」。張蓓想讓中年婦女多一些開心,也想為中年婦女正名。

      今年12月,她把部分爆文結集成書,起名就叫《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兒子3歲多的時候,張蓓給他喂了一碗肉餅燉蛋。蛋有點涼,她著急做別的事情,沒再熱。隔天,兒子拉了肚子。她一樣一樣復盤,想起了這碗沒加熱的蛋,覺得自己「不會當媽」。

      在家全職帶娃的第三年,自責的情緒幾乎時時刻刻都會跑出來。看到別人的娃帶得精細,喂得白胖,穿得洋氣,一歲半就開口學英語,她腦海里就會響起自我否定的聲音,「我這媽怎么就……我還是全職?!?/p>

      生娃之前,張蓓是外企職員,筆桿子硬,英語好,領導信任,備受肯定。生娃后的感覺是「咣當一下」,社會身份跌落。給兒子做早飯、做中飯、做晚飯,洗衣服,收拾衛(wèi)生,在家忙活一整天,老公回來,打量一下家里,覺得她也沒干什么。

      老公對家庭的貢獻可以量化。一個月出了幾次差,加班到幾點,拿回來多少錢,都是實名辛苦。而一個媽媽,說今天抱了孩子幾次,多少給人一種「你有什么好說」的感覺。

      沒什么好說,先吵一架再說。老公回家,總得面對張蓓的靈魂兩問?;丶以缌耍瑸槭裁床粠臀铱赐?回家晚了,是不是逃避幫我看娃?后來吵累了,她變得不怎么愛笑,也不愛說話?!府敃r不知道,那就是產(chǎn)后抑郁?!?/p>

      娃成了萬物的尺度,脫不開,也甩不掉。好容易找小姐妹喝個咖啡,話題從來離不開自家的娃,跟沒娃的前同事和老朋友吃飯,聊一會兒就沒話了。心里念著家里的娃,也聊不久。身體也緩慢變化著。壓力攢多了,變成慢性蕁麻疹發(fā)出來,吃著類激素,體重也從不到110斤的窈窕標準,吹氣到了無可奉告的數(shù)字。

      兒子笑,兒子哭,兒子吃喝拉撒。回想起來,有了孩子之后,她都不是她自己了。她整整三年沒離開上海。甚至連家門都很少出。去玩,也是遛娃為名。有時候自己想要放空一下,看向窗外,唯一的風景就是小區(qū)里的花園。那是小區(qū)的遛娃展示柜。所有的媽媽都領著孩子在花園里曬太陽。半大的孩子們跑來跑去,這個哭了,那個摔了,還有的被打一頓。她覺得憋屈,看小區(qū)里其他忙忙碌碌的媽媽也如是,「就像行尸走肉?!?/p>

      2

      2011年,張蓓不到4歲的兒子上了幼兒園,她翻身得解放。父親把家里大部分的生意交給她,接過了接送兒子上學和做飯的任務。白天變得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她突然覺得輕松。「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比帶孩子輕松。」2015年底,張蓓開始更新公眾號,寫一些瑣碎心情。閱讀量一百出頭,但她每天都寫。

      「走火入魔了?!估瞎貏e意外,以前都是她鬧著要去喝一杯咖啡,現(xiàn)在每天固定一段時間盯著電腦敲敲打打,看電影不去,出門娛樂不約。他覺得孩子媽的堅持沒有意義,「你寫那些婆婆媽媽的東西誰要看?」

      但這些「婆婆媽媽的東西」,成了張蓓的標簽。她的選題都來自生活,男人加班、脫發(fā)、做奧數(shù),寫一篇:「學奧數(shù)的中年人,眼看著發(fā)際線朝向天際,奧數(shù)題還沒做完,其他補習班的頭發(fā)都不夠掉了。想著要不要去植個發(fā),向天再借500年,又是一條有頭發(fā)的好漢?!古藗儫嶂灾嗅t(yī)、烘焙、健身,寫一篇:「在一個不被重視的年齡段,突然被人重視起來是一種成就,嚴于待人寬于律己是一種能力?!?/p>

      也是這兩篇,《學奧數(shù)的中年人》、《中年婦女的N種存在感》,成了她第一次集中爆發(fā)的兩篇十萬加。

      「原來這也能十萬加啊。」那時候,她的粉絲尚未破千,一篇閱讀量過千的文章,都能讓她開心小半天。突然到來的流量使她找準了自己的公號定位:用調侃的語氣去吐槽中年生活。

      她在文章里顯露出花式自嘲的天賦,帶著對中年焦慮一擊即中的敏銳觀察。她自稱十三姐,老公就成了「十三姐夫」,這個210斤的形象集天下不靠譜老公的特質于一身,讓人覺得親切。「大家不在乎我寫的是不是真的,她知道確實有這樣的爸爸,自己的老公也占了其中一兩點,那她就覺得全部中了,就會代入?!?/p>

