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一步就成功》讀書筆記個人書評
推薦文章
《跨一步就成功》讀書筆記個人書評五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犊缫徊骄统晒Α纷x書筆記個人書評,希望大家喜歡!
《跨一步就成功》讀書筆記個人書評1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別從家庭,學校,社會生活著手的。十分貼近我們這些即將步入高中的學生,因為我們此刻正值青春期,所以總會在學習上,與人相處等方面遇到大大小小的煩惱,而《跨一步,就成功》這本書正像我們的一個朋友一樣去開導我們,引導我們。
比如,書中談寫作這一章節(jié)給我的感觸頗深。以往的我十分排斥考場作文,因為我認為考場作文總是會禁錮我們的思想,使我們的文章中僅有華麗的語句,而缺失了真實的情感,這類的作文不應當?shù)玫礁叻?,因為它缺少了“有血有肉”的文章所帶給我們的感動。當讀了“熱筆與冷筆”這一小節(jié)后,我似乎對考場作文有了深刻的理解,精心雕琢的是佳作,投入情感的更是精品,這些文章同樣都能體現(xiàn)我們的語言功底。
再如,“談處世”這一章節(jié),從在學校與同學相處,在家中與長輩相處,在社會與他人相處的幾個方面談及。其中并非是在教育我們圓滑,而是婉轉,使我不僅僅對已經(jīng)遭遇的麻煩一籌莫展,并且對未來走向復雜的社會有了一些鋪墊。
這本書除了在資料上會給我們許多幫忙,更多的是在它的寫作方式上。劉墉在闡述每一個中心前總會舉一兩個實例來引出自我的觀點,使我們更能夠深刻的體會。這一方法在談記憶這一章節(jié)里尤為突出,許多的記憶方法是不能夠用抽象的定義去傳達的,所以用實例說明顯得更為生動。當然其中也舉了愛因斯坦的例子,使所說的方法更具有說服力。
這本書之所以得到我們的青睞,我想和劉墉所在書中使用的語言密不可分。他不是以一個父親嚴厲的口吻在警告孩子哪些事是能夠做的,哪些是不能夠的,而是以一個朋友的口吻在給我們一些善意的提議。循循善誘的言語使我們這些正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更能夠理解。
沒有嚴厲的呵責,沒有過分的溺愛,有的只是自然親切的言語;沒有眼淚,沒有任信,有的只是欣然理解。這就是一本好書給予我的收獲。
《跨一步就成功》讀書筆記個人書評2
合上這本書,我的心像是被某種重物猛擊了一下,大腦也隨之豁然開朗。這本書雖然被合上了,而我的心卻所以打開了,我甚至有點后悔為什么沒有早一點讀這本書,因為它帶給我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
與其說這是一本勵志書,倒不如說它是一本成功的秘籍,一本在我生涯中的經(jīng)典。從中,我能夠學到許多讀書、寫作、處世、記憶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如何去發(fā)現(xiàn)自我的“天才點”!
上帝是公平的,他賦予了每個人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每個人區(qū)別于他人,而自我所獨有的特質。每個人的特質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天才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盡力去發(fā)現(xiàn)自我不平凡的地方,發(fā)現(xiàn)自我的“天才點”!
那么,如何去找尋自我的“天才點”呢?首先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才能成功!要學會堅持自我,靠自我去成功。此刻我們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為了我們更好的未來,而替我們作主,有時候這不但不能使我們的本事得以發(fā)揮,甚至于不能發(fā)現(xiàn)我們的“天才點”。所以我們要學會堅持自我,靠自我去成功。劉墉的女兒就是這樣一個堅持自我的才女。暑假到了,她堅持去美國具有60年歷史的“草山音樂夏令營”,可畢竟太苦,所以在入營之前,父親幾次三番勸女兒,可是女兒卻想都沒想,堅定地說:“我要去!”正因為靠著這種堅持自我、靠自我去成功的精神,所以她在大家心目中成為了公主,成為了才女!又比如說如果比爾蓋茨的爸爸阻止兒子大二從哈佛輟學,如果李安的父親阻止兒子去搞電影,那么還會不會有今日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和大導演李安呢?劉墉說:“成功要自我去成功,如同成長要自我去成長!”父母不能總是安排好一切,我們要學會尋找我們所想找的,自我去發(fā)現(xiàn)平凡與不平凡!讓我們像劉翔一樣,跨過每一個欄,跨過每一個阻擋我們前進的石頭,向前沖刺,向勝利歡呼!
“跨一步,就成功”,那一步,不表示成功“一蹴而就”,而是要抓住自我,掌握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的“天才點”!相信只要當我找到我的“天才點”,當你找到你的“天才點”,成功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了!最終,我還是想借用劉墉教師的話強調:世上沒有不適用的員工,僅有不會用人的老板。世上也沒有不堪造就的學生,僅有不懂得發(fā)現(xiàn)學生潛能的師長。讓我們一齊深思,一齊努力——跨一步,就成功。發(fā)現(xiàn)你我的“天才點”!
