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初中讀后感范文5篇
推薦文章
《包法利夫人》初中讀后感范文5篇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是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大師,法國19世紀小說史上三位巨人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栋ɡ蛉恕烦踔凶x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選擇讀《包法利夫人》這本書,是因為在《圓桌派》里聽到,想補習(xí)一下名著,選擇周克希的譯本是因為序言說只有這個版本讓作序者癡迷。這本體量不大的小說,福樓拜寫了很多年,周克希翻譯了兩年??催^之后我確實被細膩的情感描寫,和流暢雅致的翻譯折服,同時,也對一個女人的情感和婚姻進行了理性的思考。
福樓拜有一句名言:“我所欣賞的觀念,就是絕對的虛無。”在他的作品里談理性好像很荒唐,但理性無疑是最具現(xiàn)實意義的指導(dǎo)。
故事情節(jié)對于看過無數(shù)狗血劇情的現(xiàn)代讀者來說相當簡單。一個充滿浪漫主義情懷,向往愛情又自命不凡的美麗少女愛瑪,嫁給了平庸、老實甚至有些木訥的醫(yī)生包法利夏爾,內(nèi)心對于浪漫愛情的憧憬在平淡的婚姻生活中不斷發(fā)酵。
先是和英俊小生萊昂情感曖昧,而后萊昂痛苦掙扎遠走求學(xué)。愛瑪一腔愛戀又遇到色中惡鬼土豪羅多爾夫。愛瑪以真愛之名飛蛾撲火,而羅多爾夫得手之后日漸厭倦。直到愛瑪提出為愛私奔,羅多爾夫以一封短信潦草打發(fā)了愛瑪,奔赴新的情人。愛瑪大病一場險些喪命,之后巧遇萊昂。此時,萊昂已修煉成了情場高手,加之有曖昧的基礎(chǔ),兩人一拍即合,進入偷情模式。
最后愛瑪因出軌和他人的算計欠下巨額高利貸,溫柔多情的戀人露出冷酷猙獰的面目,浪漫的幻想突然覺醒,求助無門,含恨自盡。
包法利愛妻去世,傾家蕩產(chǎn),痛不欲生。最后,妻子與情人的信件成為壓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包法利死了,留下女兒孤苦無依。
愛瑪死后,萊昂娶了能讓自己事業(yè)順遂的女人,羅多爾夫依舊是濫情的土豪,每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都迎來了人生巔峰,而在這個小鎮(zhèn)上,包法利夫婦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
有人說是冷漠的世界害死了愛瑪,有人說是浪漫主義情懷害了愛瑪。一個沉浸愛情小說的少女,對自己的愛人充滿期待,希望生活是積極的,向上的,有趣的,充滿愛的,希望每天醒來都期待著這一天要發(fā)生的事情,這是熱愛生活的必備條件。把愛情和出軌聯(lián)系起來,這本身就是一種踐踏,這種說辭是給私欲涂脂抹粉。
真正浪漫的人是不需要用出軌來刺激生活的,他們看見花是浪漫,看見白菜也是浪漫。
在愛瑪還不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就企圖了解真愛了,用本就不多的理性為自己的出軌尋找完美的理由,她把自己最為崇尚的愛情,當成了出軌的遮羞布。
一個邏輯是:我愛你,所以我和你結(jié)婚。另一個邏輯是:我愛你,所以為你放棄婚姻。兩個邏輯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第二種邏輯的認同。太多人忙于歌頌愛情,忘記了尊重婚姻。有人說,自己和情人的感情是世俗不能理解的真愛。如果后來沒有上演跪求老婆不要離婚的驚天戲碼,我差點就信了。
婚姻的寡淡容易形成一道裂縫,招來圖謀不軌的蒼蠅,理性的人舉起蒼蠅拍,糊涂的人打開窗,愛瑪把蒼蠅當成蜜蜂,還寫上加粗的“真愛”。愛瑪?shù)?ldquo;真愛”都是渣男無疑,只不過百步與五十步的差別,山盟海誓隨時都有,遭不遭雷劈不在考慮之列。可是愛瑪對他們而言,只是保質(zhì)期不長的調(diào)味劑。