      深有同感的粉絲大量涌入她的后臺,吐槽自己的老公,反哺了她更多素材。這是她用生活的一地雞毛踏出來的路。

      她的寫作越來越熟練,找到一個痛點,發(fā)散兩個段子,搭配三五個故事,再來六七個金句。十萬加隨即時常造訪,2018年,她寫了三四十篇刷爆朋友圈的十萬加,成了「在上海很有影響力」的頭部中年IP。

      與諸多大號謀求人群的最大公約數(shù)不同,十三姐將她的讀者群定位到了一個精準細分的領域:那些改變不了現(xiàn)狀的中年女人。改變不了生活,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這是十三姐每篇文章的價值觀。她不提倡心里憋屈卻還強行克制怒火,她試圖把中年女性逗笑,「不是雞湯也不是吐槽,而是一種調侃,讓人看了以后很開心,哈哈一笑。」而后,讓中年女人們換個角度看待問題。

      后臺的留言越來越硬核。有人晚上胃出血,老公叫不醒,或者流產(chǎn)了,老公在出差,中年女人們都是自己去了醫(yī)院。張蓓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大家都經(jīng)歷過這些,卻很少被看見。「你會覺得我自己的人生還是很好的,很容易的?!?/p>

      持續(xù)3年零11個月的產(chǎn)后抑郁不藥自愈,張蓓從一個中年老母變成了抑郁老母的精神教主。在公號文章里,她每天都充實而硬核,進可拆裝吊頂安止回閥,退可圖解拉格朗日中值定律在數(shù)學與天文學中的應用。她比喻自己是沙漠中的戰(zhàn)士,「仙人掌里都能擠出水來,先給娃灌上,才輪得到自己洗傷口?!顾扔骼瞎?,則永遠都是那個「210斤的巨嬰」。公號三周年,受到她鼓舞的中年女性們送來一面錦旗,八個燙金大字印著,「中年摯友,人間指南」。

      3

      2018年,一家公司請本地KOL參加教育夏令營,十三姐也在其內,她帶上老公兒子一通玩,機票酒店、餐飲全部報銷?;貋碇?,對方公關語音商議軟文打款的細節(jié),十三姐開了外放,老公聽到了,問她,「玩一頓要花這么多錢?」她說,是人家給我錢。「哇塞,」十三姐夫沒想到,老婆不聲不響,賺得比上班還要多,「你現(xiàn)在可以呀。」

      隨著十三姐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本來在朋友圈里存在感不強的十三姐夫,經(jīng)常被要求帶著老婆出席聚會。家庭關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被無限次調侃后,十三姐的老公接受了她的每日一黑,甚至配合開發(fā)了「格十三」的子IP「十三姐夫」,專門用于吐槽十三姐。對粉絲來說,這都是狗糧,「不管我把他黑得多慘,我跟他現(xiàn)實生活中的關系不會改變就可以了。」

      隨著名氣和收入見漲,各種活動的邀約也來了,逐漸有采訪找她合作,視頻項目找她拍攝。2018年,有個知名綜藝節(jié)目邀請張蓓參加,她忙著帶娃沖刺小升初,沒能成行。倒也不遺憾,「節(jié)目組能幫我孩子上全上海最好的初中嗎?不可能的?!?/p>

      「全中國寫這個就我了?!菇逃齼鹤忧谀軐懞米魑牡臅r候,她援引了自己的例子。從日均一百閱讀量寫到今天,她的閱讀量日均過5萬,時有十萬加。這個數(shù)據(jù)給了她以自己為兒子榜樣的底氣,「這個領域,你只要給我選題,我就給你寫出一篇最好的文章。」

      越寫越駕輕就熟。金句和段子像在腦海里準備好的,寫的時候使勁往外淌。有次來北京參加一個分享會,她早晨七點還沒有想好選題。本想用一張霧霾中的自拍解決當日的更新,但是看到后臺的留言,「不看你的文章,一天都沒精神?!顾謥砭窳恕O胂腩^一天和北京朋友的聚會,有人因為孩子的事情,被催了兩遍。她開始添油加醋,一篇《中年婦女的友誼,聽天由命》很快敲完。在文章中,中年女性的聚會要么因為孩子,要么因為照顧老人,總是沒法順利進行到最后,末了配上金句,「大家說好了一起白頭,你卻偷偷焗了油。」