《跨一步就成功》讀書筆記個人書評3
昨晚,去同學的寢室玩,順便向她借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劉墉的《跨一步,就成功》。因為以前讀過他的書,很喜歡。昨夜,看到其中有一段寫到,有位讀者看到一本名著,自我也感到很激動,也想寫點什么,但之后不久那段感覺便一去不返,他感到很疑惑,難不成那只是他的幻覺?對于這段,我深有感觸。
今年5月,我獨自一人利用周末的休假,用自我上大學后攢的錢來了一把首次獨自旅行,盡管時間僅有倆天三宿,但它對我的意義卻是很大。回學校后,我打算寫一篇以流水日記的形式記錄這次旅行,但因為課業(yè)繁忙,一向找不到那么一段閑暇愜意的時光來完成。但我心里想,既然它對我的影響不是一點半點,那我就應當不會忘記其中的每個細節(jié)。誰知,我卻和那位讀者一樣。
我此刻只期望我對上海的記憶不要那么快地消失,我會盡快記錄下我那殘存的回憶。
《跨一步就成功》讀書筆記個人書評4
今年寒假,女兒的教師推薦家長讀臺灣作家劉墉教師寫的《跨一步就成功》一書,剛開始沒怎樣關注,但讀完后感觸頗多。
這部書是劉墉教師“成功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寫給他女兒看的,也是寫給我們這些渴望兒女在學習、生活中健康成長的人看的。書的開頭就告訴我們一個成功的秘籍: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才點!“世界上沒有不適用的員工,僅有不會用人的老板,世界上沒有不堪造就的學生,僅有不懂得發(fā)現(xiàn)學生潛能的師長?!边@句話就說明了成功首先需要我們?nèi)ド朴诎l(fā)現(xiàn)自我孩子的優(yōu)點,并加以正確引導,我們的孩子才能邁進成功的大門。
此刻的我們做家長的對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能夠說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在無形中對本來負擔就很重的孩子身上又壓了一副擔子。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同樣的教育方法在別人的孩子身上起到顯著的效果,在自我的孩子身上不見得能有用,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去發(fā)現(xiàn)自我孩子的特點,并根據(jù)孩子的特點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細致的人必須會發(fā)現(xiàn),劉墉教師在每小篇里都會舉一些自我生活上的,或名人的小例子,這個會讓人更加想看,耐人尋味,也證實了劉墉教師積累的素材是很多的。這也提醒我們,在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全方位知識、素材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他的一些如“浸潤法”、“節(jié)奏法”、“圖像法”等,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十分有用的,都是教導我們?nèi)绾伟押⒆右虺晒Φ娘L兒,明確成功的方向,逐漸幫忙孩子理清走向成功的路線: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才點→跨一步→成功。
青春期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轉折點,也是大部分家長的頭疼點。我一貫認為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教育上要注意多元化,“導”優(yōu)于“堵”,這就好比是在河上建一座攔河大壩,無論壩有多么結實,終有水滿的一天,那只是時間的問題,到了那一天水終將會漫堤而去的。如果再有外因的誘發(fā)時間會更短,一旦爆發(fā)那將是兇猛的,不可抵擋的。反之如果能夠時刻注意疏通河道,隨時堅持河道的暢通,無論有多大的水都會順河而去,永遠不可能有決口事件的發(fā)生,這才是百年大計。
歷史在發(fā)展,社會在提高,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就需要大批的人才。每個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孩子能成為人才。什么是人才,我認為人才就是先做人,后成才。如果連起碼的做人都不會,空有滿腹經(jīng)綸也枉然。這就需要家長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幫忙他們樹立正確的的人生觀、世界觀,使他們能夠明辨是非,分清輕重,這樣在他們踏入社會才能有所作為,而不至于抵擋不住外界的誘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在這方面做父母的要身體力行,時刻為孩子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學習一切的啟蒙教師,如果父母自身獨不能明辨是非,不可能教出好的子女的。
作為父母,在讀了這本書后,我將會更加注重觀察自我的孩子,努力去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來培養(yǎng)自我的孩子,同時也經(jīng)過不斷的讀書學習來充實自身素質,從而滿足教育孩子的需要,如果有機會期望所有的父母能夠讀讀這本書,這是一本讓人受益一生的好書。
《跨一步就成功》讀書筆記個人書評5
前幾天,媽媽向我推薦劉墉的《跨一步,就成功》,這本書是作者寫給他的女兒的,我最喜歡“談處世”和“談時間”兩個章節(jié)。
在“談處世”這章中,有一篇文章叫《何必欺人太甚》,里面有一個故事,說有一次作者夫婦去法國,旅行團沒有安排去羅浮宮,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參觀完回到團中,有人問他們門票價格,他們才想到自我是從出口“沖”進去的,那個問他們的人怕他們尷尬,就立刻轉移話題。如果那個人沒有轉移話題,反而窮追不舍,那作者必須會當眾出糗,雖然那個人心里會覺得作者在吹牛。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同學吹牛,當同學被問得一問三不知時,我們是不是應當轉移話題,如果打破砂鍋問到底,叫對方認錯,甚至當眾落淚,對我們也沒有好處。
“談時間”中的《大時間和小時間》告訴我,不一樣的時間要做不一樣的事,《一時二用》告訴我,要懂得分配時間,做事才能快。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很有道理的文章,等著我細細去品味。