我相信萊昂最開始對愛瑪是有真感情的,那時候他還是一個正直的人,所以雖然不舍依然選擇離開。當他進化成情感老油條反而可以放肆的偷情了。果然只有混蛋才無所顧忌。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可以勾引別人出軌的人,對婚姻能有多少敬畏?我聽過一句臺詞:“他雖然對別人渣,但是對我好啊。”潛臺詞是:“我是他的真愛,是我讓他重生,我是多么的偉大。”這種自戀已經(jīng)超越了人類的基本認知。所以,對出軌者最恐怖的詛咒就是:白頭偕老。
書中用在夏爾身上的筆墨非常少,集中的一段描寫是為了表現(xiàn)他的懦弱無主見。書中對兩個人婚姻的描寫基本都是愛瑪對夏爾的失望,可當我讀到愛瑪死前,夏爾如何痛苦時,我多希望愛瑪在絕望中看到丈夫的愛,一種她并不滿意,但是很真誠的愛,那么她的死多少會有一些釋然。
愛瑪最大的可悲是沒有感知丈夫的愛,沒有為婚姻做出努力,沒有生活的智慧。
如果她能辨別情人的薄情,不軌者的陰謀,世人的冷漠,如果能意識到丈夫的努力和愛,她的生活不至于悲劇至此。一個浪漫的女人,和一個務(wù)實的男人,至少會是一個平凡的結(jié)局。當然那就不能稱其為小說了。
整本書中,愛瑪糊涂,萊昂薄情,羅多爾夫無恥,藥劑師虛偽,高利貸陰險,只有一個夏爾,能讓人看到一點溫暖。雖然他的人設(shè)并不討喜,甚至沒什么書評愿意提到他,但在作者沒有書寫的空白里,夏爾一直在愛著愛瑪,一直在為婚姻做努力,他為愛瑪移居他鄉(xiāng),讓她騎馬、彈琴、看戲,對愛瑪絕對的信任。夏爾的死,才證明這是一部悲劇。
的確,婚姻多數(shù)時候是寡然無味的,誰沒有一個啰哩八嗦、擅長指責(zé)的老婆?誰又沒有一個攤死在沙發(fā)里只有手指會動的老公呢?婚姻的脆弱不在于離婚率的節(jié)節(jié)高升,而在于兩個人在一起,越來越孤獨。也許正是婚姻脆弱,才需要法律保護吧。
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只能用在兩種情況,一是祝福,二是恭維,如果用于現(xiàn)實,不是挖苦就是戲精。
現(xiàn)實的婚姻,不沉迷于美麗,不驚訝于粗俗,是在對方面前打嗝放屁,毫不尷尬。在不新鮮的日子里做點新鮮的事兒,在一起的時候有點煩,不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安全感。
理想的婚姻是人格上相互獨立,情感上相互依靠,即使有偶爾亂入的插曲,依然抓得住主旋律。最終,如本山大叔所說:“我說醋,你就知道是這瓶老陳醋,我說蒜,就是紫皮獨頭兒的,我說拍,你就拿蒜泥上來。”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命運悲慘的主要原因是抱著一個錯誤的幸福觀。
結(jié)束了《包法利夫人》一書的閱讀??偨Y(jié)如下:包法利夫人(愛瑪),本是一個天真單純的農(nóng)村姑娘,美麗、善良、聰明,由于接受了貴族式教育,深受浪漫主義虛構(gòu)故事影響,從而產(chǎn)生了不切實際的幸福觀?;楹螅粷M婚姻不滿丈夫,不顧家庭,執(zhí)迷追求她所謂的“愛情、幸福”,逐漸墮落——紅杏出墻,不幸的是她的全部真情換來的卻是虛情假意;最終導(dǎo)致身敗名裂、負債累累,服毒自殺。包法利先生,一個誠實憨厚的醫(yī)生,生性膽小懦弱,過分溺愛他的美嬌妻(愛瑪),人云亦云,聽之任之;最后才得知原來早已被愛妻背叛,悲慘絕望而死。包法利小姐(貝爾特),一個最可憐的受害著,從小缺少親情,后來連個可以依靠的親人都沒有,更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孤單無助的活在這個對她來說殘酷無比的世界。