      吃完早餐,一小時打字,半小時排版,中午分享會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十萬加。張蓓找到了她的傳播方法論,如今,「格十三」這個專注吐槽中年女性生活的公眾號已經(jīng)擁有了兩百多篇十萬加。

      其中有一些是廣告。第一篇廣告在2018年初到來,是歐萊雅男士系列,張蓓要了一萬元。那時候她的粉絲也只有三四萬,每篇文章閱讀量兩三萬。那一篇,她寫出了一個十萬加,也是她盈利的開始?,F(xiàn)在她的廣告費遠勝過當年,但也在她認為「高性價比」的范圍內。商務經(jīng)常對她說,可以漲價了。但她堅持閱讀量的平均水平「還沒有上一個臺階」,不肯漲價。

      判斷接不接一篇廣告,張蓓唯一的標準就是「能不能寫出一個好玩的東西」。她的商務經(jīng)紀拿她沒有辦法,「有錢都不賺」。

      她也因此收獲了很高的復投率?,F(xiàn)在仍有很多品牌,幾乎每個月都會投放一次。

      4

      「格十三」改變了張蓓。十三姐從心底里覺得自己強大了。不是表面故作大氣內心計較的強大,是不需要不在乎不動聲色的那種。放在以前,她獨自打6個小時很疼的氯化鉀,會假裝沒事,自己站起來下床,騙父母放心回家,心里難免有對丈夫缺席的抱怨和期待。但2018年8月那次,她做膽結石手術,老公當天上午要出差。她心里沒有一點怨氣。沒有「你應該放下出差不顧一切地陪我」的內心戲,反而挺高興,「我上午手術,他下午才出差,還來得及給我的同意書上簽字?!?/p>

      這個例子后來被她寫進公號,反復提起,還拍進了視頻,鼓舞了很多粉絲。很多看了她公號的人留言說,本來今天就想去跟老公離婚的,看完這篇文章,算了。

      「其實女人最大的問題在于自己內心,歸根到底就在于自己的心態(tài)怎么樣?!乖诤芏嗥恼吕?,張蓓這么說。

      但她沒有強調,自己那場沒有老公陪伴的手術,住的是特需病房,單人間,有兩個沙發(fā)床,有會客廳。醫(yī)生護士隨叫隨到,父母也陪在身邊。除了老公,一切齊全。

      她知道,自己這種樂觀的心態(tài),很重要一部分支撐是經(jīng)濟基礎。她從小沒吃過什么苦,也沒經(jīng)歷過太多挫折。做手術和兒子小升初,對她來說是最大的坎兒。

      但她學過社會心理學,知道怎么去抓住群體的主要矛盾,如何成為群體的核心,怎么去維護群體?!溉思揖陀X得,你就在坐在他對面聊天?!顾f自己的寫作,是一種「高級幽默」,「把一個無法改變的現(xiàn)狀的那個問題給淡化,把它羽化、汽化,但是它沒有消失,它被你稀釋了,或者是被你甩掉了,這種就叫做高級幽默?!?/p>

      借著調侃親家,她說的是中產(chǎn)母親之間攀比的心態(tài)。明著感慨小升初的艱難,暗地里也指出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肝覜]有罵你啊,但其實我就在罵你?!乖谶@種表達中,時而遇到懂她的粉絲,讓她覺得自己發(fā)出了群體的聲音。

      那場膽結石手術做完,有上海的粉絲組團來探病。一群人帶了好吃的來,知道張蓓不能吃,就往那一放,開茶話會。她笑得傷口疼。護士進來,讓大家小點聲,「病人要休息。」粉絲們說,沒事,我們給她提供素材呢。

      粉絲也成了對她來說很重要的存在。在她的價值排序里,第一是獨立和自信,第二是和睦的家庭關系,第三就是這群支持她的朋友。

      自己的日子踏入中產(chǎn),會影響體察普通人的焦慮嗎?張蓓覺得不會。有天,在出租車廣播上,她聽到這樣一則統(tǒng)計:靜安區(qū)和閔行區(qū)對0-14歲孩子的平均支出,一個是82萬,一個是67萬,相差十幾萬。但在教育支出上,則都是五十幾萬。