一個錯誤的幸福觀,一份沒有把握的婚姻,兩顆不能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心,是無法得到幸福的;盲目的婚姻最終總是害人害己,而最無辜最可憐的是孩子。如果兩個人沒有想清楚,沒有準備好,那么請千萬不要盲目的結(jié)婚生子!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本月重讀福樓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十多年前讀的是李健吾先生的譯本,這次選了上海譯文周克希的譯本。與李健吾的版本相比,周克希的語言翻譯更具有中國味兒,讀起來順暢很多,但意境方面還是李健吾的譯本更勝一籌。
福樓拜的語言很簡練,這一點從李健吾的譯本中更能體會到。他寫的句子干凈利落,多用短句,一點也不拖沓。寥寥幾筆就把人物形象和周遭環(huán)境刻畫得生動深刻。而我認為,這種簡練的語言恰好跟他在本書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愛瑪?shù)男愿裉攸c形成鮮明的對比。愛瑪出身小農(nóng)家庭,母親早逝,父親很疼愛她。她在宗教學(xué)校讀過幾年書,生性愛好浪漫,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在嫁給為人拘謹、木訥的包法利后,面對味如嚼蠟的婚姻和不解風(fēng)情的丈夫,她原本對愛情的美好幻想被粉碎,而對幸福的渴求卻更加強烈。她如饑似渴地讀著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說,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遇到風(fēng)度翩翩、愛她如命的男子。她不斷縱容自己的情欲,以天真而愚蠢的獻身換取卑微的愛情。在福樓拜筆下,愛瑪從兩次婚外情中獲得的片刻歡愉和幸??偸嵌虝憾话驳?,讓讀者無法對她產(chǎn)生單一的情感。
如果說包法利夫人(愛瑪)的自私、虛榮、愚蠢、庸俗、勢利,會讓人對這樣一個女人懷有極大的厭惡,那她面對愛情時的天真,面對欲望時的軟弱,和面對厄運時的無力又讓人不由得對她有一種悲哀的惋惜與同情。福樓拜塑造這個人物的成功之處也在于他把包法利夫人身上那種矛盾和對抗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讀者看到的是一個集單純與復(fù)雜、可恨與可悲于一身的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
有人在讀完《包法利夫人》后說,愛瑪?shù)谋瘎⊥耆怯捎谒唷5覅s認為她的悲劇恰恰是因為她的欲望太單一。書中寫道“她愛海只愛海的驚濤駭浪,愛青草僅愛青草遍生于廢墟之間。她必須從事務(wù)得到某種好處。凡是無助于她感情發(fā)泄的,她皆看成無用之物,棄置不顧。正因為天性多感,遠在藝術(shù)愛好之上。讀后感·她尋找的是情緒,并非風(fēng)景。”她把這單一的欲望(情緒)寄托在男人身上,渴望他們能帶給她浪漫的愛戀和肉體的愉悅,卻不曾想到,自己的熱情無法淹沒那兩個男人(羅多爾夫、萊昂)的理智。令人頭暈?zāi)垦5膹娏抑異圻^后,男人們的理性占了上風(fēng)。他們知道如何滿足自己其他的欲望,甚至不惜甩掉包法利夫人來成全自己生活的其余部分。而包法利夫人卻始終陷在對幸福的虛空幻想中,從狂喜跌至失望。
包法利夫人的結(jié)局無疑是悲慘的。這樣的悲慘不但將她和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拖進了墳?zāi)?,也讓她的女兒承受了原本不該承受的一切。全書的結(jié)尾寫著:“家產(chǎn)全部變賣抵債了,最后還剩十二法郎七十五生丁,這筆錢給包法利小姐作了去祖母家的路費??衫咸斈昃腿ナ懒?魯奧老爹癱瘓在床,一位姨媽收養(yǎng)了她。后來這位姨媽經(jīng)濟拮據(jù),迫于生計就把她送進了一家棉紡廠。”我們不知道后來這位包法利小姐的命運如何,是不是會“遺傳”她母親的敏感多情?但棉紡廠童工的日子想必不會給她太多的情緒和幻想吧。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這本書看了很久,還經(jīng)歷了地震中的幾個月,到今天才有時間寫寫讀后感?!栋ɡ蛉恕肥俏铱锤前莸牡谝槐咀髌贰:芟矚g,不是喜歡他在書中設(shè)計的情節(jié),而是喜歡作者在書中所運用的精湛描寫方法。他把書中各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刻畫得很好,特別是女主角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當你看到這本書里描寫的情節(jié)時,你會感到故事就像發(fā)生在你眼前一樣活靈活現(xiàn)。莫泊桑的作品也是如此,這種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的作品永遠不過世,很有教育意義。
教育是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事情。接受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人生。這與當今社會中的部份家庭一樣,不切實際的教育只能養(yǎng)成孩子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最關(guān)健是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會害她們一輩子。書中女主人公愛瑪本是個善良純樸的鄉(xiāng)村少女,由于其父受時代的影響而把愛瑪送到修道院受到些與自己出身完全不同的貴族教育和受浪漫小說的影響,成天幻想做一個出入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她不顧自己在家庭中的責(zé)任而像飛蛾撲火一樣追求婚外感情,渴望得到浪漫愛情的刺激。心比天高,命如紙薄。她恰恰嫁給一個醫(yī)術(shù)不高的庸醫(yī)、不懂感情的懦夫。任何動物色膽包天。原本就渴望愛情激情的愛瑪,在丈夫?qū)σ磺卸己苣驹G世界里,她便有機會和條件放縱自己的道德和貞操,最后在不真實的一件件風(fēng)流事件中墮落成墮落的婦人。
愛瑪是悲哀的。悲哀在她不但沒在婚姻里得到向往的愛情激情,而遇到的是感情遲鈍的懦夫。懦夫不健全的情感一開始就注定了他的妻子必定會給他戴綠帽子。他的第一任妻子竟然是個45歲的寡婦他都能忍受,這是一般人都不能接受的。當我看到這節(jié)故事時,真感到奇怪,世上還有這樣的男人。每個人都很在乎自己的第一次感情,不然,那來的“初戀難忘”之談,可包法利的初戀是母親給他安排的寡婦,這是包法利的悲哀之處。
人生難免幾許不如意,也許有的人有好的初戀而沒有好的婚姻,也許有的人有好的婚姻而沒有好的初戀。愛瑪同樣在沒經(jīng)歷初戀便直接進入了婚姻,有人說先結(jié)婚后戀愛,她在進入婚姻殿堂后也沒有嘗到戀愛的滋味。人的有些經(jīng)歷在合適的年齡和時間段里必須去經(jīng)歷和體會,不然便會情感缺失。愛瑪不正是在她這種感情缺失的情況下紅杏出墻的嗎?古今中外有多少婚外感情是經(jīng)得起現(xiàn)實的證明呢。愛瑪在不真實、不切實際的婚外情迷失了方向,她幻想著自己遇到的人都會像在修道院看的浪漫小說中一樣富有激情。
感情是需要表達來傳遞的。包法利的一切都像沒放鹽的菜湯一樣束然無味,木訥呆板,一味的忍讓。墻內(nèi)有花,墻外香。這樣愛瑪便聽信了別人對她的甜言蜜語。這種甜言蜜語那怕她知道是不真實的也想聽,因為她同樣是個具有聽覺動物特性的女性,因為沒有人對她講過好聽的話語,她同樣具有女性的情感特質(zhì)。情感的缺失使她比別的女人更需要從他人的贊美聲中來得到別人對自己的認可,沒有談過戀愛的愛瑪確實是需要有個人來愛她,所以我認為愛瑪出軌,在她當時的社會和家庭條件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和許多風(fēng)流事件一樣,女性十有八九都是感情的失敗者。十九世紀的愛瑪也不例外。教育要接受好的一面,不要把虛幻的東西帶到現(xiàn)實中來。現(xiàn)實與理想總是有差別,當理想中的一切沒有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時,我們更應(yīng)乎合實際地生活,不應(yīng)該把沒得到的歸結(jié)為命運的安排。當生活不如意時,要自己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在繁華和虛榮里,不要迷失了方向,要真切地知道自己當下的處境和責(zé)任,幻想中虛度光陰總會有后悔的一天。