      「再窮,也窮不到孩子身上?!顾?,在教育話題上,中產(chǎn)和窮人有著一樣的焦慮?;ㄥX也是一樣大方。她的公號,復投率非常高,因為粉絲消費力往往驚人。她把這個歸結為自己的用心,即便是寫軟文賣廣告,她也會保證內容有價值輸出。

      「我的價值不是今天不開心,我要買包包,我要小奶狗。」張蓓心目中,中年女性應該有更高級的形象?!肝覀冎心陭D女,不是柴米油鹽的形象,應該是社會都去關注的棟梁?!?/p>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4】

      “中年婦女優(yōu)秀不優(yōu)秀,主要看娃。”“別得罪中年婦女,她們狠起來什么都學。”“中年婦女體重持續(xù)走高,卻越來越容易飄。”《了不起的中年婦女》里,如此金句,比比皆是。12月29日下午,上海書城7樓,張蓓對著鏡子,自己化妝,一邊向圍著的朋友嘀咕:“你看讓我穿得正式點吧,這身特意選的,怎么樣?”見到記者,她招呼:“坐下坐下,隨便聊。”又問剛進門的工作人員:“隔壁來了多少人?”得到“不少”的答復后,她笑嘻嘻道:“是粉絲還是隨便路過的啊?”

      張蓓,讀者更熟悉她的微信公眾號“格十三”?!读瞬黄鸬闹心陭D女》是她的第一本書,書的扉頁這樣介紹作者,“35歲時跨界從商界精英轉型為自媒體人”。實際情形是,生娃之后,28歲的職場女性張蓓開始全職帶娃,這種生活持續(xù)了3年11個月。直到2011年,4歲不到的兒子上了幼兒園,她開始操持家中的外貿(mào)公司生意,還要接送兒子上學、做飯,白天被工作占滿,心情卻輕松起來,“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比帶娃輕松”。2015年底,張蓓開了公眾號,開始以“十三姐”的名義記錄瑣碎心情。“沒人看,閱讀量幾百。”大概寫了兩年,“格十三”產(chǎn)生了第一篇10萬+爆文《學奧數(shù)的中年人》,一周不到時間,又來了第二篇《中年婦女的N種存在感》。“突然發(fā)現(xiàn),寫中年題材是有讀者的。”

      短時間里突如其來的爆款,讓張蓓找準了公號定位:用調侃的語氣吐槽中年生活,特別是“中年婦女”生活中的一地雞毛。

      什么年齡區(qū)間算中年婦女?張蓓說:“就是老母親唄。30歲到45歲?其實不是年齡的劃分,而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

      “中年婦女是一種自嘲?”張蓓不太同意:“其實是一種自信。過去,大家不太喜歡‘婦女’這個詞,三八婦女節(jié)也暗暗改成了女神節(jié)?,F(xiàn)在,我們可以很大方地宣布,我們就是中年婦女——而且是了不起的。”

      她拎起手邊一個帆布袋,上頭印著兩行字“婦女強則國強”,還有一排小字“格十三”。“我很擔憂你這款周邊的銷量。”一旁的友人打趣。張蓓不以為意:“我們就是想用這些小‘金句’給大家洗腦……”滿堂笑聲中,“洗腦”被修正為“文化灌輸”,“‘中年婦女’不是一個黑色、灰色的詞,它是活潑的、喜感的,內涵是彩色的。”

      為什么寫中年題材能成爆款?張蓓說,她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這一屆中年人需要出口”。“我們所說的中年人,基本上是70后、80后,比起短視頻,他們的習慣還是以文字閱讀為主,可以說是喜歡閱讀的人群。你能提供給他們不一樣的角度,把他們的心里話說出來,看了以后能感到開心,為什么不呢?”

      不一樣的角度,除了自嘲、自黑,瘋狂吐槽,關鍵還是幽默感與價值觀。“其實,我不是訴苦,而是描述中年人的現(xiàn)狀。有些問題既然改變不了,比如育兒的壓力,比如大城市里升學的壓力,那就換一種看待它的方式。角度不一樣,心情也就不一樣了。”“格十三”讀者有男性嗎?張蓓估算了一下,“大概30%”。“中年婦女”文的一大主題是吐槽“同一款老公”,張蓓說,女讀者看了感到“爽”,對家庭關系有幫助,男讀者也能接受。比如“格十三”迄今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文《結婚十年,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閱讀量超過500萬。

      今年初開始,張蓓專職做公號,有打理商務的團隊,寫文一直是她一個人。做“公號狗”苦不苦?“只要找到選題,我的寫作速度很快,一般一兩個小時就能成文,所以不算費勁??啵怯袎毫?,背著KPI。我在這方面一般,接推廣,會先評估自己能不能寫出一篇好玩的文,寫不出寧可不接。”