包法利夫人讀后感
一個是伸張正義的`瘋癲騎士,一個是耽于幻想的失足女子。在愛瑪身上,我看到了堂吉訶德的影子。雖然二者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前者更加徹底,后者多半是滿足虛榮心而已,借此向庸常的生活挑釁,向所謂的命運不公平性報仇。關(guān)于對愛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想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一個人,那就是作者福樓拜。他筆下的愛瑪“天性多感,遠在藝術(shù)愛好紙上,她尋找的是情緒,并非風(fēng)景”,因此她并不滿足于生活的平靜,她的幻想永遠是不切實際的浪漫,或者更確切地說,以她所處的現(xiàn)實看來,她幻想的生活是屬于別人的,而不是她自己的。尤其是渥畢薩爾之行是她差不多陷入白日夢的神經(jīng)質(zhì)狀態(tài),她能在“想象之中,跟著他們上坡下嶺,穿越村莊”,甚至“買了一張巴黎地圖,用手指指點點,游覽紙上的京城”。而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guān)于愛瑪一直期待意外的發(fā)生和賴昂出走后她的狀態(tài)幾處,讀起來讓我感覺像是錢鍾書先生的筆風(fēng)??傊瑦郜?shù)男蜗笤谖依斫獾姆秶鷥?nèi),是沒有超越作者所描述的。她的悲劇正如作者書中所透露的,是社會,是個人(除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之外,她自己還深深地受著“夫貴妻榮”的思想的鉗制),悲觀一點說,是命運造成的。
同樣,包法利夫人不僅僅只是愛瑪一個人,正如查理的母親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包法利夫人。她遭受著丈夫、兒子的雙重背叛(兒子的背叛表現(xiàn)為愛妻子勝過愛母親)。杜比克寡婦也是一位遭受背叛的人,查理對她無愛,這一切都是現(xiàn)實造成的。可憐的朱斯丹,只是愛瑪命運中另一悲劇人物。
查理在書中,可以看作是另一個愛瑪,他同樣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以為愛瑪快樂,他制造著“自己能使愛瑪幸福的假象“,如讓她與羅道耳弗騎馬郊游、驚喜地安排她去魯昂彈琴(實則是去和賴昂談情)等。他一心為愛瑪?shù)男腋1疾ǎ瑓s從未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世界幾乎沒有交集。書中有一處描寫同床異夢的章節(jié),讀起來讓人心酸,感慨查理這般深沉的愛給錯了對象。讀者們會多少人為結(jié)局處的他太過懦弱,不僅原諒情敵,還把一切歸咎于命運,不過在我看來,這是最自然的解釋,那時的他已經(jīng)不能為力了,命運是最大的敵人。愛瑪死后,查理唯一的浪漫就是給愛瑪設(shè)計了一個符合愛瑪憧憬的棺木,讀到此,不禁想著,可能他一直在努力地消除兩者間的隔膜,只是沒有成效。
最后,小說結(jié)局了,但故事似乎還沒結(jié)束,壞人(書中相對于偏向“惡勢力”一方的人物,如勒樂、郝麥)“勝利”了,而白爾特延續(xù)著愛瑪和查理的悲劇,未來不見光明。一切照舊繼續(xù)演繹著人生的不公平命運,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依然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