      “選題池”會不會枯竭?張蓓坦言:“套路越寫越順,選題范圍確實就是中年人那點事。我剛寫出10多篇爆文就有人問,會不會有瓶頸?兩年過去了,我寫出了近200篇。他們說,你這瓶頸還挺大的。未來寫什么?當然要拓展,要摸索,眼前還沒有特別具體的方向。”

      走進上海書城“全國新書發(fā)布廳”現(xiàn)場,張蓓是作者,又是帶熱氣氛的主持人。“為什么要出這本書?沒什么為什么,我們中年婦女狠起來,想出書就出書。”就連做嘉賓的出版社總編輯都被帶跑了,“我也是中年婦女,我還是總編輯,想出這本書就出了。”冬日下午的上海,這個中年人的角落,熱氣騰騰。

      2020《了不起的中年婦女》讀后感【篇5】

      ——為什么是“中年婦女”?

      “婦女”一詞,其語義的褒貶是有南北差異的,不過在現(xiàn)代語境下,特別是“少女節(jié)”與“婦女節(jié)”的無聊玩鬧中,“婦女”二字被炒作到大多女性不太喜歡的地步。于是“中年婦女”給人以臃腫、不修邊幅、張牙舞爪、嘮嘮叨叨的印象。

      “中年婦女”是否刺眼?會不會遭到反感?關于書名,我想了幾個替代選擇,比如“女性”“女人”“媽媽”“妻子”,但不是平淡無奇就是概念局限,與書中對中年女性生活的全面展示與戲謔調侃有所偏差。

      于是我回到書本身再次挖掘,為什么書中會多次用到“中年婦女”一詞?為什么作者會以“中年婦女”自述?我會發(fā)現(xiàn)書中的這些再現(xiàn)與戲謔背后,其實是有包括作者在內的某一群體的共同心理狀態(tài)的。

      盡管不太喜歡別人給自己掛上“中年婦女”的標簽,但自己說自己是“中年婦女”,似乎便有了那么點自嘲自黑的幽默與釋懷,坐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的自得與小優(yōu)越。

      這群人沒有偶像包袱,不為他人評價而活,思想獨立,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既感到忙碌和疲累,又充滿信心和希望,她們的信心來自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她們的希望來自對家庭、對孩子的付出,這群女性是真正活出了自己的樣子的,是了不起的。

      而這本書,就是講的這一群人。

      所以——這本書其實講的不是中年婦女,而是會自嘲自己是中年婦女的這群人。

      ——中年生活有什么好說的?

      喬治·盧卡契在《精神與形式》中這樣說:“在一切可想象得到的存在中,生活最不現(xiàn)實,也最沒有生氣;因而你只能消極地描述生活——因而你只能說是哪種事物偶然發(fā)生,并擾亂與打斷了生活之流。”

      生活是否無趣,不置可否,不過中年生活應是有趣的才對。梁實秋在《中年》會這樣寫道:“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shù)恼J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若說青年時代如肆意揮霍般流逝,能無憂無慮,能所向披靡,卻又不那么真實,耗盡熱度只因所擁有的稍縱即逝。那么人到中年,回過頭來,會發(fā)現(xiàn)自己背負的真實感越來越沉重。

      父母不再年輕,孩子有了更多需求,夫妻聚少離多,朋友越來越遠,職場上再無路可逃……這是中年人的擔當,是中年人的煙火氣,也是中年人的獨享,他們包攬了所有最現(xiàn)實、最直白的話題:家庭、婚姻、教育、贍養(yǎng)、職場、消費、人脈……并砥柱中流。

      格十三的公號我基本每篇都看,她最擅長的便是將這種煙火氣,化作幽默犀利的趣談。她的文字以中年女性的視角,審視中年人的生活實景,放大一地雞毛中最具情緒化的爆點,點燃只有同類們才懂的生活情趣,也將那些陷入中年泥潭的中年女性們拉出困境,一起情緒崩潰,一起哈哈哈哈。

      所以這本書不講中年人的焦慮,更不制造焦慮,也不販賣雞湯,而是聊聊中年人的妙趣,在閱讀中找到共鳴。盡管現(xiàn)實是那樣臃腫、不修邊幅、張牙舞爪、嘮嘮叨叨,但在苦笑、癡笑、竊笑、狂笑之后,你知道,自己是個了不起的妻子/媽媽/女兒/兒媳/同事/朋友。

    2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